师说原文谁知道啊~

作者&投稿:贡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有<师说>的原文和解释?谢谢~~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时候学习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业务知识和技能、解释疑难问题的。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不向老师学习,它做为疑难问题来说,就永远不能解决了。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生在我之前,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当然要跟着他学;出生在我之后 ,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着他学。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是学道理啊,那何必问他的年纪比我大小呢?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不论高贵的,不论卑贱的,不论年长的,不论年少的,道理在哪里,老师就在哪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唉!从师的道理已经失传很久了!要想使人们没有疑惑很难了!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古时候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可是还跟老师请教呢;如今的一般人,他们比圣人差多了,反而感到向老师学习是羞耻。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因此圣人越来越高明,愚人越来越糊涂。圣人高明的缘故,愚人糊涂的缘故,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有些人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请教为耻,这真 糊涂啊。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那孩子们的老师,是把书教给孩子们来学习诵读书上的文句的,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那些道理,解决那些疑难问题的;一种情况是不知句读,一种情况是有疑难的问题不能解决;不知句读就向老师请教,有疑难问题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事情要学习,大的事情反而放弃了,我看不出他明白事理啊。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师、乐师、各种手工业者,不以互相请教为耻。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士大夫这一类的人,一谈到老师、弟子的称呼,就大家聚在一起非笑他;一问他们为什么笑,他们就说:“他跟他年岁差不多呀,懂得的道理也不相上下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可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认为是近于谄媚。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啊!从师的道理不能恢复的原因,可以明白了。巫、医生、乐师、各种手工业者那般人,士大夫看不起他们,如今士大夫的智慧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恐怕是值得奇怪吧!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向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学习。郯子那些人,他们的学问道德并赶不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孔子说:三个人一起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业务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只不过像这样罢了。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十七岁了,喜好古文,六种经书和传注都在学习,不受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拘束,跟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实行古人从师的道理,作了这篇《师说》送给他。

师说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编辑本段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流传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   有些人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如何断句分逗的人,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懂得断句分逗,有的人就想请教老师;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学习小的方面,却放弃了大的方面,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医生、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类的人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竟然反而不如他们。难道不值得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强,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主攻方向,像这样罢了。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被当时的不良习俗所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特别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编辑本段注释
  [1]学者:求学的人。   [2]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   [3]受:通“授”。传授。   [4]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 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   [5]人非生而知之者: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之,指知识和道理。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6]其为惑也:他所存在的疑惑。   [7]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道: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   [8]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师之,即以之为师。   [9]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管他的生年是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庸,岂,哪。知,了解,知道。   [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知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意思是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1]师道:以师为道。即学道。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2]出人:超出(一般)人。   [13]众人:普通人。   [14]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1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益,更加,越发。   [16]惑矣:(真)糊涂啊!   [17]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18]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 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读,通“逗”。   [19]或师焉,或不(fǒu)焉:有的(指“句读之不知”这样的小事)请教老师,有的(指“惑之不解”这样的大事)却不问老师。“不”同“否”。此句翻译时应注意交错翻译,详见下文翻译。   [20]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句读之不知)倒要学习,大的方面(惑之不解)却放弃了。   [21]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   [22]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23]相若:相象,差不多的意思。   [24]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25]谀(yú):阿谀、奉承。   [26]复:恢复。   [27]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28]不齿:不屑与之同列,即看不起。或作“鄙之”。   [29]其可怪也欤:难道值得奇怪吗?其,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   [3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   [31] 郯(tán)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   [32]苌(cháng)弘:东周 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33]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34]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不必:不一定。   [36]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各的)专门研究。攻:学习、研究。   [37]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   [38]六艺经传(zhuàn):六艺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两汉及其以前的散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39]不拘于时:不被时俗所限制。时,时俗,指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于,被   [40]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41]贻:赠送   [42]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 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
编辑本段字词整理
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2.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
一词多义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   ③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⑥则耻师:(动词 拜师)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 传授)   ⑧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 军队)   【之】   ①择师而教之: (代词,指代人)   ②郯子之徒: (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些”、“那些”)   ③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⑤句读之不知: (结构助词,表示宾语前置 )   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   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指示代词,那(些) )   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道】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名词,道路、途径)   【乎】   ①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②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   10.君子不齿:齿,表并列,与……同列
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4.无贵无贱---无---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气 今:道理   6.句读之不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小学而大遗---小学----古:小的方面 今: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8.圣人无常师---常---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不必---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10.年十七,好古文---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11.今之众人---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爱莲说原文
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你说》谁有原文?
你说帘外海棠,锦屏鸳鸯;后来庭院春深,咫尺画堂。 你说笛声如诉,费尽思量;后来茶烟尚绿,人影茫茫。 你说可人如玉,与子偕臧;后来长亭远望,夜色微凉。 你说霞染天光,陌上花开与谁享;后来烟笼柳暗,湖心水动影无双。 你说彼岸灯火,心之所向;后来渔舟晚唱,烟雨彷徨。 你说水静莲香,惠风...

犯我强汉着虽远必诛。不是陈汤说的,这句话在最后一句。谁知道原文...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谁能帮我找一下《祥林嫂》原文?
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那么,也就有地狱了?”“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

肯尼迪总统说的一句话的英文原文谁知道?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from Inaugural Address (1961)In the long history of the world, only a few gener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the role of defending freedom in its hour of maximum danger. I do not shrink from ...

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出处和原文
出自《论语 述而第七》原文是: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俱,好谋而成者也。”这里有《论语》全文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308\/18\/958976_18025546.shtml ...

谁知道鲁迅的"父亲的病"原文
谁知道鲁迅的"父亲的病"原文 知道的帮帮忙啊... 知道的帮帮忙啊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合辑# 机票是越早买越便宜吗? 君沐Queen 2021-01-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95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大约十多年前吧,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扛起天下社稷的重担,有这么一段古文谁知道原文啊?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社稷之福,必不几矣。秦始皇说的

谁知道 楚人养狙 的原文及翻译啊
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 」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麼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奴役呢 」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当晚,群猴一起等候狙公睡著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

乐平市15939562009: 《师说》 的原文和翻译 -
容岸亮睛: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

乐平市15939562009: 古文师说 -
容岸亮睛: 【吾师道也】“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或师焉】 “师”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用作意动,以……为师【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用作意动,以……为耻【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名词用作意动,以……为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小学而大遗】“小”、“大”小的问题,大的问题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其为惑也 ——惑 动词作名词 疑惑的问题君子不齿 齿 名词作动词 谈到

乐平市15939562009: 《师说》中“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所存也”
容岸亮睛: 楼主你好!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乐平市15939562009: 师说的全文翻译 -
容岸亮睛: In ancient times those who wanted to learn would seek out a teacher, one who could propagate the doctrine1, impar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resolve doubts. Since no one is born omnisc...

乐平市15939562009: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有谁知道全文,作者?
容岸亮睛: 韩愈(768-824)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韩愈认为教育的目...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教育史的宝贵遗产.它阐述了师道的重要性:"古之学者必有...

乐平市15939562009: 文言文《师说》、《劝学》、《六国论》原文和翻译和文中的通假字 -
容岸亮睛: 《师说》【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

乐平市15939562009: 文言文“授吾片语,谓之师也”——原句是这样吗 ? -
容岸亮睛: 古文中并没有这个句子.这是现代人把“教给我只言片语的人,我的老师啊”翻译而成的文言文.古文中常用“受”通假“授”.参见韩愈《师说》,原文就是师者,所以传道...

乐平市15939562009: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到底是什么句式?(千万不要说是倒装句式哟?
容岸亮睛: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意思是不懂... 师说节选原文: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乐平市15939562009: 师说是谁写的,急急急!求大神罩!在线等,悬赏答案,必采纳!! -
容岸亮睛: 答案:韩愈《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论文.需要文章的话请追问.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