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原文

作者&投稿:謇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爱莲说原文~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释义: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
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

扩展资料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作者起笔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选用“可爱”二字,包罗群芳,表明托物寄兴,并不刻意求工,极见其立言斟酌之妙。接着叙说“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解绶归隐后,饮酒赋诗,安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逸趣。
“独爱菊”,显示渊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确了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
继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写了唐人,特别是统治阶层“甚爱牡丹”的好尚,这几句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让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求莲之高洁铺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颐本人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
他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种在污世保持清白与独自避世求真的心态,与众人皆羡富贵的从众心态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质的区别的。这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铺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白话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

扩展资料:

文章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

题解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可以记叙事物,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议论,相当于现代的杂文,但都是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与现代杂文颇为相似。《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赏析:“说”,是一种议论性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首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 出了它空管挺直、不牵扯攀附的高尚 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凛然不可侵犯。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莲说》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宋)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解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淑。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他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时,通判程太中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身边就学,后来二程成名,他们的老师周敦颐的学识才被人们所认识。到了南宋,经朱熹的推崇,周的学术地位更高,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中国哲学史上的宋代“濂(湖南周敦颐)、洛(洛阳张载)、关(关中程颢、程颐)、闽(福建朱熹)四大学派”,就是以周敦颐为首。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颐、程灏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颐、程濒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回答者:chaochao_chao - 秀才 三级 7-31 11:18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蕃:多。
(3)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4)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5)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6)鲜(xiǎn)有闻:很少听到。鲜,少。
(17)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是很多的。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至于爱牡丹的人,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赏析]: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原文据清仪封张伯行正谊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解释: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淑。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他任南安(今大余)司理参军时,通判程太中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身边就学,后来二程成名,他们的老师周敦颐的学识才被人们所认识。到了南宋,经朱熹的推崇,周的学术地位更高,被人称为程朱理学的开山祖。中国哲学史上的宋代“濂(湖南周敦颐)、洛(洛阳张载)、关(关中程颢、程颐)、闽(福建朱熹)四大学派”,就是以周敦颐为首。
他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道州营道地方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由于大量广泛地阅读,周敦颐接触到许多不同种类的思想。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一直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的印度佛家,他都有所涉猎,这为他而后精研中国古代奇书《易经》创立先天宇宙论思想奠定了基础。
十五岁时,他和母亲一同上到京城,投奔舅父郑向,他是当时宏仁宗朝中的龙图阁大学士。这位舅父对周敦颐母子十分眷顾。
在周敦颐二十岁时,舅父向皇帝保奏,为他谋到了一个监主薄的职位。
周敦颐在任职期间尽心竭力,深得民心。在生活中,周敦颐开始研究《周易》,后来终于写出了他的重要着作《太极回·易说》。它提出了一个宇宙生成论的体系。
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宋明理学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宋明理学以孔孟之道的儒学为主干,还多方吸收了道家、儒家的思想精华,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
周敦颐就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宋元公案》中对于周敦颐的地位有这样的论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清大儒辈出,圣学大昌。
这里所称的元公,就是周敦颐,元公原是他的谥号。这段话明确肯定了周敦颐作为北宋理学开山之祖的地位,他常常和高僧、道人游山玩水,弹琴吟诗。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程颐、程灏两兄弟。
程颐在后来回忆说,他年少时就是因为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了科举仕途。立志要学习和探索儒家的如何为圣王的道。
周敦颐死后,随着程颐、程濒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而周敦颐生前的确也以他的实际行动,成就了一代大儒的风范,他的人品和思想,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敬仰。


爱莲说 爰莲说 原文
《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爰莲说》的拼音版是什么?
yǔ dú ài lián zhī chū yū ní ér bú rǎn ,zhuó qīng lián ér bú yāo ,zhōng tōng wài zhí ,bú màn bú zhī ,xiāng yuǎn yì qīng ,tíng tíng jìng zhí ,kě yuǎn guān ér bú kě xiè wán yān 。原文: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

《爰莲说》阅读答案
后来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表明了他对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赏。作品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爰莲说》的译文,不要重点词翻译
爰莲说的说字是什么意思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1 浏览83 朱自清的《爰莲说》全文 《爱莲说》 是北宋周敦颐所写,并非朱自清。 作品: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

《爰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枣阳市18227035465: 关于周敦颐的<爱莲说>【原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 -
良哗异福:[答案] 古代诗文名篇赏析 转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原文? -
良哗异福:[答案]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⑵.晋陶渊明独爱菊⑶.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⑸而不染⑹,濯清涟而不妖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⑻,香远益(9)清(10),亭亭净植(11),可远观而...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原文 -
良哗异福: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有的版本为甚)爱牡丹.予(yú)独爱莲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ī)!菊之爱,陶后鲜(xiǎ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注音原文
良哗异福: 爱莲说(宋)周敦颐shuǐ lù cǎo mù zhī huā ,kě ài zhě shèn fán .jìn táo水&nbsp 陆&nbsp 草&nbsp 木 之&nbsp 花,&nbsp 可&nbsp 爱&nbsp 者&nbsp 甚&nbsp 蕃.&nbsp ...

枣阳市18227035465: 急求《爱莲说》全文及译文! -
良哗异福: 爱 莲 说 --------------------------------------------------------------------------------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涟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这篇原文及翻译 -
良哗异福: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②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有的版本为“甚”)爱牡丹.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zhuó)清涟(lián)而不妖,④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
良哗异福: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急急急啊~~~~~~在线等待~~!!~~!~!~~!~!~!~!! -
良哗异福: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枣阳市18227035465: 陋室铭,爱莲说原文 -
良哗异福: 原文【爱莲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枣阳市18227035465: 爱莲说原文 -
良哗异福: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