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存在哪些缺陷

作者&投稿:厍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有哪些?~

1.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长白三县交界的白头山地区。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达20多万公顷,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自下而上有4个垂直结构明显的自然景观带。依次是针阔混交林带、暗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冰原带。长白山的植物多达1400多种,有“温带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野生动物有400多种。主要珍稀动植物有东北虎、梅花鹿、紫貂、金钱豹、红松、长白落叶松等。
2.卧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西部汶川县境内。1980年初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和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这里是亚热带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由于高山阻挡了太平洋东来的气流及西风环流,形成终年温凉湿润的亚热带山地气候。从山麓到山顶形成了完整的垂直分布带谱。主要珍稀动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小熊猫、白唇鹿、四川红杉、岷江柏、独叶草、追龄草、香樟等。
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肇庆市。1956年被列为我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是全球17个热带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中最北的一个。
该保护区面积为114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季雨林。鼎湖山地处北回归线南侧,热带边缘。北回归线附近由于受东北信风带控制,往往形成广阔的热带沙漠,而鼎湖山在海洋季风影响下,孕育了茂密的季雨林,因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宝库”。植物有2400多种,动物有250多种。珍稀动植物有木荷、乌榄、格木、子京、苏铁、桫锣、苏门羚、白鹇等。
4.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1986年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当今少有的亚热带完整生态系统,面积为4.1万公顷,主要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黔金丝猴与大熊描一样都是第四纪的伴生动物,是名符其实的“活化石”,目前仅在梵净山林区有100到500只,对研究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有很高价值。天然珙桐仅存于我国,在梵净山的面积最大,因开花时犹如白鸽展翅而被称为“中国的鸽子树”。19世纪晚期,它漂洋过海流传国外,如今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
5.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建阳、崇安、光泽县境内。198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5.7万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贵动植物。高等植物有1800多种,鸟类有400多种,蛇类有56种,昆虫20000多种,被称为“物种基因库”、“鸟类天堂”、“蛇类王国”、“昆虫世界”。主要珍稀动植物有:银杏、石松、草鹗、厚唇鱼、角蛙、丽棘蜥、大平头胸龟等。
6.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林浩特市。1987年被纳人世界自然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典型的温带草原生态系统,草类资源丰富,牧草优良,是我国和世界的第一个草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代表性植物有:沙地云杉、药用植物大针茅、狐芽、冰草、艾蒿、黄芪、甘草等。
7.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房县、兴山、巴东三县境内。1989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7.4万公顷,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物。神农架以峰、垭、云、洞、树,号称“神农五奇”,其中的树就是指当地有2200多种高等植物,有的是濒于灭绝的古老物种,如珙桐、铁坚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动物有570多种,有的动物有奇特的白化现象,如白熊、白蛇、白獐、白金丝猴、白鏖等20多种,目前这些动物的白化原因还是未解之迷。
8.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东段。199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由天池自然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两部分组成,主要保护濒危动物(如天鹅、雪鸡、雪豹)、荒漠、森林、草原、天池风景区及荒漠绿洲。
9.盐城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以丹顶鹤为主的珍禽。这里由盐蒿滩、草滩、芦苇沼泽7万公顷,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珍稀动物除丹顶鹤外,还有白鹳、白鹤、白肩雕、白头鹤、白枕鹤、黑鹤、灰鹤、天鹅等。
10.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9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20万公顷,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和多种动植物的综合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的植物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孕育成为有别于赤道热带雨林的季风雨林。这里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植物几乎有一半分布在这里,如1975年发现的高达70多米的望天树,曾轰动植物学界。动物以鸟类最丰富,有400多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1/3。兽类62种,如亚洲象、印度虎、云豹、小灵猫、懒猴都是稀有动物,特别是白颊长臂猿,是灵长类比较进化的物种之一,且数量稀少,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11.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县西北的天目山。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区面积达1000公顷,主要保护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内的植物以“高、大、古、稀”而闻名,如树龄在1500年以上的银杏,树高50多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及稀有的铁树、马挂木等,都有“大树王国”之称。珍惜动物有云豹、穿山甲、虎纹蛙、树蛙、蝾螈等。
12.茂兰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境内,1996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是我国亚热带乃至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残存下来的、绝无仅有的一片十分集中且原生性强又比较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
13.九寨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南坪县。1997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约为6万公顷,是我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九寨沟是一条纵深60多千米的山谷,相传以前有九个藏族聚集的村寨,故名九寨沟。这里最独特的是湖光山色,108个湖泊被当地人称为108海,连接湖泊的是几十个瀑布,碧湖、红柳、飞瀑、翠柏,色彩和谐,动静相宜,浑然天成。
14.丰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伊春市。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该保护区面积为1.84万公顷,主要保护原始红松林。这里地处大兴安岭东部,离海洋较近,易获得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故气候温湿。植物有2000多种,其中一半为东亚特有种,如红松、沙冷杉、臭冷杉、红皮云杉等。利用价值最大的是红松,而其自然生长需100~200年时间才能达到20米到30米高,因而成为丰林的主要保护对象。
15.南麂列岛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南海面。1997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南麂列岛距鳌江镇30海里,距温州市50海里,距台湾基隆140海里,陆域面积11.13平方公里,其中本岛7.64平方公里,由大小52个岛屿组成。列岛风光秀丽,有各类景观180多处,宽广的大沙岙沙滩,三盘尾的天然草坪,巧夺天工的天然壁画,风浪雕蚀的奇特礁石,令人神驰的鸟岛、蛇岛、蜈蚣岛、水仙花岛各具特色;郑成功操练水师遗址、摩崖石刻、宋美龄“栖凤居”等处的人文景观更丰富了南麂岛的历史内涵。
16.山口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境内,面积8000公顷,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红树林生态系统。
本区地处沙田半岛的沿海滩涂地带,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保护区海岸线总和长50公里,区内分布着发育良好、结构典型、连片较大、保存较完整的天然红树林,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等12种红树林等12种红树林植物,其中连片的红海榄纯林和高大通直的木榄在我国已为罕见。该区具典型的大陆红树林海岸生态系统特征,红树林中还栖息着多种海洋生物和鸟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7.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武都县和文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的最南端,地处岷山东端北坡,整个保护区地域呈带状,东西长110公里,南北宽20公里。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建立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贵稀有野生动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13750公顷,其中核心区97329公顷,实验区116420公顷, 保护区内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被誉为岷山东端的物种宝库。
18.黄龙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黄龙自然保护区与九寨沟毗邻,是一座绚丽多姿的彩池画廊。境内花木竞秀,藤萝漫生,碧水清泉,叠瀑滚泻。海拔2123-3576米处的黄色长坡上,排列着4300余个迂回曲折,层层嵌砌,珍珠璞玉般的彩池,形如蹄掌,如弯月,如菱角宝莲,池水深浅各异,深者丈余,浅者数寸,澄净无埃。最具魅力的是池水的色彩,时而荡红漾绿,泼墨濡黄,时而泻翠流金,泛青描黛,时而似蓝假白,浓淡相宜,虽然活水同源,却是水色各异,变幻无穷。既是风景名胜区,又是以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19.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怒江州的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2000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405549公顷,为云南省目前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4°40′-28°30′之间,由北、中、南互不相连的三段组成,南北长约400多公里。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83789.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3%;缓冲区面积14261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2%;实验区面积79148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生物走廊带,怒江范围内的两段116480公顷,保山范围内4916公顷。
20.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宝天曼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01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0米,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带典型的森林生态区。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汇集和保存了大量比较完整的天然原始次生植物和生物群落。区内共有植物2900余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重点保护26种。由于植物资源丰富,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已发现的动物种类260余种,金雕、金钱豹、大鲵、红腹锦鸡。香獐等30余种动物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此处还有昆虫3000余种,仅蝶类就达170余种,由野生果树110余种、野生花卉436种、野菜类植物173种、药用植物1055种,是我省乃至我国动植物基因库。宝天曼良好的生态环境区域,主峰地区基本保持着原始森林状态。
21.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巴林右旗北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距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115公里,地跨索日嘎苏木、岗根苏木、朝阳乡、罕山林场。东与巴林左期相连,西与林西县交界,南依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北与锡林郭勒盟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18分~118度55分北纬43度59分~44度27分,总面积为10.04万公顷。保护区是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部景观的缩影,还是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草原向森林的双重过度地带,也是华北植物区系向兴安植物区系的过渡带,成为联系各大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对研究各大植物区系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有重大意义。这里又是东北、华北、蒙新三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同时,这里又是生态交错带,可以通过该区生物多样性变化来研究生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区已成为中——加两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项目示范区。
22.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呼伦贝尔草原西部。2002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达赉湖也称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内蒙古第一大湖。总面积为325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草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境内水域辽阔,湿地连绵,食饵丰富,是众多侯鸟栖息的佳境,也是大洋洲及东北亚候鸟迁徙的驿站,保护区内有种子植物448种,鱼类30种,兽类35种,鸟类297种(包括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白琵鹭、大天鹅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8种)。
23.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的五大连池市。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五大连池是我国著名的火山游览胜地。公元1719一1721年,火山爆发堵塞了当年的河道,形成了五个互相连通的熔岩堰塞湖。这里有景色奇特的火山风光、丰富完整的火山地貌和有疗效显著的矿泉“圣水”,是一个集游览观光、疗养休息、科学考察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天然风景名胜区。每年6一9月为旅游最佳季节。五大连地除五个堰塞湖外,还有许多古代和近代的火山。中、近期形成的火山共14座,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年龄最小,但体态庞大,景色尤佳,是五大连池中最佳景区。据介绍,五大连池火山喷发从史前203万年到近代280年,跨越年度很大,独特的火山地貌格局铸就了其完整的火山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内有植物143科、428属、1044种,其中珍稀濒危物种47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石竹、钝叶瓦松岳桦等。此外,区内的野生动物也十分丰富,有61科、144种,如一级保护动物秋沙鸭、丹顶鹤等。如此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研究、探索火山自然生态系统物种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24.亚丁自然保护区
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2003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地处著名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邻乡城县并与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理塘县,面积7323平方公里。其海拔为3750米,境内最高海拔达6032米;属高原季风气候,绝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尤以古冰体遗迹“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穿越尘嚣,向天空延伸;一队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劳,艰难跋涉,只为双脚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奉献身心地为之叩首。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西康图经》记载:“光绪三十三年,因在此地试行种稻,故改名稻成县,预祝其成功之意。”
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
在稻城亚丁极目远跳,天地浩瀚无垠,乱石铺天盖地,憾人心魄,1145个高山湖泊散落于嶙峋乱石间,碧蓝如玉,景色极为壮观,因而被誉为“最后的香巴拉”。海子山是一个天然的石雕公园,它以“稻城古冰帽”著称于世,是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古冰体遗迹。海拔3600~5020米,方圆3287平方公里。 站在海子山,极目远眺,天地无止无境,景象壮观,憾人心魄。
25.珠峰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西南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保护区覆盖了西藏定日、定结、聂拉木和吉隆4个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3819平方公里,居民8.2万人。珠峰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尾叶猴、熊猴、喜马拉雅塔尔羊、金钱豹、野驴、雪豹、红胸角雉、黑颈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小熊猫、黑熊、藏雪鸡、岩羊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长蕊木兰、西藏延龄草、天麻、锡金海棠、参三七、长叶云杉、长叶松等。其中特有种雪豹已被列为珠峰自然保护区标志性动物。
26.佛坪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南部汉中市佛坪县境内。2004年被纳入世界生物保护区网。
佛坪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区面积29240公顷,植被覆盖率90%以上。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有太白红杉、秦岭冷杉、独叶草等2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惜植物;有大熊猫、金丝猴、虎豹、金雕等珍惜国家保护动物。保护区内山清水秀、林海茫茫,奇峰怪石林立,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佛坪保护区物种资源和生物资源极为丰富,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核心区内平均2.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野生大熊猫密度居全国之首,在保护区内还曾发现棕白色的大熊猫,被称为“野生大熊猫最有希望生存繁衍下去的地方”。

中国十大自然保护区




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到2001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国家级171个,面积达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4%左右。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总面积1.0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4]。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 。。。




第一名:无法与其项背——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西藏·日喀则)


自然指数:★★★★★


介绍:


人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印象里这里寒冷,海拔极高。其实这里是一个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地方。据说高等植物就有两千多种,“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为众多生物生长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许多珍贵植物。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和拥有珍贵物种是基础条件,但是珠穆朗玛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海拔是其他任何保护区都无法与其项背的。






第二名:为了最后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青海·玉树)


自然指数:★★★★★


介绍


在可可西里那辽阔而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美丽和残酷都一览无余的呈现在眼前:一群人和一群羊几乎构成了这里所有的生存本质:羊在简单的生活着,生生不息的抵御着自然所赋予的残酷的生存环境;人在辛苦的工作着,艰难的固守着一个纯粹的理想和某种脆弱的平衡。当藏羚羊沦为人类窃取财富的工具时,它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生存和自由随时可能被剥夺。可可西里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一支民间组织起来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解散了;不过庆幸的是:对藏羚羊的保护依然在继续,希望这个蒙语意为“美丽少女”的地方能够恢复她的美丽。






第三名:隐藏在森林中的神秘——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


自然指数:★★★★


相传神农氏(炎帝)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而得名神农架。本来就山水绝佳、故事众多得神农架,自从传说发现了野人之后,更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许多人都想一览在这崇山峻岭,葱郁森林中的“原始”秘密,可一直的结果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除了窥探这里的野人秘密之外,感受神农架原始、自然的风景,体会“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风霜雨雪同时存,春夏秋冬最难分”的气候特色更是一种特别的享受。






第四名:国宝之家——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阿坝州)


自然指数:★★★★


提起卧龙,必然要说大熊猫,这个本来偏僻的地方,因为有了大熊猫而变的家喻户晓。卧龙动植物资源丰富,沟内海拔相对高差有5100多米,距离卧龙不远的四姑娘山也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是无论有什么美景,无论有什么其它自然资源,提起卧龙,第一印象还是大熊猫,就像提起詹姆斯邦德,大家想到007一样,谁让大熊猫是国宝呢,国宝就得有国宝的“待遇”,国宝的栖息地就得有国宝般的名气。







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包括卧龙、耿达两个乡,是省政府直辖的一个特区。该区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62公里,总面积约70万公顷。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就有101座,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沟内最低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5100米。这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原始森林、次生灌木林、箭竹林郁郁葱葱。保护区内有各种植物三、四千种,有四川红杉,金钱槭等珍贵植物;有各种兽类50多种,鸟类30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就达29种。


卧龙是动物“活化石”大熊猫生存和繁衍后代理想的地区。这里地势较高而湿润,十分适宜大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和桦桔竹的生长。卧龙自然保护区已列为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设有大熊猫研究中心和大熊猫野外生态观察站。

第五名:满载佛教文化的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贵州)


自然指数:★★★★


在中学的《植物学》课本上,提到了梵净山,当时知道它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成员,对它所拥有的珍惜生物资源唏嘘不已。不过梵净山这个名字总感觉好像有点宗教色彩,后来了解到,梵净山果然是中外驰名的佛教胜地。在这个保护区,有珍贵的金丝猴、娃娃鱼,有第三和第四纪的众多植物种类。是同纬度上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由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我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同年,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批准,被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MAB)保护区网成员,成为中国的第四个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梵净山位于江口、松桃和印江之间,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度地区。正处在我国的亚热带中心。年平均气温6—17°C,年平均降水量1100—1600毫米,相对湿度年平均80%以上,具有我国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


梵净山山体庞大,地势高耸,层峦叠嶂,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金顶海拔2493米,而东坡山麓的盘溪口海拔仅500米,高差达2000余米。以凤凰山、金顶的峡谷地形为中心,四周逐层散布低中山,低山和丘陵等各种地貌类型。山势雄伟,坡陡谷深,古人说它“崔巍不减五岳”今人赞它兼有“黄山之奇和峨峨眉之秀。”


梵净山的自然环境及森林生态系统基本上没有遭带人为的破坏,保存了较为原始的状态,是我国亚热带极为珍贵的原始“本底”。梵净山森林茂密,保存完好,覆盖率高达80%以上,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森林生态系统。尤以中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最为典型,原生性强,垂直分布差异明显,蕴藏的珍稀植物种类最为丰富,具有不少的古老植物子遗群落。据初步调查,有珍惜植物40余种,以珙桐分布最集中、最丰富而具有特色。还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梵净山冷杉、钟萼木、以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鹅掌湫、水青树、香果树、篦子三尖杉、惠形杉、厚朴、凹叶厚朴、金钱槭等珍稀植物分布。此外梵净山还生长着许多贵州特有植物,其中有一些仅存在于梵净山区,除著名的梵净山冷杉外,还有贵州杜鹃、黔蚊母树、贵州香秀菊等。

第六名:哈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演绎欧陆生态图(新疆·阿勒泰)


自然指数:★★★


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这里居住着热情好客的哈萨克人,这里有如诗如画的月亮湾,这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图瓦人村落……这就是北疆的哈纳斯。远眺哈纳斯,阿尔卑斯山北麓雪域、丛林和草甸的风情尽收眼底;走进哈纳斯,会隐约感受到潜藏的东欧的乡野气息。








第七名: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广东·肇庆)


自然指数:★★★


在北半球的回归线上,除了印度、中印半岛北部和我国的鼎湖山以外,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而鼎湖山却有完整的生态系统、有78%以上的森林覆盖率、有特色鲜明的垂直植物分布……是北回归线上无可争议的“绿色明珠”。走进鼎湖山,享受的是自然和绿色。鼎湖山也就成了南国出名的“休闲氧吧”。






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岭南第一名山—鼎湖山,地处北纬2310,东经11234,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被称为“活化石”的、与恐龙同时代的孑遗植物—桫椤以及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种;楠叶木姜、毛石笔木、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植物40多种;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

第八名:有过一个真实的故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


自然指数:★★★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飞过。”这是几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一首歌曲,描述了一位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姑娘的故事。初听这首歌,就想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最后在媒体上看到,它发生在丹顶鹤的“故乡”——盐城。这里有四十五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有四百种左右的各种鸟类,尤其是每年有占世界近一半的野生丹顶鹤到这里过冬。渴望着有一天,可以“飞”到这个发生过动人故事的地方,看看美丽的丹顶鹤。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又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盐城生物圈保护区”。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批准建立,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与生物圈协调理事会批准为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九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1999年被纳入“东亚——澳大利亚迁徙涉禽保护网络”。

第九名:动植物王国——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云南·西双版纳)


自然指数:★★★


五千多种热带动植物云集在西双版纳近两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令人叹为观止。“独木成林”、“花中之王”、“空中花园”、婀娜的孔雀等等,都是大自然在西双版纳上精心绘制的美丽画卷,是不出国门就可以完全领略的热带气息。如果徘徊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除了特色的民俗风情,然后就是葱葱郁郁。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州景洪、勐腊、勐海3县境内。总面积2420.2平方公里,它的热带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珍稀动植物种群,以及整个森林生态都是无价之宝,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森林,深受国内外瞩目。


保护区内交错分布着多种类型森林。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板状根发育显著,木质藤本丰富,绞杀植物普遍,老茎生花现象较为突出。区内有8个植被类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约占全国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保护植物的15%。区内用材树种816种,竹子和编织藤类25种,油料植物136种,芳香植物62种,鞣料植物39种,树脂、树胶类32种,纤维植物90多种,野生水果、花卉134种,药用植物782种。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也是中国热带宝地中的珍宝。

第十名:绿色的避暑胜地——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河南)


自然指数:★★


“清分楚豫,气压嵩衡”。“三伏炎蒸人欲死,清凉到此顿凝仙”。这是前人描写鸡公山的点睛之笔。位于豫南楚北的鸡公山,除了是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胜地之外,还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有各类动植物资源5000余种。走进鸡公山能够真正让人感觉到自然带给人类的实惠。

2003 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

截止 2003 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区 1999 个,保护区总面积 14398 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 13975 万公顷,海域面积 603 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 14.4% 。与上年相比,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了242 个,面积增加了1103.1 万公顷,增长率分别为 13.8% 和 8.3% 。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6 个,面积 8871. 3 万公顷 。 2003 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个。

(一)

地球,是据今所知仅有的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自从地球出现人类以来,人为活动就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种变化就来得日益明显而急遽。

人类的生存原本就是以各种方式改造自然、获取大量物质财富为前提的,地球的丰富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对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无疑有关重要的影响和巨大作用。然而,人类这种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力量却有着两重性,它一方面创造了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又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稳定、协调和平衡。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就在这种矛盾的夹缝中繁衍生息着,直至受到大自然的严酷惩罚之后,才逐步认识到自身在地球上的地位和与大自然的关系,开始从"地球属于人类"的误区回到"人类属于地球"的正确观念上来。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谆谆告诫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虽然每次胜利开始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以后的发展中却呈现出完全不同和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取得的效果又取消了。历史上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等地由于森林被大量破坏,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山泉在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内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洪水更加凶猛地倾泻到平原上来。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了人类肆无忌惮、不加节制地攫取生物资源严重破坏自然环境所遭到的无情报复。地球上原有三分之二的陆地约76亿公顷的面积均为森林所覆盖,而到本世纪的八十年代所余已不足28亿公顷。目前,全世界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公顷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从而大大加快了物种消失的速率,平均以每天消失一种的速度趋于灭绝。近200年来,濒于绝灭的已有593种鸟类、400多种兽类、209种两栖爬行类,以及两万多种植物,比自然淘汰的灭绝速度快1000倍。

实际上,自然界的生物种类极为丰富,而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却十分有限。据科学家测算,地球上现存生物种大约有500-1000万种,但迄今被定名的只有143万余种,其中植物34.6万种(内有被子植物25万种),动物109万种(内有昆虫75.1万种、鸟兽13368种)。人类的食物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中的几百种,其中90%的食物仅来源于20多个物种,然而却有成千上万种生物为这几百种动植物和人类提供了生存所需的各种条件,满足了人类的多种需求。这些宝贵的自然历史遗产,是人类的巨大财富。

自然界中的生物,既受环境的影响,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种复杂的关系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自然生态系统。有人测算,地球上的陆地生态系统,每年生产1170亿吨干重的有机物,其中有800亿吨在森林中。这些物质能量的转化和贮存,主要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并从物种群体数量上明显地反映出来。这就是说,物种在结构上要协调,在功能上要保持平衡,自然界才能维持正常循环,进行不停地代谢与再生,生物才能适应自然环境,生存和繁衍后代。

生物对于人类,有关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保存生物的多样性,成为当今人类唯一明智的选择。许多国家已经把它作为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基本国策之一,把对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对生物资源的利用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由于社会、人口的发展和科学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无论在量或者质的方面都在不断提高。而生物资源在提高其周围速度进行大量繁殖的过程中,一方面因受时间、空间因素及开发方式的制约,保持着一定的增长速率;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量也必然急剧增加。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妥善保护生态系统中物种遗传的多样性,不仅成为保护自身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成为国际社会衡量各国政府政绩和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尺度。大家知道,六十年代以前,美登木、三尖杉等植物的重要药用价值尚未为人知,六十年代以后才发现其含有抗癌成分。生物的某些特殊性状和功能,是在人们对它有了一定认识之后才引起重视,并开始研究和仿效某些生物的性能,以解决生产斗争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因此仿生学也随之兴起。如果动植物种大量先此而灭夹绝,这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疑是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人与自然既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一面,也存在着可以而且必须协调的一面。为了自身的生存繁衍,人既需要合理地改造自然,又需要有效地保护自然。然而,人类既不能单纯地为了保护自然而回到蒙昧时期,更不能为了自身的生存而破坏生物的多徉性。正确的出路,只能是科学地研究和预测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人类对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在实践中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人与自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趋于相对稳定状态。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便成为当今世界各国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有效途径。

(二)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夏杂,环境的变化和差异很大,南北纬度相差 49度,最南部的南沙群岛曾母暗沙距赤道仅400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公里,沿海有岛屿 5000多个。全国的地形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变化很大。地貌类型多样,其中山地占 33%,高原占 26%,盆地占1 9%,平原占12%,丘陵占10%,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形成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全国的地形地貌按高度有明见变化,从西到东分为高寒、干旱、湿润三大部分。

(1)青藏高原是新生代第三纪中期强烈隆起,急剧上升的高原,海拔 4000--5000米,由高大的山岭、台地、湖盆、谷地相间组成,气候寒冷干燥,冻裂风化作用显著,寒漠、砾漠分布面广。高山终年积雪,分布着现代冰川,是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内陆咸水湖泊有1500多个,是高寒动物及多种候鸟的栖息繁殖地。高原南部有世界最高的喜马拉雅山屹立于祖国边境,在北纬 29度附近的山麓、河谷地带,如墨脱、波密,雨量充沛,分布有热带季雨林。高原东侧是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高山峡谷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出现垂直气候带的自然景观,生物资源分布的垂直变化十分典型。

(2)西北内陆是广阔的高原、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东部内蒙古高原地形起伏缓和,鄂尔多斯高原多短小内陆河和盐湖,黄土高原易受冲刷和侵蚀,阿拉善高原河流稀少,高原海拔1000一2000米。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海拔 3000--5000米,形成有名的吐鲁番盆地、伊犁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全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温差大,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干草原、戈壁、荒漠。少数山地有小片森林与草原相间分布,地表植被稀疏而单纯,草食性有蹄类、啮齿类动物为优势种群,内陆湖泊及水湿地是水禽候鸟的栖息繁殖地。

(3)东部是山地、丘陵、平原从北到南相间分布,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和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形成湿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四季十分明显;河流向东、向南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水量丰富,但含沙量大,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织。在云贵高原和广西丘陵盆地中,形成喀斯特低山地貌。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动植物成分,生物资源种类最为丰富。

我国生物资源的分布,既有比较典型的地带性,又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垂直分布的特殊性,形成森林、草原、荒漠、水域、湿地、海涂、岛屹等各种不同的自然景观。本部地区从北到南,森林植被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 叶阔叶林、阔叶混交林(含常绿、落 叶成分)、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此外还有竹林;其它植被有灌丛、稀树草原、草原、草甸、草本沼泽等。西部地区除阿尔泰山为寒温带针叶林外,大部属于草原、草甸、草本沼泽、荒漠等植被。

全国现有高等植物 30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马来西亚.名列世界第三,其中近200个属的植物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银杏、水杉、白豆杉、金钱松、珙桐、钟萼木、杜仲、水青树、香果树等,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裸子植物全世界现存12个科近800种,我国就有10个科230多种,各种松树、落叶松、云杉、冷杉从我国的寒温带到热带,由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高寒地区,形成大面积天然林或混交林。被子植物是现代最为繁荣、分布广泛的植物类群,我国有25000多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更为丰富,如东南亚热带雨林的代表龙脑香科植物,我国有坡垒、青梅、望天树、龙脑香、竭布罗香、婆罗双树6个属10多种。很多珍贵稀有的树种,如子京、母生、蚬木、格木、石梓、金丝李、树蕨、苏铁、樟、楠等,大都零星散生,分布范围狭窄。在各地还保存了一些栽培植物的原生种如野生稻、野核桃、野荔枝、野苹果、野板栗、野大豆等,是良种繁育极为宝贵的种质资源。许多植物如杜仲、三尖杉、罗芙木、美登木、龙血树、木香等,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它可提取脂肪、淀粉、香料及作果品的资源也很丰富。在全国各地还保存很多天然或栽培的古木大树。

我国的陆栖脊椎动物(包括兽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分布区中分别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古北界包括蒙新、青藏、华北及东北地区;东洋界包括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间,两界的动物互相渗透,成米一个广泛的过渡地带;横断山脉地区,动物区系在整体上属于东洋界,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古北界动物沿山脊向南延伸,成为两界动物万分混杂的地区。

全国现有兽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2200多种,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羚羊、台湾猴、白鳍豚、褐马鸡、黄腹角雉、蓝腹鹇、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等100多种是举世闻名的珍稀动物。被誉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历史上分布很广,现今仅在我国的邛崃山、凉山、岷山及秦岭南坡有少量 分布。鹤类全世界有15种,我国就有丹顶鹤、黑颈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灰鹤、赤颈鹤、加拿大鹤等9种。灵长类动物,我国有长臂猿(4种)、叶猴(4种)、金丝猴(3种)、蜂猴(2种)、猕猴(6种)白臀叶猴6个属20种。几种长臂猿分布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中;叶猴分布于季雨林中;黑金丝猴分布于滇西北和藏东南深山区;猕猴分布很广,北到河北兴隆,西到青海、西藏,以南方数量最多。雉鸡我国有56钟,占世界雉鸡的五分之一,其中19种为我国特有,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其它有科研、经济价值的鸟兽有近300种,资源比较丰富。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堪称得天独厚,世所罕见。

(三)

我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家。在黄河流域,我们的祖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和自然历史遗产。两、三千年前,燕山山地有天然森林分布;太行山及其以东的山地丘陵也为森林所覆盖;黄土高原植被广泛分布。野生动物也比现在丰富多样,春秋时代从华北平原到长江中下游盛产麋鹿;明清时代,鄂西、湘西北及川东还有大熊猫分布。古代一些有卓识远见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对保护自然资源提出过一些正确的主张,广大民众在生产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周朝时天子、贵州都有不同范围的禁猎区,规定"天子百里,诸候40里",不许入内砍伐捕猎。据《周礼》记载,当时对自然资源的管理不仅设置了机构,而且设置了专职管理人员,如"山虞"掌山林之政令;"迹人"管田猎之令;"囿人"管野生动物资源。周文王的苑囿"灵台",养着鹿、鹤、鹭、鱼等多种动物;秦汉时代规模浩大的"上林苑",饲养的兽类中就有大熊猫;此后如晋代的"灵禽苑",唐代的"华清宫",元代的"琼花岛",明代的"西宛",清代的"避暑山庄"等,在客观上对一些珍稀动植物物种都起到了保护作用。其它诸多名山、庙宇、皇家陵园及少数民族的"龙山"和"风水地"以及宗教文化胜地如峨眉山、天目山、黄陵、东陵、泰山、衡山、九华山等,至今仍是层林迭翠,
古木参天。可以说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自然保护区的雏形,也是中华民族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朴素思考。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生产力发展缓慢,生产方式原始落后,对资源的盲目滥用造成的破坏是严重的。在唐代以前,川、黔、湘、鄂几省交界地区,有15个州、郡尚有犀角作为贡品,由于长期捕杀,加之自然环境变化,北宋以后遂趋于灭绝。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后,以"十万众入山辟道路",从南方大量采运木材达数年之久。历次战争砍树、焚林、掘题、毁堰等,给自然资源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比及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生物资源又肆无忌惮进行掠夺,许多珍贵物种也惨遭破坏。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事业才逐步发展。1956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秉志、钱崇澎等科学家提出《请政府在全国各省(区)划定天然林禁伐区,保护自然值被以供科学研究的需要》的92号提案。这个提案由国务院交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办理。同年十月,林业部制定了《关于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对象、划定办法和划定地区,在全国15个省(区)划定40余处禁伐区方案。并在全国科技规划中,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研究工作,列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之一。此后不久,便先后在广东鼎湖山、海南尖峰岭、福建莘口、广西花坪、云南西双版纳的小勐养、勐仑、勐腊、大勐笼、吉林长白山、黑龙江丰林等地,陆续建立了20多处自然保护区,填补了我国自然科学发展中的空白。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及林业部组织了一批专家及调查队伍,对一些边远山区,如西双版纳、梵净山、神农架、呼中、高黎贡山、花坪等地的生物资源进行了纵使考察和森林调查,为了解和掌握我国的生物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资料。1962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运动资源的指示》,提出在珍稀鸟兽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破坏严重地区建立禁猎区;对大熊猫等19种珍稀野生运动严禁猎捕,加以保护。1963年,全国人大代表竺可桢等科学家又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建议,对于在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世界各国自然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我国自然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作了系统发言。

"文化革命"十年浩动,使我国方兴未艾的自然保护区事业受到严重摧残,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遭到很大破坏,一些已经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被迫下放或撤销。在1973年农林部召开的全国重点省、市、区珍贵动物资源调查座谈会上统计,全国自然保护区仅存十几处。1975年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在珍贵动物主要栖息繁殖地区,要划为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的建设工作才逐步恢复开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发展迅速。这一时期,各省相继建立了一大批自然保护区。1979年全国已恢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48处,面积150万公顷。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使自然保护区布局合理,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成立了由林业部牵头,有关部、委参加的自然保护区专业组,开展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建设工作。同年10月,林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八个部、委、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区划和科学考察的通知》。1980年9月专业组在成都召开了全国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了全国开展自然保护区区划工作的原则和步骤,这时全国已有20个省(区)建立自然保护区72处,总面积约200万公顷。会议确定以省(市、区)为单位开展自然保护区区划和考察工作,并提出在全国划定自然保护区的四条原则:

1、 具有代表各种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自然生态系统地区;
2、 国家一类保护珍稀动物、珍稀树种或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其它野生动植物的重要生存繁殖地区;
3、 自然生态系统或物种已遭到破坏,具有重要价值而必须恢复或更替的地区;
4、 有特殊保护意义的地质剖面、冰川遗迹、岩溶、温泉、化石产地等自然历史遗迹和重要水源地区。

在各省(区)的支持下,三年期间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2500人,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论证,编写出区划方案。1983年8月,林业部在乌鲁木齐召开了首次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工作会议,研究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则通过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区划方案,并提出在国内有典型意义、科研上有特殊价值、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56处自然保护区,报请国务院批准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时,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133处,总面积806万公顷。

目前,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已逐步健全,全国各级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人员由1983年4000人增加到13000人,建设资金已逐年增长率加,政策法规也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到1993年,全国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已达501处,面积5059万公顷。经国务院批准,将花坪、武夷山、长白山、西双版纳等77处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保护区,无论就其建设规模或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种而言,在全国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有关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一步加强法制管理。1984年六届人大常委会七次年六届人大常委会七次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务院林业主管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森林生态地区,珍贵动物和植物生长繁殖的林区、天然热带雨林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林区,划定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管理。"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林业部公布施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1988年,七届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国务院野生运动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应当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保护管理?quot;国家颁布的这些法律、法规,使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工作有了确实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的一项重要设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林业部门都先后建立了管理机构,初步形成了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目前,保护管理工作大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逐步开展规范化管理。为了加快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设计水平,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把保护区建设成永久性的经营实体,充分发挥保护区功能和效益,林业部于1988年颁发了《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都在边远山区或林区,周围有群众居住,为妥善解决安排好他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武夷山、桃源洞、梵净山、南滚河等许多自然保护区,采取积极措施,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拓新的生产门路,开展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又能增加经济收入的经营活动,调动群众做好自然保护区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山区、农村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一项涉及学科门类多、技术性强的工作,保护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1980年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逐步增多,管理任务也随之加大,林业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教学部门,在学校或自然保护区联合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人员培训班,很多省(市、区)也分别举办培训班,使管理人员受到不同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为了学习和掌握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林业部与有关国家、地区和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共同举办研讨会,安排部分保护区管理人员到香港或国外培训,逐步提高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素质。许多保护区,如长白山、武夷山、天目山、
专院校和中小学生,前往参观访问和教学实习,增加了他们的自然保护知识,并受到了直观的现实教育;各地通过电视、广播、电影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提高人闪的自然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为增强保护区的活力,在保护好环境和物种资源的原则下,一些保护区在实验区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种值、养殖以及加工利用等多种经营,并取得了很多好的经验或效益。同时,开发利用一些有观赏价值的景观资源,开展以自然景观为主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是我国保护区建设中的一种特殊方式,各种生态旅游设施具有乡土风情,朴实而富有野趣,与国内其他的风景区旅游相比,可谓别具一格,成为参观游览者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理想课堂。

许多自然保护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在探索大自然的演变规律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西双版纳、武夷山、梵净山、茂兰、井冈山、梅花山、太白山、八大公山等几十处自然保护区,通过组织多学科的综合考察,鄱阳湖、庞泉沟、松山、扎龙、官山等200多处自然保护区,则通过组织单项或多项专业考察,基本上摸清了保护区的本底资源,不但为开展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还为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区之一,经过 30多年努力,基本查清了区内的动植物资源和濒危动植物种类,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几本学术专著。武夷山、鼎湖山等自然保护区,也设立了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对区内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监测和研究。为抢救、保护我国珍稀、特有、濒危野生动植物,如大熊猫、华南虎、褐马鸡、鹤、扬子鳄以及银杉、珙桐、金花茶、白豆杉等,有关的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专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许多考察、研究项目,如扬子锷繁殖研究、大熊猫野外生态研究以及茂兰、牯牛降、松山自然保护区考察等,都分别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同行先进水平,获得了国家或省(部)级科学研究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

近些年来,我国在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中,与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我国先后参加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关于保护世界文化与匀自然遗产公约》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我部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合作,在卧龙建立了大熊猫研究中心,对大熊猫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及繁殖进行了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对热带雨林、华南虎、雪豹的野外凋查和湿地保护及黑嘴鸥繁殖调查,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合作引进麋鹿,使之重返故乡;与世界鹤类基金会(ICF)合作,对丹顶鹤、白鹤、黑颈鹤等进行研究。我国的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鼎湖山、锡林郭勒、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先后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MAB)保护区网;扎龙、向海、东洞庭湖、鄱阳湖、鸟岛、东寨港 6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关于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另外,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有关部门在自然保护区领域,进行了合作与交流。我国在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的成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当。

如今,建立在不同自然地带的典型生态系统地区,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区的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各个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水源涵养林以及珍贵树种得以保存、繁衍;一些濒于灭绝的物种逐渐得到恢复,种群数量有了较大的发展。

按照国家的要求,到本世纪末,全固将建立自然保护区1000处,总面积将占国士面积的10%左右,形成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自然保护区建设也将走向管理科学化、建设标准化、科学研究系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从而为人类保存一批巨大的自然财富。
回答时间:2006-2-17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藏原羚等珍稀野生动物;匍匐水柏枝、垫状山岭麻黄,海韭菜和眼子等植物及其它们的栖息环境。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总面积450万公顷。面积450万公顷。在21世纪初,世界上对原始生态环境进行了...

我国有多少自然保护区?建立这些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③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及凉水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则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④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

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哪里
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八大著名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翼。最高峰为西南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附近高于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5、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 面积41900公顷,1978 年建立省级,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哪些举措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举措。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举措:设立自然保护区:中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省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各种生态系统和关键保护物种的栖息地。这些自然保护区提供了重要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确保野生动...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是是什么?
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湖水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以上内容参考 海西州人民政府-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重要作用?
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陆地、水体和大气的连接、传递,使地球各部分之间进行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因而一个地区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到另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不同国家建立的自然保护区通常在地理上或生物学上是相互联系的,许多迁徙物种在跨国保护区或是相邻保护区内互相往返。为保护和管理迁徙物种,需要国...

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存在哪些缺陷
2003 年新批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8个。(一)地球,是据今所知仅有的一个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自从地球出现人类以来,人为活动就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种变化就来得日益明显而急遽。人类的生存原本就是以各种方式改造自然、获取大量物质财富为前...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
根据国家标准我国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指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指除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动植物,比省级、市级和县级的保护级别高。
你问的这个问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动植物,比省级、市级和县级的保护级别高,你这个说的肯定是不对的,保护区的级别是有高低,当然是省级市级县级这样下来,但是保护区里面的动植物保护级别,不是按照保护区级别来的,是按照野生动物保护规定里面的级别,或者植物保护级别来的。

岳塘区19282757194: 自然遗产的保护工作面临哪些问题 -
锁亮乌鸡: 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自然遗产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缺乏规范和稳定的资金来源.很多地处老少边穷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长期得不到财政拨款,缺少资金支持渠道,致使管理和保护资金严重匮乏,极大影响了自然遗产资源正常的保护、规划和管理.除了保护经费投入不足,当地居民权益保障欠缺是目前中国自然遗产保护中普遍存在的另一大问题.需要立法对居民权益保障问题作出规定,予以明确.应加快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进程.

岳塘区19282757194: 目前我国生态领域存在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锁亮乌鸡: 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人口密度也大.虽然各种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人均资源相当贫乏,远低于世界...

岳塘区19282757194: 我国生态保护中存在哪些问题? -
锁亮乌鸡: 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目前总的情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重,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

岳塘区19282757194: 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保护与发展关系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与矛盾 -
锁亮乌鸡: 如果没有自然就没有旅游资源 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就更别提旅游了 人们啊 请保护自然吧 自然是人类生存的一部分 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保护水源,爱我太湖,爱我“母亲河”,爱我30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海洋,爱护祖国的所有“蓝色国土...

岳塘区19282757194: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锁亮乌鸡: 一、生态旅游的内涵及其特征近些年,“生态旅游”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上山下海、观景览胜似乎都和生态旅游有些关系,但究竟什么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却很少有人能够说得准确、说得透彻.生态旅游(...

岳塘区19282757194: 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
锁亮乌鸡: 自然保护区开发旅游业应注意的问题.1,全面规划,有序发展 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基本上是在自发状态下进行,难免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对资金和资源都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

岳塘区19282757194: 黄山现今存在的保护问题有哪些? -
锁亮乌鸡: 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他所称赞的就是位于安徽省境内的黄山,可以说自古以来,黄山就是一座被赋予了深刻文化内涵的名山,现如今,黄山也是我国少数几个被联合国教...

岳塘区19282757194: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锁亮乌鸡: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 目前,全世界的生态专家已经得到一个...

岳塘区19282757194: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如何. -
锁亮乌鸡: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造林绿化取得成效,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了较大进展,到199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6.55%,森林总面积居世界第五,草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草地牧场综合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各类草地面积达3.9亿公顷...

岳塘区19282757194: 什么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
锁亮乌鸡: 一般来说,自然保护区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源等自然综合体为核心的自然区域,在这块区域内人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这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保持无人为干预的自然发展状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