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判断古汉语中“为”字是动词还是介词?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作者&投稿:胡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中“之”有几种意思~

强悍耽美狼 ,您好!
“之”在古文中意思很多,一般现在通用的释义具体如下:
1.代词,
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他们”,极少数情况也作第一人称“我(我们)”;
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论语》
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之:我)《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物主代词“它(它们)”,或“一件事,几件事,这(那)件事”;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③指示代词,表近指“这,此,这些,那,那些”;
如: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助词,
(1)结构助词,
①“的”,用于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人与物体或周围环境的关系(邻属关系),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无义,用于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独立性,使原来的主谓结构成为名词性偏正结构;
如: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无义,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定语后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
如: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劝学》
④无义,用于倒置的谓语动词与宾语之间,表示宾语前置的标志,构成倒装句;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⑤可译为“得”,用于谓语动词与补语(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之间,表示修饰关系;
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2)音节助词,
①无义,用于动词后,表示声音的延长,音节的补充;
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无义,用于时间词后,表示时间的延长,舒缓语气;
如: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动词,
①到,往,走到,乘到。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同、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

◎ 为

为、为 wéi

〈动〉

(1) (为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2)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do;act;make]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坠。——《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为事(办事;成事);为诈(作假);为薪(取薪);为善(做善事);为道(学道,实践圣道);为头(居首;从头开始);为人(做人);为后(立后);为底(治足茧)

(4) 制作;创作 [make;compose]

造作,为也。——《尔雅》

以为乐器。——《周礼·春官·典同》。注:“为,作也。”

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墨子·节用上》

夫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见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为棺椁。——《庄子·人间世》

应声便为诗。——《世说新语·文学》

(5) 治理 [administer]

为,治也。——《小尔雅》

诸葛瑾为 豫州。——《世说新语·排调》

(6) 又如:为国(治国);为政(治理国家;执掌国政)

(7) 变成,成为 [become]

何遽不为福。——《淮南子·人间训》

不能为祸。

终为忠臣。——《世说新语·自新》

而改为入。——宋· 洪迈《容斋续笔》

(8) 又如:由徒为师

(9) 是 [be]

不为远者小。——《列子·汤问》

不为近者热。

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谓为三横。——蔡元培《图画》

(10) 又如:十尺为一丈

(11) 学习,研究 [study]

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右仗者,可亡也。——《韩非子》

(12) 种植;营作 [plant]

东周欲为稻, 西周不下水, 东周患之。——《战国策》

(13) 设置;建立 [establish]。如:为法(制定法律;成为法律);为命(撰写政令、盟会的文辞);为山(建立功业)

(14) 使 [let]

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易·井》

(15) 以为;认为 [think;bilieve;consider]

为汝多智。——《列子·汤问》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将为无人会使此法。——《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16) 演奏 [play]。如:为乐(奏乐;作乐)

〈名〉


词性变化

◎ 为

为 wéi

〈介〉

(1) 被 [by]——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予群从所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为操所先。——《资治通鉴》

悉为逆据。——《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为贼所盗;为敌所败

(3) 于,在 [in]——表示时间或处所

今之时人,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淮南子》

◎ 为

为 wéi

<连>

(1) 和 [and]——表示并列关系

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孟子·公孙丑下》

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战国策》

(2) 则,就 [then]——表示承接关系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3) 如,若 [if]——表示假设关系

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史记》

(4) 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

助教顾良戏之曰:“汝姓何,是荷叶之荷,为河水之河?” 妥应声曰:“先生姓顾,是眷顾之顾,为新故之故?”——《北史·何妥传》

《太誓》之注不解“五至”,…不知为一日五来,为当异日也。”——《诗·周颂·思文》疏

不审先生梁朝出仕,为复隐居?——《太平广记》

(5) 又如:为复(还是,抑或);为是(抑或;还是);为当(抑或;还是)

◎ 为

为 wéi

〈助〉

(1) 的,之 [of]——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

岂弟君子,四方为则。——《后汉书》

(2)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 弈秋之为听。——《孟子》

(3) 附于单音形容词后,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如:大为高兴;广为宣传

(4) 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意。如:广为流传;更为重要

◎ 为

为 wéi

<语气>

(1) 用于句尾,表示反诘、疑问,多与“何”相配合使用。如:何乐而不为

(2)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 为

(1) 为 wéi

相为倚伏。——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相为应答。——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的“为”字,是介词。因为这句话里的主要谓语动词是“聚敛”。这里的为只是表示聚敛的目的,为之可译为:“为了他”。他,指代季氏。

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你说的这个句子中“为”作介词用,应该读第四声
读第二声的时候,“为”作动词,或是判断词“是”
另外“为……所……”表示被动
希望对你有用

是动词,就应该有动作,而介词一般有给、替等意思,根据翻译可以判断!
动宾短语作谓语,介宾短语作状语

一般来说可以从 读音 区分

读“维”(2)音时作动词
(或“为。。。所”表被动,
例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作的序中: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
例: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作的序中:草木为之含悲;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

读“未”(4)音时作介词
例:孙中山先生为《黄花岗烈士事略》作的序中: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


...知识啊(宾语后置,状语后置,定语宾语之类的),那些又怎么区分啊...
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已赞过 ...

古文中状语和补语怎么区分
我记得我上高中时,这些古汉语语法是不考的,只需要记住“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这个用法就可以了。如果按照杨伯威编著的《古汉语应试指南》一书的逻辑,没错,这些介词短语是补语,因为补语和状语的唯一根本区别就是补语位于述语(谓语或动宾短语)之后,状语位于述语之前,主语之后,二者位置不同,...

怎样区分介词以和连词以,举例说明.从古代汉语的范围
在文言文里,“以”的用法如下。一、 “以”可以作介词。(一)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作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二)起提宾作用,即动作的对象。"把"。(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

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怎么区分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 教学实施过程: (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

文言文的特殊词类有哪些
古汉语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疑问代词作宾语,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为”.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则”.主语省略 (1)...

古汉语入声字指什么,有何表现形式?
1.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入声已经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不复存在。在汉语的一些其他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2.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例如:b...

区分各类事物的标准文言文
1. 语文文言文各类句型的区分 一、判断句: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

如何区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哪一种倒装句?(例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文古文中,如何区分特殊句式,如: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定什么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子,并能准确翻译出来。教学实施过程:(二)、定语后置: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楚人有涉江者。(《察今》)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大阉之乱,...

怎么区分文言文中的八种句型
4)“如何、若何、奈何”意思是“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l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l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5)“奈……何、如……何、若……何”意思是“对……怎么办、对……怎么样”例如:l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l ...

芝罘区19880917250: 如何区分、判断古汉语中“为”字是动词还是介词?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察戚坤宁: 这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你说的这个句子中“为”作介词用,应该读第四声读第二声的时候,“为”作动词,或是判断词“是”另外“为……所……”表示被动希望对你有用

芝罘区19880917250: 什么是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为动用法?怎么判断,简单讲,不要去复制一大堆 -
察戚坤宁: 古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的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动词带上宾语后,动词和宾语之间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 区别两种用法的关键是:看动词所带的宾语是否发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是否产生动词所产生的变化,如果发出动作、产生变化,则为使动用法,反之,则为意动用法.

芝罘区19880917250: 谁能告诉我古文中使动、意动的判断方法
察戚坤宁: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

芝罘区19880917250: 古代汉语 中 判断句 如何辨识 -
察戚坤宁: 原发布者:lax0032第四章古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来联...

芝罘区19880917250: 文言文中怎样区分 名词和动词 -
察戚坤宁: 跟英语有点像.有时候是根据上下文及语法,判断出来的.(其实这方面的知识点很多······)应该只有很少词会只能用做名词或动词.推荐你买一本古汉语词典之类的(可以问问老师的意见).有时候,这些是需要积累的,多看看古文啊,多做做相关的练习啊,有时候语感和直觉就出来了~

芝罘区19880917250: 文言文中怎么区分使动还是自动怎么知道他是使动还是意动 -
察戚坤宁: 文言文如何区分自动、使动和意动?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对译.同时还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二是要符合语境,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考虑其中有词类活用或者是使动、或者是意动.比如,项伯杀人,臣...

芝罘区19880917250: 古代汉语中,以为一词中的“以”和“为”分别是什么意思?古汉语里面写的 以 是认为的意思,如“皆~美于徐公”,而为的解释有两种,一是认为,另... -
察戚坤宁:[答案] 就是以为的意思吧.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跑了.再者为的意思很多啊,并不是你说的两种.

芝罘区19880917250: 古文中,判断一个字的词性是按现代汉语的字的标准来判断吗 -
察戚坤宁: 说他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是不对的 你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就已经是按照现代人的思维在思考问题了,而在当时并没有形容词或者动词这一说,他们认为在这个句中使用“绿”就是表达的让“江南岸”绿的意思,本身“绿”就是现在的所谓动词,直接说这个“绿”是动词就行了,按照古文的词性来判断

芝罘区19880917250: 语文古文中 ,怎么判断一个句子中某一词是使动用法 -
察戚坤宁: 要靠语感来翻译,一些句子你直接翻译是不通的,只有把那个词换成使动用法才可以翻译的通顺.

芝罘区19880917250: 语文古文的被动句如何判断?有什么标志性词语?!!! -
察戚坤宁: 一、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使用判断词“是”,但多数时候是借“者”“也”“为”“非”等词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八种形式:用“于”字表被动、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