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呼兰河传的主题意蕴和主要艺术特色 现当代文学导读期末复习题 要正确的

作者&投稿:酆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析<<呼兰河传>>的思想意蕴和主要艺术特征~

  heyuansi12 -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美和追求美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创造生活的美.而作家艺术家们开垦出人类美的艺苑,以自己的才华和心血培植出一株株千姿百态的艺术之花,为人类生活增添无比绚丽的色彩。
  在中国三十年代文坛上,年轻的女作家萧红以她清新自然的笔融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为世界文苑开出一朵美而不艳的奇葩。
  首先,《呼兰河传》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以一般小说的概念去衡量它,它不具备贯穿全书的线索,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有人说它是自传,因为它描写了作家的家庭及幼年的生活,但“作品是既不讲家史,也不说家庭,就连自己的出生年月日也不谈.这是不符合‘传记’的写法和要求的。”(《萧红文学之路》208页)。
  茅盾先生曾指出:“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序言)《呼兰河传》前四章,作者以画家的笔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画面,可谓多姿多彩,生动自然,又创造出一种散文诗的意境,纯朴清新,一种别样的美.小说的后三章又可做为三个短篇,各自独立,但作者又因为一个统一的主题将它们联结一体。仿佛在面前叙述一些遥远而又真实的故事,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为它和起美丽抑或优郁的调子。
  呼兰河的冬天:“天空是灰色的,……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着严寒好象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这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
  这是怎样的一幅东北农村小镇的晨景,何其生机盎然,乡土气息扑鼻而来。“得得”的马蹄声,清脆的甩鞭声,打破了静寂的清晨;而那跳跃的灯笼,升腾的热气更使画面充满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至于那卖馒头的老者,脚踏有圆滚滚的鸡蛋大冻掌子的鞋子,背着箱子颤颤惊惊地往前走,眼睛晴挂着霜,胡子的冰溜沉甸甸的……
  至于那东二道街的大泥坑,五六尺深,不下雨那泥浆好象粥一样,一下起雨来,则白亮亮的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
  呼兰河的火烧云也特别的夺目耀眼,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了。红公鸡变成金色的了,黑母鸡变得紫植色的了。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红堂堂、金洞桐、半紫半黄,半灰半白合色、蔺萄灰、大黄梨、紫茄子……真是色彩缤纷,绚烂至极。
  从地面到天空,女作家那支神来之笔仿佛将你带入呼兰河的小镇。不仅那晨景图,火烧云,不仅那园子的蝴蝶,小白菜,狗尾草……使你历历在目。还有那黄昏之后尚未人睡的孩子的嚷叫:“乌鸦乌鸦你打场,给你二斗粮”;那粉房里鲜明荒凉的歌声“人家的丈夫团圆聚、孟姜女的丈夫去修长城”也声声传入你的耳鼓。在你的心间荡起一种纯朴的美感,那么实在、那么自然!使你不觉沉醉其中,置身于小镇的清晨与黄昏,感受着浓郁的小镇的气息。
  这也得力于它那不似小说的小说结构。假如我们将它刻意构思,套入固有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打起伏笔、制起波澜,则必失这自然纯朴之美.难以使人产生“天然去雕饰”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章里开首就写“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读者便从东北小镇的严寒的大地着眼,领略了呼兰河的自然、社会、人情风貌。到第二章,我们又顺着作者的笔触进入呼兰河人们的精神世界.那全身无处不哆嗦的大神,跳到半夜时分,那鼓打得分外地响;拥拥挤挤变得荒凉孤寂的河灯还在黑色的河水中流下去;野台子的戏牵动着小镇所有的人们,酿造许多或许欢乐或许不幸的故事;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没有儿子的妇女们正在给送子娘娘戴一副眼镜;人们围拥着争着看不倒翁的表演……。到第四章,我们又看到了童年的作者在其祖父的庇护、娇惯、溺爱中那种悠然意的任性的成长。
  我们只感到这是作者的信笔写去,自然而洒脱,毫不娇柔,毫不矫饰,决没有因为它不像小说,感到斋要一个完整的情节和中心的人物.当我们看到后几章的漏粉的一群的生活,贫苦却还苦中作乐,直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哀。及至小团圆媳妇被折磨死,周围邻居的评头品足,又使你既为他们的愚昧狠毒而痛恨,也为他们被毒害不觉悟而痛心。直至最后作者写到王大姑娘同磨官冯歪嘴子的爱情,他们居然冲破封建樊篱,在穷苦、诽谤、中伤中生活得恩爱、兴旺,才透出一口气。不禁为他们的勇敢,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赞叹。
  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宛如你与作者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晚,听她娓娓讲述着呼兰河—她美丽的家乡.尽管凄婉,尽管优郁,却仍然美丽得动人。恰如茅盾所言,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
  其次,《呼兰河传》在语言运用上也别具一格.读着它,会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地从容地流淌着,时而溅起几朵机智的幽默的浪花。就像作者那聪颖的双眸闪耀的智慧光芒。
  在作者童年的后园里:花开了,就象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象飞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象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搂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真如在青天一方碧绿的草地上,我们微闭双眼,聆听着身旁一湾清澈的小溪,轻轻地默默地流过。作者童年心目中的后园多么的动人和可爱!不禁使人产生一种审美的超越,心灵的净化,竟至于没有什么形容词,更不要谈华丽了。而语言是如此的平缓,就像一个纯朴的女孩儿正向她的小朋友讲叙她所迷恋的地方,真切率直,却令人神往。
  当我们谈到祖父蹲在地上拔草,童年的作者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上红彤彤二三十朵玫瑰花,祖父嘴里念着: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怕也闻得到的.然后祖父就戴着满头红彤彤的花朵进入家门,祖母大笑,父母亲笑,祖父则笑了十多分钟,我在炕上打滚笑.祖父刚有点忘了,我就在旁边提着说:“爷爷,今年的雨水真大呀。”和着作者童年的“搅乱整个后园”的震耳的笑声,我们也忍俊不禁。仿佛那红花正在耀眼,花香正在袭人,家人的笑语正萦绕在你的耳畔……正是作者那幽默的笔调,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才使你丑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愉悦,产生美好的情感。
  还有那卖馒头的人跌倒后挣扎着爬起来,连馒头带冰雪拣到箱子里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后,就对那吃馒头的人说:“冷的天,地皮冰裂了,吃了我的馒头了。”听着的行人都笑了。读者也禁不住哑然失笑。为书中人物的幽默,为着作者的幽默。
  《呼兰河传》的作者在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的时候,讽刺幽致则使人感到悲凉、凄苦。
  养猪的那家租住的碾磨房,房顶的草上长着青苔。一到下雨,那房子里的人就提着筐子上房采蘑菇,采蘑菇的骄傲得不得了,而全院子的人则没有不羡慕的,都恨自己为什么不住那草房里。于是感叹啼嘘,相叹不已。房上采蘑菇的故意选几个大的抛下来,借以炫耀,哪知道忘记了房顶已经露了洞,一不小心就把脚掉下去了,把脚往外一拔,脚上的鞋子不见了,鞋子就从房顶落到翻开的滚水里,滚着翻着……
  读者绝不会因为这情景的有趣而欢笑,即使有笑也是沉重的,凄凉的,含着眼泪的。既同情他们的不幸,又原凉他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的讽刺幽默所产生的优郁的美感效应。
  女作家萧红不仅以独特的结构布丑《呼兰河传》的篇章,以从容平实的笔触叙述呼兰河畔人们的乡土生活,风情习惯,同时又为我们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童话般的情调: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翔嵘、蜻址样样都有.栩嵘有白翔碟、黄蝴裸。
  这种蝴裸执少,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蚁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国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芜芜的,红的红,绿的绿,断鲜漂亮.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果子园。祖母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嘴了。果树于是都死了。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探大精树。这偷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检树先喻,来了雨,大精树就先胃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拾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止的拜壳一样了。
  这是一个童话的王国,虽然语言仍不失其质朴,却着了重浓的色彩,色调斑斓,生机跃动,彩蝶飞舞,金光闪耀。而你也正漫步其间,接受灵魂的陶冶。正是这美丽的花园,组成了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的生活、造就了作者的热情奔放,而又坚强刚毅的性格。


  以下为与《呼兰河传》有关的资料


  作品概述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家简介
  萧红(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作者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后去世,具体地点不详。

  相关评论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当然,最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作品的独特的艺术个性。茅盾对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堪称精当。
  “但是我却觉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传,所以更好,更有意义。而且我们不也可以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它于这‘不像’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论萧红的〈呼兰河传〉》)
  [编辑本段]文章节选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1、____《受戒》__是汪曾褀回忆童年的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和英子姑娘朦胧的爱情故事。
2、钱良材是茅盾的___《霜叶红似二月花》___中主要人物之一。
3、《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做的第一件“无聊的事”是为他三岁的弟弟__迁葬____。
4、小团圆媳妇是萧红小说___《呼兰河传》___中的人物。
5、茅盾原名_____沈德鸿_______,早在他1928年登上文坛之前,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6、烟鹂和振保是张爱玲小说____《红玫瑰与白玫瑰》__中的两个人物。
7、《故里三陈》是汪曾褀回忆故乡的小说,“故里”是指江苏省的___高邮___。
8、1929年,废名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____《街头》__。
9、老舍的小说__《骆驼祥子》____讲述了一个满族北京市民衰败的故事。
10、_______《纪实与虚构》_____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虚构自己”的小说。

正如钟汝霖所说“萧红的文学语言,发展到《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1)这种语言艺术美是通过她散文化的手法和诗化的风格来造就的。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风格,在她逝后的40多年后二十世纪80年代还能掀起研读萧红作品热,时至今日亦不曾降温 。萧红的这部小说由于有着不同于她所处时代的风格,题材与抗日无关,描写的人物又缺少“进步”色彩,也曾经被认为是萧红创作“不可否认的退步”,是她“现实的创作源泉已经枯竭的证明”。(2)那且不必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显然是不合群的一部作品,只是到了新文学时期才给这部作品一个更合理的解释。而美国人眼里的她“萧红如流星划破天空,光芒四射,30年代的女作家中萧红是奇迹,她诗意、大胆的抒写到了今天我们还能被吸引,她穿过了时空,发出阵阵回音。”(3)无疑是她写作手法的诗化在打动着读者的心。

关于《呼兰河传》的评价是多层面的——随着时代的不同总有新的论说。我认为形成《呼兰河传》这种诗化风格的因素有三个:童稚的视野、悲凉的景况和心灵的伤痛。
一、童稚视野里折射出的绮丽梦幻

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记忆空间里的梦幻,在那远离尘嚣的梦境里她守望着现实生活的孤独寂寞与凄清。萧红把无意识记忆中的串串童年生活符号象串红辣椒一样地把它挂在我们的眼前,抒写着她温暖的回忆,来慰藉着自己孤独的心灵。
“萧红写《呼兰河传》的时候,心境是寂寞的”(4)萧红在香港怀着无比寂寞的心情遥看横亘在时间长河里的东北童年,她似乎看到了生命之初的幸福,就不禁在回忆里温暖着那幸福的时刻,给那幸福的时刻蒙上了更为诗化的笔调,儿童视野里的一切有着梦幻般的色彩,与她荒凉寂寥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她童年的生活是单调的——进行着与自然的对话。这儿童视角下诗化的童年在小说的第三章“我家的大花园”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花园的繁盛与荒凉,在她的笔下也都是诗。金色的蜻蜓,绿色的蚂蚱,翁翁叫的蜂子满身绒毛……“祖父带一个大草帽,我带一个小草帽,祖父载花,我就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5)小萧红在这个园子里玩得真开心。一会儿摘黄瓜、捉蜻蜓;一会儿采倭瓜花、一会儿逮蚂蚱,用绳子拴了后腿,像人家溜狗一样牵着满园子转悠,……每每读到这孩童的调皮会让你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小萧红玩腻了,看祖父在浇地,就又夺过水瓢,舀个满瓢,用力往天上一扬,还扯直了嗓子喊,“下雨了,下雨了。”(6)萧红在这自然风景优美的大花园里尽情地发挥着她的想象力。这祖孙二人,园子外种种的不如意,仿佛在这不大的园子里都抚平了,与自然为乐的生活让她们祖孙二人获得了心灵的平静。“具有诗人天赋”的萧红童趣的欢乐犹如夏日山间的溪水,时而欢快俏皮,时而清澈明亮,淹没了她所生活的真正单调寂寥,在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我家大花园 ”里怡然自得,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

“我家的大花园”仿佛是萧红永远也无法解释的梦境,那“太阳在院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7)这有一点象《灰姑娘》童话。萧红自由自在的天空就象大花园里生长的植物,也正是这段生活使她在“温暖与爱”中“永远的憧憬与追求”着。

“不以诗名别具诗心”的萧红透过她坎坷的人生历程来遥看记忆中的童年,这种记忆的弥散是原生态的,她回忆着温暖的“我家的大花园”以及祖父教“我”学诗的场景,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生活方式中的诗意美。“除了念诗之外,还很喜欢吃。”(8)的场景,使人感悟到调皮的风趣,充满着诗情画意。这种“自我抒情自我陶醉”(9)的叙述给读者创造出一个水乳交融的诗话世界。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回忆的诗学”一词。所谓“从小说诗学角度着眼,回忆的诗学所关注的问题是普鲁斯特究竟怎样把人类的记忆机制与小说结构形式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无意的记忆”之所以具有诗学的属性,正因为它涵容了这两个层面。首先它揭示了人类回忆的固有形态和特征,即回忆的无序性、非逻辑性。真实的回忆是纯粹原生态的,是一种记忆的弥漫,有偶发性特征”(10)萧红正式通过这种方式把她记忆中童年的碎片串起了这温暖时刻的梦幻色彩,童稚视野的运用促成萧红笔下诗化的童年。在她所经历的生活里没有比童年这段时光更为幸福的时刻了,所以她就觉得那是自己生命之初的赞歌。虽然这样的生活也是单调寂寥得与自然为伴,但是儿童视野里的一切显得那样的美好,那样的富有诗意。
二、悲凉景况诗化了的旧事
萧红在写作《呼兰河传》的时候心情已经有了变化,经历了内心与外在的种种变故与波折, 成熟的萧红换了一副眼光看待故乡, 心目中的故乡也从要逃离的陷阱变成灵魂的寄寓之地——尽管那里不是开遍鲜花的天堂,但也不是布满荆棘的地狱;那里是混沌初开之地,那里是她生产着绝望的希望之地。写作《呼兰河传》的萧红是平静的,是思索着的,她现实生活的孤独凄苦再度给《呼兰河传》中的人物以诗化的美,心情平静地描述了呼兰河小城的成人童话世界。“《呼兰河传》由此讲述了一个生命本身的故事,它构成了人类生存方式以及人类集体性的大记忆的历史的一个缩影。”(11)萧红把这个“人类集体大记忆的历史缩影”归为了三个童话。这种回忆的本身有着童话般的色彩。童话的本身就赋有梦幻诗意的感觉。这个成人童话在小说中从第五章开始到第七章结束,共有三幅画面。这三段生活的描写真实地记录了小城人的生活方式。

首先让我们看看老胡家上演的家落人亡鬼神与人的生活童话。第一个要提到的是小团圆媳妇,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挨打、跳神、热水汤驱鬼到奄奄一息却无人问津四个阶段,最后大家在鬼没了的等待中,原以为小团圆媳妇的病会好起来,然而静静地迎来了的是她命归黄泉这一悲哀的事实。萧红在悲怜小团圆媳妇的遭遇的同时是否也在暗示着自己生命的消逝也将孤独无助,她平静得几乎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历经风雨的萧红远在令她寂寞的香港回忆着小团圆媳妇的夜夜哭声,让她再度感到人世的荒凉。更令人悲凉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却没有流下悲哀的眼泪,除了心疼她买小团圆媳妇的那5000吊钱外,就没有别的什么了。作者在平静的心态里遥看时间记忆里的人鬼争斗,最终是人去楼空的下场,她越发的感到了生的苍凉,也就越发的寂寞了。小团圆媳妇的死给我们展示了一副封建传统的风俗画卷,小团圆媳妇成了这种陋习的牺牲品。小团圆媳妇的死本身很是具有童话色彩。 第二个要提到的是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一种典型:聪明能干温顺。在整个家庭中.她得到了所有家庭成员的一致赞扬。然而,这样一个好媳妇,在老胡家经历了人与鬼争斗的变故(小团圆媳妇之死)后,她童话般地消失了,就象水变成了水蒸气。 她为什么跑了?她是寻找她自己的幸福去了。人总是向往着自己的幸福,萧红在她这样的生活历练里她又何尝不向往着自己的幸福呢?在她当初寻找幸福的路上,背弃了家乡。在她终究没有得到幸福的时刻,而又回望着家乡的人情冷暖。她是寂寞的,她是平静的,她是无奈的,她是悲哀的。第三个要提到的是那个婆婆在争取她自己家长作风的威严里成了半个疯人,这个为了拯救儿媳妇的婆婆,损失了两个儿媳妇之后,也就真的寂寞无语了。她哀怜着她的两个儿媳妇。寂寞得只问过路的人“你家里的孩子、大人都好哇?(12)写作《呼兰河传》时候的萧红是想家的,萧红是否也在哀怜着这个婆婆,也想问问家乡的父老是否都好?

再者是有二伯自圆其说啊Q式的精神童话。萧红一向是同情着有二伯的,一无所有的有二伯虽然也经常靠骂骂咧咧来泄泄私愤, 然而.对主子却从不怀二心。用现代的话说俨然是一个忠实勤恳的打工者。萧红真实地抒写了有二伯人性美的一面。他是爱生活的,带着小萧红去公园。可是他没有钱不能给小萧红买吃的和门票,就说“快走吧,快往前走”(13),萧红不走,最后他无法只好无奈地说出真情:“你有二伯没有钱”(14)。生活的痛苦、经济的窘迫造成了有二伯无法排解的生命里的荒凉,他孤单的与小动物对话,安慰着他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精神世界。他一切吃穿用都是破烂不堪,最后被逼无法,只好偷主人家一点东西去变卖。就是这样他还是忠贞不虞地照看着主人家的东西。他只是在自己荒凉的精神世界里编织着自己的梦想,总能自圆其说。他就是圣诞节里的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是那棵圣诞树,他在与他的精神世界索要他想要的东西,也就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有二伯的幻想构成了他梦幻的精神世界,也看出他善良爱生活的一面。演绎了“跳井、上吊”的虚幻,可是有二伯还平平静静地在某个角落里,哭红了眼睛。萧红没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的东西,萧红记忆里的有二伯是可爱的也是可怜的。

另外还有磨房里上演的冯歪嘴子的爱情童话,冯歪嘴子“是作者在童年记忆里所热爱的一个人物”。(15)勤恳忠厚爱妻小的冯歪嘴子在他所干活的磨房里与赶车老板的女儿王大姑娘私自结婚生子,成了小城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但他从不被人们的鄙视所左右,和老婆孩子亲亲热热地过日子。他爱他的老婆,爱到舍不得让自己的女人干一点的活,还嘱咐女人坐月子要多吃几个鸡蛋,补养补养身体。他在他自己的爱情里得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这种带有原始色彩的爱情,也显得真实感人。萧红“她写人不论贫富美丑,不落公式,重写他们的原始态性,”(16)冯歪嘴子在他的老婆因为生产离他而去后,他没有被生活的艰难所吓倒,而是坚强地抚养着孩子,看着大的能牵牛饮水,小的见人就笑。他在他这种原始爱情的滋润下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使他的爱情童话绿树常青,生根发芽。“这就是肖红在冯歪嘴子寄予的民族期望,在他身上闪耀着战斗的韧性,这种战斗的韧性是为鲁迅光生所赞颂过的,而肖红自己也是依持着它而走完自己最后的四年的。”(17)可见萧红对故乡的依恋,她在她故乡的生活里寻找着她生活的勇气。

从这三个人物画卷里我们不难看出“伤口是很难弥合如初的”(18)成人之后的萧红,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她平静地回忆着那里每一幅人们生活的画卷。她似乎在这时间的隧道里找到自己永恒的空间,来忘却现实的凄凉处境。《呼兰河传》中小萧红眼里的这个成人世界,带有一种单纯的美感。同时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悲凉情绪贯穿着这故事的始终,萧红浓重的“思乡”情结是促成《呼兰河传》平静的悲剧意蕴氛围主导因素。萧红悲凉的景况诗化了记忆里的旧事

三、心灵伤痛营造出回忆的凄凉
萧红在与萧军分手之后,“于是萧红又走上了距离死亡仅仅四年的孤苦而寂寞的征途。”(19)萧红在她的寂寞里重新界定了她与故乡血脉相成的关系,浓浓的“思乡”情结使《呼兰河传》的前两章以庞大的气势,俯瞰了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画卷,萧红悲凉的情绪把现实与记忆时空所发生的一切贯穿起来,心灵的伤痛诗化了她笔下的景物与风情。

萧红对家乡的一切记忆犹新,东北的冬天在她的笔下就是一首抒情诗。小说一开始就以一连串的景物描写“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地冻裂了”“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人的手被冻裂了”(20)“好冷的天,地皮都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21)的卖馒头老头的幽默,天冷成“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22)拉开了呼兰河这座小城的风貌。《呼兰河传》第二章是一首风俗诗——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些不无蒙昧俚俗的习俗,在萧红笔下,俨然生发出异样的光彩。萧红不禁感叹着“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23)……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24)萧红在跳大神的夜夜鼓声里体味谅着人生悲凉的况味。从看野台子戏的笑语连天到闹得比锣鼓好像更响。那在台下的早已忘记了是在看戏,都在那里说短道长,男男女女的谈起家常。在喧闹中萧红道出了呼兰河人生命中飞扬的一面。这两段的景物描写勾画出呼兰河小城风土人情的全貌。那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凄凉,那样的让人魂牵梦绕。萧红释放着心态的凄凉沉入回忆借以疗伤。
萧红的“‘思乡’情绪,使作家在灰暗的社会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光明的大自然的童活世界;”然而“‘幻灭’的醒悟,又使作家在现实的社会中,发现了一个悲凉的童话世界。”(25)可见经历了内心与外在的种种变化的萧红,在写作《呼兰河传》的时候是悲凉的。她自由地出入于回忆、现实与梦幻之间,捕捉着曾经记忆里生活的细节,萧红悲凉情绪的综合体现还突出地体现在第四章我家是荒凉的里弥散着时空穿越的悲凉,萧红在历经磨难之后深深地感触着她生命的荒凉,她用这情绪的悲凉贯穿起她回忆里家的细节,第四章我家的荒凉更为透射出作者当时写作的寂寞心情,一切事物在他的眼睛里萧条冷落,毫无生机,所以她这样写到“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了。就是晴天,多大的太阳照在上空,这院子也一样是荒凉的。”(26)在第四章中第二与第五节的开头“我家是荒凉的”,第三与第四节的开头“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处处景语皆情语,处处物语皆私语,无处不透着萧红的悲凉。对《呼兰河传》最恰当的评说莫过于矛盾的这句话“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27)萧红这所有情绪的弥散,把记忆的片段穿起了东北小城整个悲凉的自然风情画卷。她这种诗意的产生正如所说“诗化小说中的诗意并不是来自于它所叙述的对象世界,换一句话说,对象世界本身无所谓是不是具有诗意,诗意永远来自于它的观照者和解释者,在小说中则来自于小说家拟设的叙事者,以及叙事者的叙述方式和建构。”(28)在《呼兰河传》中拟设的我,及现实中伤痕累累的“我”是构成小城整幅悲凉的自然风情画卷的真正原因。
在《呼兰河传》的尾声里,萧红这样写到“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29)这足够证明萧红浓浓的怀乡情结,她在现实社会的悲凉里,找到的是不断超越自我的彻悟……她在自己的寂寞里重新界定了她与故乡血脉相成的关系。萧红以挽歌的形式回忆了她所生活过的小城的印记。正是她观照乡土与传统这种深层动机,交织她现实中的困惑与无奈的悲凉,才使她的《呼兰河传》营造出这种悲凉的美,作品诗意隽永,让人读了回肠荡气。


《呼兰河传》这本书有哪些教育意义?
《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小说,它通过讲述呼兰河流域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这部小说中有很多教育意义,例如:1.通过描写封建社会中女性的苦难生活,让人们更加关注女性地位和权利的问题。2.通过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

呼兰河传的诗意表现在哪里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重要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通过追忆,以童年的目光和审视,采用散文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散文诗的意境,用朴素率直的笔触,再现了家乡东北呼兰河畔一座小县城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作为一部蕴涵诗意的小说,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的:即诗的语言、诗...

《呼兰河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我们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们更是幸运的。这更让我感受到了萧红在离开家乡来到香港后,她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用自己那轻盈的文笔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处处是故事。《呼兰河传》读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色的画面中!!参考资料:网上的,我改了些 ...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20字是什么?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小说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呼兰河传》也可以称作散文,是一篇标准的大散文。如,作者分别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景物、人物、不同风俗习惯...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懂得了什么
、读《呼兰河传》的感受:《呼兰河传》具有浓郁的地方名族文化的艺术特征。文中对故乡呼兰河镇的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风俗描绘,反映出了旧社会的封建文化印记。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表现出集体无意识下的悲剧人生是与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死观相关联的;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也透露着萧红强烈...

呼兰河传点评鉴赏
小说的结构独特,没有固定的情节和中心人物,而是像散文诗般流动,章节间各自独立又因主题相连。例如,作者通过对呼兰河冬天的描绘,生动展现了小镇的生机和乡土气息,而卖馒头老者的形象和东二道街的大泥坑,都增添了地方色彩和生活的真实感。语言运用上,《呼兰河传》如诗如画,如“火烧云”的绚丽色彩...

如何理解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串凄婉的歌谣”?的3个 理由
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从小说语言,叙事角度和故事内涵三个角度对《呼兰河传》进行评价。1 、小说语言——一篇叙事诗 它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小说,诗意的语言,松散的结构,犹如散文诗一般。2、叙事角度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以孩童的口吻讲述了家乡...

谁知道呼兰河传的主要内容?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呼兰河传结尾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的怀念以及对祖父的想念。在《呼兰河传》中结尾为“呼兰河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小时候的怀念,祖父总会用全部的疼爱,包容着作者的一切,还表达了以及对祖父的想念。《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中国...

呼兰河传 的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津南区15029687491: 简析呼兰河传的主题意蕴和主要艺术特色 现当代文学导读期末复习题 要正确的 -
充吉癃清: 正如钟汝霖所说“萧红的文学语言,发展到《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1)这种语言艺术美是通过她散文化的手法和诗化的风格来造就的.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风格,在她逝后的40多年后二...

津南区15029687491: 小说《呼兰河传》的主题是什么 -
充吉癃清: 《呼兰河传》的作者在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的时候,讽刺幽致则使人感到悲凉、凄苦.读者既同情他们的不幸,又原谅他们的麻木.这也是作者的讽刺幽默所产生的由于的美感效应.该作品形象地反映出呼...

津南区15029687491: 简析萧红《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 -
充吉癃清:[答案]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 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创作此小说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
充吉癃清: 正如钟汝霖所说“萧红的文学语言,发展到《呼兰河传》,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她独具风格的语言艺术美.”(1)这种语言艺术美是通过她散文化的手法和诗化的风格来造就的.也正是由于她的这种风格,在她逝后的40多年后二...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赏析 -
充吉癃清: 《呼兰河传》以更加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作者记忆中的家乡,一个北方小城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萧红小说的风俗画面并不仅为了增加一点地方色彩,它本身包含着巨大的文化含量与深刻的生命体验.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的主旨100 -
充吉癃清: 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也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讽刺与不满.在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他们的贫苦、无望、愚昧、麻木的时候,讽刺幽致则使人感到悲凉、凄苦.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色
充吉癃清: 语言朴实,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很让人喜欢.让人觉得很亲切. 拜托投我一票!!!我是小学生耶!!!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主要讲什么200字急
充吉癃清: 该小说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在艺术表现上,《呼兰河传》是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却没有主角;虽然叙述故事,但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说俨然一体却又可以各自独立.可以说不但是小说,还是散文、叙事诗.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

津南区15029687491: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部什么题材的小说 -
充吉癃清: 1、《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2、简介《呼兰河传》,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

津南区15029687491: 呼兰河传内容简介 -
充吉癃清: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请采纳为满意答案,如果有疑问,请补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