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罗嘉杰的事迹?

作者&投稿:仲孙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清朝腐败的故事。~

清末时,肃亲王出任民政尚书,在全国推行警政、户口、卫生、市政等方面的设施,接管“崇文门税务监督”后,给大家都涨了工资,告诉大家不许收贿。后来别人和慈禧太后说他干的不错,慈禧就回答:那肃亲王以后不干了,谁接管他?。意思就是这差事没油水可捞,之后谁干啊。可见当时腐败到什么程度了。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 雍正杀康熙改诏书才登上帝位 乾隆是汉人

  帝国政府是在大沽口炮台战斗爆发前几个小时获得外国联军的兵舰要和帝国开战的消息的。

  17日,直隶总督裕禄用"八百里加急公文呈递"向朝廷送来一份紧急报告,并且同时转来 了法国驻天津总领事杜仕兰代表各国给中华帝国政府的一封外交照会。因为时间紧迫,裕禄 来不及让人把照会翻译成中文,只是在紧急奏折中按照照会的大致意思进行了转告,并特
  别 说明了洋人的这个意思:不交出大沽口炮台,就要开战。慈禧的回答还是那句话,不主动挑 战,但如果被迫交战,就要"军民一心","别让洋人小看了咱们"。

  但是,大沽口炮台很快陷落之后,却迟迟没有"八百里加急公文呈递"到达,因此,帝国政 府,包括慈禧太后在内,对前线发生了什么,全然不知。因此,在帝国北方门户已经洞开后 的整整两天之内,帝国政府做出的一系列重大决定的基础,依旧建立在对"军心"和"民心 "的良好感觉之上。

  6月17日,在大沽口外,联军的战舰已经向内河运动,更大的战事一触即发。

  同一天,帝国政府各级大员突然被"急召入见",慈禧太后召集了第二次御前会议。

  参加御前会议的官员中,只有载漪和荣禄知道会议的内容将是什么。

  早上,荣禄紧急请求慈禧召见。荣大人脸色仓皇地走进慈禧的房间,没多一会儿便退了出来 。荣大人的身影还没有在宫墙拐角消失,太监和宫女们中间就开始传播耳语,说是太后哭了 。

  女人伤心的时候是要哭的。慈禧从不会当着奴才们的面哭,但是当她独处的时候,她是一个 女人。

  荣禄一大清早求见的目的,是给慈禧送来一个"洋人照会"。这个"照会"的内容和前线战 事没有任何关系,内容有四:

  一、指明一地,令中国皇帝居住;

  二、代收各省钱粮;

  三、代掌天下兵权;

  四、勒令皇太后归政。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最关键的一个"外交文件"。

  神秘之处在于,这份"洋人照会"并不是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送达朝廷的,甚至在它已经 到达慈禧面前的时候,根本没有经过中外任何一个外交人员的手。按照荣禄的说法,这份" 洋人照会"是一个叫罗嘉杰的粮道秘密送来的。而根据罗嘉杰自己说法,这是他"通过关系 弄到手的"。罗嘉杰的官场职业与外交事务相去甚远,粮道是负责转运粮食的,转运粮食的 官员居然"转运"来一份"洋人照会",神秘得极为罕见了。而关键之处在于,在帝国与各 国的关系处在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口时,在慈禧太后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的关键时刻,这份" 洋人照会"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是一根导致战争的导火索。不要说洋人们提出要夺取帝国政府 的财政和兵权就等于是颠覆帝国的政权,而更令慈禧万般难受的是,洋人们公开支持她要废 除的光绪皇帝,明确"勒令"她放弃权力下台。

  慈禧决不会容忍这样的挑衅。

  史料记载:"太后阅之,怒极。言:'外人无礼至此,予誓必报之。'"《景善日 记》1900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

  自此之后,帝国朝野上下任何劝谏都没有用了,慈禧已决心与洋人"拼一死战"。

  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在大沽口战事即将爆发的几个小时前,在中华帝国与各国列强的 关系还在"战"与"非战"之间摇摆时,在仅仅只差哪怕是轻微的一个砝码就会使帝国命运 和前途的天平会骤然倾斜的最微妙的时刻,这封"洋人照会"的出现是否过分地巧合。同时 ,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在整个帝国何去何从全凭一个女人的喜怒左右的政体下,这封" 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洋人照会"的内容是否显得过分简陋和过于直白了。可以肯定的 一点是,这封"洋人照会"从来路到内容,都十分一反常态。

  首先,提出照会的"洋人"们到底是什么人含糊不清。后来因为坚决反对帝国宣战而被杀头 的帝国大臣太常寺卿袁昶为此提出过疑问:各国外交使馆并不曾有过这样的说法,相反,各 国外交部纷纷表示此次向中国调兵,是为了保护使馆和帮助帝国政府镇压乱民,虽然还不清 楚这是否又是借口,但各国终究是表示了。那么,不是各国使馆提出的照会,难道是云集在 大沽口外海上的各国海军将领提出的吗?如果是这样,照会也应该送给直隶总督裕禄,再由 裕禄转送朝廷。如此重要的文件怎么会由一个粮道偷偷摸摸地送给荣禄呢?不要说所谓照会 的内容荒诞不经,荒唐无据,而当时战事未开,洋人们有什么必要要挟帝国朝廷呢?

  可惜当时没有人这样想过。

  后人不断地"考证"和"分析"这份在帝国最危急的时刻出现并最终导致了帝国厄运的"洋 人照会",其结论和百年前帝国大员袁昶的声音一模一样:这是一封伪造的外交照会。换句 话说,这份照会和洋人们根本没有任何关系,纯粹是中国本土制造出来的。

  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案值"最高,使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最大的一宗"造假案件"。

  造假者,载漪也。售假者,荣禄也。

  制造这样一份"假照会",载漪有充分的"作案动机"。当时在整个帝国内,只有这个端郡 王更急切地想让帝国和洋人立刻真枪实弹打起来。因为不把洋人们赶走,或者把洋人们打服 ,他的儿子就别想登上帝国的龙位。而要和洋人们"和平解决",就等于宣布他的梦想的破 灭。尽管他已经成为北京义和团实际上的领袖,尽管他不断地在慈禧太后面前描绘义民的" 法术"是如何的灵验,尽管他身先士卒地带领义和团和帝国的兵勇对洋人的各个目标猛攻猛 打,但是,慈禧还是犹豫不决,这一点令他寝食不宁,坐卧难安。在最后的时刻,他必须要 想出一个能够促使太后下决心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你不是还对洋人们还报有幻想吗?洋 人们可要对你不客气了!

  帝国没有人不知道慈禧的最大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弱点:爱权力胜过爱一切。

  但是,载漪能够制造出假照会,可要是由他直接送给慈禧,恐怕会让慈禧看出来破绽。老佛 爷精得很,对谁的话都不会轻信,满朝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荣禄。载漪和荣禄,从官场上 讲,可以说是一对在慈禧面前争宠的死对头。载漪知道荣禄对他们载家兄弟压根儿就看不起 ,载家兄弟如今纷纷掌握军政大权的现实也是荣禄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会夺了他在太后面 前的风光。但是,载漪作为帝国的一个官员,官场的奥妙还是懂一些的,他可以肯定地说, 只要假照会到了荣禄手里,他就会当真地送给太后,一刻都不会耽误。

  载漪说对了。作为帝国最精明的官员,荣禄从那个罗粮道手里接过"洋人照会"的时候,他 只扫了一眼就知道是假的,而且马上就明白是谁、为什么造的假,同时,他几乎是立即便决 定了,把这个玩意儿赶快送给太后。他头脑的运算程序是:第一,弄来这么一个关系到太后 最切身利益的东西,是有大功的;而太后知道,罗嘉杰是自己的人,这东西等于是自己弄到 的。把照会直接而迅速地送给太后,说明自己和太后一直同心同德。后果无论怎样,此举定 能加强太后对自己的信任甚至是依靠。第二,如果真的把洋人打败了,载漪当上了太上皇, 就凭自己的这个举动,也只能得势而不会吃亏。第三,如果洋人们将来占了上风,自己可以 "反戈一击",站出来揭发载漪的"造假罪行",闹不好在洋人那里还有功可立,至少会在 和洋人们过不去这一点上有一个开脱自己的办法。

  历史证明,后来荣禄执行了第三点,他"揭发"了载漪,成为没有被洋人们列入"惩办名单 "的帝国最重要的官员之一。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当时的荣禄,对一旦把这样的假货送到慈禧那里,对整个帝国的命运意 味着什么,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

  以"难得糊涂"为座右铭的帝国官员从来没有在事关"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糊涂过:自身的 命运永远重要于国家的命运。


清朝罗嘉杰的事迹?
罗嘉杰的官场职业与外交事务相去甚远,粮道是负责转运粮食的,转运粮食的 官员居然"转运"来一份"洋人照会",神秘得极为罕见了。而关键之处在于,在帝国与各 国的关系处在千钧一发的危险关口时,在慈禧太后还没有下定最后决心的关键时刻,这份" 洋人照会"中的每一条内容都是一根导致战争的导火索。不要说洋人们提出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