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作者&投稿:滕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师恰当解读一篇课文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三种学习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中的文盲将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轻松松中学好各门功课。

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对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最忌死记硬背,特别是理科学习,更重要的是弄清楚道理,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上水,有木之本。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学习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学习的重点就是学会如何思考。

三个学习要点

关于学习的方法可以谈很多,但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读书,注意基础

要想学习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尤为重要,而基础知识就是指课本知识,这一点同学们一定清楚。但在学习中,很多同学却不重视课本的阅读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题,因为考试就是做题。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所以我们主张多读书少做题,不主张多做题少读书。

二、多思考、注重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会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力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三、多重复,温故而知新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的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重复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重复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所谓温故而知新也。

三种学习精神

一、不唯书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在我们的学习中,教科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材料,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应当明确两个问题;一、科学总是发展着的知识体系,我们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可能都是毫无缺陷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在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怀疑,大胆探索,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总是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的。也许我们的怀疑是错误的,我们提出的观点和见解是不正确的,但正是从这种错误与正确的交锋中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一味死记硬背,即便把课本背熟了,也难以灵活运用。所以,我们提倡不唯书,并不是为了否定书,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创新精神。

二、不唯师

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很多同学上课时只会认真听讲;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课后进行消化吸收,但却很少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讲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把什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知识容器"。瑞士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所以,我们主张同学要多与老师交流,当对老师讲的有疑问或有不同看法时,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老师质疑,甚至与老师争论,在争论中我们失去的只是错误,而得到的除了正确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智力的发展,还有勇气和信心的提高,最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

三、不唯一

对于一个知识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对于一道题的求解,可以有不同方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可以从不同学科去分析解决。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目的决不是为了追求唯一的答案。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必须具备这种"不唯一"的意识和精神,尽可能寻求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养成多方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三条学习原则

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一、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要求中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对于那些学业不佳的同学应首先检查自己的学习自觉性如何,一切属于自己的事,必须自觉地去做,这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二、主动性原则

主动性要求中学生的学习有热情,主动获取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的同学甚至一年也不会问老师一个问题。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三、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很多优秀的学生往往具备这样的特征。当别的同学总愿让老师反复讲解时,他们却更愿意独立思考,依靠自己独立的智慧去努力获取知识。正是他们这种学习的独立性,造就了他们的出类拔萃。我们认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种学习技能

一、学会快速阅读

直接从书中获取知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即使是教科书中的知识,也不能纯粹依靠老师的讲解来学习。一个掌握阅读技能的学生,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掌握知识,学的更主动,更轻松。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习惯于上课听讲,下课做作业,即使是教科书也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对学习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这可能是很多同学在学业上落伍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不同书籍的模式迅速分清主次、把握书中内容的一种技能。这就要求同学必须多读书,注意了解不同书籍的特点和阅读技巧,加强读思结合,并且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逐渐形成快速阅读技能。

二、学会快速书写

中学阶段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没有掌握快速书写的技能,这种负担会更加沉重。比如课堂上跟不上老师的速度记录笔记,课后完成作业用时过多,考试因书写太慢而答不完试卷等,这些现象都与书写技能有关。可以说书写技能是我们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这种工具所处的状态将决定我们能否有效而合理地使用时间。那些书写速度慢的同学对此应引起足够的注意,自觉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尽快掌握这一技能。当然,快速书写的同时还要保证字迹的清楚与规范。

三、学会做笔记

做笔记是一种与动手相结合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种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学生的学习笔记主要有课堂笔记、读书笔记和复习笔记等,课堂笔记应注意结合教材进行记录,不能全抄全录老师的板书。读书笔记应注意做好圈点勾批,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复习笔记应注意做好知识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结构和联系。还需要指出的是,不论哪种笔记都要做好疑难问题的记录,便于集中处理。

三种学习能力

一、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可以叫自学能力,在外界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绩是不同的,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自学能力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些优秀的同学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他们不仅仅满足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更注重独立探求知识。他们注重对书本的自学理解,遇到问题,并不急于求教,而是首先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在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中,独立探求的比例越大,那么知识掌握的就越好,而且能更好地促进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应加强自学精神和独立意识。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所以我们在主张独立探求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老师讲,学生听,只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的掌握需要双向、多向交流,所以,我们不仅要主动与老师多交流,而且要与同学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会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互相协作解决问题,也是善于同别人打交道的一种社交能力。一位哲学家曾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三、流畅的表达能力

一些同学认为,好象只有文科要求有较好的写作表达能力,实际上理科所要求的解答过程也是一种表达能力。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达能力不仅包括文字表达,还包括口头表达。在很多学习活动中,善于演讲,能够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语言是与人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不仅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而且会影响思维的发展,进而影响学习。所以,同学们应有意识地加强表达能力的自我训练。

四种思维品质

通俗地讲,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培育高品质的思维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一、敏捷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表现为思考问题时的快速灵活,善于迅速和准确地做出决定、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应注意:l、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能生巧。2、课堂听讲超前思维,抢在老师讲解之前进行思考,把课堂接受知识的过程变成思维训练的活动。3、定时作业,有意识地限定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二、深刻性

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和逻辑推理水平,表现为能深刻理解概念,分析问题周密,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l、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摈弃死记硬背。2、积极开展问题研究,按写小论文,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三、整体性

指善于抓住问题的各个方面,又不忽视其重要细节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总是从整体出发,能够很好地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培养思维的整体性应注意:l、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2.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3、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道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四、创造性

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奇异、求变,表现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应注意:l、加强学习的独立性,保持应有的好奇心。2.增强问题意识,在课堂听讲和读书学习中,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注重思维的发散,在解题练习中进行多解、多变。

四位良师益友

在我们的学习中,除了代课教师,个少还有三位特殊的"老师",它们的作用和老师一样重要,也是我们学习中的良师益友。

一、自信

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同学总认为自己比别人笨,小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敢碰难题,即便做出答案也总怀疑不正确,更不敢向学习好的同学挑战。这种自信缺乏,严重地阻碍了学习的进步。如果说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那么,自信就是开发巨大潜能的金钥匙。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每个人可供开发的潜力所能达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只要自己敢想、敢做,永不服输,就一定能不可阻挡地走向成功。自信是学习中的第一位老师。

二、课本

课本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位老师。课本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它随时伴随在我们身边,每有问题,我们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查阅课本。不仅如此,课本还起着训练同学自学能力的作用,那些平时不重视阅读课本,只把课本当做课后练习的习题本的同学是很难学好知识的。

三、同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三位老师。学习不仅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传递,更需要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同学之间的协作更方便。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争辩,有助于开拓思路,激发思维,互相促进。

四、教师

我们的任课教师是我们学习中的第四位老师。这并不是轻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指教师没有课本和同学更易接近、更方便。教师的重要作用在于对知识的关键进行点拨,是学生学习的外围推动力,因此,上课时认真听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学习方法杂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指针,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信息量激增,知识迅速发展,是当今知识世界的显著特色。看未来,看发展,方法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只有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并能为社会做出创造性的贡献。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切忌好高鹜远,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学习必须勤于思考。中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在这个期间要注意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防止那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倾向。学习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一个问题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学习必须一丝不苟。学习切忌似懂非懂。例如,习题做错了,这是常有的事,重要的是能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它。要在初中乃至小学学习阶段就要培养这种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对解题中的每一步推导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每一步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马马虎虎。

学习必须善于总结。学完一章,要做个小结;学完一本书。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不同的学科总结方法不尽相同。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常常自我监督,严格要求,每天或分阶段自己或让父母检查,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为什么没有完成,怎样补救等等。总之,学习不能只凭热情,三日打鱼,两日晒网是做不成大事的。

学习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正如医生用药,不能千人一方。同学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情况,发挥特长,摸索适合自己特点的有效方法。

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任课老师等具体情况来选取。一般说来,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学生在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摸索与总结:不同学科的学习程序(要不要预习,先做作业后复习,还是边做作业边复习,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的方法、改错的方法和单元总结的方法等等。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自得、博约结合、知行统一。

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用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学习上占第一

学习上占第一,每个同学都可以做到。之所以你占不了第一,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生活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第二、没有坚强的毅力。在这里面毅力是第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第二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全中国仍有70%以上的占第一的学生虽然占了第一,但他们并不是毅力最强的,或者说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不是最好的。他们也许今天是第一,明天就不是了。也就是说,你如果按占第一的方法去学习、去锻炼,一般都会超过现有的第一。

辉煌的第一是不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呢?说它艰苦是因为"培养坚强的毅力"是世上最艰苦的工作,只有你具有了坚强的毅力才可能成为第一,当然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也是特别重要的。在这里什么是坚强的毅力呢,只要你能按下面几点要求去做,而且每天都做记录,持之以恒,每天都不间断地坚持一个学期、一年、三年,那么你的毅力就足以达到占第一的要求了。在这项锻炼中就怕你中间有间断,风雨、心情、疾病、家务等等都不是你中断锻炼的理由。你要记住,学好学业是你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没有什么工作的重要性会超过它。除了坚强的毅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第一人人可以占,原来占第一的同学也不一定就比你更聪明多少,脑细胞也不一定比你多。爱迪生不是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吗?!所以你第一要过心理关,就是说:要坚信你一定能成功,一定会超过现有的第一,包括现在是第一的你自已。

第二、你要天天锻炼。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你什么事也做不好,即使偶尔做好了,也不能长久。每天30分钟左右的锻炼一定要天天坚持。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跑步、打乒乓球、打篮球、俯卧撑、立定跳远等等都可以。有些同学好面子,见到别人不跑步,怕自已跑别人看见了不好意思,那就错了,真正不好意思的是辛苦了几年考不上大学,是上了几年大学还要下岗。如果将来自已养活不了自已,那才是真正不好意思的。

第三、学习态度要端正。每次上课前,一定要把老师准备讲的内容预习好,把不好理解的、不会的内容做好标记,在老师讲到该处时认真听讲。如果老师讲了以后还不会,一定要再问老师,直到明白为止。当一个问题问了两遍三遍还不会时,一般的同学就不好意思问了,千万别这样,老师们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认真思考,做好笔记。做笔记时一定要清楚,因为笔记的价值比课本还,将来的复习主要靠它。

课下首先要做的不是做作业,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学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会大大提高你做作业的速度,即平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功"。做作业时应该独立思考,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和同学、老师商量。问同学时,不要问这道题结果是什么,而是要问"这道题究竟怎么做?""这道题为什么这样做?"

第四、正确面对错误和失败。当有的知识你没有在课上学会、当你的练习做错时或者在考试中成绩太差时,你既不要报怨,也不要气馁,你应该正视这自已不愿得到的现实。没有学会不要紧,把该知识写到你的《备忘录》中,然后问同学问老师,再把正确的解释或结果,写到其它页上。错了题也是这样,考试失利不就是错的题多点吗,正确的方法是把原题抄到《备忘录》中,把正确的做法学会后,把做法和结果写到其它页上,如果能注上做该类题的注意事项,就会把你的学习效率又提高30%-60%。之所以把答案或解释写到其它页上,就是为了下次看知识点或错误的题目时,再动动脑筋,想想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解释情况,再练练该题的做法和答案。错误和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能正视它,一切都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

第五、记帐。你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本帐,你什么时候做得好,记下来,什么时候错了题,记下来(注:帐本上只记"今天错题为《备忘录》××页×题)。课下几点几分学了英语,记录好;几点几分至几点几分学了物理记下来。把你生活中锻炼、学习的分分秒秒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次作业和考试中的正确题数、错误题数和错误题号(《备忘录》上的页号题号)一一记录在你的帐本上。把你每天学会的知识点都记录在帐本上,以备明天、后天再检查一下自已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在帐本上过去了几天的知识点,你一定要学会并能熟练掌握。

帐本记录的是你学习、锻炼中每一个细节。这样记下来,在校生活中,每天约有一页32开纸的记录量,不在校时可能有两页32纸的记录量

一、强化一个意识——阅读教学应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身

十年课改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与新思潮,不断实践创新与反思研究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收获与忙碌并存,喜悦与困惑同在.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干什么?各种流派的教学,让教师眼花缭乱,“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教师都是“流行风”的追逐者.于是乎,语文教学或“沉浸”于内容,或“沉醉”于“人文”,或“沉迷”于文学,语文课要么在课文的内容上兜圈子,要么在人文思想上深挖洞,语文教学演变为内容至上的“教课文”,异化为“情感至尊”的煽情课,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反倒到冷落一旁.

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认识上转变,要切实转变这种内容之上、理解至上、文本至上的教学观,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将“课文”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

1.树全面的教学目标观——确立“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

全面的教学目标观,就是不仅关注文本“写什么”,更着力于“怎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将“学习表达”与“运用表达”巧妙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的规律,进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2.做动态的课程建构者——从忠实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创生者.

有了全面的教学目标观,教师就会从课程的“操作工”走向课程的“建筑师”,从“教课文内容”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过度“纠缠”课文内容,将较多的时间引向“语言文字运用”. 做课程的创造者,教师就要打破按部就班教课文的传统,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取舍、合理的增删、巧妙的重组:或集中关键处感悟品味,揣摩表达,习得学习语言的方法;或以“一”带多篇,迁移方法;或打破“篇”,建立“组”,将同类的文章组合一起,从学习语言表达的角度,让学生在比较、揣摩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习得语言运用的方法,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关注两个“什么”——解读与设计教学要善于捕捉语言文字运用的“点”

语文课文的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句话确有道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生要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清楚课文是怎样写的,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在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上,课文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的真正内容就是隐含在课文中的“言语形式”,因此,我们倡导阅读教学要从“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型,从“内容的分析”向“策略的指导”转身.

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学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时,就要立足于课文的语言,从语用的角度,关注两个“什么”.

1.关注课文中“有什么”——站在语用的角度,找出课文的“语用”点.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出发,进入到思想内容,然后再从思想内容出发,重新又回到语言文字.”但回到怎样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结合年段要求以及单元训练重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定位.在这之前,又需要教师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即从文章精妙的篇章结构,灵活的表达方法,特殊的语言形式,新奇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关注课文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面有哪些特点.

比方说《姥姥的剪纸》这一课,从篇章结构上来看,文章以“剪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作为表达作者情感的载体,以“剪纸”来体现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从表达方法来看,为了突现姥姥剪纸技艺高,作者既采用正面描写,直接夸姥姥剪纸技艺高,如“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和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也有借乡亲们的话侧面来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如“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既有概述的,如“太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姥姥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了,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是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也有具体事例来说明的,如蒙上姥姥的眼睛让姥姥剪;从遣词造句来说,既有语义含蓄深邃的“栓”“缠”,也有富有浓郁地方气息的语言;同一意思,用不同的长短句来反复渲染,如“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文中的不少语句用上了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手法.

可以这么说,文中的每一句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都有特色,都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揣摩、借鉴.教学时不必面面俱到让学生从字、词、句、篇等多角度来学习,但教师研读教材时,必须着眼全面,将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点一一找出来,归纳出表达之法,揣摩出表达之妙.倘若缺少这一环节,没有比较、分析、筛选的过程,所关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点”可能不是教学中的核心教学点,也可能与文本语言表达主要特色不相吻合.

关注文本中“有什么”语言特色点,是确定“教什么”语言特色点的基础,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必不可少的环节.

2. 确定教学中“学什么”——立足教学,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点.

一篇文章若拥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品味、学习、借鉴、运用的语言方式、表达方法,教师则应该“众里寻他”——学会“筛选”,选择最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其筛选的原则应是着眼于“三点”:

一是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现行教材一般是以单元呈现的方式,在教材编排上,每单元一般都有“导读”,导读从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重点两方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因此,在确定教学的重点时,我们往往要研读导读,将导读中的提示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领会了编者意图,我们的教学才能抓住教学的核心.如上述的课文《姥姥的剪纸》所处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感受课文是怎样表现“民风民俗”,则应是单元训练的重点.《姥姥的剪纸.》中姥姥剪纸的形象、剪纸的技艺高超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乡亲们的夸赞的话语“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找鸣”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根据这样的研读思路,就可以将体现姥姥剪纸技术高超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学习语言.

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点.学生学习的“需要点”指的是学生学习的起点、兴奋点、难点.找到学生学习的起点,就可避免浅层次重复;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就能让学生愿意“驻足观赏”;关注学生学习的难点,就能“铺路搭桥”,让学生学得顺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更应关注学情的起点、兴奋点、难点,了解的、熟知的语言不必“浪费”时间;学生感兴趣的、理解有难度的,则应让学生流连其间.如《姥姥的剪纸》中的“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且剪刀把我拴在屋檐下”中的“栓”,与我们平常用到的“栓”的意思不相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就应引导学生抓住“栓”体会到姥姥的剪纸吸引了作者.

三是考虑文本语言表达的特色点.文本表达的特色指的是文本最独特的结构,最具特色的表现方法,最有特点的语言形式.这些特色点理所当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比方说《姥姥的剪纸》中以“剪纸”为线索的行文方式,对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描写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进行的表现手法,借“剪纸”表达自己对姥姥的思念之情的方法等,这些都是文本表达的特色点,而这些特色点与作者要描述的重点以及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自然教学时离不开这些关键地方的品味、感悟、理解、运用.

三、处理好三种关系——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回首课改的历程,我们发现,每一个新理念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尤为重视,过分的重视与过度的强调,往往会顾此失彼,造成教学中的“不平衡”.如课改初期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就在语文教师中掀起了一股“深挖”人文内涵之风,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内容的细分析、主旨的深挖掘、情感的多升华上,而语文的“工具性”——“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往往被遗忘.针对这种现状,课改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真正落实语文教学的性质定位,“学习语文文字运用”.

毋庸置疑,“学习语文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在具体教学中,倘若只强调“语言”,只在“表达”上下功夫,可能又会造成另外一种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1.处理好“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做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品评词句,领会表达;习得方法,运用语言.这样的表述是立足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出发点与归宿点上,但并不排除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偏重”语言文字运用而“冷淡”文章内容的感悟.一方面,内容与形式犹如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文章的内容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容与形式是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另一方面,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不可能不涉及到语言形式,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现的,理解内容,自然离不开品评词语,推敲语言,领会表达,否则,这种理解就是肤浅的,空洞的,苍白的;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表达方法之妙,也不可能不涉及内容,这种涉及是必需的,不然就没有依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在这一过程中,得意得言,既感悟内容,又品味语言,习得表达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如下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1.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地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2.用设置悬念的方式,既激发同学们探求的兴趣,又让同学们在解决悬念之中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
3.就课文某个方面的内容,用规定的句式组织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说话活动,在众说纷纭之中完成对课文的感知与理解。
4.要求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撮要”,进行“知识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用读一文写一文、读一文写几文的手段,牵动学生的思绪,让他们的眼光在课文中逡巡,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表达”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6.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7.运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在逐层深入之中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8.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下面几个教学例证从不同的角度突现了对课文的整体处理,让我们感觉到这样的教学设计之中完全没有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痕迹,它们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例一:《死海不死》——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个教学悬念。
1.同学们自读课文。
2.教师设置教学悬念:同学们,《死海不死》布局谋篇的主要特色,是围绕说明的对象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你们读读课文,看是不是这样。
3.同学们进行课中活动,再读课文,圈点勾画,交流讨论。
4.同学们懂得:课文开头极像记叙文的“倒叙”,此为“悬一笔”;课文中间插入古老的神话传说,这是“插一笔”;课文结尾补充说明死海的未来,这是“补一笔”。悬一笔,可抓住读者的好奇心;插一笔,能增加说明的趣味性;补一笔,则足以引起人们对死海未来的关注。
5.教师点拨,同学们进一步懂得,课文中真正的说明内容只有两处,精读这两处之后,再来反观作者的这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其构思技巧令人回味。至此,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便迅速、便捷、准确地完成了。
例二:《狼》——运用不同的调动手段,安排层次不同的教学问题。
教学板块:赛读 赛问 赛讲
l.读文比赛。(1分钟左右)
①5分钟自由朗读,教师提出层次不同的朗读要求。
②5分钟竞读比赛。或分组赛,或对手赛,要求读出情景,读出叙、议的层次。
2.质疑比赛。(1分钟左右)
①3分钟质疑问难准备。
②3分钟质疑问难比赛。
③教师释疑解难,并安排一定的课中练习。
3.讲故事比赛。(20分钟左右)
①请同学们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课文内容“变”为一篇白话故事。
②同学们自读自讲。
③分小小组讲故事。
④选手竞讲。
⑤优胜者演讲。
4.教师评说。
在这样的教学中,串讲不复存在,繁琐的提问销声匿迹,赛读、赛问、赛讲三个教学环节与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紧密相联。
例三:《满井游记》——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
1.听读课文。
2.朗读课文。
3.译读课文。
4.教师: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就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找出实例,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要求每人都说,至少要说一句话。
5.同学们读课文,写“话”,进行“美点赏析”式说话。
6.综合同学们的“说话”内容,小结如下:
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写了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拭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它们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课文的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饮泉水煮茶的人,显得清雅而悠闲;边喝酒边唱歌的人,显得豪爽而痛快;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显得从容而舒适。这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疑是一幅郊原春游图。游人们既领略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春回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
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鸟鱼一静一动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作者甚至发现和感受到在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
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作者的情,还表现在写景写人写物之中,表现在他游玩之后的美好感受中——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表达了向往大自然的美好。
至此,同学们完成了对课文的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见,整体阅读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想方设法把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引入课文,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结构的极大改变——学生占有的时间大大增加,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流,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就必然显得生动活跃。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 侧重于自然方面的定义,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侧重于社会方面的定义,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并提出了人类可持续生存的九条基本原则。侧重于经济方面...

我们可以从行业职业企业三个角度来探索工作世界对吗
对。根据查询探索工作世界相关信息得知,我们可以从行业职业企业三个角度来探索工作世界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围绕行业、职业、企业等这几个方面展开。探索工作世界有很多方法,而生涯人物访谈是相对快捷而又准确的方法。

论文研究视角有哪些
四、历史研究视角 历史研究视角是指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所采用的历史分析方法。这种视角的研究者通常会从历史角度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历史分析和探讨。他们会通过对历史背景的研究和分析,来解决研究对象所面临的问题。这种视角的优点在于能够深入挖掘研究对象的历史渊源,但缺点是可能会忽略现实情况。综上所述...

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做些什么?
1、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2、建立基因库: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

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一部文学作品?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多角度的角度去赏析一部文学作品,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其寓意的含义下,或者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去赏析,或者我们还可以通过作者所赋予的含义来赏析文学作品。

对于混合物,能从哪些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定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物质 特点: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性质 表示方法:找不到一个化学式去表现它 举例:可乐,盐水,空气

日常生活该从哪些角度去挑选合适的着装?
选择合适的着装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角度,可以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挑选适合的服装:1. 场合和活动:考虑你即将参与的场合和活动的性质和要求。不同场合可能需要不同的着装风格,例如正式场合、休闲活动、工作场所或运动活动等。确保你选择的服装适合场合,并且符合场合的要求和期望。2. 季节和...

辩论中,坚持或者反对某种观点,可以从哪一点切入
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

从道德的角度谈谈我们对同学交往有什么启示?
你好,在同学交往中,要秉承着诚信的原则,我认为诚信在道德中是基础,那还有一些品质比如真实,美好,善良等等,这些都是道德的一部分。同学情需要真挚,不添加杂质,让彼此都感到舒服,这是我想到的同学交往的启示。

分析法有哪几种
分析法是科研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借助于对一定数据或事物的评估,来进行推理和总结。它通常被用于社会科学、医学、经济学等领域。但是,分析法到底有哪些种类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分析法有哪几种角度一:基于分析对象的分类从分析对象的不同来看,分析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全南县17031961220: 可以从哪些方面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 -
豆卢炊复方: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我们都明白教材不仅仅指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也是教材之一)等方面适当的取舍或调整.1. 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例如,如果教师认为某个单...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分析小学英语教材 -
豆卢炊复方: 小学英语教材主要是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进行编写和编排的,但是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面对不同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时,都难免会存在一些或这或那不适应或缺憾,面对这些缺憾,我们不能去埋怨教材的不足,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基于...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分析教材 -
豆卢炊复方: 小学数学教师 教师要提高教学实效,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要正确理解教材,就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的主要步骤应包括:阅读和理解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阅读和理解所教教材的意义 小学...

全南县17031961220: 教师如何分析理解教材 -
豆卢炊复方: 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是教师备课的首要环节,也是教学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教师对这一环节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目标游离,精力分散,教学效果强差人意.因此,引导教师准确地分析和理解教材,正确把握...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分析教材? -
豆卢炊复方: 如看完专家们谈论《氧气》时,我也认识到完成这节课,不但要落实氧气的具体性质,这是一个具体知识的落实,但是在具体方法上,也需要非常注重的,比如氧气是第一个直接面对的单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
豆卢炊复方: 如何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在新理念下,不拘泥于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能力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已经成为教学中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和教材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调整、加工或重组,...

全南县17031961220: 怎样进行教学内容分析 -
豆卢炊复方: 一、教学内容分析的目的和意义????1、熟悉课标和教材,做到胸有成竹.因为小学的老师,可以把课标和教材放在一块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楚我要教什么,我为什么教,我如何教这样一系列的问题.???????????? 2、促进教学目标的...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从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中对教材做出取舍 -
豆卢炊复方: 教材内容实际上说的就是“用什么教”的问题,它包括一切有效的传递、体现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教材内容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介.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

全南县17031961220: 如何更好地使用新教材 -
豆卢炊复方: 更好地使用新教材的技巧:一、理解教材的定义教材就是教科书(课本),但是,教师用书、练习册、磁带、多媒体光盘,甚至卡片、挂图也属于教材的组成部分.另外,根据课标的定义,教材就是英语课程的核心学习材料,包括网络、电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