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中表现的少年鲁迅是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作者&投稿:坚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社戏中刻画了一群农村少年的形象,表现我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意的眷恋,但为什么又要~

又要什么……

不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根据小时候的经历所写的,文中的“我”有他自己小时候的一部分,可以称作以作者为原型,但小说中的人物并不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划等号,作为文学创作,一定会在里面注入新的元素。不过社戏里看戏等场景都是作者记忆中童年的经历,以此来表现主题。
人物介绍——“我”
“我”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平常在城里受着封建教育的束缚。与双喜、阿发等相比,难免有一些缺点,只会死读书,不会干活,看不到戏就“急着要哭”;但“我”到底还是个孩子。心地无邪,对封建教育极为反感,以“免念诗书”为乐事,所以更加向往农村生活。

扩展资料
鲁迅的这篇《社戏》大体可以分为这么几部分:在北京的两次看戏的经历;童年时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以及对看社戏的期待;期待落空,却又峰回路转;去看社戏的路上的情景;看社戏的过程;看社戏回家的路上,吃罗汉豆;尾声。
这篇文章名为《社戏》,但却以再北京两次看戏的经历开头,这是用了个抑扬的手法。抑扬的手法在文学中经常被用到,且常常发生显著的效果,抑扬或者对同一事物的先抑后扬,或着对两个相似事物的一抑一扬,如果使用的好可以使相对比的两者的性质更加显明。
鲁迅在《故乡》这篇文章中用的也是同样的手法,成年后闰土的一声“老爷”,顿时将童年闰土天真、淳朴的小英雄的形象一下子消灭。
有一点值得注意,鲁迅在讲述北京看戏的经历时候,把两次看戏的经历均详细的描写出来,一般而言,文章最是忌讳重复,同一篇文章中的两件相同或者相似的事件,往往着重描写其中一件,而把另一件轻轻带过。
若果把两件相似的事件以同样笔墨细致描写,那其中体现的情态一定是相关联而又不同的。鲁迅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第一次是在一个不知道”什么园“,是以”兴致勃勃“的心情去的,结果被里面的拥挤与嘈杂弄的大失所望。
而第二次则是”第一舞台“,唱戏的也都是名角,但结果是同样的拥挤、嘈杂,周围的人是”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的看客,然后就是漫长的无聊的等待名角出场,更高级的舞台,更差的体验,这其中表现的是失望情绪的加深的,到此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一夜,就是我对于中国戏告了别的一夜“。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笔锋一转,写”我确记得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的时候,就使读者产生了一种好奇与期待,也即虽然还未写到社戏,读者已经在呼唤着社戏,只要后面的描写满足了读者的这种期待,文章必然产生很好的效果。
文章的第十一段以后写童年在外祖母家消夏以及看社戏的经历,文章虽名为”社戏“,但是读后会发现真正看社戏的过程,在这部分中仅占五分之一,更多的笔墨用在与小伙伴们平日的游戏,看社戏的路上以及回来的时候吃罗汉豆等场景上。
这就看出,这篇文章虽名为”社戏“,但关注点却不在戏上,其抑扬手法点运用,所抑与所扬的也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戏,小时候的社戏并不必然比北京的名角们唱的戏更精彩。
所对比的实际上是小时候伙伴们的天真、淳朴,以及他们之间天然亲密情感与长大了的他去看戏的时候的人的情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戏

他只是一个从城镇来的孩童 往日里只是读书 没见过乡间有如此乐趣 所以觉得什么都新奇生动好玩 他是受过束缚又来到大自然的孩子 他好奇 但他又有些拘谨 也不怎么会玩 他只是喜爱参与这些活动 但主角都不是他 而是那些乡村的儿童 他是一个喜悦的旁观者
我很理解他这样的孩子的心情
我似乎也曾经这样过

《社戏》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创作,因此,文中的“我”(迅哥儿)以及其他一些人物都是作者塑造出来的。

这是一篇小说,文中的迅哥其实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人物,不是现实生活中的鲁迅,小说中的迅哥是一个贪玩的活泼可爱的人物形象.从文中的看社戏,吃豆都可以看出.

有点,又不全是,他一方面想看戏,偷豆子,另一方面朋友们也用他不会乱来来劝他妈妈答应让他看戏。

应该不是吧

是的,

NO


青少年时期的鲁迅是什么样的?
多年以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

鲁迅的社戏中,文章的中心情节是什么?
《社戏》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由于本文收录在《呐喊》当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讲,批判和揭露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

鲁迅《社戏》里描写人物的句子有哪些
语言描写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神态描写 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心理描写 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外貌描写...

《祝福》与《故乡》和《社戏》的对比分析?
《故乡》是在作者于1919年回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后创作的,而《社戏》则是鲁迅先生对童年时期在农村观看社戏的记忆进行描绘。两篇文章都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和感伤,但在感情色彩上,《社戏》更加轻松愉快,表现了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和纯真友情。在人物塑造方面,《祝福》中的...

·鲁迅社戏:作者写看戏前的波折有什么作用?
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

少年鲁迅的特点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故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便迅速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

鲁迅少年时期的简介
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光绪十八年(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光绪十九年(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

少年鲁迅的小故事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你认为童年时得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鲁迅的童年也有阴影:13岁那年,祖父因故入狱,不得不随着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以后父亲病重,家庭生活也从小康陷入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不得不经常出入于当铺与药店,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父亲最后因庸医的延误而过早离世,更给少年鲁迅以很深的刺激,他由此开始了对中国社会、文化、...

关于《社戏》
18、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明确文章中心 1.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 善良 友爱 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现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

于都县18378892364: 社戏中表现的少年鲁迅是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
冻贩卡络: 他只是一个从城镇来的孩童 往日里只是读书 没见过乡间有如此乐趣 所以觉得什么都新奇生动好玩 他是受过束缚又来到大自然的孩子 他好奇 但他又有些拘谨 也不怎么会玩 他只是喜爱参与这些活动 但主角都不是他 而是那些乡村的儿童 他是一个喜悦的旁观者 我很理解他这样的孩子的心情 我似乎也曾经这样过

于都县18378892364: 少年鲁迅是不是一个贪玩的孩子? -
冻贩卡络: 从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年幼时的家境是不错的,没有物质上的顾虑,年纪又小,贪玩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从《朝花夕拾》的其他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后来家道中落,父亲患病,那时候有了生活上的压力,应该就成熟了许多,这点在文中有过提及.

于都县18378892364: 鲁迅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
冻贩卡络: 从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泼、充满想象力的鲁迅,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

于都县18378892364: 童年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
冻贩卡络:[答案]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鲁迅小时候和其它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爱玩和不喜欢枯燥的学习,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之类.在《社戏》中写自己小时候看社戏,偷豆子,他的童年还很有意思.在其他的小说或散文中他小时候家中本来比较富...

于都县18378892364: 童年时代的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 -
冻贩卡络: 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来看鲁迅小时候和其它的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爱玩和不喜欢枯燥的学习,还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之类.在《社戏》中写自己小时候看社戏,偷豆子,他的童年还很有意思.在其他的小说或散文中他小时候家中本来比较富裕,但由于父亲常年生病,他常在当铺与药店之间奔走,从小遍尝过人情冷暖,因此比较早熟.

于都县1837889236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鲁迅和一面中的鲁迅有何区别? -
冻贩卡络: 《从》里鲁迅只是个小孩子,有着小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强,善于模仿,贪玩,不知愁.而《一面》里鲁迅已是一个中年人,阅过人生百态,热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关心国家

于都县18378892364: 三 下面的资料说明鲁迅当年是个勤奋好学的少年,而散文中的“我”却淘气贪玩.你怎样理解这似乎矛盾的现象?
冻贩卡络: 不知道你输入的语义不够清晰,请正确使用地球语言 下面的资料说明鲁迅当年是个勤奋好学的少年,而散文中的“我”却淘气贪玩.你怎样理解这似乎矛盾的现象?少年鲁迅在私塾读书时曾制作一枚书签,写着“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

于都县18378892364: 鲁迅是不是真的喜欢看社戏 -
冻贩卡络: 鲁迅不喜欢看社戏.文中开篇就有说明.随后也有列举如下:1、“......前十年是绝不看,因为没有看戏的意思......然而都没有看出什么来就走了.”2、因为看戏时的气氛不好,因此“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还造...

于都县18378892364: 《社戏》鲁迅 (1)有人说双喜带着大家偷豆,不是个好孩子,应该是个坏孩子头儿.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联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2)小晴... -
冻贩卡络:[选项]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 《社戏》 C. 《父亲的病》 D. 《阿长与山海经》 (3)《红楼梦》中有游园和看戏的故事吗?请举例说明.

于都县18378892364: 社戏文中的鲁迅是怎样的小孩
冻贩卡络: 名为《社戏》,小说并未直接写“我”小时所看的社戏,开头记述的却是“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两次经历.那两次戏,都没看好,反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沉闷、世故、污浊,这适与“我”少时在平桥村的自然真率生活形成了鲜明对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