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急的

作者&投稿:叱干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因为当时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所以孟子的学说没有收到重视,孟子的言论在当时也不说统治者认可。

一、“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

“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性善”这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先天的,是人性的本源。但是,孟子又承认人性可失。这就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主观不努力,从而丧失其本善的良心。因此,孟子非常重视人的后天身心修养。孟子认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1]P258)就是说,在孟子看来,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己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然后去影响和感染别人,从而使天下得到太平。孟子认为,“修身”为治天下的开始,是治国的根本。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加强“修身养性”功夫的方法和途径。

一是“存心养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1]P224)这段披上“天命”神秘色彩的语言其大意是:把善良的本心尽量发挥,这就是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了天命。保持了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都不三心二意,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在这里,所谓“存心”、“养性”,是指保持人的天赋“良心”和道德理性,尽力使之不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并不断充实完善,达到自身的身心和谐。

二是“养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1]P260)就是说,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物质欲望更好的。他的为人,欲望不多,善性纵使有所丧失,也不会多;他的为人,欲望很多,善性纵使有所保存,也是极少的。孟子主张“寡欲”,并不是否认人有欲望,相反,在某种程度上,他还认为人的欲望正是人伦道德的基本出发点。当人的欲望与人的道德理性发生矛盾冲突时,应当合理地以外在的“礼义”和内在的“仁”来限制人的欲望。它作为“存心养性”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仍有它的现实价值。

三是培养理想人格。这就是善养“浩然之气。”([1]P47)培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1]P99)树立“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的穷达观,具备“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高风亮节。([1]P227)尽管孟子的理想人格学说受到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限制,本质上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但是,几千年来,对我国历代仁人志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所包含的积极道德因素,至今仍值得我们汲取。

二、“亲亲敬长”的家庭和谐

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道德面貌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故家庭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基础。对于这一点,生活在二千多年以前的孟夫子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家庭道德的重要性。在他提出的“人伦”学说中,把封建伦理关系规定为“五伦”,这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叙(同序)。朋友有信。”([1]P90)即在父子间有骨肉之亲,君臣间有礼义之道,夫妻间有内外之别,老少间有尊卑之序,朋友间有诚信之德。这“五伦”中,有三条是讲家庭道德规范的,主要是用来调整家庭伦理关系的。可见,孟子把创造家庭和谐氛围摆在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极其重要的位置。孟子还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1]P125)即只要人人都亲爱自己的父母,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他把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紧密联系起来。

孟子还从家庭伦理角度阐述他的仁义学说。孟子说:“亲亲,仁也;敬长,义也。”([1]P23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1]P133)孟子对“仁”、“义”的界说和对“仁”、“义”实质的阐述,具有鲜明的宗法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孟子用仁义学说阐述家庭伦理原则和规范时,注重突出一个“孝”字。孟子认为:“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1]P161)“事亲、事之本也”。([1]P130),孟子把孝敬父母当作“人伦”的根本,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的观点。孟子还积极主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P18)即努力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育青少一代。

在大力提倡“孝道”的同时,孟子还批评了世俗舆论所痛恶的五种不孝之子:“惰其四支(同肢),不顾父母之养”;“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好勇斗很(同狠),以危父母”。([1]P149)这“五不孝”,可怜天下父母心。天下所有做父母的,有谁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的二流子呢?有谁希望自己的儿子成天赌博酗酒,不务正业呢?有谁希望自己的儿子贪财好色、偏爱妻子儿女,不管老人死活呢?有谁希望自己儿子在外行为放荡,沾花惹草,偷鸡摸狗,给家长丢人现眼呢?有谁希望自己的儿子横行乡里,危害一方,使父母也成天提心吊胆呢?孟子在社会转型、战祸连年、人心动荡、人欲横流的情势下,有针对性地把现实精神生活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归纳为“五不孝”,这些道德缺失现象如果真正得到解决,社会风气就会大有好转,人的道德水准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其普遍社会意义显而易见。

三、“仁者爱人”的人际和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爱人”思想,提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P147)就是说,仁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这里讲的是“仁者爱人”这条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在调节人际关系中的对等性和互动性,这是把“亲亲”“敬长”的血缘家族之爱延伸和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的领域之中,用以协调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整个社会生活的和谐。

孟子强调,要实现“爱人”、“人爱之”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仁人君子必须自觉地信守仁义之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1]P200)这里反复强调,人们只有自觉地信守“仁”、“义”,才能真正走上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生活和谐的光明大道。孟子还强调,要实现人们相亲相爱的和谐,人们必须善于做到“乐取于人以为善”,“善与人同”,“与人为善”。([1]P58-59)并认为这是君子的最高德行。

在实现人际关系和谐方面,孟子十分重视封建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人民之间在长期相处交往当中约定俗成的一些反映良好社会公德的“村规乡约”的作用。如果村民们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了“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2]P82)即村民们各家平日出入,互相友爱,以邻为伴;防御野兽,防御盗贼,互相帮助;一有疾病,互相关心,互相照顾,那么百姓之间使亲近和睦了。孟夫子精心构思的小农经济“文明村社”、和谐社会,在现实生活中仍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四、“手足腹心”的君臣和谐

在谈到“人伦”原则和规范时,孟子强调“君臣有义”,这是处理君臣关系的总体原则和规范。关于君臣关系,孟子发挥了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3]P30)的思想。孟子提出:“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2]P129)这就更加具体、明确地突出了君臣之间相互对等的原则。在这里,君臣关系并非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君臣关系的亲疏远近,终究取决于君主对臣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样,臣下的独立人格被突现出来,臣对君并非愚忠和盲从;相反,君主如果想得到臣下的忠,就应当尊重和爱护臣下;否则,君主将会遭到臣下的抵制和反对。这一思想成为孟子思想的精华所在。

孟子强调君臣皆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1]P118)孟子在君臣之伦的讨论中,突出地强调了君臣之间的相互义务、职责和行为规范,将先秦时代的君臣关系发展到前人所未有的高度,显示了一定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就君道而言,孟子非常强调君主的个人德行品位。“是以唯仁者宜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1]P116)认为只有仁人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不仁的人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君道包括:其一,坚守仁义,为臣表率。“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1]P131)如果国君坚守仁义,为臣表率,就能上行下效,得到臣下及天下百姓的敬慕而达到社会的安定。其二,“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1]P136)善于接受臣下的建议,虚心听取下属的忠告,为百姓多办好事、多办实事。其三,“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1]P82)即贤明的君主,必须做到严格自律,敬业、节俭、礼遇臣下,尤其是取之于民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政策和法度办事,减轻百姓的负担。其四,“尊贤使能,俊杰在位。”([1]P55)即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担当要职,对贤能之士以礼相待,以敬相交,而绝不可对下属居高临下。国君是否尽到君道,直接关系到君臣关系的好坏。归根结底,国君尽君道,就是君主尊重臣下的德行和人格,听取和容纳臣下的合理建议,与臣下建立起情同手足、心心相印的和谐关系。

就臣道而言,孟子认为,在处理君臣关系中,作为臣下,也不能忽视尽臣道。臣道包括:其一,怀仁义事君。孟子强调“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1]P211)即做臣属的必须满怀仁义来服事君主。其二,“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说:“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1]P217)即仁人君子服事君主,必须一心一意地引导君主趋向人间正路,这就是行仁义于天下,也就是王道仁政。其三,恭敬忠诚,尽职尽责。什么是“恭”?什么是“敬”?孟子说:“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1]P116)孟子认为,唯唯诺诺,一味奉迎君主不是忠,只是在重大是非问题上坚持原则和道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主持正义,才是忠诚和恭敬。这就是说,做为一个合格的臣子,其职责在于辅佐君主以德治国,施仁于民,使君主能以仁政王天下,这是最大的忠。孟子的君臣和谐思想,确实带有民主性精华,在今天仍有其超越时空的精神价值。

五、“保民而王”的官民和谐

孟子一向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横行。孟子对“王道”和“霸道”作了如下界定:“以德行仁者王”,即以德服人、实行仁政就是王道;“以力假仁者霸”([1]P52)即假借仁义名义为号召,凭借武力征伐就是霸道。孟子认为:“行仁义而王,莫之能御也。”([1]P43)即只要实行仁政来统一天下,就没有谁能阻止得了。因此,孟子极力主张“保民而王,”([1]P10)即通过保证百姓安居乐业,来实现王道政治、社会和谐。

孟子所主张的“王道”“仁政”学说,内涵十分丰富,择其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制民之产”。孟子认为:“民事不可缓也。”([1]P82)即治理百姓的事是刻不容缓的,国家必须时刻关心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百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巳。”(同上)即百姓当中有固定的产业的人才有一定的做人理念,没有固定产业的人就不会有一定的做人理念。没有正确的做人理念的人,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坏事都会干得出来。因此,贤明的君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1]P17)就是说,英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子儿女;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致于饿死。然后再把他们引上善良的道路,老百姓自然会安分守己了。如果能让“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P18)就是说,如果整个社会的老年人都达到“衣帛食肉”的小康水平,一般人都达到“不饥不寒”的温饱水平,王道政治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就会安定和谐。

第二,“取民有制”。孟子主张轻税薄敛,尽量减轻人民的负担,做到“取于民有制”,([1]P82)即向百姓征收赋税要有一定的限度,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其一,“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即在贸易市场上,划出空地来储藏货物,却不征收货物税;如果滞销,依法征购,不让它长久积压,那么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把货物存放在市场栈房中。其二,“关,讥而不征,则天上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即各地的关卡,只稽查而不征税,那么天下的旅客都会高兴,愿意经过那里。其三,“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即对耕田农民,只承担集体耕种公田的义务,他们自己耕种的私田就不再收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在那里的田野上种庄稼。其四,“廛,无夫里之布(同币),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1]P55)即人们居住的地方,没有那些额外的雇役钱和地税,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高兴,愿意到那里去居住。孟子的这些主张,其本质上是为维护地主阶级的政权稳定服务的,但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社会安定,保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发展社会生产,繁荣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是有非常积极的进步意义的。

第三,“与民同乐。”孟子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P123)即获得天下有办法: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就得到天下了。获得老百姓的拥戴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赢得了人民;赢得民心也有办法:百姓所希望的,就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务他们所需;百姓所厌恶的,不要强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因此,孟子主张“为民上”的统治者,应该做到“与民同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P24)即统治者要把老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就必然实现王道政治,天下一统。孟子的主张,虽然有理想化的成分,但他成为中国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成为人们追求民族和谐,政治安定,社会进步和繁荣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持。

六、“仁民爱物”的生态和谐

非常难能可贵的是,孟子还十分重视生态和谐。孟子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秩序中的一个存在,自然本身是一个生命体,所有的存在互相依存而成为一个整体。孟子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孟子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1]P95)“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1]P229)这就是孟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破坏浪费这些资源,就会危害人类自身。因此,孟子主张“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P244)孟子把“仁民”与“爱物”联系在一起,从大系统的角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一思路看,人与自然是统一和谐的关系;从最终意义上讲,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孟子还从构建王道政治、和谐社会的高度和全局来论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1]P5)即政府不在农忙时耽误老百姓耕作,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鱼网不放入大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照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养家活口、办理婚丧嫁娶没有什么遗憾了。老百姓安居乐业了,这就是王道的开始。孟子已经认识到其他物类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孟子认为,人类应该节制欲望,“爱物”、“重物”、“节物”,让万物各按其规律正常地生生息息,要懂得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资源,社会才能安定、和谐、进步。

孟子对当政的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为一已私利和享受肆意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表示深恶痛绝。孟子指出,许多当政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花天酒地的生活,竟然毁坏民房开挖成深池,造成“民无所安息”;毁坏良田来营造园林,害得百姓“不得衣食。”([1]P109)“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人类又遭到禽兽的侵害,更加苦不堪言。这就是破坏自然环境、生态平衡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为了说明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孟子还列举现实生活中破坏自然环境的实例来加以论证。孟子说,齐国国都临淄南面的牛山,原来林木茂盛,是山青水秀的风景区。因为它在大都市的郊外,当地百姓总用“斧斤伐之”,它还能茂盛吗?当然,它日日夜夜在生长着,雨水露珠在滋润着,不是没有新条嫩芽生长出来,但紧跟着就放羊牧牛,所以牛山变成了今天这样光秃秃的样子。人们看到光秃秃的牛山,便以为此山不曾有过茂密的森林,这不是牛山的本来面貌。“旦旦而伐之”,它还怎么会美呢?所以,孟子认为,人类必须注重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1]P196)因此,天地万物,如果得到滋养,没有不生长的;如果得不到滋养,没有不消亡的。

孟子的王道政治、社会和谐思想,在中国政治学说史上有它许多独到之处。孟子的这一思想,为历代贤明君主以及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所重视。尽管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缓和阶段矛盾和社会矛盾,营造安宁和谐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光辉,仍有其历史借鉴的价值。我们应该把它赋予时代的崭新内容,让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战国时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祥子生活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小说通过祥子周围人物及人际关系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生活面目,展现了军阀、特务、车厂主们的丑恶面目,以及由他们织成的统治之网对祥子们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一种变形反映。

《骆驼祥子》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依着祥子的性格能否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
(1)憨厚能干,坚韧好强,以劳动为本分,不愿过苟且偷生的生活.(2)个体劳动者的思想印记(车与祥子=土地与农民)小农意识,狭隘的目光,个人奋斗的思想.在批判现实的同时,老舍深刻地揭示了"城与人"的关系,即城市文明病与人性的冲突,对现代文明病源进行了探索.祥子为什么堕落 是腐败的环境,恶劣的社会,毁灭...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是怎么样的?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分析:1、一般社会环境: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2、特殊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

这个社会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没有战争,没有霍乱,大家安居乐业,和家人、爱人、朋友生活在一起,有什么不满足的呢?科技的进步,国防力量的发达,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安静,大家都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这就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尤其是这次河南的洪灾,更是能看到社会的进步,全国的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快速的把一批...

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急的
孟子把人类社会放在整个大生态环境中加以考虑,强调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和谐一体。孟子说:“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1]P95)“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1]P229)这就是孟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孟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友善爱护的态度,天地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随意...

《骆驼祥子》中描绘了怎样的老北京社会背景(400字以上)急!!!_百度...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1936年,老舍的一位山东大学朋友谈起他雇佣车夫的经历与见闻:一位车夫买了“洋车”不久又卖掉,...

新中国成立是面临怎样的国内国际环境?为此,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方...
第三,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需要外部环境的不断优化作为保证,和平是中国发展繁荣最根本的前提。这是中国外交把和平与发展作为宗旨和首要目标的重要原因。最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从优化国际环境,维护中国的安全、领土完整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方面出发,也要把和平与...

在这不公平的社会面前,我们应该怎样?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赚钱,努力爬到更高的社会地位,努力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当你真正拥有了自己所在领域的一定地位时,自然也就处在了相对公平的环境中。你要知道,公平可能是一开始环境赋予的,也可能是你通过努力自己争取来的。其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环境里制造公平。没有铁一般的...

社会是怎么样的?
10分 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 是一个快鱼吃慢鱼 大鱼吃小鱼的社会 想要立足就必要强大自己 我觉得人有几种哈,一种配合环境的,但是有自主意识,一种被环境改变的,环境什么样它就变什么样乐。这种很危险得,好的环境就是幸运,不好的就是不幸哈,还有一种是改变环境的。这种人属于人才哈,也是最具野心最有格局与...

谁能说一下检察官这一行业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法律、职业环境)是...
1、社会一般环境: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急的 -
韶葛精蛋: 战国时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在怎样的社会环境写代表作品 急的 -
韶葛精蛋: 一、“存心养性”的身心和谐“性善论”是孟子伦理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性善”这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先天的,是人性的本源.但是,孟子又承认人性可失.这就是由于环境的影响和主观不努力,从而丧失...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韶葛精蛋: 战国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割据混战的 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 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他们著书立说,聚徒讲学,成为那个时期学术 界、政治界的活跃人物.各派各家之间展开激烈争论,各自宣传自己的主张.

漯河市15322561253: 急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写作背景 -
韶葛精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出自《孟子》所书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群雄四起,天下混战.孟子在当时并不像后世这样受人尊崇,而是处于一种凄凉寂寞的环境之中,他的言论并不被重视.他是抱着古圣先贤的淑世之道,尤其拳拳服膺孔子的仁道主义,完全从济世救人的宗旨出发.他希望在那个只讲霸术、争权夺利的时代中,找出一个真肯实行王道仁政,以济世为目的的领导人物,促使他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的生平简介以及成就80字左右!急急急 -
韶葛精蛋: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一书的简介,急急急急急急 -
韶葛精蛋: 关于《孟子》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

漯河市15322561253: 关于孟子的介绍,谁知道告我一下,急!!! -
韶葛精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孟子是山东...

漯河市15322561253: 孔子,老子,孟子,分别出生在哪个年代,都写出了那些作品. -
韶葛精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的资料,谁有,急急急 -
韶葛精蛋: 孟轲(约公元前372~约前289)中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邹(今山东省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并以此到齐、梁...

漯河市15322561253: 孟子轶事~急! -
韶葛精蛋: 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一字子车,子居,鲁国邹(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著有《孟子》一书.有《孟子》七篇传世,为儒家经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