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200个文言文题目,注意只要题目,不要文章.如果给全了,追加10分

作者&投稿:虿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10篇文言文练习题目+解答~

高中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包括原文、题目及答案,10篇的话一次发不完的,这次只能发7篇了,希望你能够满意。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②搋:虎怒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
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
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
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
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5分)
答案:
1.B(渡过)
2.A(错在“单独请战”)
3.(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
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
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
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
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秦王恐其破壁。
C.未可以武服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今乃妄言沮吾军。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刘敬劝说高祖和亲的理由的一组是
(1)未可以武服也。
(2)未可以仁义说也
(3)然恐陛下不能为。
(4)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
(5)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6)兵可无战以渐臣也。
A.(1)(3)(4) B.(2)(4)(6)
C.(2)(3)(5) D.(1)(5)(6)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出使匈奴,不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建议伏兵制胜,显示了他不同凡俗的见识。
B.高祖不用刘敬之言而致败,后赦免刘敬,斩前使以示自责。
C.刘敬之所以劝高祖采用和亲的手段,是因为当时人心厌战,且冒顿兵精马壮,不能用武力战胜。
D. 因为吕后的坚决阻止,鲁元公主才没有和亲嫁给冒顿。
5.联系全文,对文末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认为刘敬提出和亲计策,同他对冒顿的认识是矛盾的。因为和亲政策能够起作用的前提是冒顿的仁义之心,但这正是他所缺乏的。
B.司马光从历史事实的角度,认为上世帝王对待少数民族总是居高临下,以德怀之的,从没有和亲这种有损尊严的事。
C.司马光认为冒顿连对待亲生的父亲都像对待禽兽一样地杀害,对老丈人不可能讲仁义。
D.司马光又认为鲁元公主早已嫁给赵王为妻,不宜为了和亲之事再嫁。
答案:
1.A(逾:经过了)
2.D
3.B(③是怕皇帝不肯。⑤是和亲时的手段。)
4.A(是匈奴有伏兵。)
5.B(居高临下包括两个方面: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
三、苏轼《超然台记》阅读训练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离(加“酉”字旁),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丑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使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是谓求祸而辞福( )(2)岁比不登 ( )
(3)背湖山之观 ( )(4)稍葺而新之 ( )
(5)而吊其不终 ( )(6)余弟子由适在济南( )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1)盖游于物之外也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B.(1)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2)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书》)
C.(1)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D.(1)台高而安 (2)正襟危坐而问客(《前赤壁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恶美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2)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4.简答
(1)从第一段的议论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2)第三段中写作者“相与登览,放意肆志”,你能品味出这纵情欢乐中含蕴着怎样的感慨和隐痛?请精读该段并联系全文,试作简要分析。
(3)取名为“超然台”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参考答案:
1.(1)避开(2)收成(3)景色(4)修理(5)哀痛(6)正在
2.C.都作介词,相当于“凭借、依靠”。(A.(1)连词,可译坐“因为”、“由于”。(2)用作发语词,可译为“大概”。B.(1)动词,认为;(2)介词,用。D.(1)连词,表并列;可译作“又”;(2)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或不译。)
3.(1)所以有了美和恶的意念,忧和乐就产生了;这不是很可悲吗?
(2)我既安于这里的淳朴风俗,而这里的官吏和百姓对我的无能也习惯了。
4.(1)反映了作者等荣辱、同忧乐的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正是他在险恶的境遇中自我消遣的精神支柱。这样开头,一方面扣紧题旨——超然,点明主题,显示了全文的思想情感倾向性,有力地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
(2)要点参考: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愿为邦国立功而终遭贬谪之慨叹,仕途失意之悲,人生潦倒之苦。
(3)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吴山图记 (明)归有光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隆、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高第:上级官府
B.而百姓扳留之不能得 扳留:挽留
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 异时:他时,以后
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尸祝:祝福,景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吴之故宫在焉 B.若虎丘、剑池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若老人咳且笑者
C.君之为县有惠爱 D.则海内之奇观矣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君与吴县百姓情深意重的一组是
①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③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④令之于民诚重矣
⑤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 ⑥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应邀题画的文章,但作者撇开画的内容技巧不谈,而是以赠图——受图——藏图为线索,写官员与民众的相处之道。
B.文章先从吴县的山光水色写起,让读者隐隐可以想像《吴山图》的画面内容。
C.作者以苏轼与魏君为例形成类比,赞美魏君是“贤者”。
D.作者以“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一句收束全文,既起到了点化、升华主题的作用,又使得文章情致绵绵,余意不尽。
答案:
1.A.(“高第”指官员政绩考核成绩优等。)
2.D.(D项都表示判断;A代词/助词,无义;B连词,至于/动词,好像;C动词,治理/介词,替,给。)
3.B 4.C(非“魏君”,应为“韩公”)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
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欺。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错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答案: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3、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2)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3)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
答案:(1)宦官的危害,不仅仅在某一方面。(2)太(过于)急切,(他们——宦官)就会挟持人君作为人质。(3)(把他们)全部杀掉,来使天下人心大快,这样才算了结。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i)、风水、时曰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佛氏以空为性 ②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B.①父欣然从之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①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D.①公则民不敢慢 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端“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②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③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
④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⑤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⑥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3.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4.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3)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答案:
1.B(①的“之”是代词,指代曹端所说的道理(话);②的“之”是动词,“往,到”。A项①②“以”是介词,相当于“把"。C项两个“为”都是介词,相当于“给”、“替”;D项两个“则”都相当于“就”)
2.D(①研究的持之以恒;②④学识渊博)
3.B(A项“佛教道教”与原文“浮屠”不符;C项“离开时”应为“离开后”.“对曹端的学生”应为“对自己的学生”;D项,原因除为政公廉外,更主要的是他有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道德.为霍州做了许多好事)
4.①郡里的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当作可耻的事。②至于他懂得古今,通晓社会变化,没涉及的学问很少。③得到一位讲经的老师容易,而得到一位教诲做人的老师难。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释】①子瞻:苏轼。齐安,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②陁(tuó)山冈。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B.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 坐
C.扫叶席草,浊酒相劳 劳:劳动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胜:美景
2.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好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缀之笔走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C.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全文围绕着“乐”字展开,旷达超然,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相知相慰的手足深情。
D.文章表面写自己与兄长游乐山水的洒脱快乐,实际是记录他们共同的坎坷人生,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得情绪。
答案:
1.C(劳:慰劳)
2.C(③⑥句不属于)
3.D(并非以乐景写哀情,也并非抒发谪贬后愤怒感伤的意绪,而是表现旷达超然心境)

一、献珥
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②皆近。薛公③欲知王所立,乃献七珥,美其一。明日视美珥所在,劝王立为夫人。(选自《战国策�6�1齐策三》)
【注释】
①珥:珠玉制耳饰。②孺子:贵妾。③薛公:齐相田婴。
【练习】
1.文中加点的“近”意思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薛公为何凭“美珥所在”就可以劝齐王立其为夫人?他劝齐王立所立的目的是什么?
二、鼠作人语
王恽
杨劝农春卿夜读书,有鼠出跃书几上,忽投膏罐中。杨子取一方木覆之,随突以出,环书册走不辍,作人语曰:“油着!油着!”杨笑起曰:“吾避汝。”燕城阁前晌午市合,更忙猝不能过,即擎虚器云:“油着!油着!”人即开避。故鼠亦云云。闻者为笑。 (选自《玉堂嘉话�6�1卷七》)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几? ?②覆? ?
③突? ?④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3.文章结尾说“闻者为笑”,他们笑什么?
三、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①。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②杂揉,屠酤③纷然,归舍已三鼓④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⑤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⑥,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6�1卷一�6�1记游》)
【注释】
①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1097年被贬至此。文章写于己卯(1099)年,是他谪居儋耳第三年。②民夷:民,汉族;夷,当地土著,少数民族。③屠酤:屠,屠户;酤,卖酒者;这里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④三鼓:三更,即半夜,今23点至1点。⑤再鼾:一觉醒来又睡去,形容睡过一段时间。⑥韩退之:韩愈曾写诗述其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佳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练习】
1.文中的“上元”是农历一年当中的哪一天?是中国什么传统节日?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3.作者“自笑”与“亦笑韩退之”的笑意蕴相同吗?为什么?
四、书放鹿画
钟惺
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①药。或曰:“此山麋也,无益。”予亦不忍,誓不杀。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将之都,虑其失养也。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始驱之去,不肯去。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
其夕,童子止宿村舍。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尾童子之后也以归。
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②
焉。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集颡③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
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
(选自《隐秀轩文》)
【注解】
①合:配制。②几:事情的迹象、先兆。③颡(sǎnɡ):头。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 ) ②去( )
③度( ) ④已( )
⑤反命( )
2.下列句中的“焉”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本文)
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
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石钟山记》)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盘盘焉,??焉。(《阿房宫赋》)
G.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记与欧公言
苏轼
欧阳文忠公尝言:“有患疾①者,医问其得疾之由,曰:‘乘船遇风,惊而得之。’医取多年柂牙②为柂工手汗所渍处,刮末,杂丹砂、茯神之流,饮之而愈。今《本草注�6�1别药性论》云:‘止汗,用麻黄根节及故竹扇为末服之。’”文忠因言:“医以意用药多此比,初似儿戏,然或有验,殆未易致诘也。”予因谓公:“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昬③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馀④,可以已佞⑤;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⑥疾矣。”公遂大笑。
元祐六年闰八月十七日,舟行入颖州界,坐⑦念二十年前见文忠公于此,偶记一时谈笑之语,聊复识之。
(选自《东坡志林�6�1卷三�6�1技术》)
【注释】
①疾:病,这里指盗汗(出冷汗)。②粂牙:粂同“舵”,船舵的把手处。③昬:同“昏”。④?(jùn)馀:吃剩食物。⑤佞:用巧言奉承人,奸伪。⑥恶:丑,指容貌丑。⑦坐:正好,恰。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由( ) ②末( )
③杂( ) ④流( )
⑤已( ) ⑥舟行( )
⑦记( ) ⑧识(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从文中所记的“一时谈笑之语”中,可以看出欧、苏两人的什么特征?
六、树怨
刘基
郁离子曰:“树天下之怨者,唯其重己而轻人也。所重在此,所轻在彼,故常自处其利而遗人以不利,高其智以下人之能,而不顾夫重己轻人,人情之所同也。我欲然,彼亦欲然,求其欲弗得,则争。故争之弗能,而甘心以让人者,势有所不至,力有所不足也,非夫人之本心也。势至力足而有所不为,然后为盛德之人,虽不求重于人,而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是谓不求而自至。今人有悻悻自任者,矜其能以骄,有不自己出,则不问是非皆以为未当,
发言盈庭,则畏之者唯唯,外之者默默焉。然后扬扬乎自以为得,而不知以其身为怨海②,亦奚益哉?昔者智伯③之亡也,唯其以五贤④陵人也。人知笑智伯而不知检其身,使亡国败家接踵相继,亦独何哉?”
(选自《郁离子�6�1卷下》)
【注释】
①树怨:招致别人怨恨自己。②海:某种情况积聚集中之处。③智伯:晋国大夫,权倾一时,后为政敌所杀,在历史上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典型。④五贤:指智伯有美髯长大(仪表堂堂)、射御足力(身体强壮武艺高超)、伎艺毕给(多才多艺)、巧文辩惠(能言善辩)和强毅果敢(很有决断)等五个方面胜过别人。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重( ) ②轻( )
③然( ) ④矜( )
⑤奚( ) ⑥陵(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按照作者的分析,在名利面前“让人”的原因具体有几种?
4.盛德之人为何能够使“天下之人莫得而轻之”?
七、文章穷而后工
谢肇淛
人恒有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①;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征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冷曹②之文胜于要津③,失路之文胜于登第,不过以本领省而心计闲耳。至于圣人拘囚演《易》,穷厄作经,常变如一,乐天安土,又不当一例论也。
(选自《五杂俎�6�1卷十三�6�1事部之一》)
【注释】
①嬲(niǎo):纠缠。②冷曹:冷,受冷遇;曹,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这里指不重要又无实权的闲散官员。③要津:重要的渡口,这里比喻担任显要职务的官员。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工? ?②兀坐? ?
③第? ?④以?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文中提及圣人“穷厄作经”,除了拘囚演《易》之外,请再举一例。
4.作者认为人“穷”本身不能使“文章工”,并且对此展开分析,逐层揭示由“穷”到“文章工”之间的前因后果,让人看到了“文章工”的一个直接原因。梳理文中与之相关的论述,填写下表,并概括导致“文章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八、李牧居雁门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①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②,破东胡③,降林胡④,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6�1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彀者:善于射箭的人。②雦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④林胡:部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练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击数牛飨士 飨:用酒食招待
B.赵王让李牧让:责备
C.以数千人委之委:抛弃
D.李牧多为奇陈 陈:陈列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长期驻守雁门关,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参考答案】
一、1.亲近。2.薛公想知道齐王要立(七个孺子中的)哪一个做新夫人,于是献给齐王七对(副)珠玉耳饰,并且有意使其中的一对特别漂亮。3.因为薛公从齐王把最漂亮的耳饰赐给她的细节上面,看出她是七人中齐王最喜欢的,所以可以顺水推舟劝齐王立她为夫人。博取国君赏识和新立夫人的感激。
二、1.①桌子。②盖。③冒起,把……顶起来。④停。2.①杨劝农春卿晚上读书。②燕城楼前上午是集市,使得人们更加无法在那里快速通
过,就手里举着空的罐子,嘴里喊着“油着!油着!”行人听见立即避开让出道来。3.笑老鼠竟然也会学人话来夺路出逃。
三、1.正(元或一)月十五日。元宵节。2.①有几个年长的书生来看望我。②在城西散步,还到寺庙里看看,走过小街小巷。3.不同。作者的“自笑”有自得其乐的超然意蕴。而“亦笑韩退之”,是对韩愈在仕途际遇得失上不够超脱表示不以为然。
四、1.①到,前往。②离开,跑掉。③估计(读duó)。④停下来,止步。⑤交差,回复差使。2.(C)(F)。3.①选择离开家有三十里的山中把这鹿放了。②那鹿跟在童子身后而又回到家里。③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4.动物其实能够感知人对待它们的动机是爱护还是加害,而且这种感知往往是敏锐的、微妙的。
五、1.①原因。②粉末。③搀合、搀杂。④一类。⑤治愈。⑥乘船行动。⑦回忆,想起。⑧纪录。2.①文忠于是说:“医生凭想当然来用药的都跟这是一样的,乍看好像儿戏,但是偶尔有点疗效,几乎不容易对他质疑了。”②把毛笔和墨烧成灰和上水?
让学生喝下去?就能够治好他的糊涂和懒惰了吗?3.欧阳修长于分析,指出人们之所以对这种如儿戏的治病方法不予“致诘”,是因为这种方法“然或有验”,于是人们把偶然当必然,相信了。苏轼则用归谬法,即故意顺着这种方法进一步推理,结果使其荒唐之处得以放大,让人看出其谬误,反映出苏轼机智、幽默的特征。
六、1.①以……为重,看重。②以……为轻,看轻。③这样。④夸耀。⑤同“何”,“哪里”的意思。⑥同“凌”,欺侮,侵犯。2.①所以常常自己占着好处不放,而把不好的事推诿给别人,抬高(夸大)他自己的才智而贬低别人的才能。②不是这个人的内心所愿意。③只要不是由自己提出的意见,就不管对错都认为是不正确的,满屋子都是他的话,结果害怕他的人只好唯唯诺诺(连连称是),而鄙弃(心里并不认同)他的人则默不作声了。3.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自己才干不及别人或其他方面的力量不足,只好“让人”,这是一般人的“让人”;还有一种是尽管具有足够的才干和力量,却能够克制约束自己与人争名利的欲望(本性),于是能“让人”,这是盛德之人的“让人”。4.因为他尽管有足够的才干与力量从别人那里争得名利,却能主动不与争,显然超越了一般人的处世境界,所以会受到敬重。
七、1.①工巧,精巧。②独自静坐。③科第。④因为,由于。2.①不是让文人穷了,他的文章就能写工巧了。②穷文人的文章往往比享富贵的文人写得好;地位低的文人的文章比地位高贵的文人好。3.孔子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甚至围攻以至断粮的厄运后,回到鲁国编撰《春秋》,继续宣传自己的主张。还有孙子膑脚,编撰《兵法》,韩非被秦囚禁,在狱中写出了《韩非子》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篇章(《说难》《孤愤》)等等。
八、1.D(陈通“阵”,列阵)。2.B(“固称疾”意为坚持称自己有病)。
晏子谏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公(被)狐白之裘 2.雨雪三日(而)不霁
翻译下列句子.
1.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本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1:被——通披,穿着,而——却,但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主,吃饱后能联想到有些人还在饥饿中。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于是下令卖掉狐白裘,赈发粮食给那些饥饿寒冷的人。 本文告诉我们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可以委婉地讽喻,同时我们应该怀着仁义之心,在自己生活美满之时,推己与人,施与关心。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河东集�6�1三戒》)
【注释】
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①畋得麋麑( )
②自是日抱就犬( )
③习示之( )
④然时啖其舌( )
⑤麋至死不悟( )
⑥走欲与为戏(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1.①打猎②靠近③给……看④但是⑤醒悟⑥跑2.①麋麑逐渐长大,忘记自己是麋,认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互相顶撞翻滚,越来越亲热。②那些别家的狗看见它,又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血肉狼藉。3.“恃宠而骄”终不会有好下场。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http://www.5ykj.com/shti/cusan/72166.htm

  1、童趣(沈复)
  2、《论语》十则
  3观沧海(曹操)
  4次北固山下(王湾)
  5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6西江月(辛弃疾)
  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8山市(蒲松龄)
  9《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智子疑邻
  11塞翁失马
  12、伤仲永(王安石)
  13、木兰诗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15、口技(林嗣环)
  16夸父逐日 《山海经》
  17两小儿辩日 《列子》
  18、*狼(蒲松龄)
  19、桃花源记(陶渊明)
  20陋室铭(刘禹锡)
  21爱莲说(周敦颐)
  22、核舟记(魏学洢)
  23、大道之行也(《礼记》)
  24、杜甫诗三首
  望岳
  25春望
  26石壕吏
  27、三峡(郦道元)
  28、短文两篇
  29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0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31、观潮(周密)
  32、湖心亭看雪(张岱)
  33、 归园田居(陶渊明)
  34使至塞上(王维)
  35渡荆门送别(李白)
  36登黄鹤楼
  37、与朱元思书(吴均)
  38、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39、马说(韩愈)
  4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41、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42赤壁(杜牧)
  43过零丁洋(文天祥)
  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4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46、小石潭记(柳宗元)
  47、岳阳楼记(范仲淹)
  48、醉翁亭记(欧阳修)
  49、满井游记(袁宏道)
  50、 饮酒(其五)(陶渊明)
  51行路难(其一)(李白)
  5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5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54己亥杂诗(龚自珍)
  55、陈涉世家(司马迁)
  56、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57、隆中对(陈寿)
  58、出师表(诸葛亮)
  59望江南(温庭筠)
  60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61渔家傲(范仲淹)
  6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63武陵春(李清照)
  64、公输 《墨子》
  65、《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6、鱼我所欲也 《孟子》
  67、《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68、曹刿论战 《左传》
  69、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0、愚公移山 《列子》
  71、《诗经》两首
  关睢
  72蒹葭
  73《幼时记趣》
  74题破山寺后禅院
  75虞美人
  76浣溪沙
  7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张愈)
  78秋词
  79十五夜望月
  80过故人庄

  81一剪梅
  82游山西村
  83 《梦溪笔谈二则》
  84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85迢迢牵牛星
  8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7登岳阳楼 (孟浩然)
  88《赵普》
  89《于园》
  90蝉
  91孤雁
  92鹧鸪
  93《人琴俱亡》
  94观刈麦
  95破阵子
  96黄鹤楼
  9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8《晏子使楚》
  99泊秦淮
  10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01夜雨寄北
  102登飞来峰
  103《治水必躬亲》
  104雁门太守行
  105别云间
  106论诗
  107《竹溪记》
  108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109《活板》
  110无题
  111捕蛇者说(柳宗元)
  112墨池记
  113《烛之武退秦师》
  114、《荆轲刺秦王》
  115、《卫风?氓》*
  116、《离骚》
  117、《涉江采芙蓉》
  118《短歌行》
  119、《兰亭集序》
  120《赤壁赋》
  121、《游褒禅山记》
  122、《孔雀东南飞》
  123、《蜀道难》
  124、《秋兴八首》
  125、《咏怀古迹》
  126、《登高》
  127、《琵琶行》
  128、《寡人之于国也》
  129、《劝学》
  130、《过秦论》
  131、《锦瑟》
  132*、《马嵬》
  133、《师说》
  134、《念奴娇?赤壁怀古》
  135、《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3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3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38、《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139、《声声慢?寻寻觅觅》
  140、《廉颇蔺相如列传》
  141、《长亭送别?碧云天》
  142、《望海潮?东南形胜》*
  143、《雨霖铃?寒蝉凄切》
  144、《归去来兮辞》
  145、《滕王阁序》
  146、《陈情表》
  147、《逍遥游》
  148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149六国论(苏洵)
  150、阿房宫赋(杜牧)
  151、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152五人墓碑记(张溥)
  153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54鸿门宴(司马迁)
  155秋水(庄子)
  156非攻(墨子)
  157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158 秋声赋(欧阳修)
  159项脊轩志(归有光)
  160报任安书(司马迁)
  161渔父《楚辞》
  162勾践灭吴(节选)
  163触龙说赵太后
  164伶官传序
  165石钟山记
  166登泰山记
  167病梅馆记
  166秦风?无衣
  167邶风?静女
  168梦游天姥吟留别
  169山居秋暝
  170蜀相
  171书愤(陆游)
  172扬州慢
  173祭十二郎文
  174促织(蒲松龄)
  175柳毅传
  176将进酒
  177兵车行
  178客至
  179旅夜书怀
  180阁夜
  181齐桓晋文之事
  182庄暴见孟子
  183孟子见梁襄王
  184齐人有一妻一妾
  185奕秋
  186屈原列传
  187信陵君窃符救赵
  188愚溪诗序
  189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190浪陶沙(李煜)
  191菩萨蛮(温庭筠)
  192过华清宫(杜牧)
  193湘夫人(屈原)
  194虎丘记(袁宏道)
  195哀江南(孔尚任)
  196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197 周郑交质 左传
  198 石碏谏宠州吁 左传
  199 臧僖伯谏观鱼 左传
  200 郑庄公戒饬守臣 左传
  201 臧哀伯谏纳郜鼎 左传
  202 季梁谏追楚师 左传
  203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
  204 宫之奇谏假道 左传
  205 齐桓下拜受胙 左传
  206 阴饴甥对秦伯 左传
  207 子鱼论战 左传
  208 寺人披见文公 左传
  209 介之推不言禄 左传
  210 展喜犒师 左传
  211 蹇叔哭师 左传
  212 郑子家告赵宣子 左传
  213 王孙满对楚子 左传
  214 齐国佐不辱命 左传
  215 楚归晋知罃 左传
  216 吕相绝秦 左传
  217 驹支不屈于晋 左传
  218 祁奚请免叔向 左传
  219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 左传
  220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
  221 季札观周乐 左传
  222 子产坏晋馆垣 左传
  223 子产论尹何为邑 左传
  224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 左传
  225 子革对灵王 左传
  226 子产论政宽猛 左传
  227 吴许越成 左传
  228 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
  229 召公谏厉王止谤 国语
  230 襄王不许请隧 国语
  231 单子知陈必亡 国语
  232 展禽论祀爰居 国语
  233 里隔断罟匡君 国语
  234 敬姜论劳逸 国语
  235 叔向贺贫 国语
  236 王孙圉论楚宝 国语
  237 诸稽郢形成于吴 国语
  238 申胥谏许越成 国语
  239 春王正月 公羊传
  240 宋人及楚人平 公羊传
  241 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
  242 郑伯克段于鄢 谷梁传
  243 虞师晋师灭夏阳 谷梁传
  244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礼记 檀弓
  245 曾子易箦 礼记 檀弓
  246 有子之言似夫子 礼记 檀弓
  247 公子重耳对秦客 礼记 檀弓
  248 杜篑扬觯 礼记 檀弓
  249 晋献文子成室 礼记 檀弓
  250苏秦以连横说秦 战国策
  251 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
  252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253 颜斶说秦王 战国策
  254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255 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256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257 鲁仲连义不帝秦 战国策
  258 鲁共公择言 战国策
  259 唐雎说信陵君 战国策
  260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261 乐毅报燕王书 战国策
  262 卜居 屈原
  263 宋玉对楚王问 宋玉
  264 高帝求贤诏 汉高祖
  265文帝议佐百姓诏 汉文帝
  266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 汉景帝
  267武帝求茂才异等诏 汉武帝
  268治安策一 贾谊
  269 论贵粟疏 晁错
  270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
  271 上书谏猎 司马相如
  272 答苏武书 李陵
  273 尚德缓刑书 路温舒
  274 报孙会宗书 杨恽
  275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汉光武帝
  276 戒兄子严敦书 马援
  277 北山移文 孔稚珪
  278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
  279与韩荆州书 李白
  280 春夜宴桃李园序 李白
  281 吊古战场文 李华
  282 原道 韩愈
  283 原毁 韩愈
  284 获麟解 韩愈
  285 杂说一 韩愈
  286 杂说四 韩愈
  287 进学解 韩愈
  288 圬者王承福传 韩愈
  289 讳辩 韩愈
  290 争臣论 韩愈
  291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292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293 与于襄阳书 韩愈
  294 与陈给事书 韩愈
  295 应科目时与人书 韩愈
  296 送孟东野序 韩愈
  297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
  298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299 祭鳄鱼文 韩愈
  300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1-112是初中教材的课文,113-195是高中教材的课文,195-300是《古文观止》的篇目,给个推荐吧O(∩_∩)O~)

螳螂捕蝉,师旷论学,郑人买履,引婴投江,掩耳盗铃,刻舟求剑,枭逢鸠,橘逾淮为枳,公治长,天时不如地利……

lz搜一下“古文观止 目录”会屎啊

http://baike.baidu.com/view/3250.htm#4
点“书目组成”就是了,不止200个


200字左右的文言文有哪些?
曹刿论战 冯婉贞 鱼我所欲也章 庖丁解牛 扁鹊见菜桓公 《兰亭集》序 桃花源记 捕蛇者说 墨池记 等等 很多的。想背诵么?

成语故事文言文200个
成语故事文言文200个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请回答2022》答题瓜分现金奖池 星恩文化 2022-11-14 · TA获得超过20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35个文言文的成语故事,越短越好.急用 刻舟求剑 楚人有...

文言文作文200写景
2. 高分求写美景的文言文(200字内) 《蝴蝶泉》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

追200分今年八年级上期末可能考到的优秀美文文言文
3、下列“之”的用法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①而止之食 ②起不食待之 ③方与之食 ④起之不食以俟者 4、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②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5、文中的吴起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在历史上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你能举一个吗?二、魏...

课外文言文200篇海市蜃楼林景熙
7. 《海市蜃楼》古文翻译和题目 原文: 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或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 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

200字的文言文,带翻译和词语解释
〔5〕有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体会。〔6〕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7〕造:去、到。〔8〕环堵(dǔ赌):房屋四壁。堵,墙壁。〔9〕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10〕箪(dān丹):盛饭的圆形竹器。瓢(...

200~300字左右的文言文有哪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求简单一点的200字文言文最好带翻译
《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

现代人写的文言文200字
2. 以学校趣事为中心的现代文言文自创200字 在校园里,我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其中有几件事让我一直感到好笑。 一天小A对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行么?我同意了。 他便津津有味的给我讲了起来。他说从前有一个傻子,不管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没有。 突然小A插了一句,问我听过没有,我说没有,他又重复说了...

文言文大全200字抒情
2022-11-17 · TA获得超过20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求一篇200字左右的古文~200字左右,不少于190字~少一字不要多一字 清 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新河县15674471037: 我要尽可能多的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注意是题目,只要题目.注意,如果答案看起来很多,内容却只有一篇我统统不要.初中 课外 文言文题目,尽量10 - 20个... -
赤斧天新:[答案] 史记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越王句践世家 孔子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尝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李斯列传 淮阴侯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屈原 离骚 诗经 四月 采薇 鹿鸣 伐木 吉日 鸿雁 ...

新河县15674471037: 要文言文的题目(四个字的!)只要题目(字难写的)例:粤令好谀商鞅立木………希望20个~一定要有新意哦! -
赤斧天新:[答案] 滥竽充数 画蛇添足 山川之美 晏子使楚 买椟还珠 夸父逐日 女娲补天 小石潭记 捕蛇者说 醉翁亭记 狙公赋芧 乌贼求全 循表夜涉 引婴投江 刻舟求剑 愚人食盐 杨布打狗 鲁人执竿 颜回好学 薛谭学讴 陶侃惜谷

新河县15674471037: 求一些文言文200字内,不要文章,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
赤斧天新:[答案] 《说 苑 建本》 《阅微草堂笔记》 《十五从军征》 《初潭集》 《阳子之宋》 《贾人渡河》 《问说》 《小石山城记》 《丰乐亭记》 《墨翁传》 《吕蒙正不记人过》 《工之侨献琴》 《熟读精思》 《鸟说》 《山中与裴秀才书》 《黄州快哉亭记》 《...

新河县15674471037: 随便来几篇文言文,要有题目和答案 -
赤斧天新: (一)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履(鞋)者,先自度(duo)其足,而置之(指所量的尺码)其坐.至之市,而忘操(带)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u ,尺码).”反归取之.乃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

新河县15674471037: 从高一到高三语文文言文所有题目都有什么,谢谢~ -
赤斧天新: 高中古文目录 (人教版)第一册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 《国语》 勾践灭吴(节选)《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 《荀子》 劝学 * 《庄子》 秋...

新河县15674471037: 求初三所有文言文题目(急)
赤斧天新:《杨修之死》 秋水· 扁鹊见蔡桓公· 使至塞上· 泊秦淮· 订鬼·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滁州西涧· 约客·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活板· 无题·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武陵春(李清照)·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隆中对· 出师表·

新河县15674471037: 210字文言文(要题目) -
赤斧天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新河县15674471037: 初、高中所有文言文篇目,只要题目.多谢了!(南京这边的) -
赤斧天新: 初一语文上册10 《论语》十则25 《世说新语》两则初一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 伤仲永第二单元10 木兰诗第三单元15 孙权劝学第四单元20 口技第五单元25 短文两篇第六单元30 狼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1 桃花源记22 短文两...

新河县15674471037: 文言文问题与答案 -
赤斧天新: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

新河县15674471037: 求一些文言文 -
赤斧天新: 《说 苑 建本》《阅微草堂笔记》《十五从军征》《初潭集》《阳子之宋》《贾人渡河》《问说》《小石山城记》《丰乐亭记》《墨翁传》《吕蒙正不记人过》《工之侨献琴》《熟读精思》《鸟说》《山中与裴秀才书》《黄州快哉亭记》《终不知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