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甫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 第54章里有一句“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其中“德”指的是道德吗?~

要想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不能断章取义。原句应该是:
54.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
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
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搞明白原句的意思,才能有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薄的认识,仅供参考:
善于建立者,永远也不会毁坏。善于把持者,永远都不会失去。这样的人,子子孙孙会永永远远敬仰他,纪念他。但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曾见过永远不倒的楼房吗?你曾见过永远拥有而不失去吗?用我们常人的思维来说,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凡事必有因果,按照佛家的说法,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做了某事,必然会在某年某月某日,一个相应的时间里,得到报应。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这个意思吧。这种实例很多,其实每个人都在不停的造因造果,并承受因果给自己带来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怎么样就能摆脱这些烦恼呢?首先我们必要搞清,为什么会造成因果?其实,懂得周易算命的人最明白这个道理了。研究周易算命的人,都知道,人的吉凶祸福其实就是时间和空间造就的。再说白了,就是人心造就的。过去修炼的人,为了摆脱三界烦恼的缠绕,所以清静无为,修心养德。这种做法不是没有道理的。佛家常讲:过去时不可得,现在时不可得,未来时,不可得。让你抓住当下。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人心可以感应时空,而时空根据人心的感应,从而造就人生的吉凶祸福。故而佛家讲如如不动,道家讲无为。
现在我们来讲很重要的话题“德”:什么是德呢?老子道德经里讲:德有两种:其一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其二是,“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什么意思呢?前句是说:真正有德的人,不刻意做功德。所以他的功德永远都不会失去。因为他有一颗“空心”,一颗无为的心。用这样的心态去做事,就不会感应时空,而产生吉凶祸福的因果。而下德之人,做事有目的性,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所以,他做过的事情将会感应时空,从而产生吉凶祸福的报应。因果一报,善恶皆为空也。做了功德只能得到福报。放生的人往往发了太多的善心或者目的心,将来有一天得到福报,福报享受完了,还是两手空空。这就是我们现在看见的那些当官的,有钱的,享受福报的因果。而空心的人,做了好事,则化为功德,这个功德不与时空感应,所以永远不会失去。“空”的力量是无穷的。脱离地球,进入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在真空状态下,地球被真空所承载着,月亮被真空的力量承载着,太阳也被真空的力量所承载着,宇宙万物都被真空的力量承载着。你说这“空”字的力量有多大?所以我们要做上德之士,我们要做空心的忠厚之人。做真正的有德之人。用这种德性(心态)来修身,可以得到解脱。用这种德性治家,家庭可以吉庆有余。用这种德性来治理地方,这个地方可以得到兴盛。用这种德性来治理国家,则天下可以民心风纯朴,长治久安。无为之心,就像平静的水面,可以映射出宇宙万物的真相。而繁乱复杂的心态就像浑浊动荡的水面,哪里有真理可言呢?所谓昏庸无道即为此景。人心就是这样,清静无为,则万物真相自然出现也。这也是圣人之所以了解天下大事的原因所在呀!

这个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翻译其意思为:
善于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拔不出身子,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己也被聚拢在徒众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孙对其祭祀总不间断(生前受到法律的纷扰,死后也不得安宁。)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修炼到一家,德表现出来的是富余;修炼到一乡,德表现出来的是邻里相处和睦久远;修炼到一国,德表现出来的是丰饶;修炼到整个天下,德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纯真去观察一个人是一个乡是否有德,以邦国的经济是否丰饶观察一个邦国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观察天下是否有德。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就是以此为准则。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的意思是:“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

该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翻译:

善于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拔不出身子,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己也被聚拢在徒众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孙对其祭祀总不间断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修炼到一家,德表现出来的是富余;修炼到一乡,德表现出来的是邻里相处和睦久远;修炼到一国,德表现出来的是丰饶;修炼到整个天下,德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纯真去观察一个人是一个乡是否有德,以邦国的经济是否丰饶观察一个邦国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观察天下是否有德。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就是以此为准则。

扩展资料:

1,该诗句的出处《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2,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解释:用道德修养自身,他的德就纯真。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翻译:

善于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拔不出身子,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己也被聚拢在徒众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孙对其祭祀总不间断(生前受到法律的纷扰,死后也不得安宁。)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修炼到一家,德表现出来的是富余;修炼到一乡,德表现出来的是邻里相处和睦久远;修炼到一国,德表现出来的是丰饶;修炼到整个天下,德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纯真去观察一个人是一个乡是否有德,以邦国的经济是否丰饶观察一个邦国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观察天下是否有德。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就是以此为准则。

扩展资料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这个是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缀。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翻译其意思为:
善于立法者自己就被禁锢在法律的规范之内拔不出身子,善于聚拢徒众的人自己也被聚拢在徒众之中托不出自身,子孙对其祭祀总不间断(生前受到法律的纷扰,死后也不得安宁。)把修炼到一人身上,德表现出来的是纯真;修炼到一家,德表现出来的是富余;修炼到一乡,德表现出来的是邻里相处和睦久远;修炼到一国,德表现出来的是丰饶;修炼到整个天下,德表现出来的则是自由平等。因此以是否纯真去观察一个人是一个乡是否有德,以邦国的经济是否丰饶观察一个邦国是否有德,以天下百姓是否都自由平等观察天下是否有德。我凭借什么去判断天下是怎样的一个状况?就是以此为准则。

修养心性,涵养道德,让行为与大道直接相符是谓德真。
本句重在于对“真”的认识:真,本性。像小孩一样把心性直白表现出来而又不背离于“道”,其行为不是知道怎么做后再刻意去做。
“德真”不能用心,是没有智慧痕迹的。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身》
解释:用道德修养自身,他的德就纯真。


迁安市17757487163: 修之以身,其德乃真是什么意思? -
呼昏蛇胆: 修之以身,其德乃真的意思就是:修养身心以修养品德才是真理.====================================================================

迁安市17757487163: "修其身,其德乃真."解释一下确切意思和出处? -
呼昏蛇胆:[答案] 修之身,其德乃真.出自《老子·德道经》. 全文如下: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 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

迁安市17757487163: 道德经里面修之以身,齐德乃人这个话是什么意思 -
呼昏蛇胆: 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

迁安市17757487163: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一段怎么翻译
呼昏蛇胆: 参考答案: 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迁安市17757487163: 修之以身其德乃真什么意思
呼昏蛇胆: 修养身心以修养品德才是真理.

迁安市17757487163: 求《道德经》第54章翻译 -
呼昏蛇胆: [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⑤,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迁安市17757487163: 崇德励志什么意思 -
呼昏蛇胆: 崇德.“崇”是推崇提倡的意思,“德”指道德、德行.“崇德”指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崇德”既是为人之本,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所在.语出老子《道德经》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尚书·周书·武成》“惇...

迁安市17757487163: 修之身是什么意思 -
呼昏蛇胆: “修之身”?没听说过 倒是有“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说法 参考老子《道德经》

迁安市17757487163: 老子五十四章的意思 -
呼昏蛇胆: 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

迁安市17757487163: 常修于身,其德乃真.谁能帮我深层次的解释下
呼昏蛇胆: 一个人能够严谨地把持好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个人必定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性和优良的德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