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传统史学文化

作者&投稿:芝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史官在社会历史生活中的地位之高

  史官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先民民神杂糅,巫史不分,史官既承担着'史''的职责,更重耍的是还承担者在当时极为重要的政治角色--"巫"的角色,成为沟通神与王的特殊人员。他们主持祭祀,占卜吉凶,用神的意志来引导统治者,成为君王左右必不可少的参政人员。相传夏代有史官终古,殷代有史官向挚,"唯殷先人 , 有册有典",当时"册""典"就是由史官来完成的。西周时代,史官的队伍日益扩大,分工趋于明显,他们有的记录史事,有的起草公文, 有的掌管文书。椐记载天子赐钟鼎给诸侯公卿,往往派史官做代表行给奖礼。

  周公时代的史佚见于钟鼎文的就不下数十次。而且周天子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可见当时史官的地位很高。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史职人员,承袭传统职业模式,既从事编册,又进行筮卜、 星占、望气、圆梦等宗教迷信活动,他们沟通神人,掌握天人之间的各种事务 , 可谓上交天 子,下接诸侯,在统治集团的决策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大唐以后,开始形成设馆修史的制度。 各朝都把国史的修撰视为国事并且实行严格管理,禁绝私人修史。 撰修国史的人员,职高位显,通常都是朝廷内外的精英人物。他们精通历史,富有学识,是当时社会的名流,备受各朝天子的青睐。正如梁启超所言:"一直到清代,国史馆的纂修官一定由翰林院的编修兼任。翰林院是极清贵的地方,人才也极精华之选 ---- 其尊贵为外国所 无". "可以说全国第一等人才做史官了".所以大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则明确声称中国文化是"史官文化",由此可见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

  二、史书在古典目录学中的分类位次之先

  另一个表现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的历史现象,即是史学在古典目录学中的分类位次。目录学素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价值,目录学中各个学科的分类位次,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其地位价值的历史评价。

  从中国古典目录学分类法中可见:从东晋李充的《中经新薄》确立了史部位于第二位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次序后,历代国家所编的正史中的经籍志都将史书分在第二类。唐宋雕版印刷术推动下兴盛的私家藏书目录也多把史部列于经部之后。足见史学在传统学术文化中的受重视程度之高。

  三、史存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之重

  考古学上将历史遗迹和遗物通称为文化遗存。笔者认为从时间及性质角度,亦可将遗迹、遗物等遗存称为"历史遗存",简称为"史存".史存既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而受到学术重视,又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纪念先祖遗风遗德、缅怀往古世事陈迹、发思古之幽情、树无上之精神的人文游历和学习基地而备受青睐。

  如秦汉以来帝王或文人雅士对黄帝陵、孔里等祖先圣贤遗迹的拜祭瞻仰;苏轼、范仲淹等社会明达游历赤壁之战、岳阳楼遗址而创作的怀古名作《赤壁赋》《岳阳楼记》;普通百姓家亦将祖传之物视为宝贝特加珍藏。如今所有冠以"过去""历史"字样的物件地方,多被列入文物范围而举国皆护之,由此可见其价值之重及意义之大。

  史学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是与中国重视历史的传统和统治者的大力扶持提倡分不开的。而这些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史学的发达和完善。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精神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
其一,以史为修身立国的纲纪大法。
其二,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其三,具有鉴戒垂训的深意史旨。
四,注重史家的德业修养。垂训的深意史旨。

  一、史家情怀: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关心未来,关心人类社会的历史前途。中国先民对于过往与未来的关系,很早就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辩证认识,即“彰往而察来”(《易·系辞下》)。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学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马迁著《史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来者”的撰述宗旨,即叙述过去的史事是为了使将来的人读其书而有所思。《汉书·司马迁传》颜注谓:“令将来之人,见己志也。”是深得太史公之意的。司马迁之志是什么呢?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所得,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之所得。这正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之处(以上引司马迁语,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此后,这一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所谓“多识前古,贻鉴前来”(唐高祖《命萧璃等修六代史诏》,《唐大诏令集》卷81),成为史家的共识和史学之一个基本任务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学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永久的伴侣。
  二、历史智慧。史学伴随着社会历史进步而发展,同时也为这一进步而发挥巨大的作用。唐太宗强调史学有大用,说过“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修晋书诏》,《唐大诏令集》卷81)。这可能较多的着眼于政治。刘知几从“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出发,指出史学“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王夫之论史学的重要,则包含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和人们思想的熏陶和做人的准则(见《读通鉴论·叙论四》)。龚自珍进而提出:“出乎史,人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尊史》,见《龚定庵全集类编》卷5)他说的“道”,偏重于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上升为历史智慧。这里,实际包含了“史”与“道”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史”指具体的史事,“道”指法则和规律。人们认识了丰富的史事,即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法则;人们要想掌握这个法则,就首先要学习和研究历史。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史学上所一再讨论的“时”、“势”、“理”、“道”,都具有探索法则和规律的意义,都闪耀着智慧之光。从比较具体的层面看,不论是关于自然的认识如天文、地理、生产活动等,还是关于社会的认识如民为邦本、治国安民、法制、教化、移风易俗等,都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智慧。历史智慧是同现代科学知识、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相对待而言的;但是,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二者之间的联系,正如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历史一样,而任何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不能不受到历史智慧的启迪。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历史智慧之光在未来的社会里仍将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三、人本思想。西周末年,“天命”观念开始动摇,春秋以后,人本思想不断发展。史学家们一方面探讨天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探讨人与时势的关系。司马迁正是在这两个领域的探讨中,真正找到了或者说发现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位置。他在《史记》的撰述中确立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中心位置,并从三个层面作出说明:第一个层面,是记“王迹所兴”而“著十二本纪”;第二个层面,是记“辅拂股肱之臣”而“作三十世家”;第三个层面,是记“扶义倜傥,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人物而“作七十列传”。在具体表述上,司马迁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了人的活动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一是描述了以人事为发展线索的历史进程,二是肯定了人在历史转折关头或重大事变中的作用,三是指出了人的智谋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强调了用人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五是关注普通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等等。司马迁关于人在历史进程中之作用的认识与记述,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人本思想的萌芽和传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人自己的力量、智慧、作用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史记》一书是历史之成为人的历史、史学之成为史家对于历史的理性认识的标志,开启了中国史学的人本思想的传统,从而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集中地反映在历代所修的以人物为中心之综合体史书的长期积累上,众多优秀历史人物的感召、激励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在讨论着人类所面临的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即知识经济。对此,尽管有不同的理解和阐述,但在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高技术产业——知识(智力)——人。关键是人才,人的素质,人的“充分知识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强调“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①。有的研究者还指出,联合国系统和西方国家对高科技产业的研究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个人基本知识要求,可以总结为六个方面,而在第六个方面中即包含有“本国历史”知识和“科技史”知识(参见吴季松《知识经济——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62—163页)。从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确立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到当今人在知识经济中的位置的预测,历史经过无数个螺旋式的前进轨迹,再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实践提到了最显著的和最重要日程之一。
  在未来社会里,传统史学中的人本思想的优良传统,必将在同现实社会结合的基础上,给予人们以新的启示。

  ①以上参考姜岩《知识经济时代来临》,1998年3月18日《深圳特区报》;韩庆祥《知识经济与人的发展》,1998年8月7日《光明日报》;吴季松《论“知识经济”》,1998年2月27日《光明日报》。


论述中国传统史学文化
一、史家情怀: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关心未来,关心人类社会的历史前途。中国先民对于过往与未来的关系,很早就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辩证认识,即“彰往而察来”(《易·系辞下》)。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学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马迁著《史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来者”的撰述宗旨,即叙...

如何阐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x0d\\x0a 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阔的历史视野。他们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x0d\\x0a 会通古今,重视通史著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潮。\\x0d\\x0a二、以古为镜,经世致用\\x...

请简述中国传统史学的特征
中国传统史学具有多个显著特征:1. 秉笔直书:历史著作要求真实、客观,不受政治影响。作者直接记录历史事件,不隐讳、不夸大、不畏避事实。2. 褒贬分明:历史评价需公正、明确。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公正的评价,以启示后人。3. 经世致用:历史著作应具有实用性,为社会政治、经济...

中国有那些历史文化传统、、???
1、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2、灯谜又称文虎,猜灯谜,亦称打虎、弹壁灯、商灯、射、解、拆等,但人们都习惯用“灯谜”一称。灯谜是中...

请简述中国传统史学的特征
中国传统史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秉笔直书:中国传统史学强调历史著作必须真实、客观,不受政治干扰,因此秉持着直书的写作风格,直接记录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不隐讳事实,不夸大事实,不畏避事实。2. 褒贬分明:中国传统史学强调历史的评价必须公正、明确,不仅要记录历史的真相,还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学兼天人、会通古今,以古为镜、经世致用,求实直书、书法不隐,德识为先、才学并茂。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历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史学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例如,《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详细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的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成为了后世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史学是经世的指导思想。以《资治通鉴》为例,它总结...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追求真理,明道等等。一是明道的传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传统,探索历史规律的传统。二是求真的传统,史学研究,就其直接目的而言,就是如实地揭示人类活动的基本轨迹,这决定了它必须将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重要基础。三是经世的传统。体现通史精神中国史学有重“通”的...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精神有哪四个重要特征?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精神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其一,以史为修身立国的纲纪大法。其二,具有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其三,具有鉴戒垂训的深意史旨。四,注重史家的德业修养。垂训的深意史旨。

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史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民族在滚滚岁月长河中的每一次迈步都由历史铭记,史学在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史学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的同时,也是对后来这个民族发展方向的一个指引,对这个民族向前良好地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我国有哪些优良的史学传统? -
厍斌氢化:[答案] 一是明道的传统,也就是追求真理的传统,探索历史规律的传统. 二是求真的传统.史学研究,就其直接目的而言,就是如实地揭示人类活动的基本轨迹,这决定了它必须将具体的历史事实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重要基础. 三是经世的传统.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如何阐述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
厍斌氢化: 一、学兼天人,会通古今 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史学家及其撰述,一般都具有恢阔的历史视野.他们学兼天人,会通古今,用包容一切的气势和规模,阐述历史的发展过程,探究历史的前因后果. 会通古今,重视通史著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
厍斌氢化: 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史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民族在滚滚岁月长河中的每一次迈步都由历史铭记,史学在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都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史学的发展是一个民族发展的见证的同时,也是对后来这个...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中国古代重史传统的表现 -
厍斌氢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历史的民族,史学传统则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心理结构的核心要素,史学文化也成为中华民族之道德、文化及国运、族脉所托命之本.历来的政治家盛倡以史为鉴,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史学历记成败祸福古今之道,因而有益于治道.但若从中华民族自身整体上看,史学乃是用于支持全体成员道德生活信念的学术文化载体.所以有学者指出:“学者之先务,不当专求执德以御史,而惟宜治史以畜德矣.”此乃悟得中国古代史学真谛的会心之言.晓然于此,才有可能明了中国古代史学的精神文化传统,并可明白今日史学发展的方向路径.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中国史学精神包括哪些? -
厍斌氢化: 中国史学精神包括以下内容:1. 敬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2. 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3. “为往圣继绝学”的经世致用精神.4. 收集和整理历史材料的田野精神.5. 传承和熟悉历史内容的“记忆”精神.6. 质疑与批判历史假说的批判精神.7. 反思史学遗产的史德精神.8. 追求历史审美情趣的求美精神.9. 写作与表述历史内容的创新精神.10. 厚今薄古的现代意识.11. 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精神.12. 走向世界的开放意识.13. 关注弱势群体的人本精神.14. 铭记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15. 追求史学社会功能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史学精神的内涵,也是史学工作者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你认为史记体现了我国哪些史学传统? -
厍斌氢化: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开始1300多年的纪传体史诗,统治阶级的黑暗腐朽等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说说《史记》的儒家人文精神 -
厍斌氢化: 中国传统史学把人类活动作为特定研究对象,把指导现实行动作为目的明确提出,正是基于这种对的清晰认识,它才能在几千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生机勃勃,历久弥新.瞿林东先生就曾指出:“中国史学中的人本思想传统',思齐'与'内省'...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厍斌氢化: 最佳答案1;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为什么说先秦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根 -
厍斌氢化: 1、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已经奠定了中国哲学、中国人思想的各种流派、核心内容.孔、老、庄、韩、孟、易经等,为以后中国人的治世、修身、安身立命提供了思想支撑和体系.后世的思想家、哲学家都是沿着这些人的思想在进一步探索,或诠释,或更正,或以此开创新流派、新思想,或注入西方思想,但大抵都离不开这些本源. 2、文学体裁:先秦时期文、史已经很发达,奠定了中国文、史的传统.文学体裁也比较多样,诗歌、小说、神话、语录体、散文都基本成形,诗经、山海经、楚辞、论语、诸子散文都是传世之作,为后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史学方面,编年体、国别体出现,奠定了中国的史学传统,也为史书的编写创立了典范.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15127024948: 如何理解中国古代史学中强调史家素质 -
厍斌氢化: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受当时的文化因素影响,认为史学素质就是敢于写下真实,客观的把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