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常用来称一般平民的词语有

作者&投稿:祢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常用来称一般平民的词语~

见下文,很多

史书记载,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夷一起打败了从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民族,并俘获了大量的俘虏。这些俘虏便成了炎黄部落的奴隶,被称为“黎民”。如《诗经·云汉》:“周有黎民,靡有孑遗。”《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又称“黎氓”,《北齐书·颜之推传》:“何黎氓之匪昔,徙山川之犹曩。”
又称“黎苗”,《后汉书·邓皇后纪·毅上安帝书》“菲薄衣食,躬率群下,捐膳解骖,以瞻黎苗。”
又称“黎甿” :唐钱起《钱考功集 ·入送李评事题漳州使幕》:“幕下由来贵无事,伫闻谈笑静黎甿。”
还有称“黎烝” 《史记·司马相如· 封禅书》:“正阳显见,觉寤黎烝。”
又称“黎首”《千字文》:“爱育黎首,臣服戎羌。”
又称“黎庶”《韩诗外传》:“黎庶欢乐,衍盈方外。”
又称“黎元”《汉书·谷永传》:“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哦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又称萌隶(氓隶),“氓”也是古代对百姓(多指失去土地,外来迁移的居民)的称呼。《诗· 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又称“氓隶”。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又称“庶”。《左传· 昭公三十二年》:“三后之姓,于今为庶。”又称又称“庶民”,《诗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 弗信。”又称“庶人”,。《教战守策》:“庶人之在官者,教以 行阵之节。”
又称“民”,《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
又称“草民”“生民”,《孟子·公孙丑》:“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
又称“平民”“小民” 《教战守策》:“至于农夫小民,终岁勤劳而未尝有病。”
又称 “人民”,《周礼·地官》:“掌建邦之土地,与其人民之数。”
又称“民众”《公羊传》:“赵穿缘民众不悦,起弑灵王。”
又称“生灵”,《梁书·张缵传》:“拯生灵于宇内。”
又称“苍生”,《晋书·王衍传》:“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者。”
又称“平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怎麽步步行凶,打死这无故平人。”
又称“平头百姓”,《范进中举》“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我国是农业大国,过去种田的多是穷人,百姓多指那些在田野里耕种的人。因此又称“野人”代指百姓。《孟子·滕文公》:“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又称“小人”,《书· 无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又以“丁口”称代百姓。《促织》:“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高适《送 桂阳孝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又称“白士”《晋书·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满受责乎?”
又称“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古代平民的房子不涂彩绘,因名“白屋”,后也 代指平民。《汉书·萧望之传》:“周公相成王,躬吐握之礼,致白屋之意。”
又因其穿白色衣服,又以“白衣”代指百姓。《史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由于平民多穿布衣,因而又用“布衣”代指百姓,《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因又用“编伍”借代百姓。如张溥《五人墓碑记》:“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又因为古代老百姓戴黑色或青色的帻,黔即是黑色,因而用“黔首”代指百姓。贾谊《过秦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古代君王常常称自己的臣民叫“子女”,《左传·僖公 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还有以“赤子”指代子民百姓,如《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还有称“匹夫”。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总之,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由于社会阶段、文化典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带有一定的等级观念。或因其被虏获而称为“黎”“隶”,或因其众多而称其为“庶”或因其衣食住行简陋而名之曰“白”“黔”“褐”,或因其劳役而称其为“野”“丁”等。名称虽多,但有的已消失了,有的仍在使用。

古代平民的别称: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文言文中平民的别称有: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古代平民的别称: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文言文中平民的别称有: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搜索
初中文言文100个必背
文言文通用词语
小学文言文必考50篇
初一必背文言文50篇
文言文万能口诀
必背文言文100文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草民 布衣 庶民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答题技巧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

文言文实物代词
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这样可以么?。 5. 文言文中的人称,物主代词都有那些呀 汉语没有物主代词这以说法,那是英语的,别学英语学昏了。 人称代词: (1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 a 它们都可作定、主、宾语。 b “吾”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c 而在肯定句里一...

文言文对你的称呼
1. 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有:尔,君,卿,汝,若,乃。尔:如“尔曹”,你们大家。君: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卿:如“卿言多务”,你的话多为紧要的事情。汝:如“吾与汝毕力平险”,我与你用尽全力平定险情。若:如“若肯发兵助我乎?”,你肯发兵给我助战吗。乃:如“家祭无...

文言文称谓语 句子举例
自己谦称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弟和妹妹。舍侄:称自己的侄儿。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外子:称自己的丈夫。犬子、小子:称自己的儿子。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敝友:称自己的朋友。敝人:称自己。对人...

什么是文言文代词
“他”在上古汉语中不是第三人称代词,只表“其他”、“别的”之类的意思,是指示代词。“他”用作第三人称代词,大概始于晋代。“渠”后来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如:“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三国志•吴书•赵达传》 5. 文言文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及其意思
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常用词有令、拜、奉、惠、恭、垂、贵、高、大、敬、请、屈等。一、令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称对方的母亲;令郎:称对方的儿子;令爱、令嫒:尊称...

语言的性质
翻译的初义,原来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后来常用来指称同种文字之间的古文今译。只是两者有着明显区别:同种文字的古文今译,主要用来克服古今异言的障碍,只含古今的时间因素,所以有时与注兼行而称注译或译注;不同语种之间的对译,则是兼含地域因素的。这里所说的翻译,指的是后者。在我国,此类翻译早在《周礼》...

总结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 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例如: (一)“……为……所” 1.“……为……所” (巨)...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也有的教师理直气壮地说:“不讲古汉语知识,不训练字词,文言文教什么?文言文怎么教?”考察我们的课堂教学,毋庸讳言,常见的还是以词语训练和古汉语知识教学为主体.实词的一词多义、虚词的不同用法、通假字、古今词,充塞课堂,词类活用、句式倒装,更是重中之重.重视积累的确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但到底应该怎样...

文言文是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2.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三元区15789563165: 文言文中常用来成一般平民的词语
表宁竹沥: 古代平民的别称: u 百姓:战国后平民的通称 u 黎民:即平民.“黎”通“骊”:黑色,因黑发而名. u 黔首:黔,黑色,战国时期秦尚黑色平民用黑布包头,故称“黔首”. u 布衣:古代富人穿丝帛,平民穿麻布,故称平民为“布衣”. u 庶民(庶人):秦汉前对身份比奴隶高的农民和小商人的称谓;秦汉后泛指一般平民. u 另有别称: 苍生、生民、丁口、氓(甿)黎庶、黎元等.

三元区15789563165: 语文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 - 和 - 文言文
表宁竹沥: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文言文中常用来称一般平民的词语有百姓、布衣和黔首 巴尔扎克的小说的代表作有>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三元区15789563165: 古文中指没有取得功名的平民叫什么 -
表宁竹沥: 白丁指没有功名的人;平民.(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隋书·李敏传》:“﹝ 隋文帝 ﹞谓公主曰:' 李敏 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三札子》:“伏念臣起自白丁,误蒙器使.”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掷果》:“家世 洛阳 ,性习豪迈,甘为纨袴,又耻白丁.”

三元区15789563165: 文中的“白丁”本指“平民”,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来代指平民的还有“ ”如 (人名)所著的《陈涉世家》
表宁竹沥: 百姓 布衣 司马迁

三元区15789563165: 在文言文中,哪些字有平凡、普通的意思? -
表宁竹沥: 常、众

三元区15789563165: 文言文中与庶人相同的词语 -
表宁竹沥: “庶人” shù rén 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 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宋· 苏轼《教战守》 庶人平民、百姓.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无不惧孤.」 庶室 庶政 庶母 庶女 庶羞 庶民 庶姓 庶几 庶妇 庶出 庶子 庶邦 庶孽 庶物 庶类 庶绩 庶务 庶族 (本文摘自《汉典》)

三元区15789563165: 第一二三人称在古文中的代词? -
表宁竹沥: 一,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专称“朕”、“孤”“寡人”等字. 二,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 三,第三人...

三元区15789563165: 请收集五个古代文言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语 -
表宁竹沥: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

三元区15789563165: 表示人称的文言文词语 -
表宁竹沥: 第一人称代词吾:吾与汝毕力平险余:余闻而愈悲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予: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外:“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臣本布衣愚以为宫中之事“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第二人称代词:汝:汝亦知射乎尔:尔安敢轻吾射若:若毒之乎此外,“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第三人称代词:彼: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之:公与之乘其: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三元区15789563165: 第一人称在古文中可以用哪些字词表示? -
表宁竹沥: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