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十八描和十六皴,分别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敞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画中的十八描是哪十八描?皴有几种?夹叶点叶法有几种?~

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行云流水描 钉头鼠尾描 蚯蚓描 混描 撅头钉描
曹衣出水描 折芦描 橄榄描 枣核描 柳叶描 蚂蟥描 琴弦描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枯柴描
皴法名称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点皴
巨然的长披麻皴,
范宽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云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
黄公望的矾头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

树叶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点叶法,一是夹叶法。所谓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而成。

十八描吧..皴法好像不叫十八皴,不过有十六家皴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国画十八描:[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



十八描可分为:


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图》用之。


十、 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枣核描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用笔粗,一气呵成,一笔中有墨色变化。大多只画个外轮廓,用笔简练到极致。


十六、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 
十七、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篆书笔法,圆转有力。 
十八、行云流水描:表现软而弯转的衣纹。 


山水画十六皴法   

       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表现树身表皮的,则有鳞皴、绳皴、横皴等。历代画论中论皴法的尚有《珊瑚网·皴石法》、《绘事微言·皴法》、《石涛画语录·皴法章》、《山静居论画》等。

        种类:

       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中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几种:

       锤头皴:

       锤头皴法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邱汉桥创作的一种绘画技法。锤头皴法打通了中国绘画南北相融之脉络。锤头皴法包含锤头点皴和锤头拖皴。所说锤头皴,就是说邱汉桥的皴法像锤头一样落入纸内,这种“锤头”像是人们敲打山石之痕迹,敲打山石时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它不仅含有形,而且含有一种意的传达,他的表现有大锤、小锤、点锤、平锤、侧锤、拖锤、轻锤、重锤等等,如在画南国田园时多用侧锤、拖锤和轻锤法。如画茂林则多用点锤和平锤,在体现大山雄浑气势上他多用侧锤和重锤。总之在运用上他是笔随人意,意随心发,画尽意在。


邱汉桥《苍穹回响》

         邱汉桥的锤头皴法是百炼之锤,其作品结合他的水润墨涨法,让观者产生一种内心情感的共鸣。他的锤头点,有时像演奏家们手中的乐器,时而让音符轻轻地跳动,时而像乐章的高潮处让锤点组合起来似暴风骤雨,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有时又像敲击的战鼓,震撼着心灵,震撼着自然的豪迈,震撼着人类历史的图文。有的锤头点,轻击起来又像是精工凿玉,给人带来一幅幅美妙绝伦之作,如《恒》、《屹立》、《世纪魂》、《众山之巅》等,他都用了锤头皴和水润墨涨法,冲击着观者的心灵,使之庄严与永恒,博大与震撼,这种震撼让人们难忘。锤头皴法,锤出了北势南气之大成,势为雄浑、沉强、壮阔之势,气为磅礴、伟岸、生机灵动之气。

        

 斧劈皴:

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马远《踏歌图》

  披麻皴:

        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皴擦并用,注意浓淡干湿的丰富变化。笔线长的称长披麻,笔线短的称短披麻。这种披法常用来表现土质山,或质疏松的岩石。董源多用披麻效描写江南山水,淡墨轻岚,不装巧趣,具有浑朴自然的风格。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披麻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云头皴:

 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如“夏云多奇峰”,故称云头皴。这种效法创自北宋山水画家郭熙,他的山水烟云隐现,奇峰多变,“独步一时”。

 

                  熙《窠石平远图》
雨点皴:


       亦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是北宋范宽,他的皱法被人称为“枪笔”,他的山水具有“峰峦浑厚,势状雄厚今的独特风格。


               范宽《雪山萧寺图》

 荷叶皴:

       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岩石出现深刻的裂纹。当你远望黄山的莲花、莲芯二峰时,可以看到荷叶皴在自然界中的情景。


                                                                          

     赵孟頫

 折带皴: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倪瓒《渔庄秋霁图》

 解索皴:

        是披麻皴的变法,行笔屈曲密集,如解开的绳索,故名解索皴。元代山水大家王蒙喜用此法,清代王概说他是“用古篆隶法杂入皴中,如金钻搂石,鹤嘴划沙。”故“尖而不稚,劲而不板,圆而不成毛团,方而不露圭角。”可见王蒙的解索皴是笔笔中锋,寓刚于柔的,难怪倪云林称赞道:“叔明(王蒙字叔明,号黄鹤山樵)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如果把解索皴画成疲软的乱麻团,就是失败。


       王蒙《春山读书图》

米点皴:

       这是北宋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独创,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井用,最能表现江南山水间晨初雨后之云雾变幻、烟树迷茫的景象。米芾的点形阔大,称大米点,米友仁画出的点形略小,称为小米点。米点破不是臆造的,据米友仁自题《潇湘奇观图》道:“此图乃庵上(指海岳庵)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态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世人鲜复如此,余生平熟潇湘奇观,每于观临佳处,辄复得其真趣,成长卷以悦目。”可见米家山水来源于写生,米点皴是米氏父子对大自然的长期观察体验的产物。


       王原祁《仿高克恭云山图轴》

 墨块皴:

        这是现代山水画家陆俨少所创造。古人也有用大块水墨的,但多以点拓远山或拖出沙岸、浅渚,未曾入皴。陆伊少则以大块水墨作为皴法运用,收到了峰峦厚重,云气蒸腾,水墨淋漓,大气磅酵的艺术效果。这种大块水墨如何运用?陆俨少说:“画大块水墨,饱蘸墨水,必须笔笔铺开,笔根着力,起手处更依附山石或丛树边缘,顺势连续点去,积大点而成块。下笔宜快,如疾风骤雨,合沓而进,顺势屈曲,不宜僵直,墨痕边缘宜毛,以便装点他物,如山石、林木等,可以少露痕迹,即使不画他物,边缘便是云气,也宜松毛,可得云蒸霞蔚之致。”

其他皴法还很多,据不完全记载尚有:乱柴皴、乱麻皴、牛毛皴、马牙皴、弹涡皴、骷髅皴、矾头皴、芝麻皴、破网皴、拖泥带水皴等,不下数十种。至于有的两破合用,有的三破合用,如披麻夹小斧劈,或斧劈加马牙夹折带,全由画家活用,不胜枚举。因为皴法是从大自然中提炼得来,有的画家完全以自然为依归,用自己创造的表现方法加以描绘,“人乎规矩之中,而又超乎规矩之外”,那就看不出具体用的哪种皴法了。


        陆俨少《深山积雪图》

 

其它的山水画


意义:

       中国山水画艺术呈现出了艺术风格的纷繁多样性,艺术家通过大胆探索创新,拓展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领域,极大丰富了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语,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观是随着时代进步而发展的,它反应着特定时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

从中国绘画美学发展史来看,注重画家的人品和文化修养,一直是绘画发展的主流。多表现为画家重意而略象,重神而略形。山水画的皴法是一种工具或手段,画家将其心中的审美意象借助于皴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画面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因此,深入探索山水画皴法的内在价值对中国画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披麻皴 :  

      山水画皴法之一,亦称“麻皮皴”,由五代董源创始,如元·汤垕《画鉴》所述:董源“山水有二种:一种水墨矾头,疏林野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其状如麻披散而错落交搭,故曰“披麻皴” 。此法善于表现江南土山平缓细密的纹理,董源多运短披麻皴,巨然喜用长披麻皴,董、巨所创江南山水画派系即以披麻皴为显著特点之一。披麻又分长披麻、短披麻两种,用中锋笔,圆而无圭角,弯曲如同画兰草,一气到底,线条遒劲,不可排列须有参差松紧,点法如“一”字或“混点”。宜表现江南土石丘陵等。创自五代董源、巨然、赵孟頫、黄公望等不少画家均以披麻为主。明·陈继儒《论皴法》作“麻皮皴”,工艺绘画亦多用。  

 

斧劈皴 :   

     即唐李思训所创之勾听方法,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山水画技法名。用笔如斧劈木片,一边厚一边薄。有大、小斧劈之分,后人因其形似故名。《绘事发微·皴法》:“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铍,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为小斧劈皴也……夏圭、马远一变其法,用侧笔皴,以至用卧笔带水搜,谓之水斧斫。”小斧劈用笔宜有波折顿挫,转折处无圭角,能圆浑。大斧劈用笔苍劲而方直下,须如截钉,方中带圆,形势雄壮、磅礴,墨气浑厚。善小斧劈者后有李唐、刘松年、吴镇等。工艺绘画中亦用此法。

 

折带皴 :

     用侧锋卧笔向右行,再转折横刮,向左行可逆锋向前,再转折向下。画出的墨线如“折带”故以名之。这种皴法用以表现方解石和水层岩的结构。“元四大家”之一的倪云林喜画折带皴,用“渴笔”(笔头含水很少)画出,虚灵秀峭,极有艺术魅力。  

 

积墨法: 

 

    积墨,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  



国画十八描
[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

山水画皴法
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有: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国画十八描
[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
中国画技法名。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山石的皴法主要有披麻皴(亦称“麻皮皴”,董源,巨然用之,有长短之分)、直接皴(关仝、李成用之)、雨点皴(亦称“芝麻皴”,形大的称“豆瓣皴”,范宽用之)、卷云皴(李成、郭熙用之)、解索皴(有直解索、横解索,诸家用之者多,王蒙一变为细长飘曲之状,称“游丝袅空法”)、牛毛皴、荷叶皴(赵孟?\用之)、铁线皴(唐人用之)、长斧劈皴(许道宁用之,亦名“雨淋墙头皴”)、小斧劈皴(从李思训小钩笔发展而来、李唐、刘松年用之)、大斧劈皴(李唐、马远用之)、带水斧劈皴(夏圭用之)、鬼脸皴(荆浩用之)、米芾拖泥带水皴(先以水褊抹山形坡面大小之处,用蘸墨横点出,亦称“落茄法”)、弹涡皴(阎次平用之)、括铁皴(吴镇用之)、折带皴(倪瓒用之)、泥里拔钉皴(夏圭师李唐之法,江参喜用之)、骷髅皴、破网皴(吴伟用之)、刺梨皴(由豆瓣皴出,巨然用之)、马牙皴(李唐用之)、马牙钩(李思训、赵千里等,用于青绿山水)。表现树身表皮的皴法,有鳞皴(松树皮)、绳皴(柏树皮)、交叉麻皮皴(柳树皮)、点擦横皴(梅树皮)、横皴(梧桐树皮)。上述皴法,乃历代画家根据山石的地质结构外形,树木的表皮状态,而创造的表现形式。后人列为程式。随着自然界的变迁改造和绘画技法的演进,各种皴法将不断发展。

呵呵,这是一个国画里很专业的词汇,这是古人对工笔的钩线和山石的皴法的一些分类,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现在也很少这么用了。
像十八描有铁线描啊,高骨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等,常用的也就几种啦。一般是画工笔钩线用的,或是白描用的一种笔法。十六皴有披麻皴,斧劈皴,又有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之分,牛毛皴,豆瓣皴,荷叶皴,折带皴等等,常用的也就这几种。
说的不全,应该也差不多。

国画十八描
[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

山水画皴法
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有: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zhuo)鄮(mao)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国画十八描和十六皴,分别指的是什么?
18. 蚯蚓描: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十六皴法包括:1. 披麻皴:由参差松软的条形墨线组成,用笔要灵活。2. 斧劈皴:笔线遭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3. 云头皴:笔多屈曲迂回,向中心环抱。4. 雨点皴: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5. 荷叶皴: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

国画十八描和十六皴,分别指的是什么?
国画十八描:[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

中国山水画中的十八皴是那些
有俗称十六皴、十八描。(十八描,是中国画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皴法,是中国画中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绘画时先毛笔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

白描画的十八描是指哪些,什么是十八描?
11、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十八描中无兰叶描。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用之。12、枯柴描:水墨画笔法。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锋横卧。13、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

中国山水画中的十八皴是那些
十八描吧..皴法好像不叫十八皴,不过有十六家皴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

国画"十八描"是什么?
不管在人物与动物方面,部发挥了白描的表现力。线描不仅要向古代名作学习.还可向民间画师学习,他们对画线不仅传有口诀,而在画技上.无论是坚线、横线、圆线以及各种图案花纹,都有过硬的个领。他们可以不用尺子和圆规等制图工民画出直线和曲度不同的圆线。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一十八等”...

在国画中,人物画法十八描具体值得都是什么?
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十八等”。有些名称早在唐以前就散见诸书。它的全部名目,则到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汪砢玉的《珊瑚网画法》和邹德中的《绘事指蒙》中,才正式叙及。成为长期以来传授线描技法的基本程式。1.高古游丝描 :用十分尖毫如曹衣纹,练笔撇捺衣褶,苍老紧穿,古人都为之,最...

国画中的十八描是哪十八描?皴有几种?夹叶点叶法有几种?
琴弦描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枯柴描 皴法名称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点皴 巨然的长披麻皴,范宽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云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 黄公望的矾头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 树叶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点叶法,一是夹叶法。所谓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而...

国画中的十八描是哪十八描?皴有几种?夹叶点叶法有几种?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枯柴描 皴法名称 董源的短披麻皴,雨点皴 巨然的长披麻皴,范宽的豆瓣皴 郭熙的卷云皴 李唐的斧劈皴,刮铁皴 黄公望的矾头皴 王蒙的牛毛皴,解索皴 倪瓒的折带皴 树叶的画法有两种:一是点叶法,一是夹叶法。所谓点叶法: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而成。

十八描指的是什么 十八描分为哪三大类
十八描分为三大类:游丝描类、柳叶描类、减笔描类。中国画的线条变化丰富,但在进行基础线条练习时,和书法中笔画线条的要求基本一致,重点要求掌握“中锋运笔”,这样才能画出挺健流畅、遒劲有力的线条。学国画练习线条时,通过对线条起、行、收的练习,掌握线条运行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各种线条...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十八描”具体指什么?
容览利福: 中国画中衣服褶纹有18种描法,称为“十八描”.分别为:1.高古游丝描:为工笔画法,线条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2.琴弦描:比高古游丝描略粗...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国画"十八描"是什么? -
容览利福: 高古游丝描 铁线描 行云流水描 钉头鼠尾描 蚯蚓描 混描 撅头钉描 曹衣出水描 折芦描 橄榄描 枣核描 柳叶描 蚂蟥描 琴弦描 战笔水纹描 竹叶描 减笔描 枯柴描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中国山水画中的十八皴是那些 -
容览利福: 十八描吧..皴法好像不叫十八皴,不过有十六家皴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什么是十八描?什么是十八描?
容览利福: 十八描即指十八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不同描法.它的全部名目,出自明代邹 德中《绘事 指蒙》,其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亦见载于同时期的汪珂玉《珊瑚 网》及周履靖《夷门广牍》,名称上略有变动,但大同小异.清人王瀛在前人著述基 础上,将其十八描配以图文及要点解说,直观形象,为后世所重视.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国画"十八描"是什么? -
容览利福: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形式中的一种,主要多用于画人物或双勾花鸟画.工笔画都是以白描为先,这种方法实与书法的双勾响榻有关.唐代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鲜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此种画法,全凭线的虚实刚柔、浓淡粗细来体现物...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何为十八描?传统绘画
容览利福: 汪珂玉的十八描说、是古今程式化措法的一个总结,虽然其中描法亦有相近难分者,但作为古今描法,他已经概括无遗.叶惜他文中无图,现在根据十八描的线法.前新配以...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求工笔国画 十与用法. -
容览利福: 工笔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10, 行云流水描 :其状如云舒卷,白如似水,转折不滞,连绵不断.因线条较长,连绵不断,故运气要长而连贯,避免产生断笔、滞笔.注意线条的特征圆滑流畅,勾描正稿前先将线条练熟,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游...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有谁知道国画中的18种线描,最好能提供图片,请赐教? -
容览利福: 十八描 中国画技法名.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分为: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二、琴弦描(略粗些);三、铁线描(又粗些);四、行云流水描;五、...

沧源佤族自治县19565783185: 在中国画表现手法中“皴”指什么 -
容览利福: 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