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诵读经典演讲稿

作者&投稿:温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子》两篇演讲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从五四运动开始打倒了“孔家店”,人们不再讲孔、孟,讲也是批判对象,把中国落后的原因不归罪于一言九鼎的皇帝和封建制度,而归罪于孔、孟,到了文化大革命更把孔子和林彪绑在一起批。谁还敢再谈孔子?“谈孔色变”。孔子是一个两千年前的历史人物,不谈就不谈吧,可是我们中国人,中华民族还有没有信仰?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今天有的人信仰佛教,有的人信仰基督教,这些都是外来的,不是我们民族本有的。而且在全国人口中信仰佛教、基督教的毕竟是少数,而且带有浓郁的功利色彩,它们不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

现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正在播放诸子。哪一子能代表我们民族精神?墨子的兼爱,不论是谁都一样爱?不。老庄的清静无为,不。法家的只认法,不认情?不。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仁义。圣人孔孟,以其超人的智慧“得我心之所同然”。人心都是一样的,人的本心是什么呢?是仁义。圣人掌握了他,也就是掌握了我们民族的精神,为我们创立了儒家学说。

我们民族的精神是“仁义”,是孔子首先提出来,创立了儒家思想。

现在中国在世界各国创建了140多个学院,这个学院叫什么名?叫孔子学院。为什么不叫别的名?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都不行。只能叫孔子学院,世界各国也点头。

讲孔孟思想,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问题,是关乎树立我们民族精神的问题。圣人孔子“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这样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程,说明在这一阶段,已经悟到宇宙,人生最根本之理,已经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孔子还对曾子、子贡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孔子悟到的理和贯串整个思想的“一”就是“仁”。不过“子罕实利与命与仁。”《论语》里共有109个“仁”。大部分是孔子说的。为什么还“罕言”呢?孔子说“仁”主要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人的品德一仁厚、仁慈,例如孔子说:“雍也仁而不佞。”(冉雍的为人,仁厚但不善于口才),另一意义是指人的本心、本质。《论语》里的“仁”,大都是仁厚、仁慈的意思,作人的本心,本质讲的很少。所以十大弟子之一的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说的“性与天道”就是“仁与命”。

宋朝理学家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解释的很好,他说:“计利则害义,命之理微(天命的义理微妙),仁之道大(总体宏大),皆夫子罕言也。”

孔子罕言仁,但弟子们,特别是接近孔子的弟子们都知道“仁”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都向老师问什么是“仁”。记在《论语》里的,就有六个人,愚笨的樊迟一个人就问了三次。

我们把孔子回答弟子们问仁的答案综合在一起看:

《论语》樊迟第一次问仁,孔子说:“仁者先难而后获。”(仁者先从难的做起,不计较所获的多少。)

樊迟第二次问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第三次问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家里恭敬、规矩、办事情严肃认真,和人交往要忠实诚恳)

子贡问仁,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的一切顺利,同时也让别人一切顺利)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克服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冉雍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门办事如接待贵宾那么恭敬,传唤老百姓,如去承当重大的祭祀那么严肃。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加给别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仁者其言也韧。”(仁者,他是不轻易说话的)

子张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哪五者?“恭宽信敏惠。”从回答看,孔子是因材施教但都没有谈到仁的本质,明末大儒冯少墟在《疑思录》中说:“《论语》一书,论工夫,不论本体(形而上);论见在,不论源头。盖欲学者由工夫以悟本体,由见在以觅源头耳。”

孔子是否知道仁的本质?当然知道。前面已经说了,孔子已把“仁”和“心”连在一起“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孔子一再说:“吾道一以贯之。”孔子的每句话,都像宝玉那样珍贵,贯串其中的是“仁”。

5月19日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讲“诸子”,头一位就是孔子。(孔子、孟子是否属于“子”里面,有争论。我家有两套子书,一套有孔子的《论语》和《孟子》,一套就没有我认为“四书五经是经书,不属于子书。)

易中天教授讲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解释仁是“爱人“;己欲立而立人,自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对。但他没有说孔子把仁和人心连在一起,仁就是人的本心。孔子没有直接给“仁”下定义,实际上已暗示了“仁”是人的本心。孟子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他的“人性善”的思想。

孔子之后,曾子、子思很好地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也有发展,但有局限性。庄子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派,各发展了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只有一百五十年后的孟子,在心性论、修养论、政治文化论三个方面全面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5月20日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讲了孟子。他开始就说“今天孔孟并称,我认为孟子的影响比孔子的《论语》大。”这是基于他个人的人生经历。我认为孔子的影响是孟子不能相比的。孟子影响是强势人格自强不息,孔子教育我们做一个正直的人,哪一个更重要?

一、心性论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心性论的思想,又有开创意义。中国传统的人性论是“生之谓性”(生命的自然资质叫作性)说“生之谓性”,那么人性是什么样子就很难说了。告子说人性如湍水,荀子说人性恶。孟子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另开了一个新领域一人性善。

没有把“仁”说成是性,因为孔子那个时候,人性问题还没有那么众人瞩目,但孔子把“仁”提出来了,而且境界那么高。过去有人讲“仁”,但从来没有人达到孔子那么高的境界。这就表明圣人孔子有创辟性的心灵。

到孟子出来,就从仁义礼智说“性”,把孔子说的“仁”,收到性里面来。这完全是合乎逻辑的。

孟子在《公孙丑章句上》第六章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比如,现在忽然看到一个小孩要跌到井里去了,无论谁都会有惊惧同情之心)孟子举的例子很有说服力。首先他说“乍见”(忽然看到,事实的发生是突如其来的,事先人们毫无心里准备,来不及考虑。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反应最直接、最真挚。当中很难渗入其他与此事无关的因素,可以说是本心当下的直接显露。

其次,说的是一个孺子(小孩),一个小孩抓到井边要掉到井里。谁见了都要动心。一个大人在井边,那感受就不一样了。

第三,孟子说这时你动心,不是因为你和小孩有什么关系,你和小孩的父母有什么关系。你的心是自然而纯洁的,没有利害得失的考虑。孟子说:孟子是怎样论恻隐之心的呢?他说:“恻隐之心是仁之端也。”恻隐之心仁的开端,只是仁的一个开始,一个起点。人生来可以成为一个好人,但不就是一个好人。

孟子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之后,接着说:“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就是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扪心自问,的确我们在恻隐之心之外,还有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是以他那创辟性的心灵,对孔子的理论做了很好的解说和发展,形成了儒学自己的理论系统,奠定了儒家内圣之学的基础。

孔孟的“性善论”,与世界伟大思想家对人性的论述,不谋而合。佛教惠能法师的《坛经》里大讲人的价值,大讲人的能动作用。他向人们宣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身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一念修行,自身等佛。”还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佛教认为人心里有佛,和儒家的人性善的精神是一致的。

德国大思想家康德对人性的看法与儒家的人性理论是很接近的。康德认为:你只要是一个理性的存有,你就要有意志,要有意志的地方,你才有自由。意思就是:人是一个理性动物,所以人有意志自由。康德的意志自由是说人生来都是向善的。譬如你要破坏公物,自然就涌起一个思想:破坏公物是不道德的。譬如你对朋友撒了谎,自然就涌起一个思想:我骗朋友是不对的。这些自然涌起的思想,不是由于有外力,而是发自人的本性。正是因为有这“意志自由”,除少数人外,多数人能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愈隐愈深。

但是,孟子提出“性善论”之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孟子》中的《告子篇上》就记下了孟子和告子关于人性的辩论。譬如告子说人性好比急流的水,从东边开了缺口,水就向东流;从西边开了缺口,水就向西流。告子的意思是说:人性的善恶在于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孟子说:水的确可向东流也可向西流,但水的本性是向下流的。人性表面上有善有恶,但人的本性和水流向下一样,是向善的。

孟子的根本主张是“生之谓性”。(生命的自然资质叫做性)这是一条古训,是一个老传统。这一条古训模糊了人与禽兽的区别。你无论怎样讲究吃、穿、住,你还是个动物。人除了与禽兽相同的气质之性外。还有义理之性,具体说,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动物没有这四心。

因为人有四心,社会才能存在和发展。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人性善”应该是它的理论基础。

二、修养论

“人性善”,但是否人人都会成为好人呢?理论上可能,事实上不可能。因为人除了有道德心之外,还有受感性欲求所驱使的私欲。私欲极易接受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把道德心(本心)蒙蔽。所以,为了克服私欲,恢复本心的纯洁,必须加强修养。“修养论”是《孟子》中论述的第二个重点。

孔子给学者捐出进德修业的总纲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第六章)人之所以为人,在仁的觉醒。仁心虽与生俱来,但需要不断修养。

孟子认为,修养的关键是使受私欲蒙蔽的本心,重新呈现出本来的光辉。这就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告子章句上》第十一章)如何去找回这丢失的本心?关键不是在别人,而在自己。要主动自发地去寻找。“(人的善性)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章句上》第十五章)怎样思?要“反求诸己”。“反求诸己”就是要“自省”。自省什么?要反省:往日的过错产生的根源在哪里?什么才是我心中真正想要的?你自己会做出许多答案。要知道,最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在反省过程中,如果良心出来做主(而不是私欲做主),你就会醒悟到,自己良心的本愿是“仁”、“义”的概念。原来,仁义不是别的,不是外来的,就是自己良心的本性本愿。人若认请了自己,就能掌握住仁义;自己的言行,按良心的要求去做,就会合乎仁义,就是道德行为了。这叫做“自得”。“自得”就是根本的自觉,就是使仁义真正成为自己的性格。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离娄章句下》第十四章)

“自得”之后,也不是一劳永逸,还要面对环境,锻炼自己。对内,随时警惕自己的良心是否放失;对外,要积极面对现实,使自己的言行合乎仁义。一个人如能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就会渐渐地在人格上显出其光辉来,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腾文公章句下》第二章)的大丈夫气概。

我们通常把心性论与修养论合称为内圣之学。在这里,孟子没有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孔孟思想与宋以后的程朱学派不同的地方。

三、政治文化

心性论的性善说,通过修养论得到证明。一个人既有仁心的自觉,就不能独善其身,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三十章),进而通向国家、天下,通向文化传统,扩充到“万物皆备于我”(《尽心章句上》第四章),扩充到“上下与天地同流”(《尽心章句上》第十三章)。这主是所谓的外王事业的开展与最后完成。

对外王事业的开展,孟子反对功利而主张仁义。《孟子》开宗明义第一章,当梁惠王问孟子:“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就是为孟子的政治理论定下了基础。主张仁义的是王政,主张功利的是霸政,王霸之分的价值标准在义利之别。孟子始终认为,政治是人文化成,而不是权利统治。梁惠王、齐宣王、兵家、纵横家都曾显赫当时,他们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只是杀人盈野、率兽食人罢了。

孟子立身于战国时代,首先要重建人性的尊严,肯定道德的价值,开发文化的理想。他在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仁政”思想。这一政治文化的外王开展,既是针对时代,同时也继承发扬了历史传统。

孟子外王理论的针对时代,一是以仁政王道责成梁惠王、齐宣王,以求一统天下,结束乱局;二是力辟扬、墨,驳斥许行,以求孔子之道大行于世。前者是政治,后者是文化,合在一起为政治文化的外王学。这是《孟子》论述的第三个重点。

孟子政治文化的理想,固然有来自人性的内在根据,但也继承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圣王传统。如尧舜禹禅让、大禹治水、汤武革命、文王行王道、周公兼夷狄等,这些都是行仁政的最高典范。但是,圣王传统至周公而断,于是孔子作《春秋》,借用《诗经》蕴涵的褒善贬恶的大义,为外王事业建立了历史评价的标准(《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章)。孟子给自己定的使命是“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腾文公章句下》第九章)。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古往今来,多少人读过《论语》这部著名的书;多少专家,学者研究过这本内涵深奥的书。在这个寒假里,我也捧起它来读,虽然,我不是很能读懂它的含义,但在这春光明媚、百花怒放的日子里,捧着一本书来读,本身,就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我翻到《子路》一篇,读着点的话,觉得心情特别好:“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多么惬意,多么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情景。我站起来,把书贴在身前,趴在阳台上,想象着点描绘的“暮春咏而归”的样子。此时,眼前正是灿烂的阳光照着满院的新绿,春风吹过来,阳台上刚晾的衣服舒服地摆动;一大盆水仙快要开败,但蜜蜂还围着她黄色的小花使劲地嗡嗡叫着;楼下传来孩子们玩笑的声音,他们小小的身子灵活地在绿树丛中穿梭,不时大声地呼喊,忽而又像一群鸟儿飞到另一处树丛,不亦悦乎!
想着,看着,我觉得非常欣赏点能在老师提问的时候作出这样的回答。我又想到“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不禁高兴地微笑起来——这么说,孔子也是赞同曾皙的观点的。这不是很让我开心吗?本来,我还要担心,我是和曾皙一样喜欢悠闲和玩乐的人呢!现在获得了孔子先生的肯定和欣赏,不亦悦乎?
在这美丽的春日里,读着我国的古书,感觉那么快乐。我几乎要陶醉在这安逸中。但是,我却不敢。因为我不敢忘记,这世界上还有许多人是不读《论语》的!

我的君子观

我酷爱读书,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经典之作。当我读了许多祖国的古典名著后,我从书中发现两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那就是“君子”。古代圣贤对于君子的论述十分丰富,以至于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是君子呢?

《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是君子。

《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吴兢说:“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是君子。

《左传》说:“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明朝薛萱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宽容谦逊、一身正气的是君子。

《论语》又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礼记》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悟本求真、追求大道的是君子。

…………

对于“君子”的议论,林林总总,方方面面,我们想要学做君子,怎么学呢?

如果,我们还是从前人的那些只言片语里去寻找君子的踪影,去学习君子的品行,难免我们顾此失彼,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做不了真正的君子,反而会贻笑大方。

能不能够把关于君子的论述概括、提炼、综合成一套具有可操作的行为规范呢?

能不能建立一个像生物学那样的严密的分类标准,让想学做君子的人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行为标准呢?

我想,是可以的。不过,我还没有这个能力。

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学生,对于君子的行为标准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认为,做君子一样的中学生,起码要有这五点。

第一点,有德。

这个德,指个人道德品质修养。

“君子者,权重者不媚之,势盛者不附之,倾城者不奉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媚、不附、不奉、自强不息,也就是说君子首先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要傲立于世间的骨气。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君子在家里是父母的好儿女,以孝悌顺从为美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在学校是老师的好学生,以好学向善为美德;“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在社会是好公民,以诚信正直为美德。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满招损,谦受益,实乃天道”“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君子在己,谦虚谨慎,以遵守礼仪、安守道义为追求;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君子待人,仁厚宽宏,以扬人之”善、成人之美为己任。

“长则尊之,幼则庇之”“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君子尊长爱幼,一身浩然正气;“从善者友之,好恶者弃之”“君子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君子从善如流,两袖朗朗清风。

第二点,有礼。

这个礼,是礼貌,是礼节,是礼仪。“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言于人”人前举止不失体统,仪态不失端庄,言语不失谨慎是礼。“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采和质朴相协调,才是个君子。内修为德,外现为礼。

坐如钟立如松,精神饱满、庄重矜持是礼;与人见面,微笑招呼、亲切问候是礼;跟人交谈,神情专注、目不斜视是礼;狭路相逢,退居一隅、避让对方是礼;进入公共场合,衣着得体、仪表大方是礼;得到赞扬,适度自谦、感谢夸奖是礼……

总之,一句话,礼的本质是尊重,在家庭、学校、社会交往中,注意尊重自己并且尊重他人,而且恰当地表现出这份尊重,就是礼貌,就是礼节,就是礼仪。

第三点,有志。

这个志,可以是“兼善天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把天下兴亡担于一肩、把民族安危系于一身的鸿鹄之志;也可以是“海到无边天作案,山登绝顶我为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奋发图强、努力攀登的奋斗之志;还可以是“采菊东篱下”“溪头卧剥莲蓬”的率真自然、洒脱无羁的个人生活情趣。

当然,将国家、民族与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在实现国家民族的理想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当是我们青年学生的最高追求。

我们所生活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要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大业,我们要做君子一样的中学生,就要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理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努力攀登科学高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以自己的积极实践向世界证实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中国人民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更有能力保卫我们的幸福生活!

第四点,有道。

这个道,既是道理,又是方法。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事理人情,就是有道。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所追求的是道理是正义。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为达目的,选取的是正道。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追求道义的方法是博学知礼。

第五点,有力。

这个力,不能简单地说成气力,应该指包括气力在内的能力,比如,身体强健有气力,意志坚定有毅力,头脑聪慧有智力,思维敏捷有活力,精神开朗有张力,等等等等。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因为我们中学生将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肯定是要当大任的,必然有一天要“动”,要施展才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也就是先要“藏器”,这个器,就是指能力、才干。我们中学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藏器”,就是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才干。

总而言之,君子有德,君子有礼,君子有志,君子有道,君子有力。明白了君子应具有这些素质,为我们学做君子指明了一条道路。但是,只有知行合一,笃行勤修德,谨学礼,早立志,速明道,苦练力,我们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祖国需要君子,社会需要君子,时代需要君子,愿大家跟我一起努力,把我们变成君子,让我中华民族永远傲立世界民族之林!


求《孟子》的演讲稿
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孟子》两篇演讲稿
孟子在“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之后,接着说:“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这就是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都是人的本性。如果我们扪心自问,的确我们在恻隐之心之外,还有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是以他那创辟性的心灵,对孔子的理论做了很好的解说和发...

孟子两章以两篇短文中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简短演讲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

孟子两章中以你感受最深的语句为话题发表演讲
《孟子》中说道"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此话的确意味深长。只有心怀一定 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使我们在当今社会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寻求立足之地!忧患可以使担当大任的人经得住苦难的考验,可以促进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但是,在美国阿拉斯加动物园中的鹿苑里发生了一件值得每个人深思...

论语孟子诵读经典演讲稿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是君子。 《论语》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吴兢说:“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成人之美、扬人之善的是君子。 《左传》说:“君子有容人之量,小人存忌妒之心。”明朝薛萱说:“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

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演讲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孟子》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它的原题叫《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论语经典诵读演讲稿
论语诵读演讲稿1 尊敬的家长、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山口镇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庆六一文艺汇演,在各位家长,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下,现已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向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班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大力支持、精心指导和积极参与节目演出的教师、家长表...

写孟子的演讲稿
孟子的说理,循循善诱,环环紧扣,举一反三,逻辑严密,高论迭出,令人信服。谈君臣平等相待道理,他出语惊人:“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谈做人自强道理,他掷地有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有关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的演讲稿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暴”通“曝”),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朝中的奸人利用。孟子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也无能为力。他认为齐宣王并不是不聪明,而是没有受到好的方面的熏陶,他说:“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人之初 性本善>>演讲稿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进一步又加了一句,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而佛家说,一心迷是真身,一心觉则是佛。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人随时随地都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方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我方不否认在人类社会中存在有恶行,但是恶行的产生则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

北流市18675523015: 经典诵读作文600字 -
战朗利必: 告诉你们,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

北流市18675523015: 阅读论语.孟子.庄子.等三部文化经典并选择其中一个精彩语段作为作文素材,据此立意,800字以上.如题. -
战朗利必:[答案]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

北流市18675523015: 以《孟子两章》中的句子为话题写演讲稿200字左右 望各位大哥大姐帮助以下我从来没写过演讲稿 -
战朗利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

北流市18675523015: 论语 孟子 的思想内涵 -
战朗利必: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这是三字经里说的,孔子本身对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充满了仰慕,说自己“述而不作”,自己没有什么著作(一般这么认为),其思想主要通过删定古代文化典籍来完成传承(诗书礼乐易春秋),但是弟子们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握先师的思想,把他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包括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和古代礼制的记载 概括来说就是:传承古代文化,做仁义礼智信的好人(还有很多内容,自己去看吧) 孟子内容正如三字经里说的,是讲道德,说仁义的,经常讲到尧舜,另外相对于论语来讲,他是孟子自己弄的,不是弟子追记,孟子对《诗》《书》的研究很深,主要劝导君王实行仁政,“民为贵”的思想也是他提出来的

北流市18675523015: 国学经典演讲稿大全
战朗利必: 国学经典演讲稿大全1尊敬的各位老师、评委: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走进我们____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

北流市18675523015: 有关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孟子•告子上》的演讲稿 -
战朗利必: 出处:《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暴”通“曝”),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故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昏庸无能,常被朝中的奸人利用.孟子游历到齐国时,对齐宣王也无能为力.他认为齐宣王并不是不聪...

北流市18675523015: 《论语》《孟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
战朗利必: 《孟子》是以记言为2113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5261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4102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1653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版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权了深刻的影响.

北流市18675523015: 《论语》、《孟子》的思想及语言特点以及孟子的仁政特点 -
战朗利必: 论语核心是仁、礼.以简洁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示人物性格特征.孟子的特点是气盛,爱憎强烈,平视王侯舍我其谁,性善论民本思想.仁政,王道,民贵君轻.

北流市18675523015: 写有关【论语】,【庄子】,【孟子】的读后感, -
战朗利必:[答案] 这个假期我读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部包罗万象,诠释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经典作品,令人无一不回味无穷,否则,何以留芳千古,为世人所称道呢? 《论语》之所以称得上是经典,是因为它将中国的国宝级别的人物——孔丘...

北流市18675523015: 演讲词怎样读经典150字左右 -
战朗利必: 我酷爱读书,尤其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经典之作.当我读了许多祖国的古典名著后,我从书中发现两个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字,那就是“君子”.古代圣贤对于君子的论述十分丰富,以至于我常常想,究竟什么是君子呢?《易经》说:“天行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