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关于木兰诗(不要原文)

作者&投稿:於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木兰诗原文不(不要解释)~

木兰诗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原文
唧唧①/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②。不闻/机杼声③,惟④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⑤,问女/何所忆⑥。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⑦,可汗⑧/大点兵,军书/十二卷⑨,卷卷/有/爷名⑩。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⑾,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⑿,南市/买/辔头⒀,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⒁。旦⒂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⒃/鸣啾啾⒄。
万里/赴戎机⒅,关山/度若飞⒆。朔气/传金柝⒇,寒光/照铁衣(Ⅰ)。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Ⅱ)/坐明堂。策勋/十二转Ⅲ,赏赐/百千强(Ⅳ)。可汗/问所欲(Ⅴ),木兰/不用(Ⅵ)/尚书郎(Ⅶ);愿驰/千里足(Ⅷ),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Ⅸ)/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Ⅹ);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Ⅺ)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Ⅻ),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唧唧唧唧,木兰在对着门在织布。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姑娘的叹息声。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思念什么呢?木兰没有想什么,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知道皇上在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代父亲去应征。
木兰跑遍东南西北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了很大的功劳,赏赐了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返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外城来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准备杀猪宰羊。(木兰回到家里)打开东西阁楼的门,坐一坐东西阁楼的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打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同行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姑娘。
把兔子耳朵拎起时,雄兔的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的两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分辨得出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① 唧唧(j ī j ī):织布机的声音。
②当户织 :对着门织布。
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④惟:只。
⑤何所思:想什么。
⑥何所忆:思念。
⑦ 军帖:军中的文告。
⑧可汗(kè hán)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⑨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⑩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⑾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⑿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⒀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⒁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⒂旦:早晨。
⒃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⒄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⒅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⒆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⒇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Ⅰ) 铁衣:铠(kǎi)甲,古时军人穿的护身符装。
(Ⅱ)天子:指上文的“可汗”
(Ⅲ)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表示多数,非确指
(Ⅳ)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Ⅴ)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Ⅵ)不用:不愿做。
(Ⅶ)上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Ⅷ)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Ⅸ)郭:外城。
(Ⅹ)扶将:扶持。
(Ⅺ)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Ⅻ) 著:通“着”,穿。
一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二 帖花黄:贴,“帖”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三.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
四.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傍地走,并排跑。

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ù〕 鞍鞯〔ān jiān〕 辔〔pèi〕头 鸣溅溅〔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 霍霍〔huò〕 可汗〔kè hán〕 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骏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愿:a愿意,eg愿为市鞍马;b希望,eg愿驰千里足
词语活用:
①.“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②.“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③.“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②.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打开窗户,对着镜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在额上贴好头上的金片(旧时女子的装饰物)。[编辑本段]整体把握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不是因为儿女的心事,而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本段]问题研究
1.“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对此历来说法不一。大致有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① 织机声。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② 叹息声。有学者对此做如下解读:“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作者还觉得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作者这样反复强调,是要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作者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作者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张燕瑾《繁而有味,简能传神——读〈木兰辞〉》,《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③ 虫鸣声。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的问话人是谁?
一说是父母在问,认为只是父亲在问或只是母亲在问的,也属此说。的确,父母如果听到女儿的叹息,一定会发出这样关切的询问。一说是叙事人在问,因为《木兰诗》是口头集体创作的民歌,而民歌是可以配乐歌唱的,歌唱者能以叙事人的身份进行拟问。这两种说法其实并不矛盾。在民间讲唱文学中,演唱者往往有叙事人和故事人物的双重身份,叙事人的语言与故事人物的语言有时是相融合一的。因此,这首诗中的“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以及“女亦无所思……从此替爷征”可视为父母与女儿的问答,也可视为叙事人的拟问拟答。此外,这首诗中常以第一人称来叙事,既可以看做木兰的自述,也可以看做叙事人的转述。
3.“雄兔脚扑朔”等四句该如何理解?
第一,应该先明确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前两句写兔子在静卧时外在行为举止区别很大,一眼就可以判别出雄雌;而当兔子一起奔跑时,就难以分辨出性别了。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第二,应该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句结束全诗。首先,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火伴”们的惊讶,同时也是对读者必然产生的疑问做出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其次,可以将这四句话看做是木兰对“火伴”的回答。从这四句俏皮风趣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木兰富有机趣智慧而又充满自豪的神态表情,还有什么能比这四句话更有趣巧妙呢?真是个锦心绣口的木兰姑娘!再次,用雄兔雌兔来比喻人之男女,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这一机巧的比喻,使全诗为之增色,锦上添花。
此外,这四句诗被认为是吟唱者即叙事人对木兰的赞词,这种说法与将其视为木兰对“火伴”的回答的看法并不矛盾。
4.如何理解《木兰诗》中的繁简处理?
必须明确以下三点:《木兰诗》中何处繁,何处简?这样的繁简处理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作者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处理?
① 繁笔的运用: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而对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的一段描写,更是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的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
② 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编辑本段]练习说明
一、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背诵全诗。
本题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内容,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复述也是一种很好的口语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要让学生在复述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二、翻译下列句子,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补充的。
这些句子都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本题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句意,并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互文”现象。题干已经简要说明“互文”的含义,教师可以明确指出并要求学生画线加以重点标示。然后通过翻译这四个句子,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互文”的内涵。
翻译这四个句子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理解其“互文”的含义;二要考虑本课的诗歌特征,不能为了体现“互文”而使译文变成散文失去诗味。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三、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子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在句式上的一些民歌特色。学生只要注意到这些句子的特点即可,至于所涉及的修辞手法,可以提及,但不必深究。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甚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四、讨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木兰的形象。认识木兰的形象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人物的传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丰富性。要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

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的背景“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来自哪里呢?是不是真有其人?中国历史上有无记载?其实,花木兰的故事只是一段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在正式的史藉中并无记载,只见于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首《木兰诗》(或称《木兰辞》),由于流传已久,这首诗的作者已经都不可考,然而到底诗中叙述的是不是实际发生过的事实?历代的许多史学家也都曾经做过一番考究,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甚至就连这首《木兰诗》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所做,一般被最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的是是唐代人仿北朝时期民歌所作,这是依照诗中文辞来判断的,不过并未找到确切证据,更不用说诗中所描述的那位传奇女子-花木兰,她的真实性、朝代、籍贯,甚至就连姓氏,至今都是众说纷云。

首先,以时代而言,历代许多位史学家考究有不同说法,姚莹的《康輶纪行》中就认为木兰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代的人;程大昌的《演繁露》则以『可汗大点兵』一句认为木兰的朝代非隋即唐,因为『可汗』一词是在唐代以后才有的。阎若琰也以唐朝司勋掌官吏勋级十二转为上柱国,类似现今所说的参谋,『策勋十二转』一句说明显示出是唐朝的封勋制度。另外,北魏的府兵和唐代不同,北魏是采兵民分籍;唐代则是兵民合一,而且只有唐朝的府兵需要自备粮食衣装,北魏的不必;所以《木兰诗》里需东南西北市场买了一堆东西,这应该是唐代府兵才会遇到的情形。

再来说到地点,元朝的刘廷直所撰《木兰碑》以为木兰是直棣完县人,即现今的河北;但是河南的商丘县志则记载木兰为当地人;姚莹则以为木兰为武陵人,就是甘肃武威县;清一统志又以为木兰为颍州谯郡城东魏村人,也在河南境内。
以姓氏而言,《木兰诗》也没提到木兰姓花,事实上在明一统志中说木兰姓朱;清一统志则提到木兰姓魏,到了徐渭的《四声猿传奇》才以为木兰姓花。从此之后,因为清代戏曲的流行广泛传播民间,木兰代父从军这样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因此被改编成戏曲表演,木兰姓花的说法才被较多数人所认知,实际上根本也毫无证据。

总之,花木兰应该不是传说或神话般虚构出的人物,因为她的姓氏、故乡、时代等等尽管众说纷纭,但至少这些说法都曾经被历代史学家考据过而提出,证据就算薄弱但至少是有据可考。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木兰诗》原文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木兰诗》的背景“花木兰”的传说故事来自哪里呢?是不是真有其人?中国历史上有无记载?其实,花木兰的故事只是一段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在正式的史藉中并无记载,只见于民间流传下来的一首《木兰诗》(或称《木兰辞》),由于流传已久,这首诗的作者已经都不可考,然而到底诗中叙述的是不是实际发生过的事实?历代的许多史学家也都曾经做过一番考究,至今依然没有定论。甚至就连这首《木兰诗》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所做,一般被最多数历史学家认为的是是唐代人仿北朝时期民歌所作,这是依照诗中文辞来判断的,不过并未找到确切证据,更不用说诗中所描述的那位传奇女子-花木兰,她的真实性、朝代、籍贯,甚至就连姓氏,至今都是众说纷云。

首先,以时代而言,历代许多位史学家考究有不同说法,姚莹的《康輶纪行》中就认为木兰是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代的人;程大昌的《演繁露》则以『可汗大点兵』一句认为木兰的朝代非隋即唐,因为『可汗』一词是在唐代以后才有的。阎若琰也以唐朝司勋掌官吏勋级十二转为上柱国,类似现今所说的参谋,『策勋十二转』一句说明显示出是唐朝的封勋制度。另外,北魏的府兵和唐代不同,北魏是采兵民分籍;唐代则是兵民合一,而且只有唐朝的府兵需要自备粮食衣装,北魏的不必;所以《木兰诗》里需东南西北市场买了一堆东西,这应该是唐代府兵才会遇到的情形。

再来说到地点,元朝的刘廷直所撰《木兰碑》以为木兰是直棣完县人,即现今的河北;但是河南的商丘县志则记载木兰为当地人;姚莹则以为木兰为武陵人,就是甘肃武威县;清一统志又以为木兰为颍州谯郡城东魏村人,也在河南境内。
以姓氏而言,《木兰诗》也没提到木兰姓花,事实上在明一统志中说木兰姓朱;清一统志则提到木兰姓魏,到了徐渭的《四声猿传奇》才以为木兰姓花。从此之后,因为清代戏曲的流行广泛传播民间,木兰代父从军这样具有传奇性的故事,因此被改编成戏曲表演,木兰姓花的说法才被较多数人所认知,实际上根本也毫无证据。

总之,花木兰应该不是传说或神话般虚构出的人物,因为她的姓氏、故乡、时代等等尽管众说纷纭,但至少这些说法都曾经被历代史学家考据过而提出,证据就算薄弱但至少是有据可考。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木兰之所以“叹息”,是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东市买骏马……”四句排比,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第四段,概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先写木兰朝见天子,然后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再说到木兰辞官不就,愿意回到自己的故乡。“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固然是她对家园生活的眷念,但也自有秘密在,即她是女儿身。天子不知底里,木兰不便明言,颇有戏剧意味。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最后作为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第七段,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2261.htm

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姑娘我并没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我木兰没有兄长,我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现在起替代父亲去应征。

在东市上买来骏马,西市上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市上买来马嚼子和缰绳,北市上买来长马鞭。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哗哗声。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象飞过去那样迅速。北方的寒风中传来刁斗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十年之后才得胜而归。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记功授爵木兰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官,希望骑上一匹好骆驼,借助它的脚力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象乌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

雄兔的脚喜欢乱搔乱扑腾,雌兔的两眼老是眯缝着,当它们挨着一起在地上跑的时候,又怎能分辨得出谁雄谁雌呢?


谁能告诉我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不禁令人奇怪,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

语文(文言文)木兰诗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关于木兰的诗句有哪些
朝云聚散真无那,百岁相看能几个?别来将为不牵情,万转千回思想过。 10.木兰花 【宋·晏几道】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 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4. 关于木兰性格的诗句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

木兰诗的详细资料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第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拖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木兰...

《木兰诗》
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木兰诗》属于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的〈梁鼓角横吹曲...

谁能把《木兰诗》的内容以及理解告诉我?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整体把握《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诗以“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然后写...

木兰诗翻译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诗意画译文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

木兰诗的相关资料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在织布。织机停下来机杼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问问姑娘你这样叹息是在想什么,又是在思念什么呢?(木兰回答道)我并没有...有关资料 一、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

关于木兰诗句的俗语
雄兔扑朔而又迷离,雌兔迷离而又扑朔,两兔一道在地上奔跑,谁又能辨其雌雄! 木兰与大伙一道征战,装束举止与男子并无二致,大伙又岂能知道我是女子呢?此一机智幽默之比喻,是木兰女扮男装之奇迹的圆满解释,亦是喜剧性诗情之袅袅余音,此余音之有余不尽,仍在于意味着木兰之英雄品格。 扩展资料: 《木兰诗》是中国...

<<木兰诗>>的资料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木兰诗》是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最早著录于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后收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一般认为是北魏与柔然战争中民间创作的作品。关于木兰其人其事,文献虽有种种记载,但均属民间传说。这首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荣立赫赫战...

峄城区17727377377: 改写木兰诗.要现代诗歌的,至少改写其中三段.不要木兰开飞机那种改编.就只要原文的改写诗歌.我没什么文采啊. -
称脉麦滋:[答案] 机杼往还, 木兰姑娘在织机前, 忽然机杼声消失, 传来她叹息声连连…… 问她为什么惆怅, 是不是情在心间? 木兰泪水潸然, 昨天夜里见到文告, 君王把军队调遣, 征兵的文告上, 父亲上了名单. 可父亲没有成年的儿子, 我也没有兄长在前, ...

峄城区17727377377: 谁有木兰诗的全文????
称脉麦滋: 《木兰诗》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

峄城区17727377377: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我要书下的解释,一共41个.一共41个 老师要求背诵,没把书带回家! 各位帮帮忙啊!还有书上的课外古诗的前三首!也... -
称脉麦滋:[答案] 《木兰诗》, 1. 唧唧(jī jī):纺车的声音. 2.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 惟:同“唯”.只. 4. 军帖: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

峄城区17727377377: 木兰诗的全文意思是什么? -
称脉麦滋: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一千多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峄城区17727377377: 谁能告诉我几首描写木兰的古诗词?
称脉麦滋: 纳兰有首木兰词啊 纳兰性德《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还有个木兰诗,写花木兰代父从军的

峄城区17727377377: 谁可以告诉我关于木的诗(整首)?
称脉麦滋: 关于木兰的吧???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峄城区17727377377: 谁能帮我找一下“木兰辞”的原文、译文和赏析呀?多谢啦 -
称脉麦滋: 木兰辞 【原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峄城区17727377377: 木兰诗中"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准确意思?? -
称脉麦滋: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傍地,贴着地面.走,跑.雄兔静卧时两只脚时时爬搔,雌兔静卧时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贴着地面跑时,怎么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峄城区17727377377: 语文题!!!!急急急!!关于木兰诗的,一定要正确!!我给20分呢!! -
称脉麦滋: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答案 、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希望帮忙

峄城区17727377377: 谁能告诉我《木兰从军》的主旨和《木兰诗》中与它相似的句子. -
称脉麦滋:[答案] 《木兰从军》其主旨自然是抗战杀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