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崛起的??

作者&投稿:殳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元璋是如何崛起的~

朱元璋是在郭子兴的红巾军中崛起的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后来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朱元璋出生于赤贫的农家,因此是出身于中国社会的最底层,他是唯一的具有这种背景的一代皇朝的开国之君: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尽人皆知的事实。他在1328年10月21日生于濠州县(今安徽中部凤阳县,在重要的铁路交叉线和工业城市蚌埠的正东南)的钟离村,他的幼年非常困苦。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方设法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块干旱和时疫肆虐的土地上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他父母的四子二女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以外,其余孩子都因家庭无力抚养而已送人扶养或嫁出。到了14世纪30年代淮河地区已经变成了红巾军叛乱的摇篮,它的弥赛亚式的教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遭受痛苦折磨的人们的支持。人们相信,在这个最黑暗和孤寂的时刻会发生转变,重新出现明教的光明,而弥勒佛会从西方极乐世界来统治这个世界,使人们的命运来个戏剧性的乌托邦式的改变。年轻的朱元璋的外祖父——一个算命先生和在13世纪70年代反抗过蒙古最后征服阶段的汉人军队的老战士——给这个童子的耳朵里灌满了魔法事件和高度冒险的种种奇妙故事。这些就是朱元璋幼年成长时期的环境。 1344年当朱元璋16岁的时候,在5月份和 6月份的三个星期内,时疫并伴随着夏季的蝗虫和旱灾夺去了他家大部分成员——他的父亲、母亲和还生活在家里的已婚的长兄——的生命。他的长嫂及其幼子和另一分居的已婚哥哥是除他以外仅有的幸存者。苟活下来的人因太穷而不能很好地埋葬已逝的亲人,更不用说去扶养朱元璋了。10月末,他因此被送入了附近的一个佛教寺院做小行童,当杂差,以实践他在幼儿生病时他父亲许下的愿。与此同时他已长大成人,变成了一个高大强壮的小伙子,其显著特点是脸面有皱纹而痘点斑斑,颚部突出,这副奇异的样子使人望而生畏,而且看起来预示将来有不凡的品质。他无疑地具有这些品质,可是他兴起于赤贫而无文化的农民之家,而后登上皇帝的宝座,成为一个新兴伟大王朝的开国之君,这个故事就有些像虚构小说那样的不真实。 几个星期以后,即1344年12月,皇觉寺(当时可能叫玉觉寺)①的僧徒们被迫把所有小行童放出去行乞。据我们所知,朱元璋在1345到1347年在淮河地区做游方和尚游荡了三年,也可能他因此熟悉某些军事生活,并且一个时期当过兵——可能是在蒙古军队中当兵。除此之外,可以肯定他很了解叛乱的内幕和对叛乱镇压的情况。在1347年或1348年他回到了寺内,在那里大约从20岁呆到24岁。在这时他似乎开始学习认字并简单地研修佛教经文。他的理解力很好,记忆力也很强。 到了1352年,叛乱在淮河中游到处爆发,它们采取了许多形式,当然多数是红巾军运动。在钟离村以西与之紧邻的濠州县城在1352年2月16日被一股红巾军徒众所攻占。叛乱领袖郭子兴(1355年死)是一个算命先生与一个富人的盲女儿所生的儿子;这个家庭据说很善于积财。郭子兴被认为是一个勇敢和能干的战士,但脾气不好,跟别人合不来。他相信弥勒佛教义,所以他深信那个乱世预示着要有一个大变动。为了应付大变动的到来,他花钱大方,广交朋友,以便约集志同道合的人和忠诚的战士。郭子兴和他的四个伙伴自称元帅,率众攻打了濠州。郭子兴可能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别人马上成了挑战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不稳固的。 元当局并不想立即收复濠州。相反地,他们派出无纪律的部队四出骚扰无辜乡民,焚烧寺庙,把抓来的老百姓指认为红巾军,以便邀功请赏。朱元璋所在的那个农村寺庙正处在战火纷飞的地带;1352年2月它不知被哪一边的士兵放了火,并被劫掠一空。朱元璋和其他和尚及行童均四散逃逸,但后来又回到了这些被毁的建筑物内,因为没有地方可去。他后来在写到这段经历时说,他好多次收到叛军内朋友们的信息,警告他有危险,并劝他参加叛军。4月15日,这个年在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和尚来到了濠州城门附近,要求加入郭子兴的部队。这是他一生命运中意外的转折点。他马上变成了一个受宠遇的徒众、受信任的帮手、弁目(亲兵)和郭子兴家中的一名成员。郭子兴有二妻,年长者有与朱元璋年岁相当的两个儿子。年轻些的妻子劝郭子兴把这个年青有为的人和他们郭家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招他为他们的养女之婿。这名年轻的女人当时有19岁,是一位马姓密友的女儿;马某临死之前不久把他唯一的孩子托付给了郭子兴照管。她就是后来的马皇后。朱元璋和郭子兴这位年轻一些的妻子的关系后来显得很重要;在朱元璋和郭子兴的儿子们有纷争时她最后站在了他一边,他也把她的女儿纳为妾。 1352年和1353年,朝廷派出的元军企图肃清被叛军占领的淮河地区的中部和东部。将近1352年底他们把芝麻李从他在江苏北部徐州的根据地赶走,而到了1353年初他的两名将军投奔濠州避难,使这个小城市本来已经很紧张的资源更形拮据。他们自己称“王”,盛气凌人地要高踞于郭子兴及其伙伴元帅们之上。派系斗争发展了。郭子兴支持了其中的一人,另一人便把他拘禁了起来。从远征战场上回来的朱元璋发现了这个情况。他随身带了郭子兴那位年轻妻子及其孩子们亲赴另一派领袖的营寨内,终于找到了挽救的办法,救了郭子兴一命。 从1352年冬末起直至1353年6月,濠州被从徐州派来的元军所包围。元军野战指挥官(中书左丞)、水利专家贾鲁(他在1351年曾领导治河工程)之死,使濠州解了围,因而挽救了这块根据地。后来,朱元璋离开了军中回到他的村里,他在家乡招募了700余人的部队,由24名他往日的朋友和童年的伙伴——包括他将来的幕僚长徐达(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在内——带领。这个军事领导集团在以后20年中形成了他私人随从的核心。在往后的几个月中他继续参与范围广泛的出击和野战指挥活动,学习为将之道,并形成了他自己的战术意识。1353年秋,郭子兴给了他一个单独的任命,许他脱离濠州日益紧迫的派系斗争。这是独立活动的事业的起点;他的官衔是镇抚。 在接着而来的战斗中,他最初拔掉了南边的定远县城。他甚至更向南前进,沿途收容了大量败兵和逃兵,并赢得了几次重要战斗。到了年底,他占领了滁州(在安徽和江苏边界附近)及长江北岸上的附近各县。他在滁州滞留了整个1354年一年,并一直呆到1355年上半年。这里成了他的大营根据地,他在此建立了忠于自己的军队,据说其数已达3万人,并且开始凑集了一个地方管理班子。李善长(1314—1390年)是他的第一位顾问,他原是乡村中的精英人物,业儒,他于1354年投奔朱元璋,并开始以历史教训来影响这位热心向学的青年学子。李善长被他任为掌幕府书记。 在1355年的最初几个月他胜利地保卫了被元军围攻的和阳(或和州,在长江北岸,今和县)之后,开始注视着富庶的长江南岸了。最重要的是他看中了大城市南京——当时称为集庆,此地控制着长江下游地区。1355年初郭子兴已死于和阳。郭子兴的儿子们认为自己是他们父亲的后嗣和继承人;红巾军宋帝韩林儿授予郭子兴年长的儿子和郭子兴的一位旧军官张天佑——即郭之妇弟——以高级职位,而任命朱元璋为他们的副手。但是,朱元璋下面又围绕着24名伙伴,还另外有一些从其他叛乱中跑来归顺他的重要军事领袖;这是靠朱元璋的个人威信而不是靠红巾军的旗帜把他们团结到他周围来的。在这些新归附的人中有常遇春,他在后来的岁月中是朱元璋军中最进取有为的将军,被信任的程度仅次于徐达。另外自动来投奔朱元璋的有沿安徽内陆水道的舟师头目廖永安和俞通海。他们用小舟和驳船组成的船队给了朱元璋以渡过长江的手段,使他能用水师和陆军在广阔的前线作战。 1355年7月10日预期已久的渡江行动开始了。接着在8月中旬首攻南京。初战未得手,但朱元璋的军队逗留在南京未去,荡平了周围地区一些小城镇。10月末第二次攻打南京,郭子兴的在世的年长儿子和张天佑被杀,这样就去掉了朱元璋的两位顶头上司。整个指挥权此时就由他一人掌握了。 1356年4月10日,经过多次接战之后朱元璋终于拿下了南京,马上把它定为新的首都,并立即给它改名为应天。就在那同一个星期之内,张士诚也渡过了长江,把苏州定为他的首都。那一年的早些时候,倪文俊拥立徐寿辉为南翼红巾军的皇帝,国号天完,其新首都定在长江岸上的汉阳。攻下南京后的下一个月,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郭子兴仅存之子则当了他的副手。郭子兴的这个儿子谋叛被发觉,因而被处死。朱元璋现在成了以长江为根据地的北方红巾军中无人敢与争锋的领袖,也是整个北方叛乱军中那位傀儡皇帝的守护人。他崛起于群雄角逐之中,成为佼佼者了

朱元璋的崛起與強大�0�2 1.�0�2 時代背景:如前所述,元末的社會旱災、蝗災不斷,加上瘟疫,老百姓生活無以為繼,苦不堪言。一個村子一天裡死去了幾十個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幾天下來,人煙寥落,雞犬聲稀,顯出一片淒涼黯淡的景象。�0�2 2.�0�2 朱元璋的生平: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父名朱世珍,母親陳氏所生四子,元璋行三。在那樣的一個旱災、蝗災的時代,濠泗一帶也發生大瘟疫,父母兄死了三個人。當時元璋十七歲,孑然一身,孤苦無依,最後只好到皇覺寺為僧。之後皇覺寺中缺乏食物,他便出外遊方乞食,顛沛流離,遊蕩三年後,又回寺中。此時郭子興起兵濠州,元璋便往投軍。郭子興看他相貌魁武,便把他派在帳中做了一員親兵。元璋對待子興,忠心耿耿,每逢作戰,都是勇往直前,深為子興愛重。子興便將他的養女馬氏嫁給元璋為妻,於是軍中稱「朱公子」。從朱元璋的投軍成為郭子興帳下的一名親兵,到郭子興死後,朱元璋掌控郭軍,進而掃平群雄,沈韓林兒於江,將元政府攻滅,造成元人北走,然後底定雲南,統一天下。這之間朱元璋有何過人之處?何以在陳友諒最強,張士誠最富的形勢下,他能夠脫穎而出?問問學生,讓學生就所發給的資料三(儒生勸獻策於朱元璋的事實,鄱陽湖之役的經過、明討伐元的戰略、明史卷三太祖本紀三、討元檄文)想想上述的問題,請他們回答,再加以講述分析。�0�2 3.�0�2 成功因素�0�2 (1)�0�2 軍紀嚴明,深得民心:在朱元璋獨當一面後,李習、陶安建議朱元璋:「不殺人、不擄掠、不燒房屋」,有別於其他的軍隊。朱元璋也以「建立嚴格紀律,做到嚴格訓練,才能建功立業,大家有好處」來告誡軍隊。北伐時,再三申明紀律,告諭將士「戰爭的目的不止是攻城掠地,重要的是推翻這個壞政府,解除人民的痛苦,所經地方和打下的城子,不可亂殺人,不可搶財物,不要毀房屋,破損農具,勿殺耕牛,勿掠人子女,如今是堂堂正正大軍以前的作風都得改掉,如有收留下的遺棄兒女,父母親戚來討,得立即付還,不可措勒,壞了名氣。」這樣的軍隊紀律,相較於其他的軍隊,當然容易得到人民的認同,多了親附的力量。�0�2 (2)�0�2 循序漸進,策略得宜:處在南北紅巾軍之間的朱元璋,在郭子興死後,成為這支反元軍的統帥,按照徽州老儒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穩紮穩打。朱元璋也採取屯田的措施,派諸將在各處開墾,且耕且戰,幾年功夫,軍食夠了,便明令禁止徵收寨糧,人民負擔減輕,足食足兵。又編派民兵,農時則耕,閒時練習戰鬥,作為維持地方安寧的力量,抽出正規軍專門進攻作戰。如此把戰門力量和生產力量合而為一,此為朱元璋的成功奠基。除了這樣的基礎外,再論及戰略。就當時的情勢,東南鄰方國珍,南鄰陳有定,兩人皆志在保土割據,無遠大企圖。東面的張士誠最富,西鄰的陳友諒最強,因之軍事上對東南採守勢,西北線採攻勢。拿張士誠與陳友諒比:陳友諒軍隊最精銳,疆土最廣,野心最大。張士誠所占地方是糧食產地,又有魚鹽之利,人口眾多,最為富庶,對待大將大臣是有福同享,誠懇寬大,弟兄肯為他賣命。友諒野心大,慾望高;士誠性遲重,心寬厚。一個進取,一個保守。陳友諒派人和張士誠相約東西夾攻朱元璋。朱元璋單獨和劉基協商對策,決定的戰略,一為同時作戰,東西兼顧;一為先迅速集中,全力看準敵人弱點,作致命一擊,再回師對付另一線。可以問問學生:這兩種戰略,何者可行?為甚麼?前者兵力一分,以陳、張的結合,朱元璋必敗無疑。後者的考量,則有先後緩急。再問問學生:先攻陳還是先攻張?以兵力論,陳強張弱;以士氣言,陳驕張餒;水軍陳多張少,所以主敵是陳友諒,張士誠是配角,只要打擊陳軍,造成一次大勝利,張軍勢孤,連進攻都不可能了。再以朱元璋、陳友諒對決的關鍵性戰役鄱陽湖一役,以陳軍軍力之強(號稱六十萬),船艦之高大,皆非元璋所能及。但朱元璋以小船的靈活採取火攻,又有經驗豐富的幕僚,作戰勇敢的將士,有源源不斷的後方補給,以寡擊眾,打敗多疑的陳友諒。在南方勢力未討平前,朱元璋不與北方為敵,遙遵韓林兒,北方是元軍與劉福通紅軍的對決。等南方底定後,朱元璋背離紅軍系統,打敗紅軍,前尊後叛,是權謀,也是策略。之後討伐元軍,沒有採常遇春的戰略,直取大都,而是先取山東,撤掉大都的屏風,回師下河南,斷掉它的羽翼,進據潼關,佔領它的門戶,軍事要點都拿到了,再進圍大都。這樣穩紮穩打的戰略,終於討滅元軍。�0�2 (3)�0�2 以民族革命為號召,目標正確:朱元璋深懂得宣傳的好處,北伐前由宋濂起草檄文公告天下。這篇檄文對朱元璋的成功,是一大助力。貫穿這篇宣傳文告的中心思想是甚麼?代表的是那一家的思想內涵?它何以能撼動人心,有著相當大的影響?這都可以讓學生想想。這篇宣傳文告其實是朱元璋幕僚中儒生系統的傑作,代表儒家的正統思想。它明白的揭舉「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使北方人民明白大軍北伐的意義,以民族革命吸引漢人,打動儒生士大夫,解除北方官僚地主對紅軍的恐懼心理。至於蒙古人、色目人只要他們願意認同中國這個政權,加入中國文化系統,就是中國人民。這篇宣傳文告,使北方儒士大夫放心,因為他們不再是被毀滅的對象。北方的農民也明白,朱元璋的軍隊是為了恢復秩序,安定人民的生活,官吏也可不用害怕,只要投降就可保全性命。蒙古、色目人也不像以前那樣死命作戰,只要願為臣民,就可得到保護。除了蒙古貴族和皇族外,全都被宣傳撼動了,投降的、放下武器的、倒過槍尖殺韃子的,一天天加多,北伐軍因此得以順利進軍,打走元人。在此可以進一步的問學生:何以北方的儒生士大夫、官僚地主階層在這篇文告發表後,會改變與朱元璋的對立進而接受。這就必須再指出一個問題:朱元璋的起義是民族革命還是社會革命?當元末紅軍初起時,北方討伐反元軍的是怎樣的成員?元末蒙古軍隊已經腐化,無法作戰,真正和反元軍作戰的是各地的官吏地主募集的義兵和民兵,也就是說這種對抗,其實是漢人與漢人的對抗。這些人有的怕紅軍不放過他們,有的要保家產,為著自己的身家性命才肯拼命。朱元璋初屬紅軍系統,但在討伐張士誠所發表的檄文中,已一腳踢開紅軍,罵紅軍「兇謀」、「放火」、「殺人」,尤其是殺戮士大夫。他自己建立新系統來爭取地主士紳的支持,士大夫的同情擁護。而在儒生的建議、獻策下,他的目標也漸漸轉變。討元時更具體的指出他和紅軍不同,他是為了討代胡虜而用兵,並非要對付地主儒生。朱元璋的革命性質由社會革命轉為民族革命是儒生(多為江南地區)的影響,但也使得北方的儒生地主認同他。�0�2 (4)�0�2 得儒士的擁戴,人才鼎盛:就前面三項成功因素的分析,很明顯的,背後都有儒生的影響在。亦即朱元璋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儒士擁戴、幕僚人才多。朱元璋知道養士的重要:士人書讀的多,主意也多,只要禮遇他,他就會為你死忠效力。老百姓大都服讀書人,所以養士還可以收服人心。他每佔領一個地方,就要訪求士人,軟硬兼施,羅致幕下。所以他的幕僚多,儒士為其效力獻策,這是他成功的主因。在此我們也可問問學生:那朱元璋是衷心的信用這些儒生嗎?讓學生想想,不用馬上回答。等到後面論述明太祖大興獄案的時候,再提出來讓他們回答。�0�2 四、朱元璋的施政與雙重人格�0�2 1.�0�2 施政�0�2 (1)�0�2 建國號明,定都南京:課本並未說明建國號明及定都南京的原因,但老師有必要講述。或許可以先問學生,歷朝國號的來源為何?考量定都的因素有那些?中國歷朝國號的來源,或封地(如宋),或封號(如隋、唐)、或物產(遼、金),而明朝國號的考量,則在於滿足紅軍及儒生兩個系統。定國號明,在於取得紅軍的認同,表明不與紅軍作對;同時也告訴紅軍,明王在此,正統在此,無須再作掙扎。此外「明」者,朝「日」夕「月」,是光明的象徵,而以陰陽五行的考量,明起於南方,「明」者光明,為火德。這樣的儒家、陰陽家思想的解釋,也使得儒生信服。至於定都的考量,有國防的因素,有經濟的考量。定都南京最重要的考量是經濟的:第一,江、浙有長江三角洲的大穀倉,是絲織工業、鹽業的中心,南京則為集散地。所謂「財賦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第二,吳王時代奠定的宮闕,不願輕易放棄,且如另建都城,又得重加一番勞費。第三,從龍將相都是江淮子弟,道地的南方人,不願意離開鄉土,因此定都南京。既然定都南京主要是經濟的考量,那就國防而言,南京是否適合當首都?如果不適合,既定都於此,那國防上空洞如何彌補?讓學生想想,藉此引出明太祖封建諸王的政治安排,其實主要是軍事的考量。(封建諸王這個問題,不在本單元講述之範圍,不再細論。)。�0�2 (2)�0�2 施行仁政:課本中提及太祖成就帝業後愛護百姓,為賢明的皇帝,一方面猜忌臣僚,為專制的暴君。在此我們只簡略的介紹其愛民的措施如:注重吏治,慎選清廉之士,出任地方首長,對於廉吏,或遣使慰勞,或不次擢用;而嚴懲貪吏,地方官吏貪酷害民的,許人民到京師陳訴,貪贓至六十兩以上者,梟首示眾,並剝皮實草。此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減輕稅負,下令人民土地種植桑麻木棉,教授栽培法,多重棉花的,免收賦稅,農民衣食皆得自給自足。�0�2 (3)�0�2 恐怖統治:前面曾問過學生:朱元璋是衷心的信用這些儒生嗎?朱元璋在起義的過程中採用了儒士們的建言,利用豪紳巨室的合作,以孔孟儒術理論粉飾,來建立自己的基業;儒生也利用朱元璋的軍力,幫助建立新朝代,在新政權下繼續維持幾千年來的傳統秩序、習慣和文化,以貴人役使賤人,富人剝削窮人,有知識和有武力的結合起來,統治不識字和種田的人,來保持豪紳巨室的既得利益。如朱元璋的想法,這些儒士、豪紳巨室若不為其所用,必有其他的投靠者,對他不利,在起事的過程中需要藉助他們,建國後也將他們納入官僚體系。但朱元璋的出身畢竟與這些臣僚們的出身背景不同,兩者存在著緊張性,在其即帝位後,衝突便浮現出來。廢宰相、興獄案、辱朝臣,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明代政權的維持建立在流血屠殺、酷刑暴行的基礎上,這個時代,這種政治,確確實實是恐怖統治。�0�2 (a)�0�2 廢宰相:在朱元璋崛起的過程中,一直防範部下將官和儒士交結。而胡惟庸幹練有為,有魄力、有野心。十年的宰相,大權在握,門下故舊僚友隱結成一股龐大的力量。這樣的力量,對於喜歡獨裁、攬權的明太祖,當然是個威脅。許多年的爭執、磨擦,相權和皇權的對立,最後衝突表面化了。朱元璋有軍隊,有特務,失敗的當然是文官。藉胡惟庸的勾結海盜謀反一事,株連了三萬人,乘機整肅異己。胡惟庸被殺,罷去中書省,廢宰相,實行君主專制獨裁。講述到這裡,可以讓學生回想一下在明朝以前,歷朝皇權、相權的關係如何?有怎樣的發展趨勢?當然學生也可以從發給的輔助資料四中得到解答:在中國的政治體制裡,自秦代置相後,即存在有皇權與相權的緊張關係。隨著歷史的發展,所呈現的發展趨勢是:皇權不斷提升,相權不斷下降,宋太祖趙匡胤削弱了宰相的職權,集權君主;明太祖廢宰相,更是根本取消相權,獨裁專制更加徹底。緊接著我們可以問學生:少了宰相的分憂解勞,或者說少了相權的制衡,對政治將造成怎樣的影響?皇帝集大權於一身,西方諺語:「權力使人腐化,絕對權力絕對腐化。」一個人的思慮,總是很難周延,再加上少了相權的制衡,施政就很難不出問題,黃宗羲在其明夷待訪錄、置相篇中提及:「有明之不善治,自高皇帝罷相始也。」誠為佳論。明太祖是有能力的人,施政考量尚難週全,那如果是一個庸懦的國君、只圖貪樂的國君,情況又會如何?明顯的,大權將會旁落,親近天子的人有機會竊取大權,明代宦官的為禍嚴重,即是肇因於此。�0�2 (b) 大興獄案:如前所述朱元璋以出身背景的差異,和臣僚集團的衝突終於浮現。再加上太子早逝,太孫幼弱,疑忌大臣不可信託,因此屢興大獄,胡惟庸案株連三萬多人,藍玉案株連一萬五千多人,空印案、郭桓案,死者不在少數。昔日的功臣宿將如李善長、宋濂、劉基、徐達均未得善終,就連親侄朱文正、義子李文忠也難逃一死。真正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和漢高祖劉邦是一樣的德性。除了藉故大興獄案,整肅異己外,明太祖也屢興文字獄,臣民因一字一句而獲罪。在趙翼的二十二史劄記中(資料四)明太祖屢興文字獄的狀況,我們可以問問學生:看到這些恭維、諂媚明太祖的字句,明太祖何以怒殺這些人?明太祖興文字獄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衝突?明太祖信用文士,武臣不滿。以張士誠原名張九四,「士誠」之名為文士所取,而孟子一書有言:「士誠小人也。」武臣指出這是文士對張士誠的譏諷,同時指稱現今文士也是這樣的心態,看不起明太祖。而明太祖的出身,陳年往事,對他而言是一個抹不掉的過去,誰都不該去揭這個痛處,臣民當然也知避諱,奈何明太祖的善於聯想、猜忌,如光(光頭)、生(音似僧)、尚、釋、法坤(音類法)等,皆犯譏訕,輕者譴謫,重則誅戮,臣民動輒得咎。�0�2 (c) 陵辱朝臣:太祖規定臣僚覲見,必須跪對。臣下偶有失旨,隨時在殿廷上施加廷杖。廷杖抄襲自元朝,更變本加厲,當廷杖打大臣,習以為常。想想宋朝士大夫地位之高,宋神宗想處罰一臣,大臣以「士可殺,不可辱」抗議,神宗徒歎奈何!明朝大臣文士地位之低落與所受的折辱,與宋朝士大夫之受到禮遇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明太祖為偵伺臣僚,成立特務網錦衣衛,窺伺大臣的隱私。在資料五中有兩則明史的吳琳傳與宋濂傳中的記載,問問學生,這兩段記載,有何意涵?宋濂以文辭經術受知為侍從,性格誠謹,太祖對他還不放心,派人偵察他的私生活。吏部尚書吳琳已退休回鄉,太祖仍派人偵伺。不管大臣小臣,現任官、卸任官都在被偵伺之列。臣僚的尊嚴何在?�0�2 2.�0�2 對朱元璋施政的解釋:在此我們可以提醒學生想想:何以朱元璋對百姓厚寬,對臣僚卻實施恐怖統治?學生也許可以從前面的講述、討論中,理解到這裡面隱含著階層間的對立,但心理學家也試著從心理分析的層面來解釋這個現象:朱元璋幼年是個聰明和敏感的孩子,有支配他人的慾望。其後經歷飄流艱苦的生活,包括父母雙亡,髮沙門和遊方乞食,投入紅軍後,劉邦的布衣稱帝事實,給予他極大的鼓勵,由於過人的才略膽識,極端的堅忍和勤奮工作,終至成功。即位後,所採取的政策是極端嚴厲的,用殘酷的手段來達到鞏固君權的目的。他除了集中全力獲得和鞏固權力外,其所追求的是更大的目標,權力只是一必須的手段,太祖的目標是成為仁德天子,這個期望非其能力所能及,他一生都在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所以「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可是他從未面對此一事實,而不自覺的偽裝自己。這種偽裝是他最不能忍受的事,故他迫切需要心理的投射。而他童年為僧、遊方乞食、甚且被迫為盜、賊的經歷,似乎是其一生難以抹滅的污點,他想要將它擦拭乾淨,卻總難以忘懷。太祖被潛意識的需要驅使,認為四週的人都是偽裝忠誠,伺機奪取政權,所以嚴刑重罰,產生恐怖政治。而太祖出身寒微,深切了解民生疾苦,所以積極為百姓興利,消極則為百姓除害。�0�2


朱元璋传奇:从贫苦小牧童到明王朝的开国大帝
一、不幸少年乱世崛起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由于忍受不了地主的盘剥,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 朱元璋又名兴宗,幼名重八,字国瑞。其父名世珍。庄里人叫他朱五四,世珍生有四子,朱元璋...

朱元璋到底是怎么起家的?
首先朱元璋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从农民起义中一步步的崛起,然后建立了很大的威信,能够让人信服。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贫苦百姓,出生于乱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吃饱饭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可能是时势造英雄吧,朱元璋趁着乱世就加入了农民起义,然后他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让元帅对他刮目相看,最后还娶...

朱元璋传奇:从贫苦小牧童到明王朝的开国大帝
一、不幸丛慎嫌少年乱世崛起 元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太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里。他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数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由于忍受不了地主的盘剥,几经迁徙,直到他父亲这辈才落户到濠州。朱元璋又名兴宗,幼名重八,字国瑞。其父名世珍。庄里人叫他朱...

朱元璋是如何崛起的??
朱元璋的崛起與強大�0�2 1.�0�2 時代背景:如前所述,元末的社會旱災、蝗災不斷,加上瘟疫,老百姓生活無以為繼,苦不堪言。一個村子一天裡死去了幾十個人,家家死人,天天死人,幾天下來,人煙寥落,雞犬聲稀,顯出一片淒涼黯淡的景象。�0�2 2.�0�2 朱元璋的生平:朱元璋是濠州鍾離人,父名...

明太祖是谁
明太祖,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出生于安徽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少时曾在寺庙当过小和尚。后来,朱元璋加入了反对元朝统治的红巾军,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逐渐崛起成为红巾军的领导者。在经过多年的战斗和统一战争后,朱元...

一些明朝的历史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明朝帝王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

明朝所有皇帝的 名字 年号 帝号、
2、3、4、二、皇帝资料:1、朱元璋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明光市赵府村跃龙冈)。俗称洪武帝、朱洪武,谥高皇帝,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2、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

朱元璋的祖先都是农民吗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1328年10月21日)未时,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县东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燃灯寺村),排行第三。朱元璋先世家沛”(今江苏沛县),后徙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市)达百年之久。朱元璋的祖辈生活在古泗州(今江苏省盱眙县)。父亲朱五四(后改为世珍),母亲陈氏为濠州钟离...

从明朝开始到清末...皇帝依次是谁?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nUo`:4>9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 4年。 4FZ=s7KA 三、成祖 棣,永乐,在位22年。 5'9s*;!(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 1年。 \\1r~ I`}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mw y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X\\gh#7. 七、景帝祁钰...

明朝为何要灭段氏一族?
公元1381年,朱元璋开始对云南地区动手。这次的统帅是新崛起的傅友德,傅友德是继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之后,新崛起的大将之一。至于沐英,则是傅友德的副手。傅友德统帅的军队总数超过30万,因为云南地区还有10多万北元军队,梁王的态度非常坚决。明朝军队对云南地区并不熟悉,因此已经做好了大规...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怎么得天下的 -
廉眉洁身: 打下来的,领着一帮哥们,有徐达、常遇春、刘伯温等等(参考明史),先窝里斗,干掉了张士诚、陈友谅,然后北上,把元顺帝赶回了沙漠.最后建都南京,大杀功臣,没有人反抗他了,天下就是他的了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是如何崛起的 -
廉眉洁身: 年轻的时候,朱同学历尽千辛万苦求生存.(穷孩子,当和尚)被迫当马仔,就勾到老板的干女儿,就渐渐走上层路线.(闹起义,当小兵)走上高层,就想做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做将军)在学做老板怎么做时,跟人干仗,做融资.(当一方首领,跟人家该干仗是正常事,就要有做事的魅力和能力)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元末朱元璋势力怎么崛起的? -
廉眉洁身: 最初是由汤和引荐的朱元璋加入的红巾军 然后朱元璋慢慢的在郭子兴的军队里成长起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慢慢的建立的自己的班底 后来郭子兴死后 朱元璋掌握大权 先后攻占了滁州 和州 最后攻下了应天 这算是朱元璋的第一块根据地 而后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 胜利 北上打败了张士诚 至此元末的几个大的起义军都输给了朱元璋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靠什么建立明朝 -
廉眉洁身: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不喜勿喷. 1. 朱元璋作为一名贫苦农民出身的放牛郎,早年当过和尚,四处乞讨,尝遍明见疾苦,对日后的飞黄腾达越发珍惜,从而能够稳固政权,不被胜利冲昏头脑.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权利极度的渴望.这也能应...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是如何崛起于江淮的?
廉眉洁身: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死,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部将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年九月,在攻打集庆的时候,郭天叙、张天祐被元军...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是怎么从乞丐当上皇帝的? -
廉眉洁身: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天灾人祸之下,朱重八连丧亲人,无奈之下入皇觉寺为僧!期间以乞讨为生!并且在乞讨生涯里接触了明教!其后韩山童、刘福通揭竿而起,其后千呼百应;朱重八应好友邀请,参加郭子兴的农民军;因其战功赫赫,遭郭子兴的嫉妒,朱元璋(此时已改名朱元璋)被迫率领24将离开,其后破滁州,收李善长,刘基(刘伯温)破集庆(今南京)控应天、打下举世闻名的翻阳湖之战,大坡陈友谅之师,灭张士成,随即派遣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一统天下!建都应天(今南京),国号“大明” 希望有用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有没有朋友知道朱元璋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皇帝的?他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廉眉洁身: 心狠,他是个军事天才,在建国前后的诸多战役中经常做出与众不同的决策,并且极少失误,这是他能成功建国的原因之一,同样他也有其他因素,非常会用人,如:李善长替他把后方管理的井井有条,还有以为熟知厚黑学的刘基,以及诸多猛将.我看书总结的就是他心狠,临危不乱,无论何时都保持自己,也是了解厚黑学的人,初期懂得藏拙,当然还有身边人的努力,并且能好好利用他们的长处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是怎么样当上皇帝的?
廉眉洁身: 朱元璋,经历了四处的云游,见到了天下大乱,看到群雄并起,他自己不能不有所心动,但是他在决定取舍的时候,需要借助外力,来坚定他的信心,古人迷信,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算卦之后,朱元璋决定投军.从此离开寺庙,朱元璋从此走上了,他成功之路.

乌马河区15254614392: 朱元璋投靠郭子兴时官职并不高,他是怎样发迹的?
廉眉洁身: 朱元璋虽其貌不扬,但他一到濠州红巾军中,就被郭子兴选为了自己的侍卫亲军,这时朱元璋的地位就已经比普通士兵甚至基层军官还高了.不到一个月,他又被提拔为九夫长. 后来郭子兴逐渐发现这个年轻人为人机警,且主意多胆子大,十分喜欢他,决定将朱元璋笼络为自己的心腹,并把养女马姑娘嫁给了朱元璋,这便是后来历史上著名的马娘娘. 随着与大帅家结亲,朱元璋的身价也开始暴涨.一跃而成为了当时濠州红巾军郭子兴帐下的一员干将.而朱元璋的发迹之路,也就由此拉开了序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