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诗词的鉴赏

作者&投稿:象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最著名的十首诗词赏析~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性文学家,她写的词词风典雅,语言清丽,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故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现特辑其诗词十首,一窥才女风采。

01 《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刻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这首词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02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全词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03 《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评: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04《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梁启超所作批语:此词最得咽字诀,清真不及也;又:这首词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1、《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释义: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赏析: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释义:园中菊花堆积满地)”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释义:如今还有谁来采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武陵春·春晚》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释义:
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释义: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欲语泪先流(释义: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释义: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释义: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了。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释义: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释义: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词的上阕首句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后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
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
“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
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言眼前的落花流水,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
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
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
“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5、《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释义: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ze,二声)艋(meng,三声)舟,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沉香花已尽’没有风,也没有花香,只有孤独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头‘日晚倦梳头’这儿的‘日晚’是说日头已经很晚了,也就是说,已经是日上三竿了,已经都到了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了,她还是坐在梳妆台前面没有打扮,为什么?‘物是人非事事休’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但是熟悉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再出现,她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边的自己,想到在以前的时候,也许镜子里边这个时候应该映出的是两个人的笑脸,但永远只能有她一个人孤独的面对着自己的满面愁容,所以‘欲语泪先流’张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眼泪禁不住掉落下来,滴到自己的衣襟上,这跟她在年轻时候那种欢快的词风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艺术的处理上来讲,又是多么的相似,她并没有说自己多么的忧伤,并没有说自己多么地愁苦,但是那种忧伤,那种愁苦全部通过词给我们展现出来了,那种情绪完全地展现出来,感染着我们每一个读者,李清照还是很坚强的,她没打算就这么一天一天的、一时一刻的都坐在梳妆台的前面,度日如年,有机会还是出去走走吧!散散心也好,‘闻说双溪春尚好’春天到了,跟朋友们出去,到双溪转一转,看一看,听说那儿的春色是最美好的,‘也拟泛轻舟’你注意,李白的诗曾经说的很好‘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家都以为那个船很轻,是一叶小舟,错了,轻舟说的是自己的心情,我的心情就像一叶轻舟,一叶快舟一样度过了万重山一样的心境,所以‘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个‘轻’字说的是心情,‘也拟泛轻舟’我也打算和我的朋友一样,快快活活的,像我年轻的时候写的那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你要‘争渡’你得驾什么舟,得驾轻舟,什么样的人才能驾轻舟呢?只有轻松的心情的人才能驾轻舟,她想改换自己的心境,可是马上她又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这样的一幅心境,我这样年年岁岁积累起来的难以释怀的、沉重的心情,小小的舴艋舟怎么能载得动呢?我们常常说要拿的起,要放得下,可是现在的李清照把过往的、所有的、沉重的往事都拿起来了,但是却再也放不下了,所以我们说这首词它好在什么地方呢?好就好在借着轻舟载不动她的忧愁,写出了此时此刻一个晚年李清照的所有的心情。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huan,二声)雾鬓(bin,四声),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和前面的《武陵春》有很大的不同,《武陵春》主要是说她的忧愁之重,而这首《永遇乐》呢?主要是在写自己情感上的一种尴尬,为什么这么说呢?她说‘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这话就问的太妙了,她不当时就在临安,就在杭州,怎么还要问人在何处呢?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霞像黄金的颜色,正是这美好的景象,让她在恍惚之间又好像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在东京汴梁的时光,看眼前‘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春意真好啊!春天太美好了,远远的看去,柳树如烟,不光是景象好,节气也好,为什么呢?‘元宵佳节,融合天气’今天天气太好了,明天肯定是个大晴天,但是紧接着作者就甩出来了一句‘次第岂无风雨’即便是再好的天气,即便是再好的节气,即便是元宵佳节,我的心里难道没有风雨吗?有的,为什么?当我看着眼前的景象,当我感受着节日的氛围,我就再一次禁不住地想起往日的时光,在东京汴梁的时光,偏偏的朋友们又这么好,她的朋友真的不错,看她心情不好,就‘也拟泛轻舟’出去划划船吧!你不是从小就喜欢划船吗?这时候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很单薄,一个人怎么过这元宵佳节,我们出去转一转吧!朋友就开着宝马车来了,‘宝马香车’不愿意出去,‘谢他酒朋诗侣’朋友来的越多,朋友越热情,朋友越是这么好心,她就越是不愿意跟他们出去,为什么?因为感情脆弱的人,一个内心孤独的人,总是担心别人在同情自己,快乐是要发自内心真实的,真诚的,快乐不能产生在同情的基础上,所以‘谢他酒朋诗侣’谢谢你们,我那儿也不去,我身体不好,我岁数大了,这就是她能够搬出来的理由,为什么不愿意跟他们出去,她说‘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我现在这个样子还能见人吗?为什么不能见人,‘憔悴损’她说过‘人比黄花瘦’成了黄脸婆了,又老又衰,我怎么出去‘风鬟雾鬓’头发蓬乱,花白的头发不好看,不愿意出去,特别是不愿意晚上出去,为什么呢?因为晚上的时候是跟朋友们,是跟家人要团聚的时候,她跟谁团聚,大家可能会说不是朋友说要跟她团聚吗?朋友的团聚哪里能够代替得了亲人的团聚呢?朋友们的团聚越热闹越欢快她内心里边的悲伤就越沉重,最后俩句最为沉重,她说‘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她真是太矛盾了,我前面一再说过,李清照是很悲伤的,她是在回忆当中不断地想念她和赵明诚的美好时光,但她又是个很热爱生活的人,她从来不打算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怎么办呢?朋友们在院子里,或者在别的屋子里,很热闹的饮酒,做着游戏,在说笑着,她不想出去,但是她又不愿意放弃这样的热闹,她又希望加入他们中间,只能怎样呢?她把那个帘子挑起一角,‘不如向帘儿底下’我听他们的欢笑,我听他们的欢乐,只是用听,也许就足够了,你要让我加入,对不起,这是我生命中最不能承受之重,就是听,也要用很大的心思,因为任何一个欢笑,任何一个歌声都可能唤起晚年李清照内心的苦楚,所以我们说这首词它跟《武陵春》不一样,它里边有一种渴望欢乐,渴望加入到火热的生活当中去的那样一种愿望,但是又没有办法走出沉痛的心情,这首词只所以历来为文学史家所激赏,所称赞,就在于它非常巧妙地写出了晚年的一个杰出的女性内心的感情的痛苦,感情的尴尬与感情的矛盾,这样一种内心世界的揭示很少在其他的作家笔下有表现,因为很少有男性的作家有这样的感情体验,这是很独特的感情体验,所以我们说少年的、少年时期的,青年时期的李清照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非常地清澈,非常的靓丽,非常的活泼,而晚年的李清照也不是一潭死水,我们感觉到,她像是清澈的深潭,还是那样的沉静,但同时她的感情的内涵是更加的丰富了,我们对她的解读也是更加地深入了。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重阳节的时候,愁云惨淡没个好心情,为什么没有好心情,因为我的那个他不在家,很简单,所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整个这个家里头一切都是那么凉冰冰的,凉森森的,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生机,就是因为我的他不在家,怎么办呢?那就喝上几杯酒,暖暖自己差不多快要凉透了的这颗心吧!‘东篱把酒黄昏后’正是黄昏时分,更加的思念在远方做官的他,喝上俩杯酒,喝着喝着突然闻到一股暗香,这个‘暗’字用的太好了,偷偷的香,静悄悄的香,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突然袭来的一阵香,‘有暗香盈袖 ’更加让自己不但沉醉,而且混乱,‘莫道不消魂’你再不要问我是不是这个时候我已经黯然神伤,是不是我这个时候早已经是泪流满面,你且看,‘帘卷西风’这是倒过来说的,帘子不可能卷西风,是西风卷帘时,那人儿比那黄花还要消瘦,还要憔悴,这个‘人比黄花瘦’,前面她说过‘绿肥红瘦’,她要用这个把这个花形容的像人一样很消瘦,很憔悴,要人比这花都瘦的话,这人就有问题了,但是这个有问题的人是美丽的,美丽而又情感上很感伤,这叫‘人比黄花瘦’,你不能说比喻成别的,那就没有美感了,这首《醉花阴.重阳〉写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俩地分居的岁月里,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老家度过了十三年静谧(mi,四声)的家庭生活后,赵明诚被重新启用,调任莱州知州,李清照留守青州,又遇重阳节,李清照思念远方的丈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重阳〉。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光,唱道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节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她要跟她的那些好伙伴们、姐妹们要离别了,离别的时候,她很感伤,这一感伤,人的方寸就乱了,心都乱了,心一乱了以后,就忘了她要走,人家来送她,深一口浅一口,浅一口深一口,只是喝个没完,到最后就像咱们经常说的那样,说不定是本来是你送人家上火车,结果被对方送得上了火车了,这叫细节,她‘惜别伤离方寸乱’,方寸一乱忘了临行,就忘了要走了,本来说好的,下午五点的火车,喝着喝着喝到八点了,还说早着呢?没事,细节,对生活日常细节的捕捉,李清照非常的敏感。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an,四声)秋,轻解罗裳(chang,二声),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俩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收到丈夫的信,她特别的高兴,心里边很欣慰,‘一种相思,俩处闲愁’同样的思念对方,只是地方不一样,我在这想你,你在那想我,现在我收到你给我的来信,我心里头很高兴,可是刚刚才高兴,突然又想到毕竟他不在我身边,我还是如此寂寞地一个人在这里,所以说什么呢?所以说‘才下眉头’那一段相思之情刚刚从眉头上消散而去,‘却上心头’突然地在那一瞬间,那一种相思之情又苏醒过来,再一次占据了我的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xuan,二声)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俩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识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可以说写尽了李清照的内心的痛苦,这个词特别奇妙,劈头而来就是连续用了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从来没有人这样写过,这是一种大胆的写法,也是一种天才的写法,‘寻寻觅觅’是动作,什么意思呢?今儿在房子里魂不守舍,一会走到这个房子,好像要找点什么?一会又走到那个房子,要找什么,一会儿又走回到这个房间里头,怅然若失,茫然若失,不知道丢了什么?也不知道要找回什么?孤独的人,长期寂寞的人,都会有这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本来心情就很坏,本来就已经很孤独,又赶上‘乍暖还寒’的时候,暮秋时节,冷暖天气交错,冷的时候,突然来了阵暖风,天气刚转暖了,突然又来了一阵凉风,乍暖还寒的时候,天气变幻的时候,我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最难平静,很难平静‘最难将息’睡也睡不着怎么办呢?‘三杯俩盏淡酒,敌他风急’晚上的时候,这一阵秋风来得更猛了,喝点酒吧!喝上三俩杯酒,抵挡抵挡这傍晚的风寒,哪抵挡的住啊!你今就是把一坛子酒喝了,也挡不住,为什么呢?不是风寒,不是风急,是什么呢?是你的心寒,你的心里边急,喝酒打发不走愁怨,正在郁闷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群大雁南飞,想起了自己沦落江南,她跟那大雁倒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所以‘正相识’,却是‘旧时相识’那大雁在她眼里已经变成了从北方的家乡南来的同伴,下来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已经不是‘人比黄花瘦’了,那个‘黄花瘦’那个花还在枝上呢?现在是什么呢?‘满地黄花堆积’已经连瘦都没有了,花儿已经死了,已经全部散落到地上,‘憔悴损’看着这些花儿已经憔悴了,已经死了,已经枯黄了,已经失去了生命了,谁还会把那些花儿捡起来插到自己的头上来装扮呢?我现在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太,谁又会倾听我诉说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呢?没有,我就像这满地堆积的黄花一样,没有人去倾听我,也没有人理睬我,就这样孤孤单单地打发着时光,这样一种‘独自守着窗儿,怎生得黑’一直要捱到天亮的这种情感,如果不是离乱之人,如果不是长久地经历着情感上的孤独的折磨,是不会写出这样的词句来的,这个时候,老天也来凑数,下起了小雨,必须是在黄昏,必须是打在梧桐叶上,必须是点点滴滴,然后她说这般模样,这个样子,怎么能用一个愁字来说得明白呢?换句话说,怅然若失的寻觅、冷冷清清的房间、凄凄惨惨的内心、冷暖交错的天气,黄昏时候的风寒、还有满地憔悴的黄花、旧时相识的大雁,以及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难道是用愁这一个字能说得明白吗?说不明白,也不想再说明白,所以我们说这首词我们在读它的时候觉得非常地顺畅,读这首词的时候,没有感觉到非得在哪个字上用一个什么注释,全部都是寻常话语,说的都是大白话,每一句话都很寻常,但又好像不寻常,每一个字用得非常地明白,但是好像又经过了千锤百炼,这就是李清照在艺术上的一个很高的成就。

李清照简介

  号易安居士,山东章丘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逝世,即公元1155年,终年七十二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七十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派的‘一代词宗’,李清照是南宋杰出女文学家,代表作有《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等,著有《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她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中国古诗词欣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词是精金美玉,既讲究铺叙情致,又执著于典重故实。中国词学史,尽管词人繁星纷呈,但据词论家勾勒的简洁轮廓中,李清照风致洒落,才思高秀,以花中第一流身份,可拔女词人头筹。
    知人论世是走近作家作品的重要蹊径,品评文字不能依靠纯美暇思,语焉不详,或用力过度,均会有畸轻畸重之偏论。李清照之词倜傥有丈夫气,在有宋一代,已具青蓝胜概。论清照词的评家也多,刘辰翁、沈曾植、陈廷焯、李调元、吴小如……依序品来,历代评词之人,或赞或驳,有着繁简不一的心境。
    清照人生,文情并茂,留下的资料却斤斤可量。陈祖美先生却用力颇勤,有着坚实厚重的评论才情。她从清照汴京待字从容起笔,缓缓评析清照合卺初嫁、汴京泣别、重返汴京、屏居青州期间、莱州寻夫、人老建康城、生离死别、流寓浙东、从绍兴到杭州、再嫁离异、避难京华、定居临安的落花身世,从中可知,李清照青梅可嗅的少女时代,相知相谐的燕婉新婚,生活得清明华兹,简约生动,因而,初期之作,虽不全是怜花惜春的闺情,但词意玲珑体贴,词情优雅娇嗔,少女与少妇的悠游情思,也已压倒须眉;可是,随着年龄滋长、世事踵华,李清照历经多种伤心断肠之事,既有身为嫠妇之悲,又有再嫁离异之怆,既有忧郁惝怳的爱国忧思,又有寤寐不忘中原的感慨,因而词风也层递出可泣可感的奇情韵事。读陈祖美先生所品评的李清照,仿若是影着了一幅磊块幽折、沉郁凄怆的女词人图,里面又繁复有多种曲折浇薄的情绪。
    尤其是,祖美先生力解清照词,生动解颐地评议赵李二人的感情世界,识见可嘉。由于新旧党争所导致的政治高压和人情浇薄,李清照在新婚之际,即与赵明诚劳燕分飞,被迫泣别汴京,因而写下一些寓有政治块垒的新婚别曲,如《一剪梅》、《醉花阴》、《行香子》等,而并非世俗论者所附会的,因赵明诚“负笈远游”,而写的思妇念远的离情词。再如,她与明诚“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姻缘,世人共知,依然世俗理解,必是让人心生艳羡的。可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祖美先生,对李清照词作人生展开的种种厘析,那种为文造情的企羡念想,宛然星散。实际是,李清照的佳话婚姻,也曾笼有婕妤之叹,甚而有庄姜之悲。虽然后来,两人益发相赏如初,但李清照词作中描画的那些因伉俪睽违产生的怨情,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赵明诚冷落妻子、章如冶游等蛛丝马迹。
    可是这一点,却并不是每个评词人都体贴的解读到位。譬若《声声慢》,即是才识高雅如沈祖棻先生者,也以为,此词是李清照写于晚年之时的块然独处,辛苦艰难,还对元人乔吉以“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仿李清照有名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字,斥之为文字游戏,对词作的内容,仍定性为有国破家亡之恨、离乡背井之哀;而陈祖美先生之品清照词,比之沈祖棻的品赏,却有不同异见,她并不将其看成是忧伤国事之作,明确指出,实为中年不欢的李清照,唱一曲内心的隐衷给夫君赵明诚听。且,祖美先生并非简单索隐,而是胪列有六条事实例证,一一厘析清照之词的隐微含义,是以体贴明悟的解析,捋浮去层层误解的尘埃,吻合地将剖析清照写此词的竹节式心绪,显影地还原出她的隐衷心曲,并就此郑重引申出清照的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所作词中无一乡国之念,惟有儿女情长,在前、中期创作中,这是李清照坚持的诗与词之间的楚河汉界。
    祖美先生认为,研究之事实,并不一定是以研究水平上了一个档次而为荣,也不以又开掘了某种深度而欣喜。她的品析清照词,实是设身处地地运用古代女性视角,将社会学的解读方法,婉转地转换为对李清照情感心理的逆探,在细枝末节里,流动着个人的体悟,因而,让人既留恋于她剖析出的伤心人别有怀抱,也在短幅讲析“闺怨”式词作中,体会一番明快的评论况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李清照《一剪梅》诗词鉴赏
《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一剪梅》诗词鉴赏,欢迎参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作背景 这首《一剪梅》是...

《词别是一家》诗词鉴赏方法
词别是一家 在宋室南渡前后擅场词坛不让须眉的女词人李清照,在她著名的《词论》一文中,一口气指点批评了十数前辈作家,说欧阳修、苏轼“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王安石、曾巩“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也正是她首先揭示出“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

李清照醉花阴的诗词鉴赏 600字
李清照 醉花阴 诗词鉴赏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

李清照诗歌鉴赏
【赏析一】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

李清照诗词及解析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原文及翻译赏析
浣溪沙·闺情鉴赏 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 北宋 之末与 南宋 之初两个阶段。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

如何来评价李清照所写的诗词?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二、详细分析:1、善于移情于物 她更多地采用比拟的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明志,用心灵的眼睛观察生活,所描述的情景无不惨透自己的心情,使主客观得到高度的统一,感情深挚,诗味隽永。李清照善于熔铸典故和...

李清照诗词解析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如梦令【宋】...

关于李清照诗词的鉴赏
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襄阳区17681386190: 李清照诗词鉴赏 -
段娣艾斯: 赏析《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

襄阳区17681386190: 李清照诗词赏析1.赏析《一剪梅》中词人的相思闲愁2.从动态细节入手分析《如梦令》中的人物形象3.《武陵春》中哪些句子表现愁的沉重复杂,具体分析 -
段娣艾斯:[答案]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

襄阳区17681386190: 一篇关于李清照诗词鉴赏的心得感悟(500~~600字) -
段娣艾斯: 周末闲暇,顺手翻起书架上那本搁置多年的《宋词三百首》,再次被其中一个人的诗词深深感染,每次阅罢其经典作品,或如品香茗,醇蕴典雅、回味无穷,或令我热血沸腾,久久难抑.李清照——一位宋时才华卓越女词人,一位集叛逆与敏锐...

襄阳区17681386190: 一篇李清照的诗歌鉴赏 带解析 -
段娣艾斯: 诗歌菩萨蛮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赏析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历城人,北宋词人,号易安居士,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李格...

襄阳区17681386190: 李清照诗词赏析 -
段娣艾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 秋风起时,轻泛兰舟,悠悠碧水带走片片飘落的花瓣,去却带不走反复缠绵的寂寞伤离之情. 看是疏淡心事语句,其中却不知暗暗寄托了多少相思之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衷肠难解,欲语还休,其滋味沁入人心.

襄阳区17681386190: 谁能帮我找4篇李清照的词的诗词鉴赏?
段娣艾斯:http://www.diyifanwen.com/sicijianshang/songdai/liqingzhao/ 这里!

襄阳区17681386190: 一首李清照诗词的赏析 -
段娣艾斯:[答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

襄阳区17681386190: 古诗鉴赏 武陵春 (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段娣艾斯:[答案] .(1)闻说双溪春尚好 物是人非事事休(2)示例: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艋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竟达到了船“...

襄阳区17681386190: 摘抄李清照的词二首鉴赏 -
段娣艾斯: 声声慢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襄阳区17681386190: 李清照 词 鉴赏 -
段娣艾斯: 如梦令 李清照【年代】:宋【作者小传】: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县人.父李格非,北宋知名文士、散文家.丈夫赵明诚,宰相赵挺之子、金石家.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