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人的散文

作者&投稿:张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写人的作文400字~

爱“唠叨”的奶奶
我的奶奶今年已经五十八岁了,她中等个子,总喜欢穿一件棕色的外套,腰上常系着一条绿色的围裙。那布满皱纹的眼睛。她只要一笑就合不拢嘴,这时候你可以看见她嘴里只剩下几个“卫兵”——门牙。我的奶奶可爱唠叨了,一唠叨起来就没完没了,奶奶这种唠叨伴随着成长,不过我还是很喜欢奶奶的唠叨。
奶奶虽然爱唠叨,但我从来就不讨厌她。有一次,奶奶出去买东西,稍稍回来晚了一点,回到家后,爷爷说了奶奶几句,奶奶又不厌其烦地开始“念经”了,,“今天去买东西,那可叫个累呀!路上又塞车,好不容易才买到那么多东西,你也不去帮忙,专叫我这个老太婆去拿那么多东西,可把我累坏了。现在人老了,动作不利索了,什么事都干不好了,今天回来晚了,本来想回来吃个热乎饭,可你什么也不干,我还得自己做,全家什么事都让我干,不知哪一天也会累个毛病来就好喽!
这时,妹妹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放学回来了。写了一会儿作业便嚷着要看电视,爷爷不允许,奶奶便出来帮腔:“小孩子,要以学习为重!”你才上三年级,以后要上初中,要上高中,还要上大学,路还长着呢!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知识,长大了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现在考大学的人从来不看电视,怪不得人家学习那么好。写完作业看书,复习复习功课,做做练习题,把学习搞好,再去研究电视,听见没有。妹妹早把耳朵堵的紧紧的,见奶奶没有了,才把塞进去的棉花拿出来,说:“真唠叨!”这句话被奶奶听见了,又开始唠叨了,如果你不听奶奶的话,就不是好孩子,大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你应该听大人的话,妹妹听了,只好不情愿地又把头埋进书堆里,接着学习。
自古以来,忠言逆耳。虽然奶奶有点爱唠叨,但那唠叨倾注着她对我们的感情。我希望奶奶的“唠叨”,永远陪伴我度过一生一世!

张晓风散文(柳)

原文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
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提”,或是韦庄的“睛烟漠漠柳毵毵”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的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了。
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穿风衣的日子 》
每次穿上风衣、我曾莫名其妙的异样起来,不知为什么,尤其刚扣好腰带的时候、我在错觉上总怀疑自己就要出发去流浪。
穿上风衣,只觉风雨在前路飘摇,小巷外有万里未知的路在等着,我有着一缕烟雨任平生的莽莽情怀。
穿风衣的日子是该起风的,不管是初来乍到还不惯于温柔的春风,或是绿色退潮后寒意陡起的秋风。风在云端叫你,风透过千柯万叶以苍凉的颤音叫你,穿风衣的日子总
无端地令人凄凉——但也因而无端地令人雄壮:
穿了风衣,好像就该有个故事要起头了。
必然有风在江南,吹绿了两岸,两岸的杨柳帷幕……
必然有风像旧戏中的流云彩带,圆转柔和地圈住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棠残叶。
必然有风像歌,像笛,一夜之间遍洛城。
曾翻阅汉高祖的白云的,曾翻阅唐玄宗的牡丹的,曾翻阅陆放翁的大散关的,那风,今天也翻阅你满额的青发,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
风是不是天地的长喟?风是不是大块血气涌腾之际搅起的不安?
风鼓起风衣的大翻领,风吹起风衣的下摆,刷刷地打我的腿。我瞿然四顾,人生是这样的辽阔,我觉得有无限渺远的天涯在等.
春之怀古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掌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炖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请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件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 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团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集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汗,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沙的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行道树》张晓风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长的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 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最后的战士
作者:韩少功
我爬过湘东北一带很多山头,常常发现那里有战壕、弹壳以及弹片。一堆锈炮弹在那里出土,可见那里曾经到处是战场。红军时期就不说了,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军以沉船封堵长江航道,湘、鄂、赣三省交接的这一脉山地,就成了阻击日军西进的重要战区。蒋介石题写的“气壮山河”四个大字,至今还刻在幕阜山上,纪念一大批喋血英烈。
战争留下了战壕、弹壳以及弹片,还留下了一些脱离队伍的游兵散勇。有一次,我到梅峒的贤爹家里吃饭,饭桌前见到一陌生面孔。一问,对方果然不是本地人,是一个外来的采药佬。说起采药,陌生面孔说,采药人有规矩,上山不能走人路,因为人路边无好药,好药被前面的人采走了;也不能走兽路,因为走兽路容易遭遇野兽,多了几分危险。他还说采药佬都有口忌,平时说话都得避开“呀、夜、蛇、虎、塌”五个字,也就是他们最怕的“五大怪”。其中“蛇”与“虎”好理解,“夜(黑夜)”与“塌(山体崩塌)”也勉强可猜,只是“呀”为何意?我不明白。
陌生面孔笑了笑:你遇到危险的时候,最早喊出的字是什么?不就是“呀”一声,或者“哎呀”一声吗?--原来,他的“呀”是指一切可怕之事,指人们面对险情时最常见也最不可取的惊惶失措。
采药佬听出我也不是本地人,便同我说起了普通话:得知我姐夫来自四川,又说起了四川话;总之显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过,说起他的来历,他说自己与这一带有缘,当兵时来这里抗日,混战中脱离了队伍,流落山间有两年多。他就是在那两年里跟着一个伤兵学采药,而且采过八角莲--只是那时候不知八角莲可以治癌,眼下的价格贵若黄金。
他这次就是奔八角莲而来。
很多游兵没有他幸运。饭桌前的贤爹说,清匪反霸那一阵,民兵们在山上还抓到过一个。那人住在山洞里,衣不遮体,形如野兽,头发全白了,差不多是个“白毛男”。但那家伙记性不错,不但记得自家姓名,还记得部队番号和长官姓名,更记得长官留下的一道死命令:坚持敌后游击。他只是不知道日本鬼子早已经跑了,更不知道共产党和新中国是怎么回事。要命的是,他被捕以后很不老实,决不供出武器窝藏地点,决不跟民兵走,每次吃完饭就折断筷子砸烂饭碗,一心要抗拒到底。县人武部后来费尽周折,根据他说出的番号,从劳改农场找来了一个原国军连长,虽说不是他的直接上司,但算是他的湘西苗族老乡。
“我现在命令你立刻撤出战斗,接受人民政府的整编!”前连长按照人武部的安排,换上一套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国民党军装,挂上一条武装带,雄赳赳地在他面前下达命令。
白毛男盯了他一眼,投来不信任的眼色。
“你的×营长已经阵亡,××副营长也已经阵亡。我现在代理营长!我的命令你必须服从!你听见没有?”
白毛男翻了一下眼皮,还是狐疑。
“麻大宝,你敢不服从?妈那个巴子,找死呵?老子军法从事!”
临时受命的情况在战场上倒也多见,加上粗口的国骂一上阵,白毛男大概听得耳熟,眼里渐渐有了光亮。这样,当前连长猛拍桌子骂到第三遍,对方终于通了电一般,本能地“嗷”了一声。他可能是想回“是”,但已经口齿不清。
抬起断了两个指头的右手,他还行了个军礼。
以后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他带着军人和民兵上山去,挖出了他埋在山里的三支步枪,一挺机枪,还有五位战友的尸骨和遗物。他吃饭以后也不再折断筷子砸烂碗了。

秋千座
作者:刘心武
走到过街天桥前头,她提醒自己:怎么还是那么快?不是特意要享受慢的乐趣吗?
于是,她款款登上天桥引梯,缓缓迈到天桥上面,顺着护栏悠闲前行,到达天桥正中,她停步转身朝前望去,啊,原来站在此处可以看到大街笔直通向那么远的地方,车流仿佛两条逆向飘拂的彩带,延伸得那么神气,而城市那个方向的天际轮廓线,令她感到无比新奇,特别是,她认出了自己加盟的那家公司的写字楼,她虽然经常从这座天桥穿行,却从未停步朝那个方向观望过。
她痴痴地站在天桥上,望了许久。
手机彩铃响了。出门前她已经改换了彩铃,是一首慢歌。接听,阿瑟从机场打来,还是那么急促的语速,她笑了,特意放慢语速回应:“你好容易歇下来去旅游,为什么还是那么忙忙慌慌的呢?消停点不好吗?我在做什么?我--正在--城楼--看--风景……”阿瑟并没什么要紧的话,只不过是等候登机无聊,打发无聊,为什么也不能慢下来呢?
阿瑟是和她的男朋友去韩国济州岛作深度游。那还是她给出的主意。深度游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慢慢悠悠。看来阿瑟根本抓不住这个要领。孺子不可教也!
她把手机关闭,溜溜达达往天桥那边移动。心里有点乱,像一间好久没有打扫的房间。整理一番吗?急什么?房间乱,把窗帘合拢,不开灯,坐到沙发上,不,躺到沙发上,房间也就无所谓乱不乱了。她合拢心帘,再不深想,缓缓走下天桥那边的引梯。
她是一个典型的白领。丽人不敢说。年龄不堪问。十年前刚上大学,看一部电影,剧情全忘,却记得那些街景--几乎所有的人都脚步匆匆,那是一部西方电影,当时很羡慕,现代化么,速度就是X,这个X可以理解成业绩、财富、活力、机遇……“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过上这样的高速生活?”毕业后经过几次跳槽,终于基本稳定在这家大公司,参与高速运转,工资不菲,贷款买了房买了车,月月还贷月月累,天天缺觉天天撑,就连第一次恋爱,也是高速度的,破裂分手,舐尽感情伤痕,也都匆匆忙忙。孝敬老人也是速度第一,进商场匆匆买一样东西,停下车小跑上楼,进了门急忙先宣告:“爸!妈!我回来啦!”爸妈问长问短,她的手机彩铃声声,频频跑到阳台上接电话,好容易坐下来同吃一餐,节奏快得二老瞪眼相劝,而在用餐巾纸揩嘴唇的时候,就一边道保重一边到玄关换鞋,“拜拜”声则被一溜烟跑下楼梯的鞋跟声淹没……
这就是她的生存状态。这次长假前聚餐会上,大家互吐衷肠:最向往什么?答案基本一致:痛睡三天!有的说世界上最奢侈的事物就是任兴酣睡!她却产生了一个想法,她没有向大家宣布,她对自己强调了:受够了快,现在她要利用假期,痛痛快快地享受一番慢!这才意识到,人类社会最奢侈的事物,应该是任兴地慢慢悠悠……
她下了那过街天桥,顺街道朝一家茶餐厅,慢步而去。那家茶餐厅临街的大玻璃窗内,设置了一些秋千座。她路过很多次,产生过多次坐在那秋千座上,眯着眼,慢悠悠摇晃,把心态调整到介乎什么都想和什么都不想之间,彻底放松,痛快享受,却一直被这样那样的事情驱使于快速之中,不得实现。
此刻,她的全部人生愿望,凝聚在秋千座上的慢悠悠,慢--悠--悠……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那家茶餐厅外面。她意态怡然地煞住脚,缓缓抬眼朝窗里望去。一连四组秋千座全坐了人。起初有点扫兴,问自己:急什么呢?平静下来。细观,发现有一对白发老人,两位各坐一架秋千,两架秋千全微微晃动着,二老对望,喁喁闲谈,他们之间的茶桌,小银炉上,是透明玻璃壶沏的水果茶,氤氲出缕缕淡淡的水汽……
因为总是太快,她忽略了多少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琐细的美人美事啊!今后她该快时肯定还得快,但可以不必快时,她就一定要自觉地享受慢的赐予。
她站在那里,生命在慢赏中,得大欢喜……

雨 读
作者:韩少功
雨天不便外出干活,我只能回到书桌前。如果阴云密布天色太暗,我还得拧开灯,借桌上一角暖光,在雨声中循一些骈句或散章,飘飘然落入古人昏黄的心境。
如果风雨摧折了电线杆,电灯、电话、电脑全部死寂,我就只能点燃一枝蜡烛,摸索着探入不见天日的汉朝或唐朝。
我想像古代书生们身居农耕社会,恐怕也多是蛰居乡里,多是晴耕而雨读的。后人如果竖起双耳,也许能听到累累卷帙中绵绵雨声;如果伸出双手,也许能摸出纸上的潮润和清凉。很多学者说过,较之西洋文化总体上的外趋性,中国传统文化有总体上的内趋性,比如崇“安”,重“定”,好“静”,尚“止”。这安、定、静、止四个字,难道不正是对雨中乡野的恰切写照?不正是古人们凭窗听雨时的情态?
孟子有过“夜气”一说,以为一个人入夜最容易得气,最容易入道,最容易通神。在孟子看来,昼喧而夜静,昼俗而夜雅,昼巧而夜朴,万籁俱寂之时,夜晚脱落了白昼的红尘,是一个人明心见性的最佳时机。其实,如果孟子不是有钱人,如果他还有田土需要劳作打理,每天累得一入夜就哈欠滚滚目光迷离,就可能还会谈谈“雨气”的---他将知道,农民不一定有夜闲,但大多有雨闲;不一定有夜思,但大多有雨思。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可能在雨声里诞生。
雨声中有一点异动,是一线脚步声由远而近了。
雨天里多有山民来访。他们平时忙着各自的生计,只有在雨天才得闲工夫串门。今天来的是贤爹,披一件蓑衣,呱嗒呱嗒踏一双破胶鞋,一进门就惊慌地避狗和斥狗,说他一辈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狗。
他是个诗人,每次来我家,一口暖茶入口,不出三句就要说到诗联。
打开窗户说话
扯个篮盘做天
---他觉得这一联最上口,如说白话,好玩。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朝东放
从上至下读左传书往右翻
---他相信这一联是绝品,对得滴水不漏,天衣无缝,后人想超乎其上,难!
大人大人大大人大到三十六级天宫为玉皇大帝盖瓦
卑职卑职卑卑职卑至一十八层地狱替阎王老子挖煤
---他说这一联不但风趣,风趣中还透出了傲骨,好,可圈。
我若奉命出师敌寇当前十二金牌召不转
公果尽忠报国权奸在内三千铁马杀回来
---这是一副纪念宋代岳飞的对联,何人所作,贤爹记不起来了。贤爹说,这一联好就好在对岳飞有赞有弹,扬中有抑,想法别出一格,但又句句在理。一个人呵,确实要忠,但不能是愚忠,是不是?有时候还要“清君侧”呢,还要“格君心之非”呢,还要俗话说的“不服周”(即犯上作乱)呢,是不是?
当然,当然。我频频点头。
说完联,还要说诗。贤爹种西瓜了,必有西瓜诗;收南瓜了,必有南瓜诗;看见后生们赌博,必有针对赌博的怨刺诗;只是他厌恶水田里软乎乎的蚂蟥,一辈子没有犁过田,所以至今还没有犁田诗。但他还是有足够的理由嘲笑贺乡长,说那也是个大学生?在大会作报告,啰啰嗦嗦说那么多,口水都说干了,有什么必要呢?“要是我,根本不要本子,什么事情拿过来,只要四句,顶多八句,保证说得索索利利。你说是不是?”
当然,当然是。我再次频频点头。
我不会旧体诗,只能当个假知音,欣赏他摇头晃脑的吟,即半诵半唱的古典表达。他显然发现我已经听累了,意犹未尽地起身告辞,临走时还要借点书看。我不知他爱看什么,把他带入书房,随他去挑。他翻了翻几本洋书,粗糙指头在纸页一摸,发出嚓嚓的划拉声。“这些洋码字怎么这样怪呢?蝌蚪文呵?”又翻了翻几本理论,更加咋舌不已:“碰鬼!这些字我个个都认得,就是不晓得是什么意思。你说说,这是何理?”
我不便说他读的新书还不够多,更不好意思说好多书我也一知半解。
“这些人不是拿一堆纸来练字吧?”他摇着头,“怪事,怪事。都是娘肚子里生的,未必他们脑壳里不是脑浆子,是灌了青霉素和敌敌畏?”
看来,他觉得世上凡书都应该可以读懂,只有青霉素和敌敌畏一类化学药品,可能还要加上瘦肉精和除草剂,在他眼里比较怪异,一旦灌进脑子就可乱我斯文,应该另作他论。

铁糖阿伯
作者:刘心武
一口气从网上定购了七本书,送书来的小伙子戴个眼镜,原来是个大学生,我请他坐,主动跟他聊天。他说勤工俭学的主要手段是家教,但插空也跑外卖,送过比萨饼和猫粮猫砂。我给他倒杯热茶,又递他一块包玻璃纸的精制米花糖,他道谢接过,发出一声感叹:“铁糖啊!”
我不免问他怎么把米花糖叫作铁糖?他说:铁糖就是他的故乡,就是他的亲人。
原来,他家乡在皖南。他们那里每到腊月,家庭主妇就会先用大木桶蒸出很多米饭,熟米饭放在大笸箩里,把板结的饭团细心捏散,冻几天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最后笸箩里就全是微微膨胀的有些透明的米粒,这些特殊的大米会被放在米袋里,等候铁糖阿伯的到来。
一般是在祭灶前十多天,村口传来摇拨浪鼓的声音,孩子们闻声就会往家门外跑,跳着颠连步,朝摇拨浪鼓的那几个大人奔去,大声喊:“先到我家!我家!”
来的一般是三个男人。一位背着一只大铁锅,一位背着筛子和模子,第三位背着一袋沙子和一捆工具。
他们是来制作铁糖的。
率先请到他们的那家的孩子,会非常得意,在门外向别的孩子炫耀:“我妈备的米细,我家的糖稀好香,还有大罐白糖,好多好多的花生米和芝麻仁!”
他们到了邀请的人家,就支上锅,先把那家备的米和沙子混在一起炒,那家多半备好了足够的干棉花秸,燃起的火很红很亮,棉花秸劈啪响,大锅铲响叮当,炒够火候,就把米粒和沙子倒在筛子上,筛子摇呀摇,那些变黑的热沙子,很快全都漏下,于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到了--糖稀入锅搅匀,炒米均匀撒入糖稀,还有白糖、花生和芝麻,一股热腾腾的香气,就会弥漫在这家屋里,氤氲到屋外,孩子们瞪圆了眼睛,看下一步--起锅了,粘稠的米花糖浆倾入了木模,不待完全冷却,已被师傅用刀划成了许许多多小方块--铁糖制成啦!几个孩子争着吃鲜,几个孩子急着呼唤:“该去我家啦!快呀!”
送书来的大学生告诉我,他的父亲,每到腊月,就会带着两个徒弟,背着家伙,走乡串户,去制作铁糖。那是他几十年的重要副业。制作铁糖的时间虽然就是腊月里二十多天,挣的钱却接近全年种稻子棉花总收入的一半。
他的父亲在家乡,是名声很大的铁糖阿伯。
因为所制作出的米花糖手感像铁块般硬,所以那里的孩子都管它叫铁糖。但铁糖放到嘴里却很酥脆。往往是,农家母亲会请铁糖阿伯制作出几十斤来,搁在米袋或瓦缸里,当作孩子的零食,足够那家的孩子吃上几个月乃至半年。大人也吃,农村汉子喝酒,有时会拿来下酒。
他父母在他之前,生下过两个女孩。两个姐姐长大后,相继嫁了出去,婆家都不富裕,两个姐夫都是憨厚的农民,一直留在乡里种田,到了腊月,就跟着岳父,一个背锅,一个背沙子和工具,摇着拨浪鼓,走乡串户,去制作铁糖。
他说,我递给他的米花糖,是食品厂生产的,米粒大概是先过了油,那味道,他吃不惯。他是吃家乡炒米铁糖长大的,他笑问我:他身上是否有土制米花糖的特殊气味?
我问他父亲身体还好?他说没有什么病,只是脊背弯了。他说这几年他们家乡经济发展很快,镇上有了超市,巧克力等新式糖果流行到了村里,每年邀请铁糖阿伯去家里制作铁糖的主妇都在减少,今年已经不再走家串户,只在中心村租一处地方,设固定点,让需要加工的主顾带着炒米、糖稀等物品来,制作完了带回,生意不旺,收入也就不多。
大学生告辞,我往外送,正好两人从楼窗望见下面,人行道上有伙刚来到城市的农民,扛着铺盖卷,他就说:“里头真像有我两个姐夫--铁糖阿哥。他们说了,也打算进城来挣钱呢。”
他走后,我许久都没翻他送来的书。他让我读到了意外的书页。

我想,现在馋嘴的本事是从小时候被培养起来的。
外祖母的样子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外祖母给我买的零食我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在我印象中,外祖母最疼的孙子就是我了。每次过来看我都给我带一大包的零嘴。妈妈说,我四岁的时候是外祖母看护我的。后来外祖母死了才让爷爷看管我。那时侯,家里穷,爸爸妈妈一天到晚为三餐而奔波。那时侯,有点小冰糖块吮吮已经是一件值得小伙伴们羡慕的事情。而外祖母给我带来的零嘴,不单有小冰糖块而且还有杏肉,杨梅干,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果脯。每次带来得都足够我吃上两三天。值得遗憾的事,外祖母死之前,我只会远远地看着她而不敢靠近她,妈妈说,那时侯,外祖母最想的就是牵一下我的小手。而我,因为那时年少对死亡的恐惧始终没有实现外祖母的这个愿望。外祖母留下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给我的那块玉佩。每当看见那块玉佩,我就会想起她,想起她对年幼的我的疼爱。
爷爷是外祖母死后才接着看管我的。到那时候爸爸妈妈依然很忙。而家里依然很穷。爷爷是我们镇上有名的老中医,他在人民医院退休后就在家里开了一个小诊所,那时侯,爷爷是个比较富有的人。爷爷喜欢给我买糖吃还有那甜甜的萨其马。以至后来街上的人都叫他糖爷爷。那时侯能够吃上一包白云牌方便面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而我几乎每天都可以吃上。只要我乖的话。我小的时候很会讨人喜欢,我会帮爷爷包药,所以爷爷一到晚上的时候就会给我买一包白云牌方便面。我现在还记得那包方便面的样子,红色的包装袋,袋的正面有一碗很大的面,面上放着两块切开的鸡蛋,还有葱花,还有煎好的三块猪肉。而袋的背面呢,就是三幅教你怎样泡面的指示图。图画上的小人是留着披头四样式发型的小男孩,看他吃面的样子就迫不及待地想吃。后来,家里有钱了,方便面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吃了这么多还是怀念那只有麻油和香料包的白云牌方便面。爷爷也很喜欢吃方便面,但现在他老了,爸爸说方便面很热气,不让他吃。爷爷现在只喜欢吃素,我想,等我工作了,赚到钱一定要好好带爷爷去吃那上好的素菜。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已经搬到新房子里去了。那时候,换成妈妈接送我上学。每次考试的那天早上,我都会到学校正门的那条芒果街的一间小店去吃油条送白粥。每次吃完考试都会去的双百。我还经常光顾那间小店隔壁的面包店,我喜欢吃它那里的两块面包中间夹着奶油的东东,现在才知道那叫三文治。除了这些我有时放学还会吃上一两个碗仔糕再回家。后来,我改路线上学了,改从学校后门那条路走,妈妈说,那比较快。后来,我就成了学校后门那间猪肠粉店的常客。现在回想起来,那间店的猪肠粉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再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那间店已经换老板了,那味道当然不如从前。现在,走过那条街的时候,都不自觉地停停看看。寻找一些我小时侯生活的轨迹。每当迷惘的时候,想想从前,尽管小时侯年少无知,但是烦恼却比现在少的多。
上中学的时候,我上的中学就在我家不远的地方。那时候,我比较早起,可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吧。学校太早没有开门,我就会到学校旁的拐弯角的一间早餐店吃早餐。那里最出名的是牛腩粉,好多人都挤在那里吃。因为我来得比较早,人很少,老板总是在我那碗上放上多几块的牛腩。他把我看成勤奋的学生,确实,我上初中的时候是比较勤奋的。每天从一大早就抓紧时间看书,所以,初三毕业的时候我考上我这所母校——全镇最好的中学。如果当初我能坚持勤奋的话,或许,高考就不会失利。勤能补拙。古人的话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毕竟世界上不看书不学习就能取得大成就的天才为数是很少的。现在,上大学了,很少机会能再次去小店那光顾,偶尔的,接弟弟回家的时候会和他一块去小店尝尝那里的牛腩粉。
上大学了,每当吃早餐的时候,我都会怀念家乡的那些小店,甚至家里的一顿豆豉鱼干送白粥。出来已经一年了,思乡之情不言于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名副其实的馋猫,我觉得吃是最能让人寄予浓浓的感情的。
2.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题记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李清照

佩服楼上的,为了20分,拼命打字.
你的第一篇散文,重点不是在人
第二篇很好,你就写<背影>,大家都会明白
小时侯的语文,有节选的闰土,也可以当散文看.


写人的散文
原文1925年10月发表于北京 参考资料: 百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13-11-03 超短篇名家写人散文 61 2020-04-05 写人的美文? 5 2011-10-03 写人的名家散文,800字左右 488 2020-10-19 写人散文的好句子 2014-08-19 写人散文精选 5 20...

写人,以散文的形式。要求写一千五百字
写人,以散文的形式。要求写一千五百字 5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散文。要求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时间快到了,快!快!快!快!快!快!快!... 以”我的母亲“为题,写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散文。要求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时间快到了,快!快!快!快!快!快!快!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写人叙事类经典散文
汪曾祺蒲桥集,这个适合上了年纪的人看,推荐给你父母 巴金随想录,小狗包弟记得吧,高中课文。陈白尘的云梦断忆,写文革的事,不同于遗忘悲壮愤懑的笔触,这个很好笑,跟电影美丽人生很相似,痛苦的过往用调侃的语气诉诸笔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张中行负暄琐话,性灵之美,他的散文有气韵生动的...

紧急需要名人写的散文要求写人的读过的密下最好把里面的好词.好句...
紧急需要名人写的散文要求写人的读过的密下最好把里面的好词.好句.以及主要内容给我下 有名人写的散文要写人的另外需要里面的好词好句主意内容有的来悬赏分分不够可以加... 有名人写的散文要写人的另外需要里面的好词 好句 主意内容 有的来悬赏分分不够可以加 展开  我来答 4个回答 #热议# 历史上...

介绍散文写作要点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阐述个人修养和人生感悟的散文有哪些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从根本上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题破山寺后禅院改编的一片写人 散文
回想起来,我在红尘已是面壁难破,佛陀指引说要六根清净,正该是这样吧?就在我神思恍惚,疑为跨临出世仙境之时,诵经和斋饭的信号——钟磬之声又敲响了——“铛、铛、铛”,余音绕梁,艳阳普照,山林回荡。我的心随着这迷幻优美的钟声,不知所往啊!只有题诗于这破山古寺的壁上,留待后人欣赏。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 散文?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女作家尤安·艾肯于1974年写的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它具有以下特点:1、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

散文可分为几类?
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类。(1)叙事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事件的...

一篇写人的散文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而我,要感恩她,我敬爱的老师.感恩她直言不讳的教导;感恩她给于的真诚;感恩她为我的心灵寻找了开启的钥匙;更感恩她,让我懂得了感恩!《母亲》母亲可谓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应如何感谢和报答这份特殊的...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关于人物的散文600字 -
时蕊益肾: 桌上摆放着一本精致的台历,台历上有几个日期上画着红圈,记载着我与你相处的点点滴滴. 9月1日,是我初次见你.刚刚开学,心里揣着对离开老师的怀念和对新来老师的种种猜测;是男还是女的?凶不凶啊?一切疑问都在你进来的一刹那...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描写人物的小短文 -
时蕊益肾: 在我们班里我最喜欢的同学就是小帅哥耿豪了,你瞧!他的个子不高,但长得很敦实,他的胳膊和腿真像成熟的玉米棒.他喜欢穿外套不扣扣子,听他说:“那样会更显得威风.”耿豪的头长得圆圆的,红扑扑的脸蛋是圆圆的,巧的是他那双乌...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写一篇小作关于写“人”的散文不少于三百字左右 -
时蕊益肾: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们家对面有个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这个修车师傅.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做完了作业在看电视,只听“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描写人物的文章 -
时蕊益肾: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关于写人的文章
时蕊益肾: 臧克家的《有的人》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描写人物细节的名家散文 -
时蕊益肾: (巴金《家》)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竹篁在月光下变成了一片黑色. 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描写人物的美文有那些 -
时蕊益肾: 小径见真情 我的好朋友家住在凌云新村,有一次我到他家去做客.他带领我游览了新村,在新村里有一片浓密的树林,树林中有一条毫不起眼的小路.朋友告诉我那是刚刚建成的健身小径.我仔细观察了健身路周围,一棵棵高大的杉树,拥有着...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描写人物的美文 要求短篇,450字左右
时蕊益肾: 圆脸蛋儿,笑眯眯的小眼睛,甜甜的小酒窝,梳着“妹妹头”——这就是我的同桌黄祎涵.她可是老师身边的红人,能说会唱,成绩优秀. 你想知道她成绩为什么那么好,我劝你别急着去问她.如果你真要去问她,她高兴的时候,会甜甜一笑,...

天祝藏族自治县18681521639: 有关写人的美文,最好有赏析 -
时蕊益肾: 毕淑敏人物外貌句子赏析参考: (1)她很普通,对谁都不重要,惟独对这个小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 【赏析】这是一位母亲的宣言,体现了陶影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2)陶影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