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不同?

作者&投稿:禹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不同?~

1、首先所在朝代不同: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
科举制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隋朝兴起: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誓愫闷,科举制形成。
2、针对对象不同: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家族名望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则是对全民开发,有才能而任之
3、意义不同: 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世族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实质上反映了隋唐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化;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科举制面向帝国所有臣民,更公平。九品中正制的上品只面向世族大家,寒门没有可能评定为上品。

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中正由各郡有声望的人担任,选官标准比较注重德才.后来”中正”官有世族豪门担任,他们品评人才时间只注重门第,是一批批有真才实学但身份卑微的人受到排斥压制,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科举制度:当隋朝建立且统一全国后,急需大批人才,隋文帝则废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举人”.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其特点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且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通常在州府初试,合格者进京省试.总的来说是以考试为主,更加公平公开.且对我国、外国都有深远影响.

答;变化: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
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是官制,从曹丕的魏朝开始,到隋朝结束。科举制是选官的方法。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不同?从选举权来看
科举制面向帝国所有臣民,更公平。九品中正制的上品只面向世族大家,寒门没有可能评定为上品。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具体是什么
曹魏后期,尤其到了晋朝,九品中正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选拔人才的途径。由于中正官一职为世家大族所垄断,选官任人唯看门第家世,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等级森严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是东汉以来世家大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加速了魏晋以来士族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科举制 第一,隋唐科举制的...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相比,有哪些优缺点?为什么九品中正制消失了?
缺点:一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容易产生生涯错误;二是制度时保守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三是勤勉之士难以出头,弱势族群的生活水平也难以提高。九品中正制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出现,科举制弥补了九品中正制的不足:一是科举制强调实践考试,增强了才能的教育;二是考生的能力以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

科举制替代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品评士人、选拔官吏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加之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存在“官多民少,十羊九牧”,“清干良才,百分无一”的现象,使荐举制积弊暴露无遗。隋朝立国后果断进行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创建科举考试。

隋唐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特点
九品中正制,有一个特点“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在魏晋时期,士族依靠九品中正制,垄断了朝堂,寒门子弟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科举制就是给了寒门一个晋升的空间,可以说是很大进步了~

试比较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选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但要注意,这些制度都是历史的产物,科举制难以在汉朝、晋朝推广,因为汉代、三国、两晋,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士族集团极其强势,各地宗族在政治经济中都占据一席之地,有时领导人也必须向他们做出妥协(类似于美国总统与由各个利益集团组成的议会之间的关系),而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这是他们垄断仕途的根本,...

魏晋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病,“科举制”有什么进步?_百度...
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世家大族把握科举考试,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科举制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打破了贵族的垄断,有利于巩固皇权,形成社会稳定的局面。

科举制之前若持续实行九品中正制,结果会怎样?
九品中正制是既定的官员选拔人才,如果继续九品中正制那么我想不会有隋唐的繁华出现,中华民族的大兴盛时期也就消失了,国家从此势必腐败。科举制则适应了当时的潮流,推动了封建制的大发展。

九品中正制到底是怎么选拔人才的?中正到底是个什么职位?
九品中正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和科举制等制度一样都是 重要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在高中历史课上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具体是指,朝廷将人才的推举权,交给大中正。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推举小中正。中正是评品人才高低的官职,但对于当时人才的调配却有相当大的处置权。这样可以加强...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掌握。AC项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B项反映的是科举制;D项反映的察举制。故选B项。

仁化县19695595815: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不同? -
龙轻宁神:[答案] 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

仁化县19695595815: 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区别? -
龙轻宁神:[答案]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为九个等级,作为政府选用官吏的依据.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九品中正制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科举就不用多说了,十分...

仁化县19695595815: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不同 -
龙轻宁神:[答案]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地方...

仁化县19695595815: 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有什么不同 -
龙轻宁神: 概括的讲,九品中正制是以推荐考察为主的制度;科举是以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后这更公正,影响更深远 九品中正制:出现在三国到南北朝.这一制度规定,各地设”中正”官负责考察\品评和推荐人才,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推荐考察制”.起初...

仁化县19695595815: 比较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的异同点 -
龙轻宁神:[答案] 1.世官制 又称世卿世禄制,主要存在于夏、商、周时期.它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将官职限定在贵...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中正”所...

仁化县19695595815: 隋唐的科举制度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何特点 -
龙轻宁神: 九品中正制,有一个特点“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在魏晋时期,士族依靠九品中正制,垄断了朝堂,寒门子弟几乎没有出头的机会,科举制就是给了寒门一个晋升的空间,可以说是很大进步了~

仁化县19695595815: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比较 -
龙轻宁神: 三者是不断完善的,察举制始于秦汉,由一方长官随时察举辖区孝廉,并推荐给中央,是科举制的雏形,至于后来的九品中正制是通过有名望的人来推举人才,但这个制度的弊端显示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严重的氏族和门阀制度,并没有真正的起到作用,而隋以后的科举制则杜绝了这种现象,通过考试层层选拔,底层人士完全可以登堂入室封侯拜相,也在那个时代选拔出了不少人才.

仁化县19695595815: 试比较中国古代三种主要的选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
龙轻宁神:[答案] 没事帮你答了吧. 察举制兴起于汉代,为推荐制度,由地方官员考察本地优秀人才推荐给朝廷供朝廷任用,其标准为“孝廉... 这种制度由于受地方大族的影响,举荐的人多是地方大户的子弟,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地方势力. 九品中正制始于曹魏兴盛于南...

仁化县19695595815: 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的区别怎样区别九品中正制与察举制啊? -
龙轻宁神:[答案] 详细看参考资料链接:) 察举制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 到了隋朝,随着门阀制度的衰落和科举制实行,此制终被废除.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共同点 继承性 同为中国古代的选官...

仁化县19695595815: 说说科举制相对于九品中正制具有哪些进步性 -
龙轻宁神:[答案] 这个嘛……我来试试!首先,要先看一下两种制度的特点:1、九品中正制是利用官宦人家的子弟作官的,这样十分的不公平,对吧?无论自己多有才华,只要自己出生在穷苦人家,sorry,没门!这样就有了一个极端腐朽的群体——士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