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危害

作者&投稿:塔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品中正制是哪个朝代的选官制度
但当时察举尚未完全废除。九品中正制就是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产生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

九品中正制品第与入仕
对于九品中正制品第与入仕途径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唐长孺认为,尽管九品中正制起到了清浊分流的作用,但这并不等同于选举制度的全部。选拔官员时,虽然会参考中正的品第,但实际的授职还需通过多种入仕途径进行。罗新本的观点则强调九品中正制作为考察士人和官员的手段,中正对未仕和已仕者进行...

详细介绍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的许多特点在曹操当政时期已有萌芽,曹丕、陈群进一步加以制度化。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学家沈约甚至说它是“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中正又有参与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

为什么说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隋文帝的“科举制度”一举打破了这个沿袭千年的“陋习”,以“高考”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从制度上摧毁了门阀政治的生存根基,也让皇权得到进一步巩固。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官人法”盛行天下,把天下士子分为九等并赐予官职,也是“九品中正制”。所有士子由中正和大中正进行品评,这原本是为国家评贤...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是什么意思?
品中正制本就是一种妥协之举:曹魏既要借助寒门子弟打击门阀世族,又要赢得他们的支持,故而当门阀世族代表尚书陈群向政府提出“九品官人”的方案时,魏文帝曹丕欣然应允,而这正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可是诞生于两汉察举制的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公平上没有长足的进步,这引起门阀士族以外阶级的不满,他们要求...

九品中正制中最下品也能做官么
曹魏时期,九品官人法创置之初,某个既定资品的起家官品,与其对应是相差三个品级。资品虽有九级,而被中正评为下等人才,获下品七、八、九品级者,是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的。因一品被视为圣人之品,不轻易授人,成为虚品。实际上能够起家入仕的资品,只有上品与中品的六个品级。

清朝品级制与九品中正制有无渊源
清朝的官、阶、品从、爵位既保留了满族的传统称谓,又保留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九品中正制”的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时期,当时,将士人按才能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以后又将官员的尊卑也分做九等,亦称为九品。北魏时,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区分,先将各品分为正与从,即正一品、从一品到正...

本人有一把家传的中正剑,请问价值多少?
关于您手中的家传中正剑,市场估价大约在五万人民币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大量仿制品,这些仿品常在剑身或剑鞘上刻有“中正剑”或“蒋中正赐”等标识,然而真正的中正剑历史上并未有此类刻字。真品中正剑是蒋介石委员长赠予黄埔高级军官的象征,由于法律规定,真品通常不开刃。真品中正剑...

“九品中正制”不是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吗?为什么明清时期官还要“品...
这个不是这么理解,九品中正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保证大贵族的利益,皇权和大家族之间的博弈,直到清朝皇权达到顶峰,唐朝时候武则天为了自己的权利,提拔寒门出身的官员,九品中正慢慢没落,科举渐渐升起,清朝的时候科举已经僵化到禁锢人的思想,制度都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慢慢更新。

科举制度弊大与利的议论文
九品中正成了九品不中不正,所有上品皆为世家大族,而寒门弟子即便怀抱真才实学,也只能屈居下品。 鉴于“九品中正制”既压抑了大批寒士的进取之途,又妨碍了皇权专制的强化,因而当隋朝建国不久,即废除中正,另设“州都”负责举荐人才,但不再给士人划分品级,只需参照“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进行考察,分别荐...

纳砍13942225870问: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 - 搜狗百科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因此当士族没落以后,九品中正制也被彻底废除了.

纳砍13942225870问: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主要是加强了门阀制度,进一步强化了自东汉末年以来一直延续到唐朝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导致门阀掌握实际权力,压制的社会阶级的流动性

纳砍13942225870问: 魏晋以来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病?科举制与这种选官制度相比 有哪些进步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弊病:九品中正制盛以门阀制度为基础,以门第作为选官任官的标准.进步: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术实学的人才.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纳砍13942225870问: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汉朝察举制选才之权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当时被举者占四分之三是现任官吏,造成平民儒士中之优秀人才被拒之门外.特别在东汉后期,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察举制流弊百出. 九品中正制则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利于寒门入仕.

纳砍13942225870问: 察举制和九品中制的利与弊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察举制是以孝廉为基础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利于加强人们的道德与提高素质.弊在于它不完全公平公正,官吏可以控制垄断这种制度.九品中正制只限于世家大族,下等民根本没机会.但它维护了官僚统治,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纳砍13942225870问: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有什么弊端,隋朝时做出了什么改革措施,科举制正式创立的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魏晋时期采用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从士人里面选用人才,它的弊端非常明显: 1、容易形成门阀大族,对皇权造成威胁,东晋的谢家、王家、桓家势力大,导致东晋皇帝无法形成控制; 2、不利于人才选拨,造成人才后代凋零,都从士人选择,来源单一,成为士人就是铁饭碗,会导致其不思进取; 3、造成阶级矛盾,其它阶层无上升通道.

纳砍13942225870问: 中国古代的两种选举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九品中正制的最大缺点在于做官要依靠个人的名望,要得到当朝大臣的肯定.而名望是个比较虚的东西,获得名望的最可依赖和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出身于高门之家.一统天下的晋代,...

纳砍13942225870问: 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方面有何弊端?科举制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实施九品中正制,使官僚机构臃肿,不仅国库开支巨大,而且办事效率低下. 科举制的实施,可以选拔有才华的人当官,避免了机构的臃肿情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纳砍13942225870问: 魏晋以来用“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用什么弊病? -
红花岗区新体回答: 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