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伤亡多少?有具体的数据可查吗?

作者&投稿:通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中日军力却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夫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中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长期以来,它的作用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虽然自洋务新政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当现实需要它转而对外──防御侵略时,就远远不能得心应手。军队的许多问题,都与它的职能有关。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武器方面,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但它不过是内战用的、示威用的军队。它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因此,它不能把兵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并且机动能力太低,部队转移时总是发生很大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进行运动战,退守防卫就成了它作战的中心。”⑤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也曾谈论:“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东所以异也。”
中日军队的差异,经过甲午一役,中国也有不少官员看出来了。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就说,日本的胜利“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袁世凯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张之洞说:“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
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甲午战争是日本侵略朝鲜中国的战争, 其发生于1894年。 1894年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 所以这场战争叫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涌现出邓世昌、 左宝贵、聂士成等民族英雄。

1894年7月,中日两军在朝鲜开战。毅军以分统马玉昆率五营一队(约2100人),与淮军盛字军以及奉天的奉字练军、盛字练军一起,构成了四大军29营,于8月先期入朝,在平壤与从牙山退回的叶志超、聂士成部汇合。
14.5
火炮/门 鱼雷 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27 2126 10.2
日本舰队 268 568 36 3 916 14.5

主要是态度问题,当时清政府已是病入膏肓,内部不稳,无暇他顾。

几万人而已


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1. 陆军:清朝在甲午战争时期,八旗和绿营军队已尽显腐朽,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仅适合用于地方治安维护。真正能战的主要是各省的练军和勇营。战前,中国各省的练勇两军总计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有四万人,装备较为先进,拥有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和火炮等当时先进武器。其他部队装备差距显著,有...

中日甲午海战,中国舰队到底输在了哪里?
在我看来,中日甲午海战的较量,实际上是晚清政府精英为了改变中国局面所推出的洋务运动和日本政府为改变日本局面而推出的明治维新的“比试”,是两个国家改革成果的一次较量,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舰队真正输在哪里。第一,工业制造能力上的落后。当时的清朝有四大舰队,从吨位这种数据上来看,表...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中日军力却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

五场会战是什么意思?
五场会战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在黄海海域和陆地上与日本军队发生的五次大规模交战。这五个会战每次都是激烈的战斗,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其中有的会战还导致了中国军队的失败和战役的结束。五场会战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五场会战的发生,让中国军队在与日本军队的战争中积累...

甲午战争中 中国军队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一些论者从力量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日本及其支持者实力强大,中国不具备赢得反侵略战争的条件,由此强调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奋发图强,提升国力,才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观点自然有其积极意义.甲午战败的结果,一是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二是台湾割让给了日本,直到1945年才归还...

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陆军, 清在甲午时期,八旗、绿营已经腐朽不堪,勉强可做地方维持治安只用,全无作战能力,实际可用主要是各地练军和勇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4万,装备较好,有当时先进的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火炮等,其他部队责装备差距很大,有装备进口枪炮的,有...

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一百多年来,带给世人,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我们深深的启示。然而,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战场,在打赢现代化复杂电磁环境下局部战争,实现我军军事教育训练转型建设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仍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海军攻坚克难,思想先行思想理论是力量的源泉,它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伤亡多少?有具体的数据可查吗?
聂士成部汇合。14.5 火炮\/门 鱼雷 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27 2126 10.2 日本舰队 268 568 36 3 916 14.5

甲午战争爆发时的中日海军,究竟谁强谁弱呢?
日军强。清军北洋舰队强在吨位大,火力猛。比如主力战舰的炮径达到了300毫米,一炮击中足以让一般日舰直接爆炸断裂。即便是日军主力舰也受不起几炮。但北洋舰队当时总体只适应远战。北洋舰队多数战舰都是木制外包铁的轻型舰,只能近战对主力战舰形成护卫火力。而少数主力舰都是大吨位的,只能远战。缺乏中型...

甲午中日海战,清朝动用63万大军,死伤4万人,消灭多少日军?
而当时中国从全国上下调集了多达63万人的大军,并且还有著清朝规模最大,军事实力最强的北洋水师,可以说,只要能够采取合理的战术,就一定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但结果我们都知道,清朝败了,并且败的十分彻底。或许有的人说,因为日本国是中原王朝上千年的附属国,直到甲午战争开始之前,上至王公贵族下至...

吉首市13477178303: 请问甲午海战中敌我损失究竟是多少?
端俘齐诺: 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伤(“西京丸”、“赤城”两舰被拖行后不久后沉没),死伤官兵600余人. 日军确实未沉一船.具体经过请你看

吉首市13477178303: 甲午中日战争陆战部分双方死伤情况?
端俘齐诺: 朝鲜战场上的情况. 平壤之战朝鲜战场上的情况. 平壤之战:日军死伤705人,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683人. :

吉首市13477178303: 甲午海战清朝损失多大?
端俘齐诺: 1、中国军民伤亡巨大.除战场上战死者外,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如旅顺一地,杀后只剩下三十多人掩埋尸体. 2、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李鸿章...

吉首市13477178303: 甲午战争前,中日的兵力对比有多悬殊 -
端俘齐诺: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伤亡情况,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伤1,132人阵亡. 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 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

吉首市13477178303: 中日甲午战争的起因,和中日两国的损失状况如何,中国为什么失败了??
端俘齐诺: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日本挑起战争 日本蓄谋吞并朝鲜...

吉首市13477178303: 日本与中国打仗时伤亡多少人?中国呢?
端俘齐诺: 中国日本从古到今发生过的战争 唐高宗 唐新罗联军 打败日本百济联军 元世祖 多次远征日本 最后一次船队被台风刮没了 日本称那次台风为神风 明世宗 戚继光 俞大猷平定...

吉首市13477178303: "甲午战争"中日两国海军的损失是多少?谢谢 -
端俘齐诺: 1840的鸦片战争和1853年的“黑船来航”事件,在中日两国近代史上,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此开始,两国都面临被西方列强吞并的民族危机.以30余艘舰船和不足一...

吉首市1347717830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伤亡多少人? -
端俘齐诺: 100年多前,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历时四年,波及30多个国家.当时,中国虽然宣布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并没有真正派出军队参战.真正卷入战争的中国人,是以14万北方农民为主组成的中国劳工,协约国把这支劳工...

吉首市13477178303: 日本打中国八年,日本死亡多少人?国军死多少人?共产党又死多少人? -
端俘齐诺: 中国军队死亡人数:28000000多、中国平民死亡人数:30000000.日本军队死亡人数:1850000,日本平民:672000.对比数字中国人死了三千几万,而日本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