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屈子文化之精神》的译文

作者&投稿:能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国维的《只余眉样在人间》的译文~

美人相隔重重关隘,消息断绝。路途一弯又一弯。山色浓翠沉沉好像要压到马鞍上,马前面是一座又一座的山。
山色凝碧,山势缓缓,好像美人浓密的发辫,当年看了了又看。只留这眉黛的样子在世上,再遇着是难上加难。

  论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想象说”的意义--[转贴]
  论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中“想象说”的意义--
  --作者:张煜
  【原文出处】: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原刊地名】: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15~19
  【复印期号】:7 【分类号】:J2
  【内容提要】: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引入西方原始思维理论的视野和批评方法,通过“
  【文摘】:文论研究
  【英文文摘】:Wang Guo-wei introduces the perspective and literary critical approach o
  【作者简介】:张煜(1972-),男,广西桂林人,暨南大学中文系文艺学200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
  【正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94X(2003)01-0015- 05 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研究,在中国已成为显学。多数人认同的意见是:他发表于 1904年的《〈红楼梦〉评论》,首创以西方批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评价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可视之为中国现代批评的开端;而《人间词话》在重返中国传统词话形式的表象下,给传统的形式和审美趣味注入了新的批评精神,目的是建构一套同时能超越中国传统和西方文学批评的新批评理论和思维方法。这两篇文章皆受到批评史论者的极力推崇。笔者以为,相比上述两篇,影响较小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也应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如果说《〈红楼梦〉评论》以全新的批评视野和方法以及略带偏激的“误读”,力求摆脱传统批评的局限,那么《屈子文学之精神》的批评路数,则是寻求二者的契合交汇之处。这篇文章实现了西方的批评概念和思维同中国传统批评方法和材料的较好契合。 又,佛雏先生的《王国维诗学研究》及温儒敏先生的《中国现代批评史》,都有专节论述《屈子文学之精神》,并有颇高的评价。然二位皆着眼于王氏自身的理论体系发展和批评模式的演化而视“欧默亚之人生观”为该文的核心概念,就二位先生自身的批评理路而言,这固然是恰当的。但《屈子文学之精神》作为论屈骚之作,将其置于与王氏之前历代评论屈骚的文章的比较之中,另一个概念——“想象”便会凸显其关键的意义。王氏标举“想象”以论屈骚,不仅是他所追求的汇通中西的批评思维的结晶,而且在实际的批评效果上,也超越了前代的屈骚批评而独见卓识。 一、“想象说”之分析 “想象”一词,曾见于屈子《远游》“思故旧以想象兮”(注:“思故旧以想象 ”之“象”,亦作“像”,古字中二者通用。见姜亮夫:《重订屈原赋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581页。)之句。有论者认为这说明了屈子对“想象”这一艺术创作思维方式的自觉,其实,这种说法是可疑的。对“想象”作为创作思维方式的认识,既需历代文学创作经验的累积,更要有强烈的理论意识。显然屈子的时代,尚无这样的可能。明确从理论意义上用“想象”的概念来界说屈骚的,则开始于王国维。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视“想象”为构成屈子文学的两大因素之一。王氏认为屈原是“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注:本文所引用《屈子文学之精神》之文字,皆出自《王国维遗书(第5卷)·静庵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其作品是当时的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之想象合而为一……”屈原的作品正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在他看来,屈子之所以能为“大文学”,“想象”是其中关键。 王氏的论述,细绎之,可有如下的层次: 其一,想象为诗歌之原质。艺术想象其实是文学艺术创造中必需的心理活动机能,是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之一,其重要性与特点为许多中外文论家所察觉。陆机《文赋》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之“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皆可视作对想象的精彩描述。“想象”同样也受到西方文学理论家推崇。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 (注: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7页。)。别林斯基指出诗人“必须天生赋有创造性的想象,只有它才构成诗人之所以有别于非诗人的特长 ”。(注:《外国作家理论家论形象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7页。)这些都是将“想象”当作创作的普遍原则而予以重视。王国维试图从文学的普遍原则开始,以界说屈原的文学精神。他说南方人想象丰富,“此南方文学中之诗歌的特质所以优于北方文学者也”,而“古代印度及希腊之壮丽之神话,皆此等想象之产物也”。想象力之重要,“北方人之感情,诗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屈子正是以“伟大丰富之想象力”才写出“古代北方文学之所未有” 的“大诗歌”。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王氏还强调了想象的自由性,因为有“丰富之想象力”,屈子文学“思想之游戏,更为自由矣”。培根认为“诗是真实地由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的想象而产生的”(注:《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7页。),所谓“不为物质法则所局限”即是对艺术想象的自由性的认识。想象是人类诸种心理中最不受限制的一种,在创作活动中,想象可以超越具体的人、物和逻辑的局限,体现出创作者心灵的极大的自由和艺术形象创造的无限可能。屈子诗歌驰骋想象,上天下地,神游八荒,时空大幅交错跳跃,创造了许多奇异、雄浑的艺术形象。王国维以“自由之游戏”视之,十分准确地把握了“想象”的心理特点。 其二,“想象力”与原始思维。屈子的作品充满夸奇比喻和瑰丽色彩,创造了奇异的神话世界。屈骚这一特点,一直为传统批评者所论说,而且争议极大。王国维并未如传统论家那样停留在内容的罗列与求证上,而是视之为“想象力”的产物,试图对其思维方式作根本的把握。 他认为构成屈子文学精神的“想象”是根植于南方文化土壤中的。王国维说: 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之文学中发见之。故庄、列书中之某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 那么南方文学何以有如此的丰富想象力,他接着说: 夫儿童想象力之活泼,此人人公认之事实也。国民发达之初期亦然,古代印度及希腊之壮丽之神话,皆此等想象之产物也。以我中国论,则南方之文化发达较后于北方,则南人之富于想象,亦自然之势也。 王氏的见解,颇类似西方关于原始思维的研究理论。年代远早于王国维的维柯在原始思维研究尚未有实证的时期便推测,原始人的思维有一种“诗性智慧”,他说: “这些原始人没有推理的能力,却浑身是强旺的感觉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这种玄学就是他们的诗,诗就是他们生而就有的一种功能。”(注:维柯:《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61-162页。)体现于“感觉力”和“想象力”的“诗的本性 ”是文明社会难以理解和企及的。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兴起,“想象力”和“诗性智慧”被人们从原始思维特点的角度加以理解。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叶·莫·梅列金斯基在纵览西方文化人类学关于原始思维的诸种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原始思维的特点是由于原始人不善将自身与自然界区分所致,它的一般性质是“ 浑然不分”,即“主体与客体、物质的与观念的(即对象与符号、事物与叙说、存在与称谓)、事物与其属性、单一与众多、静态与动态、空间关系与时间关系等等之区分的朦胧”(注:叶·莫·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 181、182页。);另一性质是“抽象概念尚处于微不足道的发展阶段”(注:叶·莫 ·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81、182页。),原始思维不能离开具体可感的事物,认识事物须借助感觉属性的类比来实现。另外,在原始思维中“逻辑思维本身尚未与情感的、激奋的、运动的因素充分区分”(注:叶·莫 ·梅列金斯基:《神话的诗学》,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81、182页。),原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充满激情和惊奇的。王国维所言南人“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即是指上述的原始思维特征。原始思维的“浑然不分”状态、“感觉类比”的方式和 “激情”,使原始人将人的欲望、情感及各种生命本性赋予自然界,这种思维方式,与艺术创作的思维是极其类似的。因此,原始思维的特点,对于审美而言,便是“想象力”和“诗的智慧”;“文明”社会视为艺术创造手法的“想象”,对原始人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日常思维方式。王国维是否受到西方原始思维研究理论的直接影响,其明显证据尚可存疑。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文化人类学成果频出的阶段(注:在王国维1906年写作《屈子文学之精神》前后出版的重要文化人类学著作有:1871 年爱德华·B·泰勒《原始文化》,1890年詹姆斯·G·弗雷泽《金枝》,1899年斯潘塞和吉伦《中部澳洲的土著居民》,1910年列维·布留尔《低级社会中的智力机能》,1913年弗洛依德《图腾与禁忌》。),王国维又致力于西方理论的引入,对西方学术的新动向有所了解是可以肯定的。他论述“伟大丰富”的想象力只能为处于“文化发达较后于北方”的南方所独有,有如儿童想象力的活泼,并以希腊印度的神话相类比,这一思路与维柯、布留尔等人的观念极为相似。他还在《人间词话》中说:“叔本华曰:‘抒情诗,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曲,壮年之作也。’余谓:抒情诗,国民幼稚时代之作也。”(注:见滕咸惠:《人间词话新注》,第28条,齐鲁书社1981 年版。)从中也体现了王国维对文化人类学眼光的借重。刘绍瑾先生在其近著《复古与复元古》中指出王国维这篇文章“就是一篇自觉地运用现代人类学观念与方法来解释屈子文学精神的佳作”(注:刘绍瑾:《复古与复元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 01年版,第324页。),这一判断是极具洞见的。 在屈原的时代,楚国尚处于原始文化尚存残余的时期,楚人还沉浸在神话世界中。屈骚则充满奇异的想象,多姿多彩的形式,人神共处的世界,以原始思维视之,这其实是存在于“落后”社会中“诗性智慧”的本性所致。王国维从原始思维的视角观照“南方之想象”,恰当地阐释了地域民俗、神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
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前者称道尧、舜、禹、汤、文、武,后者则称其学出于上古之隐君子,(如庄周所称广成子之类。)或托之于上古之帝王。前者近古学派,后者远古学派也。前者贵族派,后者平民派也。前者入世派,后者遁世派(非真遁世派,知其主义之终不能行于世,而遁焉者也。)也。前者热性派,后者冷性派也。前者国家派,后者个人派也。前者大成于孔子、墨子,而后者大成于老子。(老子、楚人,在孔子后,与孔子问礼之老聃系二人。说见汪容甫《述学·老子考》。)故前者北方派,后者南方派。此二派者,其主义常相反对,而不能相调和。初孔子与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之关系,可知之矣。战国后之诸学派,无不直接出于此二派,或出于混合此二派。故虽谓吾国固有之思想,不外此二者,可也。
夫然故吾国之文学,亦不外发表二种之思想。然南方学派则仅有散文的文学,如老子、庄、列是已。至诗歌的文学,则为北方学派之所专有。《诗》三百篇‘大抵表北方学派之思想者也。虽其中如《考盘》、《衡门》等篇,略近南方之思想。然北方学者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者,亦岂有异于是哉?故此等谓之南北公共之思想则可,必非南方思想之特质也。然则诗歌的文学,所以独出于北方之学派中者,又何故乎?
诗歌者,描写人生者也。(用德国大诗人希尔列尔之定义。)此走义未免太狭,今更广之曰“描写自然及人生”,可乎?然人类之兴味,实先人生,而后自然,故纯粹之模山范水,流连光景之作,自建安以前,殆未之见。而诗歌之题目,皆以描写自己之感情为主。其写景物也,亦必以自己深邃之感情为之素地,而始得于特别之境遇中,用特别之眼观之。故古代之诗,所描写者,特人生之主观的方面;而对人生之客观的方面,及纯处于客观界之自然,断不能以全力注之也。故对古代之诗,前之定义,宁苦其广,而不苦其隘也。
诗之为道,既以描写人生为事,而人生者,非孤立之生活,而在家族、国家及社会中之生活也。北方派之理想,置于当日之社会中,南方派之理想,则树于当日之社会外。易言以明之;北方派之理想,在改作旧社会;南方派之理想,在创造新社会,然改作与创造,皆当日社会之所不许也。南方之人,以长于思辩,而短放实行,故知实践之不可能,而即于其理想中求其安慰之地,故有遁世无闷,嚣然自得以没齿者矣。若北方之人,则往往以坚忍之志,强毅之气,持其改作之理想,以与当日之社会争;而社会之仇视之也,亦与其仇视南方学者无异,或有甚焉。故彼之视社会也,一时以为寇,一时以为亲,如此循环,而遂生欧穆亚(Humour)之人生观。《小雅》中之杰作,皆此种竞争之产物也。且北方之人,不为离世绝俗之举,而日周旋于君臣父子夫妇之间,此等在在界以诗歌之题目,与以作诗之动机。此诗歌的文学,所以独产放北方学派中,而无与放南方学派者也。
然南方文学中,又非无诗歌的原质也。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胜放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放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故庄、列书中之某部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夫儿童想象力之活泼,此人人公认之事实也。国民文化发达之初期亦然,古代印度及希腊之壮丽之神话,皆此等想象之产物。以中国论,则南方之文化发达较后于北方,则南人之富于现,亦自然之势也。此南方文学中之诗歌的特质之优于北方文学者也。
由此观之,北方人之感情,诗歌的也,以不得想象之助,故其所作遂止于小篇。南方人之想象,亦诗歌的也,以无深邃之感情之后援,故其想象亦散漫而无所丽,是以无纯粹之诗歌。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人之想象合而为一,即必通南北之驿骑而后可,斯即屈子其人也。
屈子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南方学派之思想,卒与当时封建贵族之制度不能相容。故虽南方之贵族,亦常奉北方之思想焉,观屈子之文,可以徵之。其所称之圣王,则有若高辛,尧、舜、汤、少康、武丁、文、武,贤人则有若皋陶、挚说、彭、咸、(谓彭祖、巫咸,商之贤臣也,与“巫咸将夕降兮”之巫成,自是二人,《列子》所谓“郑有神巫,名季咸”者也。)比干、伯夷、吕望、宁戚、百里、介推、子胥,暴君则有若夏启、羿、浞、桀、纣,皆北方学者之所常称道,而于南方学者所称黄帝、广成等不一及焉。虽《远游》一篇,似专述南方之思想,然此实屈子愤激之词,如孔子之居夷浮海,非其志也。《离骚》之卒章,其旨亦与《远游》同。然卒曰:“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九章》中之《怀沙》,乃其绝笔,然犹称重华、汤、禹,足知屈子固彻头彻尾抱北方之思想,虽欲为南方之学者,而终有所不慊者也。
屈子之自赞曰:“廉贞”。余谓屈子之性格,此二字尽之矣。其廉固南方学者之所优为,其贞则其所不屑为,亦不能为者也。女媭之詈,巫咸之占,渔父之歌,皆代表南方学者之思想,然皆不足以动屈子。而知屈子者,唯詹尹一人。盖屈子之于楚,亲则肺腑,尊则大夫,又尝管内政外交上之大事矣,其于国家既同累世之休戚,其于怀王又有一日之知遇,一疏再放,而终不能易其志,于是其性格与境遇相得,而使之成一种之欧穆亚。《离骚》以下诸作,实此欧穆亚所发表者也。使南方之学者处此,则贾谊(《吊屈原文》)扬雄(《反离骚》)是,而屈子非矣。此屈子之文学,所负于北方学派者也。
然就屈子文学之形式言之,则所负于南方学派者,抑又不少。彼之丰富之想象力,实与庄、列为近。《天问》、《远游》凿空之谈,求女谬悠之语,庄语之不足,而继之以谐,于是思想之游戏,更为自由矣。变《三百篇》之体,而为长句,变短什而为长篇,于是感情之发表,更为宛转矣。此皆古代北方文学之所未有,而其端自屈子开之,然所以驱使想象而成此大文学者,实由其北方之肫挚的性格。此庄周等之所以仅为哲学家,而周、秦间之大诗人,不能不独数屈子也。
要之诗歌者,感情的产物也。虽其中之想象的原质,(即知力的原质。)亦须有肫挚之感情,为之素地,而后此原质乃显。故诗歌者实北方文学之产物,而非儇薄冷淡之夫所能托也。观后世之诗人,若渊明,若子美,无非受北方学派之影响者。岂独一屈子然哉!岂独一屈于然哉!


王国维《屈子文化之精神》的译文
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滑稽:故言大则有若北溟之鱼,语小则有若蜗角之国;语久则大椿冥灵,语短则蟪蛄朝菌;至放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汾水之阳,四子独往:此种想象决不能于北方文学中发见之,故庄、列书中之某部分,即谓之散文诗,无不可也。夫儿童想象力之活泼,此人人公认之事实也。国民...

汪容甫文言文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我国春秋以前,道德政治上之思想、可分之为二派:一帝王派,一非帝王派。 前者称道尧、舜、禹、汤、文、武,后者则称其学出于上古之隐君子,(如庄周所称广成子之类。)或托之于上古之帝王。 前者近古学派,后者远古学派也。前者贵族派,后者平民派也。 前者入世派,后者...

林语堂自述林语堂与幽默
对于“幽默”这一词汇的引入,通常认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在1924年首次将其引入中国。然而,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张继平指出,实际上,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06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中已将英语单词"humor"译为“欧穆亚”,尽管没有深入展开,但早于林语堂使用“幽默”一词的时间。王国维的翻译虽未广泛流传,但...

求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一文的赏析
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视“想象”为构成屈子文学的两大因素之一。王氏认为屈原是“南人而学北方之学者也”,(注:本文所引用《屈子文学之精神》之文字,皆出自《王国维遗书(第5卷)·静庵文集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其作品是当时的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而大诗歌之出,必须俟北方人之感情,与南方...

中文“幽默”是从哪个国家泊来的?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r进入...

王国维《谈史达祖、吴文英:词失之肤浅》
谈史达祖、吴文英:词失之肤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南宋词的整体评价颇低,除了人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对其他词人都多有诋斥,甚至干脆全盘否定。这种观点提出后,曾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情绪化的偏颇之见。王国维之所以作出这种论断,其主要标准便是词之“境界”的高下有无...

王国维三种境界论运用叔本华的什么思想
主张应有寄托,推崇周邦彦而轻薄姜夔,张炎.这的确使词论前进了一大步.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突破浙派,常州派的樊篱,克服两者之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浙派词主清空柔婉,结果导致浮薄纤巧,不真切,王国维的境界说提倡不隔,以纠正浙派词的流弊.他强调写真景物,真感情,要写得真切不隔....

有关林语堂的事例
大多数人认为幽默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u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

王国维《文学小言》:“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
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②④选项与这段话蕴含的道理相近,①项“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尊重,然后才知道了什么是耻辱”的观点和③项“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

国学知识:对屈原的仰望与理解(3)
(《抽思》)屈原说,在流放地,他的梦魂一夜奔往楚国郢都“九次”。君、国、党人、屈原,形成一个无解的困境。他那“一夕而九逝”之魂,想的是存国,存国,还是存国。他对君的忠、恋、怨、愤、婢妾心态,全部根源于此。 屈原横空出世般的伟大文化创造,与其非同寻常的爱国激情深度关联。现实困境是立体的,人格是...

邳州市19361266053: 我想彻底知道"幽默"是什么意思? -
底顷静灵: 比较有趣的语言、动作情节

邳州市19361266053: 什么是屈子文学 -
底顷静灵: 屈子,就是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子”是尊称,如孔丘,人称孔夫子、孔子.屈子文学,就是屈原文学.这个概念在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里有提到.王在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南北两派文学的不同特质,提出了“想象说”.(这文你可以上网找,毕竟是大家,很有见地.)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批评史》,也有专节论述.

邳州市19361266053: “詹”字的组词有哪些? -
底顷静灵: 部首:言笔画:13五行:火五笔:QDWY 组词 詹尹 :古卜筮者之名.《楚辞·卜居》:"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往见太卜 郑詹尹 ." 王逸 注:" 郑詹尹 ,工姓名也." 王国维 《屈子文学之精神》:"而知 屈子 者,唯 詹尹 一人." 唐 陆...

邳州市19361266053: 第一个将哲学的外来语Humor翻译成幽默的人是 -
底顷静灵:[答案]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

邳州市19361266053: 汉语中的“一打”是来源于英语吗 -
底顷静灵: 是的, 来源于古时英制单位 最早的12单位划分来自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 他们创造了人类的第一个高度文明.他们发明车轮和楔形文字,把整体划分为12个单位(一年12个月、“一打”的概念)

邳州市19361266053: 幽默二字何意? -
底顷静灵: 一般一个人的幽默能力和其智商成正相关. 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 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

邳州市19361266053: 关于幽默的演讲稿 -
底顷静灵: 从前有座山叫做我是山,山里有座庙叫做我是庙,庙里有个和尚叫做我是尚,和尚养了一只猪,叫做什么呢?

邳州市19361266053: 中文“幽默”是从哪个国家泊来的?
底顷静灵: 英国中文“幽默”是从英国泊来的.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大多数人...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

邳州市19361266053: 王国维的三境说 翻译 -
底顷静灵: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