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度断指的是谁?

作者&投稿:叱干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房谋杜断房谋指什么杜断指什么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谁~

房谋杜断房谋指房玄龄多谋,杜断指杜如晦善断。唐太宗还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房谋杜断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释义】: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也有说在河北晋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
魏征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直接做决断
*********************************************************************
祝学习进步!如果不明白,请再问;如果对你有所帮助,
请点击本页面中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

1、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笙磬同音”,原是《诗经》中的一句,这里借来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象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计谋,传为美谈。后人因以房谋杜断喻指同心协力,配合默契,同掌朝政,谋划国家大事。元雅琥《上执政政四十韵》:“房谋兼杜断,萧律继曹遵”(萧规曹随)。
房玄龄(579-648),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隋末举进士,任隰城尉。唐兵入关中,归李世民,任秦王府记室。参与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贞观元年(627年)为中书令。后任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他长期执政,与杜如晦、魏征等同为唐太宗的重要谋臣。后封梁国公。曾受诏重撰《晋书》。
杜如晦(585-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隋末曾任滏阳尉。唐兵入关中,助李世民筹谋,临机善断,官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与房玄龄共为辅弼,订定各种典章制度。时人合称“房杜”。
杜如晦少年时聪明伶俐,悟性极高,精神丰采超乎常人。归唐后,李世民任用他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改任陕州长史。李世民封王后,开府置属,广揽人才,罗致博学之士18名,命画家阎立本作肖像,文学家褚亮题像赞,辟文学馆,令18人轮三番值班。李世民早晚入馆讨论文籍政事,彻夜不倦,时人称为“十八学士登瀛州”。房杜两人名列前茅,高居榜首。
且说房玄龄闻知杜如晦外迁,便对李世民劝道:“王府僚属升迁外调的人很多,其他人都不足惜。惟杜如晦聪明过人,洞达事理,是辅佐您治国安邦的不可多得的人才。假如您仅想保住自己的封地,就可以不用他;如果一定要得天下的话,那么非用杜如晦不可。”于是,李世民便留杜如晦为秦王府掾史,封建平县男,补授文学馆学士,并为之作像赞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唐太宗贞观初年,房玄龄、杜如晦任左右相,珠联璧合,为“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杜如晦比房玄龄小6岁,却先房玄龄18年去世,可谓英年早逝。有一天,唐太宗在吃味道鲜美的甜瓜时,忽然想起了杜如晦,不禁潸然泪下,吃了一半便停下了,派人将另外的半个甜瓜放到杜如晦灵位上,以示悼念祭奠。后来,唐太宗将黄银官带赐予房玄龄时,又对他说:“杜如晦曾经和你一起齐心协力辅助我,今日赏赐,却只有你一人了!”言罢不禁又黯然泪下。因为当时民间有黄银带能祛除鬼神恶气的说法,所以不便赐给杜家黄银带。太宗便叫人取来金带,派房玄龄亲自送到杜家去。魏征死后,太宗驾临吊丧,亲视大殓,抚棺哭别,自制碑文书石,语侍臣曰:“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见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征殁,朕亡一镜矣!”不久,下诏在凌烟阁(后人称功臣阁)中绘功臣像,为二十四名开国元勋树碑立传,长孙无忌,赵郡王孝恭以下,杜如晦名列第三,魏征居四,房玄龄第五。

2、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土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唐太宗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肯定了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房、杜二人,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出计谋,一个善于作决断,所以叫做“房谋杜断”,形容他们各具专长而又各有特色。在当时看来,房、杜二人同心辅政,是合作得非常协调的,所以人们称赞他们“笙磬同音,惟房与杜”。
“笙磬同音”,原是《诗经》中的一句,这里借来比喻两个人彼此齐心协作,好象笙、磬两种乐器和谐地合奏一样。

房谋杜断,即房玄龄和杜如晦。
凌烟阁上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土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瑾、程知节[程咬金]、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

房谋杜断,
即房玄龄和杜如晦。因为房玄龄精通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两位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时期的名臣.中学历史书上有提及.可以去参考一下

房谋杜断,即房玄龄和杜如晦.唐太宗时的名臣啊!


房谋度断指的是谁?
1、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说:唐太宗同房玄龄研究国事的时候,房玄龄总是能够提出...

谋度的读音 谋度的读音是什么
谋度的读音是:móu dù。 谋度的拼音是:móu dù。 注音是:ㄇㄡ_ㄉㄨ_。 结构是:谋(左右结构)度(半包围结构)。谋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考虑揆度。二、引证解释⒈考虑揆度。引《国语·晋语三》:“郭偃曰:‘善哉,夫众...

谋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1)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2) 飞谋钓谤:以流言蜚语阴相攻讦。3)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4) 深谋远略: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5) 神谋魔道:犹神差鬼使。好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

三国演义袁绍佳句赏析
袁绍以宽济,丞相以猛纠,此为治胜; 袁绍外宽内忌任人唯亲,丞相外简内明任人为才,此为度胜; 袁绍多谋少决,丞相多谋善断,此为谋胜; 袁绍嗜好虚名,丞相以诚待士,此为德胜; 袁绍忽近忽远,丞相远近皆察,此为仁胜; 袁绍听信谗言,丞相洞若观火,此为明胜; 袁绍是非混淆,丞相法度严谨,此为文胜; 袁绍好...

和谋有关的成语
房谋杜断、谋而后动、道不相谋、勇而无谋、好谋无决、筑室谋道、沉谋研虑 夙夜为谋、大谋不谋、言听谋决、有勇有谋、运筹演谋、运计铺谋、善自为谋、设计铺谋、谋定后战、询谋谘度、深谋远猷、铺谋设计、衣食之谋、非常之谋、曹社之谋、诈谋奇计、施谋用计、谋虚逐妄、筑室道谋、...

谁有杜甫的资料?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六载曾应试“制举”;十载献“大礼赋”三篇得玄宗赏识,命宰相试文章;但均无结果。直到十四载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沉沦和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

有谁知道杜甫的生平简介?
杜甫却是不管在位不在位,都要谋其政!尽管“身已要人扶”,然而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万国尽穷途”,“处处是穷途”,然而他却是“不拟哭穷途”,“艰危气益增”。前人说杜甫的许多五律诗都可作“奏疏”看,其实何止五律?我们知道,儒家也谈“节用爱人”,“民为贵”,但一面又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杜甫...

杜甫是哪里人?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祖父杜审言是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官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7岁即开始学诗,15岁时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从20岁...

斯巴达克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斯巴达克是巴尔干半岛东北部的色雷斯人。罗马进兵北希腊时,在一次战争中斯巴达克被罗马人俘虏,被卖为角斗士奴隶,送到卡普亚城一所角斗士学校,受非人待遇。他以卓越的武功和高尚的人格赢得了其他角斗士的爱戴。斯巴达克不甘于奴隶的地位,秘密团结了1批奴隶伙伴,准备以战斗争得自由。在忍无可忍的情况...

什么谋什么的成语
深谋远虑、老谋深算、另谋高就、房谋杜断、出谋献策、多谋善断、深谋远略、多谋少断、好谋善断、殚谋戮力、能谋善断、不谋而同、询谋谘度、好谋无决、玄谋庙算、铺谋设计、阴谋不轨、深谋远猷、施谋用计、诈谋奇计、施谋设计、神谋妙策、以谋为本、深谋远计、阴谋秘计、疏谋少略等。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广疫便通: 房谋是房玄龄;杜断是杜如晦.两人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两位宰臣.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指什么? -
广疫便通: 【解释】: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世传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之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谋.” 故 事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意思.讲的是哪两位古代人物.有何故事. -
广疫便通:[答案] 唐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 “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指的是哪两位初唐大臣? -
广疫便通: 房玄龄和杜如晦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指的是谁吖~!~!谢谢哦~!~!
广疫便通: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

和县13354234380: 围魏救赵 一诺千金 问鼎中原 房谋杜断的主人公是谁 -
广疫便通:[答案] 围魏救赵:齐:田忌、田婴、孙膑 魏:庞涓、魏惠王、庞葱 赵:赵成侯、丕选 一诺千金:季布 问鼎中原:楚庄王 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意思.讲的是哪两位古代人物.有何故事. -
广疫便通: 房谋杜断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是他们两人商量制订的.人们把他们两人并称为“房、杜”. 《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社断”指的是什么? -
广疫便通: 房:唐朝宰相房玄龄;谋:计谋;杜:唐朝杜如晦;断:决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佳话.比喻能人合作,天作之合.

和县13354234380: “房谋杜断”指的是什么?结合唐太宗的用人政策谈一谈为什么在其统治期间会出现“贞观只治”的历史局面? -
广疫便通:[答案] 房指房玄龄 杜指杜如晦 这两人都是唐时的宰相 房谋杜断指他们两人在处理政事上的配合默契能够各自发挥长处 唐太宗的用人政策是唯才是举 课本上曾经记载过他说的一句话 他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虽然有其夸张成分但是也足矣看出他拥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