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怎样的?他的民风民俗是什么...

作者&投稿:镡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苗族民风民俗简短的~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节庆 :踩花山是境内苗族人民的盛大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三、初六这几天举办。凡有苗族居住的各县,这几天都要立花杆,举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动。这既是苗族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也是苗族人民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苗家男女老少,穿金戴银,从四面八方赶到花杆脚下,吹芦生、弹响蔑、跳脚架、耍大刀、斗牛、摔跤、斗画眉、爬花杆。
打背节流行于境内富宁县的部分地区,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节日。节日中,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蜂拥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
苗族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
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族饮食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

扩展资料: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的风俗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为了让外人知道主人在吃饭,饭前要放一阵鞭炮,然后半掩一扇门,外人见到,就不会进屋打扰主人吃年饭 。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苗族自治地区
建国后,先后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

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纸。贵州省丹寨县石桥堡的白皮纸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1000多年来,当地苗族群众借鉴汉族的造纸技术,以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根来制作白皮纸,其造纸工艺与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法大体相似,保持了中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四川省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四川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帮助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鮓”。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苗族同胞举行苗家火龙闹元宵活动。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舞火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鮓、捣鱼(也吃酸汤鱼)等。

很多啦,服饰啊、节日啊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的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苗族7383622人,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
满、回,居第四位。苗族分布地域的历史变迁很大,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从苗族的分布情况看,其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从人数上看,聚居的人多,散居的人少。现在,国内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区)。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遍布全省各地,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六盘水市、贵阳市、遵义地区;苗族在湖南省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市)、怀化地区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邵阳地区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他各县也有部分苗族;在云南省,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其余在屏边、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市);在四川省(含今重庆直辖市)主要分布在川东南涪陵地区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蕉、兴文、筠连、珙县、马边诸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湖北省主要分布在鄂西土家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海南省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大多居住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以村为单位聚居,很少与其他民族合村共寨。居住环境以高山为主,以天然地势来划定同周围其他民族的居住地域。"山苗人,水仲家",充分说明了这种居住模式由来已久。但这并非苗族喜住高山所然,而是因为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对苗族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苗族不断向西南腹地深入,并最终选择高山作为生息之地,这种居住上的特点,阻碍了苗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存环境,使苗族村寨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深山可耕土地少,再加上地形及气候原因,山地贫瘠,肥力较低,故苗族有游耕的生产生活方式。直到解放后,游耕状况才逐渐消失。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贵州苗族最具有代表性,这里有苗族较大的方言、次方言和多数土语区,有主要的服饰类型和重要的工艺美术、独特的风俗习惯等。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三苗:古族名。)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六月场)、吃新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即北斗七星)。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苗族的男人都喜欢用牛角喝酒,招待客人也是,苗族喜欢头上戴着金灿灿的头饰,身上穿着金灿灿的衣服,苗族的歌曲也别有深意。= =~


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苗族的来源是什么?为何他能与土家族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宗教信仰大致分为自然和祖先崇拜。经过几次大的迁徙,目前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苗族人的存在。而土家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也有大约800多万,关于其祖先,说法纷繁不一致,所以土家族也是多元的民族,随着历史发展,土家族也渐渐发扬光大,族民也很多。但两个民族并没...

中国有几个民族?
中华民 族共包括56个民 族。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我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 族。 经过民族识别,现今 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的人口最多,为16 阿昌族 、白 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傣 族、 德昂...

哑巴民族是真的存在吗(是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也不会截至现在,4万族民无一人会说话的情况形成。总结 世间多的是奇妙事情,外人可以去发现,去探索,却很难去干预。事情都有既定的轨迹,或许有些事情在一些人看来奇怪、特殊,但对一部分人来讲却再正常不过,辩证地去看待问题,才能寻找到真的解决方案。对此,你怎么看?

民族是怎麼来的?
他说,“若是我不到北京大学来,或是孑民(蔡元培)先生等不为学术界开风气”,“要是不逢到《新青年》的思想革命的鼓吹,我的胸中积着许多打破传统学说的见解不敢大胆宣布”(《古史辨》第一册自序)。此后,他在《古史辨》第四册序中还指出:“我自己决不反对唯物史观……至于研究古代思想及制度...

朝鲜族是中国的民族,还是朝鲜的民族啊?
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江、牡丹江、松花江及辽河、浑河等流域。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5万人,黑龙江省为38.8万人,辽宁省为24.1万人。此外,还有14.8万多朝鲜族散杂居于北京、山东、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

五十六个民族人口排名是怎么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人口排名:1、汉族:1220844520人 2、壮族:16926381人 3、回族:10586087人 4、满族:10387958人 5、维吾尔族:10069346人 6、苗族:9426007人 7、彝族:8714393人 8、土家族:8353912人 9、藏族:6282187人 10、蒙古族:5981840人 11、侗族:2879974人 12、布依族:2870034人 13、瑶族:...

汉族可以是狭义的中华民族吗?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中国古代无此词,只用“族、族类”等形式来表达相同或相似的含义。西方印欧语系各种文字的“民族”一词,多源于希腊文ethnos,意即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作整体的人群。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借用汉语文的“民”、“族”两字翻译西方语言中的...

黑龙江有什么民族?
黑龙江的民族有:1、满族: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多,其他散居于新疆、甘肃、宁夏、山东、湖北、贵州等省区及西安、成都、广州、福州等大中城市。2、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集中居住于图们江、鸭绿...

蒙古族都是马上的天下,蒙古族又被成为什么?
蒙古族别称:蒙古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 蒙古族是东亚及中亚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及蒙古国。全球蒙古族人口约为一千万人,其中六百万人居住在中国大陆境内,其余的分布于蒙古国以及俄罗斯。于中国大陆的蒙古族人主要居住于内蒙古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另外东北三省也有大...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有什么风俗呀 -
大叔江甲硝: 苗族习俗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和诚朴憨厚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古朴的礼仪和传统道德风尚. 尊敬长辈和老人是苗族社会一大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晚辈忌叫长辈的名字,按照辈分称呼问候.长辈或平辈进屋,年轻人站立迎候,让坐并倒...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简介,最好是风俗习惯,字数不要超过100字,不然举报 -
大叔江甲硝: 苗族人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他们拥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各种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则迷信鬼神和巫术.苗族人对某些奇特的自然景物认为是灵性的体现,如果遇到,就会对其顶礼参拜.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极少有人信仰佛教和道教.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风俗习惯100字 -
大叔江甲硝: 一,宗教信仰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重视拜山神、树神、猎神、雨神、火神等自然神祝,遇有暴风骤雨,要烧黄腊祭鬼;小孩生病,要拜献石头神;大人生病,要杀猪祭水井神,并取“灵水”治病;家有不幸,要“做牛鬼”,即“推...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风俗是什么50字 -
大叔江甲硝: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 苗族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有是什么 -
大叔江甲硝: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东关街道办东门庄村苗族活动.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呢??????????????? -
大叔江甲硝: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有什么风俗文化 -
大叔江甲硝: 苗族民风民俗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如苗年、拉鼓节、芦笙节等,但其中最隆重和内容最丰富的就是苗年. 过苗年的时间,各地并不相同.融水、三江、龙胜一带的苗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的亥日.苗年隆重热烈,除祭祖、饮宴之外,还举行各种活动.新年来临,全家守岁.吃了“过地餐”(这是苗家人与在阴间的祖先共进的团圆餐),拜过年,人们就开展各种活动.祭龙潭、祭田神、吹笙伴舞,热闹非凡,是苗年最隆重的场面.祈神求丰收,是苗年活动的一个大主题. 苗族过年,食品也多种多样,有米饭、糯米粑、肉(酸肉)、鱼(酸鱼)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叫“辣椒骨”,它味香而辣,可增进食欲,驱风御寒,防治感冒,是苗家常备的食品,也是待客的佳品.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
大叔江甲硝: 苗族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
大叔江甲硝: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

路桥区17849504799: 苗族有哪些民风民俗? -
大叔江甲硝: 文化艺术 苗族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三种:一是衣服、胸围镶边用的锦边,苗语称为“耕”.二 是锦带,宽2至3厘米,用作裤带、袋带、背带等,青年男女恋爱时,姑娘多以自己精心 织的锦带赠送给情哥.三是锦幅,苗语称为“伦”.锦幅多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