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好看吗? 这本书一两千页呢 似乎看过的人不多 有看过的吗??值得买吗?

作者&投稿:宗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静静的顿河这本书根本读不下去。阅读美感丝毫没有,阅读困难语句不通顺导致速度不得不很慢,故事枯燥乏味~

静静的顿河这本书还算不错了。只是人名把人搞得晕头转向!看名著还真得在实体店找找感觉再买。百年孤独、瓦尔登湖、麦田里的守望者等等评价都很高,但我看不来。倒是如呼啸山庄、简爱让我翻了一遍又一遍。

  如果说《战争与和平》是以上层人士眼光来叙说的史诗,那么《静静的顿河》无疑是以下层参与者感受来体验的史诗。
  它残酷地剥开每一个英雄表面的粉饰,真实的告诉我们,在伟人们挥斥方遒时,将有多少悲剧发生,无论是历史前进的代价,还是无谓地牺牲。
  大地上真正让人动容的是来此最底层的咆哮。

  该书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静静的顿河赏析与评论

  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肖洛霍夫用他那炎炎的南方色彩,为我们描绘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小说有两条情节线索,一条以麦列霍夫的家庭为中心,反映哥萨克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另一条则以布尔什维克小组活动所触发的革命与反革命的较量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政治斗争为轴心。两条线索,纵横交叉,层层展开,步步推进,将读者带进了风起云涌的哥萨克乡村生活,与书中的人物共尝悲欢。
  静静的顿河读后感

  在秋天的下午阅读《静静的顿河》,每次抬眼都能望到阳台外清爽的蓝天,刹那间的心思已经飞到了遥远的顿河边上,我自己化身为头戴制帽脚蹬长靴的哥萨克,四下是如烟的大草原,耳畔响着哥萨克的古歌:“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这是读者阅读的造化,也是小说家的造化,相信此刻如果能够与作者面对面,那么在两个人的对视里必定都是会意的微笑。

  顿河之美在于肖洛霍夫用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出的哥萨克世界,这个世界不是高手匠人那样构建出来的,而是对土地与人的情感宣泄。基于作者对顿河的熟悉,使得他对每一个细节和人物的刻画驾轻就熟,几个主要人物的描写有浑然天成之感,格里高力在白军和红军中的摇摆不定;阿克西尼亚对纯真爱情的执着追求;潘捷莱性格暴躁一言持家但对亲人怜爱交加,娜塔丽娅的善良美丽却性格刚烈。每一件相关事件的发展,你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人在这个时候,就是这样的!而不应该是别的样子的。

  哥萨克既是士兵又是农民,士兵在历史上通常扮演的是镇压者的角色,农民则永远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而在哥萨克人身上,这二者融合的是那么自然。马,酒,枪支……这些元素反复出现在小说中,成为哥萨克人的一部分,既是顿河画卷中的点缀色,有时候又成为小说的主旋律。只有粗犷的民族才于这些词汇连接在一起,当这些词汇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符号时,读者就会感知到这个民族的成长之路是从血与火中走来的。这些人物和事物从开篇起,就像山巅初融的雪水,每个哥萨克都是一颗微小的水滴,组合为一体时就迸发出巨大的感染力,读者在阅读时会被这缓慢但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尽情体会哥萨克的粗鲁野蛮、单纯幽默,保守和卑微,会认识一群奴隶的后裔,一群不屈的战士,一群小农意识支配下的农民和无政府主义者,这些人性的魅力贯穿全篇,使得小说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

  按照镜头构建法的分析,《静静的顿河》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算是近景,人物所处的战火烽烟是中景,在这一切的背后的远景,则是绚丽所彩气象万千的顿河风景画,从春天到冬天,肖洛霍夫不厌其烦地描绘着那片博大的土地,每一朵顿河的浪花,每一片草原上的草叶,每一朵苍穹上的繁星,还有春水泛滥中的鱼群,麦浪翻滚中的大雁……只有在俄罗斯民族那样宽广的土地上才能诞生这样的情感,只有这样的土地才能诞生这样的作家。一个蜷缩在城市胡同中作者永远不可能有博大的心胸,他不可能体会到草原之美的,他也永远弄不懂,为什么有的作家会痴迷于描写高天上的流云和草地上的蝴蝶。

  有人说过,老舍先生的《茶馆》有一点非常厉害,那就是剧中人物往往只有之言片语但读者却能从这片刻的出场中窥见此人的性格,肖洛霍夫同样具备这样的神来之笔,在顿河中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简短的感叹,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的速写。俄罗斯小说家一向是擅长对话描写,肖洛霍夫的《顿河》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说到另一位俄罗斯作家妥斯脱耶夫斯基,与之相比较,妥斯脱耶夫斯基推理式的对话就显得拖沓和枯燥。肖洛霍夫出身乡村,对乡村俚语方言的运用,大量的哥萨克歌谣穿插其间,或悲或喜,信手拈来,神韵自成。因为作者的心属于那片土地,因为作者爱那片土地,所以,无需取巧,一切尽在掌握中。而读者应该感谢的除了肖洛霍夫,还有译者。王小波说,最好的文章是译文。我深以为然。我先后买过两个版本的《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显然不如漓江出版社这一版,漓江版的译者力冈,据说是翻译俄文的权威,单从这本书的翻译上来看,权威是肯定的。他译出了小说的神韵,也译出了哥萨克人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当小说脱离了土地,脱离作者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脱离民族性,地域性,脱离了作者的本体性,那么,小说就已经死亡。一篇中国人的小说读起来像美国人写的,一个日本人的情感看上去更像一个印度人的,这这样的小说是失败的。人本小说根本上讲是对小说的背叛,一个人从降生时起,他就不可能没有国籍,没有地域性,对于一个中国作家来说,他(她)首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人,泛人性论同样是对人性的亵渎。

  美有内在统一的本质,又以千姿百态的表象展现出来,雨打芭蕉是美,金戈铁马也是美。当然,这取决于读者主观的审美情趣,审视一种风格的文字,宛如看风景,比如大漠黄沙,一个旅行者看到的是发自内心的赞叹:浩瀚、苍凉、雄浑等等,而一个生活在沙漠中的土著,必然抱怨自己所处的穷山恶水,这不是矛盾,只是观看者所用的角度不同。我姑且把自己当成一个顿河边上的旅行者。

  诚然,《静静的顿河》一书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在它获得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瑞典人也提到:“肖洛霍夫在艺术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创新……现实主义这一手法,与后来的小说创作艺术出现的一些模式比显得简单而质朴……”我以为,小说的终极目的在于表现小说家想表现的思想,传达小说家想传达的观点,讲述小说家想讲述的故事。当小说最终产生了力量,使读者产生了共鸣,让作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创作这个小说所用的艺术手法就是成功的,就是胜利的,无所谓现实主义或现代主义,小说是表达思想,宣泄情感,而不是买弄技巧,以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为例,黄药师武功的奇巧华丽可以成为大师,郭靖的敦厚凝重也可以自立一家。

  现实主义过时了吗?没有,每一种现代主义离开了现实主义都会成为无根之水,成为空中楼阁。小说不是隐藏,不是让读者在迷宫里晕头转向,也不是让读者赞叹建筑迷宫者有多么高超的手艺,更不是小说家躲在斗室中的孤芳自赏。作为小说家任性的肆意妄为和心血来潮,产生了这样那样的实验,这些实验令人尊敬,但到今天,没有一种小说手法的成就能够超越现实主义,也没有一种现代技巧能够构建起《顿河》这样一部宏大的哥萨克史诗。

  瑞典老人们对《顿河》获得诺贝尔奖的决定时指出,“肖洛霍夫在描写俄罗斯人民生活中一个历史阶段的顿河史诗中所表现的艺术力量和正直。”在六十年代的前苏联,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审视处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中的作者,在那时,能够不娇柔不做作不掩饰,能够以正直的决心和正直的良心来描写真实的人性之美,站在与《日瓦戈医生》《古格拉群岛》的同等意义上,肖洛霍夫和《静静的顿河》理应获得读者更多的尊敬。

  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传奇、风采、历史及其崇高的形象,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毕生赖以表达的字符,在他的这些字符里所传达出来的,是那种最擅长抒发心灵和情感之美的语言,他不是从世界文学的潮流中,不是从书架上的字纸堆里,而是从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长葡萄的平原或积雪的高山之间获取灵感,获取文字的力量和决心,只有对土地的眷恋和心有所属,他的文字才能如此从容不迫和富有个性。


  肖洛霍夫简介:

  米哈伊尔·亚历山德洛维奇·肖洛霍夫1905年5月11日(24日)生于顿河畔维奥申斯卡亚镇(在今罗斯托夫州维奥申斯卡亚区)克鲁日林村的—户农民人家;父亲是梁赞州人,靠在买来的哥萨克土地上种粮食为生,他还是地主管家,管理着一家蒸汽面粉厂。肖洛霍夫在教会学校和普通中学学习。参加过国内战争,在征粮队服过役。

  1922年底肖洛霍大来到莫斯科。他干过搬运工、杂工和文书。1924年,杂志上登出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后来这些作品被集结成册,收录在作品集《顿河故事》和《浅蓝的草原》(1926年)中。

  肖洛霍夫早期作品的主题是顿河地区的国内战争、残酷的阶级斗争和人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这些短篇小说成为20年代前期苏联文学引人注目的现象。小说《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25年)、《别人的血》(1926年)和《蛀孔》(1926年)表现了作者在尖锐的社会和日常冲突中揭示现实真相和深入把握人物内心活动的能力,以及竭力将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特点。

  1924年肖洛霍夫丹返回顿河的维奥申斯拉亚镇,并在那里长期居住。他开始写作《静静的顿河》(1928年-1940年)这部位作家带来世界声誉的小说。该作品描写了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时期顿河流域哥萨克人的生活。着力展现了民族和个人在革命中的命运。《静静的顿河》在实践上跨越了俄罗斯最重要的十年(1912-1922年),《被开垦的处女地》(1932-1960年)则讲述了发生在1930年的故事,反映了革命给农民生活带来的转折。

  卫国战争时期,肖洛霍夫当上了一名战地记者。在战争的头几个月,他的《顿河上》、《在南方》和《哥萨克人》等随笔就见诸期刊或单独发表。短篇小说《仇恨的科学》(1942年)声名远播。1943年-1944年开始登载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1969年发行了新版本)的章节。

  力求史诗般的再现民族命运是肖洛霍夫的天生才能。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功勋也决定了为完成的小说《他们为祖国而战》的情节构成和情绪风格。和平但不失紧张的劳动生活,战士们短暂的喘息和突如其来的战斗,这两种反差极大的画面交替出现,作家得以再现作战民众的统一面貌。

  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56—1957年)是文坛令人瞩目的大事。小说讲述了战争给个人生活带来的悲剧故事,这场战争同时是对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历史考验。作者只从安德烈·索科洛夫的生活中截取了可能使人了解与悲剧事件相关的人物命运的片断。作家通过这一片断表现了人与战争的关系,以及和平与法西斯的水火不相容。这个复杂的、具有历史寓意的核心思想也决定了小说的诗体风格。小说的几大“主题形象”(作者的经历——主人公的际遇——人在战争中的命运等等)清晰地跃然纸上,第一人称主人公和第三人称叙述者作者的心声自然流畅地转换。安在烈·索科洛夫的遭遇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极大罪恶,还阐释了一个贯穿小说的乐观的主题——对善良、人性和建立功勋的信念。

  战后,肖洛霍夫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祖匡颂》、《战斗在继续》(1948年)、《光明与黑暗》(1941年)、《刽子手无法避开人民的法庭!》(1950年)等,麦达了反对持冷战思想的人的观点。

  在肖洛霍夫的理解中,文学与生活的联系首先是作家与人民的联系。他在第二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说,书本是“折磨人的东西”。他在演说中多次重复的观点是,作家应当学会讲真话,无论它有多么残酷,评价艺术作品时应首先从历史真实的观支出发。肖洛霍夫认为,只有服务于人民利益的艺术才有生存权。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创作受到了应有的评价。他的作品被列入俄罗斯经典文学名著当之无愧。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6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内容简介
散布在顿河沿岸的鞑靼部落里,有一位名叫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年轻人,爱上了邻居阿斯塔霍夫的妻子阿克西妮娅,他俩的狂恋很快地传遍整个部落。其父为了遏止这种行为,便替他娶了一位富农之女娜塔莉亚为妻,而贤淑的娜塔莉亚,也受到全家人的喜爱。但是,葛利高里已完全沉迷于阿克西妮娅的热情,他无法满足于娜塔莉亚,而重回到畸恋中。其父在盛怒中与儿子起了冲突,葛利高里便不顾一切偕阿克西妮娅私奔。他暂时在李斯特尼斯基将军的府里工作。娜塔莉亚在失望之余企图自杀,但未成功。不久,葛利高里即被征召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他在前线出生入死时,在后方的阿克西妮娅却在少主人的诱惑下,开始与他陷入缠绵的热恋之中。受伤返乡、得知此事的葛利高里,在愤怒之余便回到顿河岸的父亲家里。当他获得十字勋章, 又重回战场时, 娜塔莉亚已生下一对孪生姊妹。后来,俄国发生大革命,哥萨克们都离开部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只有葛利高里却加入红军,担任连长, 与白军作战, 但又再度受伤返回乡下。内战风暴逐渐逼近顿河沿岸,哥萨克认为红军和革命动摇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在白匪的蛊惑下反叛,葛利高里加入叛军。自此起,顿河即陷入持续展开的血腥战斗中,葛利高里的命运也象被顿河的强风吹拂般,无法安定下来。战后,在倾废的村庄中,他与阿克西妮娅重逢,两人也再度绸缪在一起。不久,他以叛军师长的身分,率军与红军对抗。此时已怀身孕的娜塔莉亚得知丈夫的心又回到阿克西妮娅身上时,企图堕胎,却失败而死亡。后来,红军的势力如排山倒海般很快地控制了整条顿河,身为叛军的葛利高里只好带着阿克西妮娅,混在逃难的人群里逃亡,但逃至海边的时候,他决定为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还债(他内心同情红军和革命,但在战斗中杀死了不少红军战士)最后,当葛利高里由叛军退伍,回到在逃难途中因患伤寒而返回鞑靼村的阿克西妮娅身边时,却因他以前曾有反革命行为,而传出要逮捕他的风声,至此,他不得不逃亡加入匪徒组织,再度与红军对抗。可是此时的匪徒们已军纪散漫,在无可忍受之余,他决定带阿克西妮娅离开,寻找属于两人的新天地。他俩想趁着暗夜,骑马逃走,不料被红军发现,阿克西妮娅被子弹击中,失去生命。此时的葛利高里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他辗转流落各地,最后,终于身心疲惫地回到顿河岸的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年幼的儿子——米夏洛而已。
评论
重读《静静的顿河》,那些久违了的又陌生又熟悉的人物,以及他们痛苦的思想和命运,又一次激起了我内心的热情。顿河这条伟大的河流所哺育的哥萨克民族通过战争,在痛苦和流血之后最终走向了社会主义。肖洛霍夫把拥护苏维埃、迈向社会主义称为伟大的人类真理,并把它作为作品的主题之一。肖洛霍夫对顿河无比热爱,书中经常出现作者对顿河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赞颂。顿河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和泥土的浓烈味道,让读者过目不忘。对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作者寄了深深的同情。葛利高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痛恨战争但又不得不参加战争,他像天上的浮云一样,飘来飘去,参加过红军杀过白军,又参加过白军杀过红军,在无序的历史过程当中,战争让麦列霍夫家族家破人亡,他的思想也在反复无常的混乱中走向崩溃,最后不得不回到苏维埃政权之下,等待着政府的审判。在苏维埃政权从腐朽的沙皇俄国诞生的过程中,强大的帝国主义和新生的还显得弱小的布尔什维克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而在封闭的顿河边成长起来的哥萨克民族幼稚地认为,他们不要苏维埃,也不要沙皇,他们幻想走根本行不通的第三条道路,白军就利用他们的这个弱点,欺骗一些哥萨克走上了反苏维埃的道路。葛利高里不幸的命运,真实集中地体现了这一时期哥萨克民族的这种思想和意识。 在书中,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亚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这种“第三者”的爱情,如果给我们的一些作家来写,他就会得心应手地烧出一道自然主义的性爱大餐。这在我们这几年来发表的“巨著”中都可以看到。但是肖洛霍夫写得多么干净!爱情是奔流不息的顿河,爱情是熊熊燃烧的晚霞,读者在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中感受到的 不是本能亢奋,而是人性的纯洁、爱情的优美以及心灵在爱情破灭中的绝望。 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还隐伏着一个人道主义的主题,一方面葛利高里在痛苦地抗拒战争对他的人性的磨蚀和扭曲,另一方面,他在混乱的战争中一直在思考和寻找着战争的意义,在人格力量方面优于周围的人。肖洛霍夫对战争中戕害人的肉体和精神的残酷行为大加挞伐,不管其祸首是白军还是红军。描写得最细致的是彭楚克在顿河革命军事委员会革命法庭当执法队队长期间,每天半夜到城外去处决犯人。由于在工作中执行了极左的政策,革命军事法庭往往草菅人命,被处决的人当中有很多是无辜的哥萨克劳动者,枪毙一些手上长满老茧的劳动者,这使彭楚克非常痛苦,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形容枯槁,神情恍惚,甚至丧失了性功能。有一次他歇斯底里地对女友安娜说:“所有的人都想走进灿烂的花园去,但是要知道,在种花和种树以前,先要清除垃圾!先要上肥料,先要把手弄脏!要清除垃圾,可是谁都讨厌这种工作!”后来彭楚克离开了执法队,他的精神和肉体才恢复了正常。 在书中,肖洛霍夫大胆地描写了哥萨克在月申斯克的暴动,暴动是因为红军没有很好地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和民族政策,打击面过大,迫使以中农为主的哥萨克投向白军匪帮。肖洛霍夫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尊重和维护历史真实的人文精神,在当时苏联肃反扩大化的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也正因如此,这部作品在时间的流逝中依然光彩夺目,十分耐读,具备了史诗的品质。在我读过的一些书中,有些作家模仿过《静静的顿河》,但他们不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和天才的写作能力,他们的作品虽然被评论家廉价地称为巨著和史诗,遗憾的是无法和《静静的顿河》比,差得太远!经典就是这样,你可以模仿,但思想无法模仿。 《静静的顿河》是不朽的名著。

主要讲了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哥萨克们分别加入红军和白军,相互残杀的故事。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直言红军政策的偏激。斯大林在肃反期间居然还保护了作者。作者后来也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此书可以和《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 金人翻译的好。淘宝上买50多元。
建议先看电影约5小时,浓缩的,也不错。

挺好看的,故事性很强,对哥萨克生活风俗描写很细致,长是长了点,但看着不累,我上大学时看了一遍,纸质书,三厚本,呵呵。现在下的电子书,又开始看了

我看了,好看,是一部值得思考的反应历史性书,真实而感动

静静的顿河好看


静静的顿河好看吗
好看极了。

《静静的顿河》好看吗? 这本书一两千页呢 似乎看过的人不多 有看过的...
在《静静的顿河》中,肖洛霍夫还隐伏着一个人道主义的主题,一方面葛利高里在痛苦地抗拒战争对他的人性的磨蚀和扭曲,另一方面,他在混乱的战争中一直在思考和寻找着战争的意义,

静静的顿河好看吗?拜托各位大神
史诗式电影巨作,虽然时长将近六小时,但看着一点也不乏味,好看,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的生动,哥萨克人的勇敢,顿河的草原,如果没有战争,那里会始终那么美丽。他不愿去寻找轻松的生活,因为他爱着那片土地,爱着那里的人。人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叶扁舟,任潮流是缓亦或驰,终是逃不掉。 查看...

静静的顿河好看吗
而在《静静的顿河》里,虽然在对环境的描写,甚至对少男少女情爱的描写,肖洛霍夫不在托尔斯泰之下,但发自作者内心的深层讨论与思考,或许受限于教育程度,却并不多。可以说《静静的顿河》是完美的叙事史诗却缺少了那一些故事之上的东西。

...战争与和平》 和《静静的顿河》 那一本更好看(文笔 剧情等方面...
我先后买过两个版本的《静静的顿河》,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显然不如漓江出版社这一版,漓江版的译者力冈,据说是翻译俄文的权威,单从这本书的翻译上来看,权威是肯定的。他译出了小说的神韵,也译出了哥萨克人的灵魂。 我一直认为,当小说脱离了土地,脱离作者所赖以生存的根基,脱离民族性,地域性,脱离了作者的本体...

静静地顿河
1,《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的作品。2,《静静的顿河》是俄罗斯文坛上一部不朽的巨著,小说构思于1926年,四部分别于1928年、1929年、1933年和1940年出版,前后历时14年。3,《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

求一部小说名呀~!!!
《静静的顿河》(俄文:Тихий Дон)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6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4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年获斯大林...

大家能推荐几部好看的二战电影吗?苏德对打的
静静的顿河,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阻击手。

静静的顿河多少字
建议先看电影约5小时,浓缩的,也不错。 问题八:谈谈《静静的顿河》的思想意义。 ①真实地反映了十月革命前后顿河地区的社会历史风貌,再现了哥萨克走向社会主义的艰难历程; ②探讨了苏维埃在革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从理想的高度提出了将革命代价减少到最小程度的问题。 问题九:紧急!!!《静静的顿河》 俄国的 **...

有那些外国的名篇名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4年。该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5、《茶花女》...

北关区19690836922: 静静的顿河好看吗? -
原王葛山: 史诗式电影巨作,虽然时长将近六小时,但看着一点也不乏味,好看,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的生动,哥萨克人的勇敢,顿河的草原,如果没有战争,那里会始终那么美丽.他不愿去寻找轻松的生活,因为他爱着那片土地,爱着那里的人.人只是历史潮流中的一叶扁舟,任潮流是缓亦或驰,终是逃不掉. 查看原帖>>

北关区19690836922: 有谁看过《静静的顿河》,感觉如何?
原王葛山: 很不错,很经典. 最大特点是,《静静的顿河》不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通过描述几个家庭的爱情,亲情,友情来让读者对战争产生自己的感想和深刻印象.

北关区19690836922: 静静的顿河,这本书好看吗? -
原王葛山: 很出名的.

北关区19690836922: 有谁能介绍一下"静静的顿河"这本书的简介? -
原王葛山: 简单的讲,就是描述了以葛里高利为代表的思想比较有深度的农民对俄国苏维埃革命时期的经历和思考.其间有思考战争的实质的人道主义思想,也有对亲情和爱情的思考和体验. 这是一本很有深度的小说,集写实与文学色彩与一体,没有浮夸的无病呻吟,很值得一读.

北关区19690836922: 比较一下 静静的顿河 和 尤利西斯哪本书更好 -
原王葛山: 《静静的顿河》这本书篇幅较长,不过语言相对比较通俗,容易理解.适合一般的大众读者.而作者肖霍洛夫是红色政权的热情支持者,苏维埃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所以他的作品一定程度上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哈哈.《尤利西斯》这本书我看过,读到第七章就看不下去了,这本天书不但语言晦涩难懂,而且融入了深层、多元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跳跃的思维、语言和描述让人难以捉摸.作者乔伊斯是一代意识流小说巨匠,如果你想读《尤利西斯》,本人建议你先去看完詹姆斯·乔伊斯的《青年艺术家的画像》(这本书描写的是斯蒂芬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以及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样对你阅读《尤利西斯》必然有帮助的.

北关区19690836922: 静静的顿河不懂历史的人也能看吗 -
原王葛山: 因为你不喜欢历史,也不喜欢看小说,像这种史诗性的小说并不适合你,太长了,你看起来会厌烦.当然,这部小说本身还是很不错的.如果你想看这种经典又和历史沾边的小说,推荐看《傲慢与偏见》《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三部小说)

北关区19690836922: 请问《静静的顿河》这本书适合哪个年龄段的人读?
原王葛山: 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是社会主义阵营中唯一称得上世界名著的小说,此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举世瞩目的关注,完全具备史诗性作品的高度.肖洛霍夫继承并发展了托尔斯泰的道德意识与审美意识相结合的美学传统,以一个艺术家的良知,人道主义同情直面作品的本质.值得庆幸的是肖洛霍夫的作品在苏联的铁幕恐怖下能生存下去,算是文学的幸运.而苏联另两位最伟大的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和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却遭到驱逐和禁版----至今是俄罗斯文学史最遗撼的回忆.20岁以后适合阅读《静静的顿河》,你的视野和剖析恰值这般火侯.

北关区19690836922: 静静的顿河.古拉格群岛.日瓦戈医生哪本书最好 -
原王葛山: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大师米.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这十年间的动荡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

北关区19690836922: 推荐一下 《战争与和平》 和《静静的顿河》 那一本更好看(文笔 剧情等方面) -
原王葛山: 我只看过战争与和平, 当时只觉得无法深刻的理解, 无法共鸣,无法深入. 我想这类小说是需要一定的心境的, 如果你能沉下心来的话当然很好啦,不 过因为某些外在因素的话, 这实在不是有趣的一本啊怨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