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茶的各种历史资料

作者&投稿:马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关茶的资料~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最初短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花白色,花瓣有时稍长;萼片宽卵形到圆形,无毛,宿存。
花瓣宽卵形,基部稍连生,背面无毛,有时短柔毛;子房密被白毛;花柱无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1.1-1.5厘米高,每球有1-2粒种子。花期10月至次年2月。
6000多年前,生活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一带的先民开始种植茶树。田螺山是中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目前已被考古发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促进了四川与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茶的种植和饮用逐渐从四川向外界传播。它首先蔓延到长江流域。
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司马相如将梵江篇中的茶称为“范契”;西汉末年,在扬雄的《方言》中,称茶为“蔎”;在《神农本草经》(约成于汉朝)中,称之为“荼草”或“选”。


扩展资料:
茶的生长习性:
茶树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貌、气候、土壤类型等。地形以丘陵为主,排水条件较好。降水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光照条件好,适宜各类茶树特别是大叶茶树生长。
冬末夏初日照较多,夏秋多雾雨(云南茶区)。日照不利于茶树越冬和营养积累,也不利于夏秋茶的品质。红土、砖红壤、山地红壤或山地黄壤、棕林土,这些土壤发育良好,结构良好,适合茶树生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已经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
并且也可以找到证据显示,确实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够找到证据指出,饮茶的习惯不仅仅是中国人发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饮茶的发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

扩展资料;
喝茶的好处
1、帮助散热
在现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很多人都会喜欢喝冷饮来解暑,但其实喝凉的东西会把热给遏制住,不容易散出体外,导致生病,多疑在夏天想要好好地解渴消暑散热的话,应该喝些热茶,发一发汗,很快就将体内的热散走。
2、防晒
绿茶含有一种叫儿茶素的成分,有着很强的抗氧化的功效,将绿茶中的儿茶素提取出来支撑护肤品,涂在肌肤上,可以帮助肌肤抵抗阳光照射的伤害。当然直接喝绿茶也有着防晒的效果。
3、止泻
茶能和蒜瓣一起配合,帮助止泻。大蒜有着解毒消炎的功效,而茶水能够起到抑菌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肠道中有害细菌的抑制,将茶和大蒜配合在一起,能很好地止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喝茶有4大好处 但要根据体质决定“茶”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

http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是人类茶文化的摇篮,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国在茶树的种植、培育、茶叶制作,饮用和各民族多姿多彩的饮茶风俗等方面,堪称是茶叶的祖国。
茶原来是野生的,它喜欢湿润的气候、微带酸性的土壤,耐阴性强,在我国中部、东南部、西南部山地都是茶树喜欢生长的地方。特别是云南省,自古以来受灾害最少,保存的古代大茶树最多,它们可以长到5—30米高,就像5层---10层楼房那么高,树干直径1.5米,两个大人也抱不过来。有些野生茶树寿命可达几百年甚至千年以上。最古老的已有2700年的老茶树。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是中国茶圣----唐代文学家陆羽撰写的。《茶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10章,约7000多字。《茶经》内容丰富,按现代科学划分,包括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药理学、生化学、水文学、民俗学、史学、训 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创造性地总结了我国茶树的起源与发展、茶的制作、饮茶的习俗、茶具等形成的茶文化,成为我国珍贵的典籍,至今已译为美、英、法等国26种文版,传播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
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贮藏室,在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发现在汉代,茶已成为隋葬品;唐代秘宫的文物中就有待女端茶图和放茶叶的箱子、茶具,有的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四川茶山是古茶地,在唐代时就盛产多种茶叶,至今还在种仙茶的“皇茶园”。杭州天台山的清国寺和 杭的经山寺是唐 时种茶,制茶和佛门茶道的地方,至今还保存着宋孝宗皇帝御笔“经山兴圣禅寺”。乾隆皇帝到过的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相公庙前至今留有“十八御茶树”。虽然经历了世代风雨,还保荐着,并供茶人研究和鉴赏。可见茶的故乡在中国。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原辽阔,气候温暖,处于亚热带地区。地势东低西高,高山峻岭,丘陵起伏、河流纵横,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很适合各种植物生长。可以说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的发源地。
唐代陆羽《茶经》中说:“其巴山峡川,有两人抱者,伐而掇之”。明代云南《大理府志》记:“点苍山(下关)……产茶树高一丈。”三国时期《吴晋?本草》引《柚君录》中就有“南方有瓜芦木(大茶树)亦可通夜不眠”记录。
我国的野生大茶树多而古、大而高。
我国在贵州海拔1400米的高山上发现高达成12米的大茶树。在云南发现直径1.38米、树龄800多年的古代栽培型“茶树王”,发现高瞻远瞩32.12米,树围2.9米、离地区性1.5米处有5个分枝,树龄1700年左右的野生型“茶树王”。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最早利用茶,饮用茶的国家,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受本草经》记载:“神农 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这饮,发于神出鬼没农民。”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淬着神农民为解除人民痉,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
人类利用茶是不断发展的,最早是将新鲜茶叶放在嘴里嚼,作为药用。以后人们用新鲜茶叶投入水中做羹饮,饮法大 放与喝菜汤差不多。西汉末期茶叶已成为商品,并讲究茶具和泡茶的技艺。到唐代饮茶成了风气,由于新鲜茶叶不易存放和转动,于是就把茶叶晒干、烘烤。唐代的饼茶形状很多,通常是中间穿几个孔,烘干后穿成一串串,然后加以密封,运往各地。到了明朝、清朝,散茶成为主要茶类,其他茶类出竟相出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茶方法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饮茶习惯。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民情风俗。如南方人爱喝绿茶,北方人爱喝奶茶。藏族 肥 喝酥油茶,蒙族人爱喝奶茶,瑶族、壮族、侗族人爱喝打油茶,土家族的擂茶等到等。各民族的饮茶习俗铸成了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宝贵。
现在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茶,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30亿人饮用茶,茶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洒精饮料之一。而最早种茶、饮茶的是我们中国。其它国家种的茶树、饮用了茶叶、茶礼仪、茶叶的加工工艺都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转入的。所在地以说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并被誉为“茶的祖国”。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茶 茗 木贾 设 舛
茶史溯源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的原产地,现存的野生大茶树树龄最高的达2700多年(中国云南哀牢山古茶树),已发现的人工栽培的大茶树以有800多年的树龄。
茶在最初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于做药,或是用作祭品。被称为茶的药用阶段。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
神农也称“神农氏”,也就是被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奉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是中国史前先民的代表人物。相传神农“牛首人身”,这可能是那时已经掌握了农耕技术的先民们,对于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形象的构想。作为农业之神的神农也是中国医药的发明者。他在发现无辜的同时,也发现了各种能治疗人类疾病的草药。传说神农为了掌握草药的特性,亲自实践,遍尝百草,一日内竟七十二次中毒,最后偶然尝到了茶树的叶子,毒方解去。
茶的食用功效:茶不仅有解毒的功能,又有助消化的作用。把茶叶当菜吃,至今云南南部少数民族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因此,茶又与各种食物加工在一起,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茶的饮用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善,把茶叶加工后烹煮饮用,既提神解渴,又清香鲜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因此,在众多饮品中,茶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国饮。
茶最初的饮法
最初的饮茶法,大致是把茶叶投入釜中煎煮,和煮菜汤差不多。《晋书》记载:“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这就是最原始的生煮羹饮法。
到三国时,根据《广雅》中的记载,其时的饮茶法又有不同。在古荆巴一带,人们把采摘的茶叶做成饼状。饮用之前,先将茶饼炙烤成红色,在捣成细末放在瓷器中,然后冲入沸水,并辅以葱、姜等调味品。尽管这个时期人们的饮茶实践还停留在粗放的阶段上,但是已经开始了对茶的加工。这些加工方法和饮用方式中的一些主要特征,直至唐宋时期仍被沿袭,只是在形式上变得更为精细,也更加讲究了。茶由中国的西南地区经巴蜀顺长江而下,经历数千年蒙昧混沌,兴亡盛衰,终于来到了茶圣陆羽生活的唐代。史称茶兴于唐而盛于宋。
唐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国力最强盛、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它的政治、文化影响远远超出国界,乃当时出类拔萃的世界性的大国。其时,个人、阶级、国家都处于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整个社会的基调是昂扬进取的,并且充满了自信,这便是被人们誉为“盛唐气象”的唐文化精神。它使得茶文化能够吸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营养,迅速地完善自身,发展壮大。同时,国家的统一、交通的发达,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也为茶叶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制茶与饮茶法
在唐代,饼茶是当时制茶的主要形式。只是在中唐以后,由于陆羽的倡导,茶开始由加料的羹煮发展成清茶的烹煮。采来茶后,先放入甑釜中蒸;捣碎后,拍成团饼;焙干以后,用蔑穿起来封存。陆羽在《茶经》中将制茶过程概括为采、蒸、捣、拍、焙、穿、封。饮用时,再碾碎、过筛、入釜烹煮。
这首唐代诗人卢仝(tong)(亚圣)的《七碗茶诗》,描写了唐代人们品茶的感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茶圣陆羽和《茶经》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式这部《茶经》,把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千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与探索,直至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方大行其道。
陆羽,字鸿渐,又名疾,字季疵。唐复洲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公元733——804年在世。他身世坎坷,曾是个弃儿,后为精于茶道的智积禅师收养。少年时先后遇到贬官至竟陵当太守和司马的李齐物和崔国辅,从而受到赏识与培养。安史之乱后,陆羽流落湖州,后隐居苕溪,先后结识了好茶的诗僧皎然和诗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湖州是有悠久历史的名茶产区,陆羽因早年受智积大师影响,一直倾心于茶,此时更是乱中求静,躬身实践,遍游江南茶区考察茶事。他以自己半生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茶经》。《茶经》的问世,不但使“天下益知饮茶矣”,陆羽亦因此名扬天下,并为朝廷所知而召为“太子文学”、“徒太常寺太祝”。但陆羽无心仕途,竟不就职。晚年他由浙江而至江西上饶隐居。至今上饶尚有陆羽遗迹“陆羽井”。
陆羽被后世恭称为“陆子”,关于陆羽茶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则被称为“陆学”,而茶商们则把陆羽奉为“茶神”。《茶经》问世后,因官方及民间都十分重视而一再刊行,至宋时已有数种版本流行,并先后著录于《新唐书》、《通志》、《宋史》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书。《茶经》很早就传到了国外,先后被译成日、英、俄等国文字。
《茶经》略解
陆羽从二十二岁开始考察茶学,经十余年努力,终于在公元765年完成《茶经》初稿,又经十年继续搜集补充资料,于公元775年增修定稿,五年后出版问世。
《茶经》全书共十章,分“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三之造”(论茶叶才智和品质鉴别的方法)、“四之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五之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等)、“七之事”(叙述上古至唐代有关茶事的记载)、“八之出”(论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九之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十之图”(指出《茶经》要写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饮的全过程)。《茶经》是一部论茶的专著,它对当时盛行的各种茶俗作了归纳与追溯,对茶的起源、历史、生产、加工、烹煮、品饮,以及诸多人文与自然因素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总结,使茶学真正成为一种专门的学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穷精极巧的宋代茶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宋代贡茶工艺的不断发展以及皇帝和上层人士的投入,已经取代了唐代由茶人与僧人领导茶文化防站的局面。从唐代开始出现的散茶,到了宋代使民间茶风更为普及,而茶坊、茶肆的出现使茶开始走向世俗,并形成了有关茶的礼仪。
宋人的饮法——点茶法
宋代茶是以工艺精致的贡茶——龙凤团茶和追求技艺的点茶技艺——斗茶、分茶为其主要特征的,可谓穷精极巧。宋人饮茶的方法,是从躺人的煎茶(煮茶)过渡到点茶。所谓点茶,就是将碾细的茶末直接投入茶碗(盏)之中,然后冲入沸水,在用茶筅在碗中加以调和,茶中已不再投入葱、姜、盐一类的调味品。宋代因为有斗茶、分茶等技艺的流行,因此对茶品的要求远非唐时的饼茶所能比拟,在采制技术上也更为精致、讲究。
皇室之好与龙凤团茶
宋朝皇室饮茶之风较唐代更盛,宋太祖赵匡胤便有饮茶癖好。在他以后继位的宋代皇帝皆有嗜茶的爱好,直至宋徽宗赵佶而达到顶峰,他甚至亲自写了一部论茶的著作《大观茶论》。这是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宋代茶叶的发达程度和制茶技术状况的书籍。皇家对高档茶叶的需求,极大地刺激了贡茶的发展。宋代茶叶生产的中心,已由长江中下游的湖州、宜兴一带,想更南方的福建一带转移,皇室的贡焙基地(专门生产贡茶的地方)也移至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县),此地生产的茶叶即称为“建茶”。因为建茶乃专供皇室享用的贡茶,因此其培植与采制技术也更为精良,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团茶(饼茶)的制作中心。由于其主要产地境内的凤凰山一带又名北苑,故也称“北苑茶”。北苑茶名目繁多,精品迭出,达到了饼茶生产的高峰。
北苑茶以“龙凤团茶”而著称于世,它不再像唐代那样在茶饼上穿孔,而以刻有龙凤图案的模型压模出之。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贡品主要是龙凤团茶。咸平(998——1003)初,丁谓造“大龙团”进贡皇室,其品质较龙凤团茶更为精良。庆历中(1041——1048),蔡襄造“小龙团”,较“大龙团 ”又胜一筹。自元丰至绍圣间(1078——1097),又相继有“密云龙”和“瑞云翔龙”问世,其品质更为精良、名贵,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作为贡茶的龙凤团茶极为珍贵,即使朝廷官员也不易得,如蒙皇上赐茶,便是十分恩宠了。一带名臣欧阳修在朝二十余年,亦仅得赐茶一饼,可见其难。赐茶的象征意义已大大超过了其经济和实际使用价值,而成为一种礼遇的标志了。
正因为这种精神上的象征意义,宋代在朝仪中加进了茶礼。贵族在婚嫁中引入了茶仪,在彩礼中也加入了茶,后世民间婚俗中的“下茶”礼即由此来。
斗茶
“斗茶 ”乃宋代茶之特色。斗茶或称“茗战”,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叶质量的好坏。有人认为斗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大约开始于五代,最早流行于福建建安一带,至北宋已颇为盛行。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曾做《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斗茶情景。苏辙《和子瞻煎茶》一诗中有“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之句,说的也是该地的斗茶之风。北宋中期以后,斗茶逐渐想北方传播,并很快风靡全国。上自达观贵人,中及文人墨客,下至平民百姓,无不由热衷而着迷。北宋晚期,上层人士更乐此不疲,南宋时人们对斗茶仍有兴趣。至元代斗茶已渐衰,到明代则基本绝迹。
宋人斗茶所用的主要是建安北苑所产的饼茶,且选择十分讲究。这种饼茶在碾磨以前,须用干净纸包起来捶碎,然后立即碾磨。碾后的茶末要放在茶罗上过筛,筛得越细越好,这样茶末入水后便能飘起来,汤花也能凝结,从而“尽茶之色”。
宋人斗茶的程序有好几道,首先是“ 盏”,即把盏加热一下。蔡襄说:“凡欲点茶,先须 盏令热,冷则茶不
://www.outskirt.net/outskirt/html/13/2006/1026/3667.html

中国茶文化发展历史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

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

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

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茶叶的起源及传播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被称为茶的祖国,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茶树的起源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随着考证技术的发展和新发现,才逐渐达成共识,即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并确认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由于地质变迁及人为栽培,茶树开始由此普及全国,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
-------- 中国茶叶发展历史 --------

纵观中国茶叶史,中国茶叶经历了药用,食用,作酒及饮料几个阶段: 以下让我们来切身体验一下茶叶历史的变迁。???

茶叶的传说: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 ...根据记载,茶叶在中国最早是作为药物使用的。在我国,传说茶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茶最初是作为药用,后来发展成为饮料。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中记述了以上故事“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支”。

茶 ____ 中草药和蔬菜___ 茶叶的发现?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____酒的替代品___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茶____饮料____ 茶文化的形成/兴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现于那个时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同期。同时,作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茶 ____ 中草药和蔬菜___ 茶叶的发现?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1961年在云南省的大黑山密林中(海拔1500米)发现一棵高32.12米,树围2.9米的野生大茶树,这棵树单株存在,树龄约1700年。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____酒的替代品____茶文化的萌芽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

茶____饮料____ 茶文化的形成/兴盛 ? 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主要时期。茶的引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茶的饮用越来越普遍,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如大诗人白居易,一生嗜茶,每天吃早茶(“起尝一瓯茗“ 《官舍》),午睡起一碗茶(“起来两瓯茗“《食后》),晚茶(“晚送一瓯茶”《管闲事》)。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现于那个时代。 世界著名的第一本完整的茶书《茶经》也出于同期。同时,作茶的技术也随之而日益进步,人们饮茶的方式从原先的熬煮茶汤变成了只将沸水冲入干制的茶叶以得茶汤。 茶成为了人们间交流的纽带,友谊的桥梁。人们喜欢聚在一起,泡壶好茶,吟诗作乐,享受好时光。

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茶叶的健康价值。茶,成为了和谐与温馨的象征。
回答者:guoqiang668 - 助理 二级 4-4 10:35


赶茶场的历史发展
赶茶场的历史发展与晋代道士许逊的故事有关。赶茶场是浙江省磐安县玉山一带的传统民俗,玉山古茶场位于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它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相传,晋代道士许逊曾到磐安玉山游历,见山野茶树遍布,且质量上乘,便教当地农民种茶、制茶,研制...

茶人必知:中国茶的历史大事记
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二、茶叶利用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祖先饮茶经...

收集茶的各种历史资料
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遗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贮藏室,在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发现在汉代,茶已成为隋葬品;唐代秘宫的文物中就有待女端茶图和放茶叶的箱子、茶具,有的距现在已有2000多年了。四川茶山是古茶地,在唐代时就盛产多种茶叶,至今还在种仙茶的“皇茶园”。杭州天台山的清国寺和 杭的经山寺是唐 时种茶,制茶...

茶人必知:中国茶的历史大事记
- 汉代: - 西汉时期(2000年前):商业化进程启动,成都成为早期茶叶集散中心。 - 东汉时期(1500年前):茶饼出现,便于长途运输。- 唐代(1200年前):陆羽《茶经》的推动,饮茶文化盛行。- 宋代(1000年前):泡茶技艺改进,斗茶成为时尚。- 元代(700年前):散茶兴起,开始采用沸水直接冲泡。

关于茶的文化的资料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

茶叶最早集散地?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栽培和利用茶的国家。根据历史资料,茶树起源于中国。早在5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具有排毒作用。中国是茶叶之乡。经过漫长的历史,如今茶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扎根。茶已成为世界上三种最受欢迎的非酒精饮料之一。1、(西汉)2000年以前,商品化开始,成都成为我国最早的茶叶...

一篇让你了解我国茶史!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2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药用: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我国第一步药物专著《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氏尝百草...

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是怎么样的?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

中华产茶史回顾
汉宣帝年间(公元前57年-54年)蜀人王褒所着《僮约》,内有"武阳实茶"及"烹茶器具"之句,武阳即今四川省彭山县,说明在秦汉时期,四川产茶已初具规模,制茶方面也有改进,茶叶具有色。香。味的特色,并被用于多种用途,如药用,丧用,祭祀用,食用,或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像武阳那样的茶叶集散市...

茶的发展历史简缩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 拿来当药用。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 拿来当药用。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 拿来当药用。4、汉代:(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文化的发展史 -
左丘厕倍清: 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的起源 -
左丘厕倍清: 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中国是发现与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茶树原产于中国的西南部,云南等地至今仍生存着树龄达千年以上的野生大茶树.四川...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中国茶文化有多少年的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
左丘厕倍清:[答案] 追寻中国茶文化的源头,首先要廓清中国茶叶的源起.唐代陆羽《茶经》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而断定神农氏的依据是《神农本草经》和《神农食经》.前者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者载:“茶茗...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绿茶的历史和它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
左丘厕倍清: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来看,蒙顶山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绿茶最早起源于巴地...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的历史 -
左丘厕倍清: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唐代以前,中国生产的茶叶便通过陆路及海运的方式远销各地.首先到达了日本和韩国,然后传到印度和中亚地区.在明清时期,又传到了阿拉伯增岛.在17世纪初期,中国茶叶又远销至欧洲各国,很多上层社会的贵族、...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中国的茶文化起源 -
左丘厕倍清: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茶的利用最初是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之中的.古史传说中认为“神农乃玲珑玉体,...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有关茶的资料 急!!!! -
左丘厕倍清: 在古代史料中,人们把茶称为(蔎)(茗)(荈)等,陆羽在(茶经)一书中,把对茶的众多称呼统一为“茶”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是怎样发明的?是谁发明的呢? -
左丘厕倍清: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发源终极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由于如斯,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叶的起源,发展,及各种茶叶的由来(如:铁观音,明前龙井,毛峰等)还有茶叶的好坏,如何区分. -
左丘厕倍清: 茶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若尔盖县17551465589: 茶的历史,谁能告诉我最好的答案? -
左丘厕倍清: 地球上的茶树植物已有数千万年的历史,然而茶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还是四五千年以前的事.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在巴蜀一带已用当地所产茶叶为贡品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有更早对茶的记载和发现,中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