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技法

作者&投稿:抄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我国的古典诗歌很善于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音乐。大致说来,有三种主要表现方式:其一是以声喻乐,即以自然界的声响来比喻音乐;其二是以形喻乐,即以视觉形象比喻音乐的形象;其三是以典喻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均综合运用了上述三种表现音乐的技法,但又各有侧重:白居易的《琵琶行》长于以声喻乐,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长于以形喻乐,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长于以典喻乐。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为正面描写重视意境创造。
后八句写感受
是侧面描写
风格悲怆含蓄
《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是运用正面描写
风格平易感伤
《李凭箜篌引》主要是写音乐产生的效果,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对李凭高超技巧的赞叹,风格神奇峭拔,极具浪漫主义气息。
都是音乐描写的经典力作,只是角度不同,手法各异。它们都不仅仅是声音动人,情感和心志更是难得。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琵琶行>>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这些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 听颖师弹琴>> 颖师是来自天竺的僧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在长安,以弹琴著名。李贺也写过一首《听颖师弹琴歌》称颂过他。韩愈这首诗 ,大约作于元和十、十一年这是一首描写音乐形象的名作。全诗可分为两大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 ,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相尔汝”,尔、汝皆第二人称,都是你的意思,这样互相称呼,表示很亲昵。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这两句对琴声十分的描写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 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达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 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 ,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跻攀分寸不可上 ”,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 ,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 。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 李凭箜篌引>>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诗人的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 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 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 ,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前后分写两种境界。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销魂欲绝;忽而张牙舞爪,可骇可愕。其变态百出如此"(蒋之翘语,见《辑注唐韩昌黎集》)。后八句写听琴者的境界。诗人故意说自己本不懂琴,听此琴才忽然开窍了,而且激动不已。这其实是以演奏效果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可谓启愚顽而动魂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听颖师弹琴

全诗可分为两大前十句为第一大段,描写颖师所弹奏的优美琴声。

开始的时候 ,琴声显得轻柔细碎 ,音调缠绵宛转,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 ,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
这一大段,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描写了颖师弹奏的琴声变幻莫测,把琴声的阴阳刚柔、高低起伏、腾挪转折,充分地以形象化的语言摹拟出来,使人完全沉醉在丰富优美的琴声中。
后八句为第二大段,写听琴的感受。这一大段是说:自己虽然不懂音乐,可是听了颖师的弹奏,一直坐立不安,眼泪湿透了衣裳。不禁急忙止住颖师,请他不要再继续弹下去了。“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这就是说:你的弹奏本领太高强了,直使我的心时而如火热,时而又如冰寒。我的感情剧烈波动得再也禁受不住了。乐曲还没有演奏完,诗歌却告结束。真是飘然而来,又戛然而止。这一大段既说明了诗人感受之深,同时也衬托出了颖师弹奏的高明。
这首诗先用一连串贴切、生动的比喻,描写音乐形象,把人带入美妙的琴声中,然后才点出这是颖师所弹奏的琴曲,并以自己感受之深,加以赞叹。这是一种倒点题法,在这里使用这种写法,更能增强感染读者的效果。

李凭箜篌引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
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诗人的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 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前后分写两种境界。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曲折形容,"忽而弱骨柔情,销魂欲绝;忽而张牙舞爪,可骇可愕。其变态百出如此"(蒋之翘语,见《辑注唐韩昌黎集》)。后八句写听琴者的境界。诗人故意说自己本不懂琴,听此琴才忽然开窍了,而且激动不已。这其实是以演奏效果来衬托演奏技艺之高超,可谓启愚顽而动魂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肯定是不一样的啊


哪三首诗词被誉为“摹写声音至文”?
诗与音乐有着天然的联系。唐诗中描写音乐的佳作颇多。清人方扶南在《李长吉诗集批注》中,把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推许为“皆摹写声音至文”,并说:白诗足以“移人”,韩诗足以“惊人”,李诗足以“泣鬼”。的确,这三首诗虽然都是写乐曲,...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技法
李贺<< 李凭箜篌引>>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

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说说...
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前后分写...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的诗和赏析
听颖师弹琴① 韩 愈 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② 划然銮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③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

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和韩愈的什么称为?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颍师弹琴》共称为“摹写声音至文”。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在描摹声音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的相同之处_百度...
听颖师弹琴在关于声音的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中则通过描写听众感受表现乐声美妙;琵琶行在关于声音的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中是通过环境烘托表现音乐美妙。

清人方扶南称《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 》和韩愈《 》相提并论_百度...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凭是唐代优秀的伶人,善奏箜篌,出神入化。诗人李贺用华丽的词藻,巧妙的比喻,引经据典,使演奏的场景跃然纸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齐名,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杰作。....

韩愈的传奇故事 韩愈诗作听颖师弹琴审美赏析
最后道出颖师的琴技高超,认为本来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颖师却能将人先放进无忧的天堂中,下一刻就能打入水深火热的地狱里。全诗无论是意境的创造还是遣词造句,都有独到之处。这首诗也被后人推崇为几首写声音中的佳作,和《李凭箜篌引》还有《琵琶行》并立于世。韩愈图片赏析 韩愈被后人尊称为“...

找至少10句关于“二胡”、“琵琶”、“古筝”的唐诗宋词,并给于注解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师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译文:琴声袅袅升...

形容琴音优美的诗句
摘自白居易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
巧净腰息:[答案] 我国的古典诗歌很善于用巧妙的比喻来表现音乐.大致说来,有三种主要表现方式:其一是以声喻乐,即以自然界的声响来比... 其三是以典喻乐,即以关于音乐的各种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听颖师弹琴》、《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均综合运用了...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技法还有各自的音乐风格 -
巧净腰息:[答案]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前后分写两种境界.前十句描写音乐意境,...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 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的不同技法还有各自的音乐风格 -
巧净腰息:[答案] 白居易的《琵琶行》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音乐异同 -
巧净腰息: 《李凭箜篌引》比较客观地展现了音乐的效果,意象瑰丽神奇;而《听颖师弹琴》则有很多的主观色彩,想到了自己的身世.从表现方法看:《李凭箜篌引》用到的方法:1、先声夺人.2、正面描写:比喻(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3、侧面烘托:音乐的功效.4、奇特的想象:天庭仙境 神话传说.总之,通过多种手法描绘了音乐家的高超技艺,表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听颖师弹琴》用到的表现方法:1、正面描写音乐:联想 比喻(以形写声 以声写声).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

团风县17394876505: 李凭箜篌引与听颖师弹琴有什么相同之处 -
巧净腰息: 《听颖师弹琴》前十句为正面描写重视意境创造. 后八句写感受 是侧面描写 风格悲怆含蓄《琵琶行》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是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是运用正面描写 风格平易感伤 《李凭箜篌引》主要是写音乐产生的效果,用侧面描写来烘托对李凭高超技巧的赞叹,风格神奇峭拔,极具浪漫主义气息. 都是音乐描写的经典力作,只是角度不同,手法各异.它们都不仅仅是声音动人,情感和心志更是难得.

团风县17394876505: 《琵琶行》《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比较他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和他们... -
巧净腰息:[答案] 比较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琵琶行》,《听颖师弹琴》与《李凭箜篌引》 -
巧净腰息: 琵琶行全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

团风县17394876505: 比较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在描写音乐方面的异同 -
巧净腰息: 于无声处听惊雷.

团风县17394876505: 《听颖师弹琴》诗歌鉴赏 -
巧净腰息: 唐人音乐诗较著名者,有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等及韩愈此篇.篇篇不同,可谓各有千秋.喜惧哀乐,变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状,这就是韩愈听颖师弹琴...

团风县17394876505: 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音乐上有什么不同 -
巧净腰息:[答案] 琵琶行写得是由音乐产生的联想,注重对声音的描写,用联想来表现声音的美妙.下一首是由音乐产生的想象,注重自我想象的描写,用自身的想象来衬托乐曲的美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