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17、18、19世纪的历史

作者&投稿:扶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厦门港的发展历史~

厦 门港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区外岛屿星罗棋布,港区内群山四周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的海峡性天然良港,历史上就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1996年8月,厦 门港被确定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的两个口岸之一。到1997年,全港共拥有大中小泊位81个,年货物吞吐量达1753万吨,跻身于中国沿海十大港口行列。厦 门港交通发达,形成了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铁路运输有鹰厦铁路为干线,省内与外福线、漳龙线、漳泉等铁路支线连接。厦 门的公路通过高集海堤,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与全省公路连网,形成了以福厦、厦漳主干道为骨干的运输网。厦 门的高 崎机场已拥有国内外航线75条。水运航线可通我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和世界各港,内河可通九龙江干支流和乡镇码头。

天启二年(1622年)
十月初五日 夜,福建总兵谢隆仪攻荷夷于厦门港,焚荷船1只,生擒酋长高文律等52名,斩首8名。
十月二十六日 福建总兵徐一鸣率兵驻厦门抵御荷夷。
天启三年(1623年)
秋 荷夷再扰鼓浪屿、曾厝垵,被浯铜游把总王梦熊击溃。
天启四年(1624年)
七月 福建巡抚南居益指挥明军1万多人、战船200多艘,由厦门渡海进攻澎湖荷兰侵略军据点。荷军于七月十三日挂出白旗,自拆城堡,撤出澎湖。
天启六年(1624年)
春 郑芝龙从台湾到厦门一带海域招兵勒饷。
五月 游击卢硫英攻打郑芝龙部失利,退入厦门。
天启七年(1627年)
七月 郑芝龙自旧镇袭占厦门。次年七月,郑芝龙被朝廷招抚,获授游击之衔。
崇祯三年(1630年)
荷夷侵扰厦门,被郑芝龙击败。
崇祯四年(1631年)
天主教“多明我会”11名意大利、西班牙传教士自马尼拉抵厦门,开办“多明我会”教区。
崇祯六年(1633年)
七月十三日 荷兰驻台殖民当局最高长官汉普特斯曼联合海上武装集团刘香等人,率战船8艘进犯厦门。郑芝龙会同闽、粤水师合力反击,十月二十二日在料罗湾大败荷夷。廿五日,总兵谢隆仪在厦门港再次击溃荷夷。自此,荷患始告平息。
崇祯十三年(1640年)
正月初七日 同安夜下“豆雨”,形扁,色或黑或黄,居民有扫之盈升者。
正月十六日 同安下雪。
9、清
顺治三年(1646年)
秋 郑彩、郑联踞厦门岛。
十一月 郑彩迎奉南明监国朱以海到厦门。翌年移驻长垣。
顺治四年(1647年)
五月 郑成功屯兵鼓浪屿,起兵抗清。
顺治五年(1648年)
四月初十日 郑成功率兵攻取同安城,委叶翼云为知县。
八月二十六日 清将佟国鼐、陈锦、李率泰攻陷同安城,守军全部牺牲。清军屠城4天,近4万无辜百姓被杀。史称“同安四日屠”。
顺治七年(1650年)
八月 郑成功回师厦门,夺取郑彩、郑联兄弟的兵权,收编其部。从此,郑成功声威大振,部众达4万人。十月,郑将所部整编为左、右、前、后、中5军,自领中军。
顺治八年(1651年)
三月初一日 清巡抚张学圣、提督马得功率军偷袭厦门。郑成功自广东回师救援。四月初一日,困清军于篔筜港,清军遁逃。
顺治九年(1652年)
正月 朱以海在浙江沿海兵败后逃至厦门。
三月初十日 郑成功军队在同安用地雷崩城,引清总督陈锦到江东桥大战,清兵败退灌口。陈锦被其家丁所杀。
十二月 郑成功再破同安县城。
顺治十一年(1654年)
六月二十一日 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隐元和尚从厦门启程赴日本。后成为日本黄檗宗的开山鼻祖,该宗为日本佛教最大流派之一。
七月 南明水历帝晋封郑成功为延平王。
顺治十二年(1655年)
二月 郑成功在中左所置吏、户、礼、兵、刑、工等六官,分理军政各事。
三月 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命薛联桂知州事,又令工官冯澄世筑演武亭,督兵操练。
顺治十三年(1656年)
四月 清定远大将军济渡率军攻思明及金门,因清兵不习水战,大败。
顺治十四年(1657年)
六月 台湾荷兰殖民者派何斌来思明州请求通商,郑成功以荷兰当局每年输饷5000两、箭坯10万枝、硫磺千担为条件许之。何斌暗中将台岛内情况报告郑成功。后何斌再次赴厦,向郑成功献上台湾航道、炮台设置和荷兰兵力分布图。
七月初十日 郑成功兴师北伐,命忠振伯洪旭守思明州。清军趁虚来攻,郑成功闻警回救。此后郑成功又两次由厦门率兵北伐,均告失败。
顺治十七年(1660年)
五月十日 清将达素、李率泰、施琅率官兵数万,战船500余艘,分水陆三路攻厦,遭郑军反击。清军大败,伤亡万余人。
顺治十八年(1661年)
三月 郑成功渡海攻打台湾,令其子郑经领兵守思明,郑泰守金门。十二月,郑成功收复台湾,结束荷兰侵略者在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
是年 清廷实行禁海迁界,沿海30里皆虚其地,迁同安排头沿海居民入内地。
康熙元年(1662年)
五月 郑成功卒于台湾。其子郑经自厦入台袭其职。
康熙二年(1663年)
正月 郑经复返厦岛。
十月 清廷令剿厦、金两岛。靖南王耿继茂、福建总督李率泰及荷兰舰队兵出泉州,马得攻兵出同安,施琅、黄梧兵出漳州。清将马得功战死。郑经部队寡不敌众,厦门、金门失守。
冬 清兵强迫厦门沿海居民迁居内地,拆毁厦门城。
康熙五年(1666年)
九月 郑经招纳江胜驻守厦门,与内地开展贸易。
康熙九年(1670年)
五月初七日 英东印度公司的“万担宾克”号轮船来厦门港贸易。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三月 靖南王耿精忠(耿继茂之子)举兵反清,郑经应耿精忠之约率军西渡,五月进驻厦门。
康熙十五年(1676年)
英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商馆,从事贸易活动,地点在钱炉灰埕。
康熙十九年(1680年)
二月 清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万正色、陆路提督杨捷出征金厦。二十六日,郑经率厦门守军千余人退守台湾。
同年 清廷派总兵镇守厦门。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闽浙总督姚启圣督师厦门。六月,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东征台湾,同月攻占澎湖,郑克塽降。
同年 清福建水师提督衙门由漳州移驻厦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十二月 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厦门设闽海关,凡商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皆由海关办理。
同年 设立台厦兵备道,管理厦、台两地政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水师提督施琅重建南普陀寺,修复厦门城墙。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驻厦门,同知署设在厦门港保鸿山寺东,负责办理台运、海防、海关等事项。

  百度了一下,只看到,闽南地区的,不错闽南很大部分也是包括讲了厦门港的情况,你可以参考一下哦。
  17-19世纪: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闽南海商

  郑氏集团覆灭后,闽南海商独步中国海外贸易局面不复存在。然而,闽南商人依托厦门港和东南亚华商网络,仍能长期主导中国海外贸易。

  清朝攻下台湾的次年(1684年),颁令开海贸易,开放厦门、广州、宁波和云台山等口岸。厦门作为福建唯一开放的口岸,漳泉商人往海外贸易,需由厦门出口。早在明代嘉万年间,厦门已成为月港的外港。明后期泉州安平港日益繁盛,成为郑芝龙发迹的大本营。但漳州海商依托的月港和泉州海商依托的安平港都是港狭水浅,只是在海禁时期大港被禁后才成为走私贸易中心。厦门港阔水深,位于漳泉地区中心,海禁开放以后,漳泉海商逐渐汇集于厦门。在郑成功时代,厦门已是沿海对外贸易中心。在清代前期开海贸易之初,厦门海外贸易繁盛程度一度领先于广州等城市,直至鸦片战争前,闽南商人仍保持主导海外商贸网络的局面。当时的一位外国人如此评述遍布中国南北方各港口和东南亚重要商埠的闽南商人:“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象厦门那样聚集了许多有钱能干的商人,他们分散在中国沿海各地,并且在东印度群岛的许多地方开设商号。被人称为‘青头船’的帆船,大多数是厦门商人的船只也诚如《厦门志》所载:“服贾者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返数次。外至吕宋、苏禄、实力、葛拉巴,冬去夏回,一年一次。初则获利数倍数十倍不等,故有倾产造船者,然骤富骤贫,容易起落,舵水手等藉此以为活计者以万计”。
  以厦门为基地的闽南海商之所以能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直至鸦片战争前夕,其原因有三:一是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往南洋的发舶中心;二是依托其遍布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各港口的闽南籍商贸网络和移民;三是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

  清朝攻下台湾后,重新开放海外贸易,厦门被定为作为往南洋贸易的官方发舶中心,广东澳门则定为外国商船来华贸易之地。但朝廷也特许西班牙船来厦,可能因为西班牙船带来的是中国紧缺的白银。清朝似乎并无严禁外国船来厦门贸易,清代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多次前来厦门交易。到清代中期,广东方面也允许海商出洋贸易,厦门独享发舶南洋的特权不复存在。

  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往南洋的发舶中心,对巩固和扩展闽南人在海外华商网络中的领先地位意义重大。闽南地狭人稠,无广阔经济腹地,物产有限,且与中国内地交通不便,成为中国沿海贸易中心的物资条件远逊于山东半岛、江浙与两广。明中期以后闽南人开始主导海外贸易,直至郑氏时代闽南人独步海上贸易,实在是一系列因缘际会所致,所凭借的是闽南人无畏的冒险、航海、重商的人文精神和闽南偏远地理位置,在朝廷对中国私商海外贸易的普遍压制的夹缝中发展起来。正如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造就了漳州海商的发展机遇一样,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使海禁开放以后,闽南商人能掌控发展海外贸易和对外移民的先机,东南亚诸港,如“葛拉巴、三宝垄、实力、马辰、哧仔、暹罗、柔佛、六昆、宋居唠、丁家卢、宿务、苏禄、柬埔(寨)、安南、吕宋诸国”,(注:周凯:《厦门志》(道光)卷5《船政略?洋船》。)都充斥着闽南商贩。18世纪以后,广东、尤其是潮州海商以澄海为基地发展海外贸易,开始活跃于东南亚各地。潮州人与闽南人都被称为“福佬”,是卓有声望的造船工匠,他们将其造船行当扩展到越南海岸和暹罗的阿瑜陀耶港。到18世纪中期,潮州人开始以削价为手段与闽南人竞争,在中暹大米贸易方面开始取代闽南人而当时广州的贸易规模、人口数量、在中国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厦门。
  中国帆船从厦门发舶,也使早已地狭民稠的闽南向东南亚移民活动远较其它沿海省份便利。欧洲人在东南亚开辟殖民地需要大批劳力,东南亚华商网络的扩大也需大量的辅助人员,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帆船是东南沿海人们移民海外的主要运输工具。因此,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官定发舶地,就使闽南海外称民在清初就开始大规模进行。直到清代中期,到东南亚的华人移民仍是闽南人居多。雍正5年(1727年)闽浙总督高其倬的奏折中提到:“查从前商船出洋之时,每船所报人数连舵、水、客商总计多者不过七、八十人,少者六、七十人,其实每船私载二、三百人。到彼之后,照外多出之人俱存留不归。更有一种嗜利船户,略载些须货物,竟将游手之人偷载四、五百之多。每人索银八两或十余两,载往彼地,即行留住。此等人大约闽省居十之六七,粤省与江浙等省居十之三四。”(注:郝玉麟编:《朱批喻旨》(46册)1887年上海点石斋本,第27页。) 从明后期闽南海商开始主导海上华商网络到郑氏集团建立海上帝国,奠定了闽南海商在海外的优势地 位,这种地位在清初又因厦门成为中国发舶地而得到加强,使闽南商贩和移民遍布东南亚各要埠,海外华埠的扩大使华人移民谋生和发展的机会更多,从而吸引更多的闽南商贩和移民加入。因此,尽管清代以来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福建,18世纪中期以降,广东的海外贸易也远盛过闽南,广州港更非厦门港可比拟,但闽南人仍能依托海外闽南籍移民群体和商家主导海外华商经贸网络。巴达维亚是荷属印尼的商贸中心,其历代华人甲必丹和大华商绝大多数是闽南籍人。越南的重要商埠会安的华人商家早期也以闽南人为多:“会安沿海直街长三、四里,名大唐街,夹道行肆比栉而居,悉闽人”。(注:大汕和尚:《海外记事》卷4,第80页,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19世纪前期,暹罗华人尽管是潮州籍者占绝大多数,但他们大多从事种植业,闽南的同安人则从事航运业和商贸。(注:布赛尔(V.Purcell):《东南亚的中国人》,《南洋资料译丛》1958年第1期,第24页、28页。)马来半岛各商埠华商历来是闽南人为主,新加坡开港后,仍是闽南人主导华埠商贸。从16世纪末以来,菲律宾华人是东南亚各地华人中唯一几乎仅从事商贩活动的群体,而菲律宾华人几乎都是闽南人。到19世纪中期,东南亚华人约150万人,粤籍者约90万。尽管东南亚的广东人已远超过闽南人,但东南亚华商网络为闽南人所主导应无疑义。直到20世纪中期,闽南籍华人在商贸领域仍是独占鳌头。因此,虽然西洋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以后,华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不复存在,但由于海外华商网络的支柱和大本营,逐渐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海外华人社区,海外华商网络仍可存活和发展,而闽南人在海外华商网络的优势地位,亦能维持至今。

  闽南海商长期经营南北航运交通和商贩贸易,也可能由于郑氏时代陆上五大商贸网络的存留,清代闽南海商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江南沿海的商贸活动仍相当活跃。浙江温州府“闽浙商贾丛集之地,烟户繁多”,(注:《清高宗实录》卷336,第13页,中华书局影印本。)温州府平阳县至今还通行闽南语。宁波、舟山历来是闽南海舶经营对日贸易的中转和进货之地,汇集大批闽南商人水手。(注:陈希育:《清代福建的外贸港口》,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康熙年间上海港兴起后,吸引众多闽南海商贾舶前往,仅在康熙年间,就有12艘闽台商船到上海运生丝到日本。据1980年出版的《上海碑刻资料选辑》所辑的泉漳会馆碑铭记载,乾隆年间,上海兴建的泉漳会馆“规模之宏大、气象之堂皇、横览各帮,洵无多让。”苏州多闽籍豪商,“自阊门至枫桥,多闽中海贾,各饰郡邸,时节张灯陈百戏,过从宴犒,艳服以财相炫广东澳门与闽南渊源更深。由于明代中期以来的走私贸易以漳州人最为活跃,与葡萄牙商人的关系也较深,葡萄牙人在澳门开港后,闽南商人就云集澳门。明朝末年给事中卢兆曾上奏:“闽之奸徒聚食于澳,教诱生事者不下二三万人。”(注:《崇祯长编》卷35,崇祯三年五月丙午。)郑芝龙早年随其在澳门经商的母舅黄程到澳门,学习葡萄牙语并担任通事。(注: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第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Blusse,ibid,p.255.)从明末到19世纪中期,闽南籍人在澳门一直很活跃。从澳门到广州的广东十三行行商之一谢东裕,其祖籍就是闽南诏安。在广州的闽南籍商人地位更为显赫。广州一口贸易制度实施以后,闽南商人资本与生意也随之部分转移到广州。乾嘉年间广东十三行著名行商中,潘同文(同文行)、任怡和(怡和行)、叶义成(义成行)、潘丽泉(丽泉行)、谢东裕(东裕行)、黎资元(资元行)各俱闽籍,刘东生为徽籍,卢广利、梁天宝、易服泰、关福隆、黎届成为粤籍,闽籍行商全属漳泉商人
  闽南商人的国内贸易网络除表现在覆盖地域的广阔性以外,还表现在于行业网络优势乃至行业垄断性。如在18世纪的外销茶贸易上,闽南商人虽非产地的商人,也非以外销茶集散地的广州为基地,却能仅以其在国内外贸易网络中的优势地位,组成外销茶叶生产、加工、贩运、销售的一条龙网络,主导在18世纪初—19世纪中期最为有利可图的国际茶叶贸易。18世纪初风靡欧洲的闽北武夷茶,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几占中国外销茶叶货值的一半,是当时中外贸易的核心商品组织闽北武夷茶的种植和加工,是来自闽南的商人。他们在武夷山向本地人租山种茶,从闽南招募茶师,开设茶厂,加工茶叶,再将茶叶贩运到广州,与垄断广州出口贸易的十三行商人交易,再由行商卖给前来广州的洋商运往欧美。而广州行商多半是闽南籍。闽南商人或将茶叶直接运往巴达维亚与当地华商交易,再由荷兰商人运往欧洲,而巴城大茶商和甲必丹绝大多数是闽南籍者
  闽南人在国内、尤其是东南沿海组构的贸易网络,是其海外贸易网络的支柱。尤其是18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尚未当地化以前,海外华商网络尚需依托中国商品、中国市场和中国帆船,因此,闽南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和移民网络就更显重要。

  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对闽南人的海贸活动也不无裨益。厦门作为17世纪末以后近百年内唯一和台湾对渡的港口和远东水域重要的贸易港之一,是台湾货物国际流通的转运港。1684年以后,台湾主要通过与厦门的对渡进行国际和国内贸易,台湾经济主要支柱米和糖成为当时远东贸易的最重要商品之一,通过与厦门的贸易,推动台湾农业经济一定程度的商品化,也对经营台湾产品的闽南商人扩展海外贸易起了重要作用。厦门商船长期经营大陆、台湾、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转口贸易,尤其是在17-18世纪国际市场热销的台糖运到厦门,对厦门的海外贸易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台湾经济的发展为闽南人移民台湾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对闽南移民而言,移居台湾与移居东南亚并无本质的不同。尽管91世纪后期以前,清朝严厉限制移民台湾:凡欲渡台者需给地方取保、海防同知审批;渡台者一律不许带家眷;粤地为海盗渊薮,粤人不许渡台(此条后来取消)。但直到1789年设官渡以前,闽南人偷渡台湾者一直络绎于途,是移民台湾的主要方式之一。到19世纪初,台湾人口已达200万。在1884年设省以前,台湾在行政上一直受福建省管辖,居民也绝大部分是闽南人及其后裔,区域文化特色与闽南无异,是闽南人社会在海外的延伸。台湾成为闽南人主导的社会后,闽南人海外商贸活动应是如虎添翼,形成更大规模的闽南方言群体。

7-19世纪: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的闽南海商

郑氏集团覆灭后,闽南海商独步中国海外贸易局面不复存在。然而,闽南商人依托厦门港和东南亚华商网络,仍能长期主导中国海外贸易。

清朝攻下台湾的次年(1684年),颁令开海贸易,开放厦门、广州、宁波和云台山等口岸。厦门作为福建唯一开放的口岸,漳泉商人往海外贸易,需由厦门出口。早在明代嘉万年间,厦门已成为月港的外港。明后期泉州安平港日益繁盛,成为郑芝龙发迹的大本营。但漳州海商依托的月港和泉州海商依托的安平港都是港狭水浅,只是在海禁时期大港被禁后才成为走私贸易中心。厦门港阔水深,位于漳泉地区中心,海禁开放以后,漳泉海商逐渐汇集于厦门。在郑成功时代,厦门已是沿海对外贸易中心。在清代前期开海贸易之初,厦门海外贸易繁盛程度一度领先于广州等城市,直至鸦片战争前,闽南商人仍保持主导海外商贸网络的局面。当时的一位外国人如此评述遍布中国南北方各港口和东南亚重要商埠的闽南商人:“中国没有一个地方象厦门那样聚集了许多有钱能干的商人,他们分散在中国沿海各地,并且在东印度群岛的许多地方开设商号。被人称为‘青头船’的帆船,大多数是厦门商人的船只也诚如《厦门志》所载:“服贾者以贩海为利薮,视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宁波、上海、天津、锦州,南至粤东、对渡台湾,一岁往返数次。外至吕宋、苏禄、实力、葛拉巴,冬去夏回,一年一次。初则获利数倍数十倍不等,故有倾产造船者,然骤富骤贫,容易起落,舵水手等藉此以为活计者以万计”。
以厦门为基地的闽南海商之所以能主导海外华商网络直至鸦片战争前夕,其原因有三:一是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往南洋的发舶中心;二是依托其遍布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各港口的闽南籍商贸网络和移民;三是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

清朝攻下台湾后,重新开放海外贸易,厦门被定为作为往南洋贸易的官方发舶中心,广东澳门则定为外国商船来华贸易之地。但朝廷也特许西班牙船来厦,可能因为西班牙船带来的是中国紧缺的白银。清朝似乎并无严禁外国船来厦门贸易,清代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多次前来厦门交易。到清代中期,广东方面也允许海商出洋贸易,厦门独享发舶南洋的特权不复存在。

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往南洋的发舶中心,对巩固和扩展闽南人在海外华商网络中的领先地位意义重大。闽南地狭人稠,无广阔经济腹地,物产有限,且与中国内地交通不便,成为中国沿海贸易中心的物资条件远逊于山东半岛、江浙与两广。明中期以后闽南人开始主导海外贸易,直至郑氏时代闽南人独步海上贸易,实在是一系列因缘际会所致,所凭借的是闽南人无畏的冒险、航海、重商的人文精神和闽南偏远地理位置,在朝廷对中国私商海外贸易的普遍压制的夹缝中发展起来。正如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造就了漳州海商的发展机遇一样,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使海禁开放以后,闽南商人能掌控发展海外贸易和对外移民的先机,东南亚诸港,如“葛拉巴、三宝垄、实力、马辰、哧仔、暹罗、柔佛、六昆、宋居唠、丁家卢、宿务、苏禄、柬埔(寨)、安南、吕宋诸国”,(注:周凯:《厦门志》(道光)卷5《船政略?洋船》。)都充斥着闽南商贩。18世纪以后,广东、尤其是潮州海商以澄海为基地发展海外贸易,开始活跃于东南亚各地。潮州人与闽南人都被称为“福佬”,是卓有声望的造船工匠,他们将其造船行当扩展到越南海岸和暹罗的阿瑜陀耶港。到18世纪中期,潮州人开始以削价为手段与闽南人竞争,在中暹大米贸易方面开始取代闽南人而当时广州的贸易规模、人口数量、在中国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远远超过厦门。
中国帆船从厦门发舶,也使早已地狭民稠的闽南向东南亚移民活动远较其它沿海省份便利。欧洲人在东南亚开辟殖民地需要大批劳力,东南亚华商网络的扩大也需大量的辅助人员,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帆船是东南沿海人们移民海外的主要运输工具。因此,清代前期厦门作为官定发舶地,就使闽南海外称民在清初就开始大规模进行。直到清代中期,到东南亚的华人移民仍是闽南人居多。雍正5年(1727年)闽浙总督高其倬的奏折中提到:“查从前商船出洋之时,每船所报人数连舵、水、客商总计多者不过七、八十人,少者六、七十人,其实每船私载二、三百人。到彼之后,照外多出之人俱存留不归。更有一种嗜利船户,略载些须货物,竟将游手之人偷载四、五百之多。每人索银八两或十余两,载往彼地,即行留住。此等人大约闽省居十之六七,粤省与江浙等省居十之三四。”(注:郝玉麟编:《朱批喻旨》(46册)1887年上海点石斋本,第27页。) 从明后期闽南海商开始主导海上华商网络到郑氏集团建立海上帝国,奠定了闽南海商在海外的优势地 位,这种地位在清初又因厦门成为中国发舶地而得到加强,使闽南商贩和移民遍布东南亚各要埠,海外华埠的扩大使华人移民谋生和发展的机会更多,从而吸引更多的闽南商贩和移民加入。因此,尽管清代以来广东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于福建,18世纪中期以降,广东的海外贸易也远盛过闽南,广州港更非厦门港可比拟,但闽南人仍能依托海外闽南籍移民群体和商家主导海外华商经贸网络。巴达维亚是荷属印尼的商贸中心,其历代华人甲必丹和大华商绝大多数是闽南籍人。越南的重要商埠会安的华人商家早期也以闽南人为多:“会安沿海直街长三、四里,名大唐街,夹道行肆比栉而居,悉闽人”。(注:大汕和尚:《海外记事》卷4,第80页,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19世纪前期,暹罗华人尽管是潮州籍者占绝大多数,但他们大多从事种植业,闽南的同安人则从事航运业和商贸。(注:布赛尔(V.Purcell):《东南亚的中国人》,《南洋资料译丛》1958年第1期,第24页、28页。)马来半岛各商埠华商历来是闽南人为主,新加坡开港后,仍是闽南人主导华埠商贸。从16世纪末以来,菲律宾华人是东南亚各地华人中唯一几乎仅从事商贩活动的群体,而菲律宾华人几乎都是闽南人。到19世纪中期,东南亚华人约150万人,粤籍者约90万。尽管东南亚的广东人已远超过闽南人,但东南亚华商网络为闽南人所主导应无疑义。直到20世纪中期,闽南籍华人在商贸领域仍是独占鳌头。因此,虽然西洋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以后,华商对中国市场的垄断不复存在,但由于海外华商网络的支柱和大本营,逐渐从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到海外华人社区,海外华商网络仍可存活和发展,而闽南人在海外华商网络的优势地位,亦能维持至今。

闽南海商长期经营南北航运交通和商贩贸易,也可能由于郑氏时代陆上五大商贸网络的存留,清代闽南海商在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江南沿海的商贸活动仍相当活跃。浙江温州府“闽浙商贾丛集之地,烟户繁多”,(注:《清高宗实录》卷336,第13页,中华书局影印本。)温州府平阳县至今还通行闽南语。宁波、舟山历来是闽南海舶经营对日贸易的中转和进货之地,汇集大批闽南商人水手。(注:陈希育:《清代福建的外贸港口》,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康熙年间上海港兴起后,吸引众多闽南海商贾舶前往,仅在康熙年间,就有12艘闽台商船到上海运生丝到日本。据1980年出版的《上海碑刻资料选辑》所辑的泉漳会馆碑铭记载,乾隆年间,上海兴建的泉漳会馆“规模之宏大、气象之堂皇、横览各帮,洵无多让。”苏州多闽籍豪商,“自阊门至枫桥,多闽中海贾,各饰郡邸,时节张灯陈百戏,过从宴犒,艳服以财相炫广东澳门与闽南渊源更深。由于明代中期以来的走私贸易以漳州人最为活跃,与葡萄牙商人的关系也较深,葡萄牙人在澳门开港后,闽南商人就云集澳门。明朝末年给事中卢兆曾上奏:“闽之奸徒聚食于澳,教诱生事者不下二三万人。”(注:《崇祯长编》卷35,崇祯三年五月丙午。)郑芝龙早年随其在澳门经商的母舅黄程到澳门,学习葡萄牙语并担任通事。(注:江日升:《台湾外纪》卷1,第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Blusse,ibid,p.255.)从明末到19世纪中期,闽南籍人在澳门一直很活跃。从澳门到广州的广东十三行行商之一谢东裕,其祖籍就是闽南诏安。在广州的闽南籍商人地位更为显赫。广州一口贸易制度实施以后,闽南商人资本与生意也随之部分转移到广州。乾嘉年间广东十三行著名行商中,潘同文(同文行)、任怡和(怡和行)、叶义成(义成行)、潘丽泉(丽泉行)、谢东裕(东裕行)、黎资元(资元行)各俱闽籍,刘东生为徽籍,卢广利、梁天宝、易服泰、关福隆、黎届成为粤籍,闽籍行商全属漳泉商人
闽南商人的国内贸易网络除表现在覆盖地域的广阔性以外,还表现在于行业网络优势乃至行业垄断性。如在18世纪的外销茶贸易上,闽南商人虽非产地的商人,也非以外销茶集散地的广州为基地,却能仅以其在国内外贸易网络中的优势地位,组成外销茶叶生产、加工、贩运、销售的一条龙网络,主导在18世纪初—19世纪中期最为有利可图的国际茶叶贸易。18世纪初风靡欧洲的闽北武夷茶,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几占中国外销茶叶货值的一半,是当时中外贸易的核心商品组织闽北武夷茶的种植和加工,是来自闽南的商人。他们在武夷山向本地人租山种茶,从闽南招募茶师,开设茶厂,加工茶叶,再将茶叶贩运到广州,与垄断广州出口贸易的十三行商人交易,再由行商卖给前来广州的洋商运往欧美。而广州行商多半是闽南籍。闽南商人或将茶叶直接运往巴达维亚与当地华商交易,再由荷兰商人运往欧洲,而巴城大茶商和甲必丹绝大多数是闽南籍者
闽南人在国内、尤其是东南沿海组构的贸易网络,是其海外贸易网络的支柱。尤其是18世纪海外华商网络尚未当地化以前,海外华商网络尚需依托中国商品、中国市场和中国帆船,因此,闽南人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贸和移民网络就更显重要。

长期垄断对台交通和移民,对闽南人的海贸活动也不无裨益。厦门作为17世纪末以后近百年内唯一和台湾对渡的港口和远东水域重要的贸易港之一,是台湾货物国际流通的转运港。1684年以后,台湾主要通过与厦门的对渡进行国际和国内贸易,台湾经济主要支柱米和糖成为当时远东贸易的最重要商品之一,通过与厦门的贸易,推动台湾农业经济一定程度的商品化,也对经营台湾产品的闽南商人扩展海外贸易起了重要作用。厦门商船长期经营大陆、台湾、日本与东南亚之间的转口贸易,尤其是在17-18世纪国际市场热销的台糖运到厦门,对厦门的海外贸易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台湾经济的发展为闽南人移民台湾扩大了生存和发展空间。对闽南移民而言,移居台湾与移居东南亚并无本质的不同。尽管91世纪后期以前,清朝严厉限制移民台湾:凡欲渡台者需给地方取保、海防同知审批;渡台者一律不许带家眷;粤地为海盗渊薮,粤人不许渡台(此条后来取消)。但直到1789年设官渡以前,闽南人偷渡台湾者一直络绎于途,是移民台湾的主要方式之一。到19世纪初,台湾人口已达200万。在1884年设省以前,台湾在行政上一直受福建省管辖,居民也绝大部分是闽南人及其后裔,区域文化特色与闽南无异,是闽南人社会在海外的延伸。台湾成为闽南人主导的社会后,闽南人海外商贸活动应是如虎添翼,形成更大规模的闽南方言群体。

  厦门港17、18、19世纪的历史:
  清顺治七年至十八年(1650~1661年),厦门港是郑成功海路"五商"(以仁、义、礼、智、信五字为5家商行之代号)通台湾、日本、吕宋及南洋各地的中心。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厦门设"台厦兵备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闽海关设立,厦门为其正口,成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贸易者,出入官司征税"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规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须由厦门港出入,厦门港为福建省出洋总口。
  嘉庆元年(1796年),成为"通九译之番邦","远近贸易之都会",与厦门往来的东西洋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厦门辟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
  光绪六年(1880年),英商太古公司在岛美路头北侧建造太古趸船码头,码头前沿设有栈房式趸船1艘,靠泊能力500吨;后方陆域建有太古栈房6间,总仓容1066.3万斤,成为近代较为先进的综合性码头。海后滩筑堤工程,填平拆毁古老渡头和"路头",重新建造了大小码头28座。
  厦门港指台湾海峡西岸厦门湾内的港区,包括内厦门市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等五个港区与漳州市的后石、石码、招银三个港区。港口、航道和水路运输实施行政管理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为厦门港口管理局。厦门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
  厦门港地处金门湾和九龙江出海口,介于我国上海与广州之间,东北距福州港200海里,南距广州389海里,东距台湾省基隆港222海里。港口面向东南,由青屿水道与台湾海峡相联,港外有金门、大担及浯屿等岛屿为屏障,周围多山丘,避风条件好,各种船舶进出港不受潮水限制,为中国对外贸易港口之一,亦是华侨进出内陆的主要门户。

以前厦门属于同安管辖。
所以你要查历史得翻同安县县志。

当然,后来厦门发达啦,同安变成了厦门的一个区....

更早更早之前厦门没啥人烟哈。

m;j; ;


厦门港17、18、19世纪的历史
正如明代后期漳州月港被定为中国帆船的发舶地造就了漳州海商的发展机遇一样,清初厦门被定为往南洋贸易的发舶地使海禁开放以后,闽南商人能掌控发展海外贸易和对外移民的先机,东南亚诸港,如“葛拉巴、三宝垄、实力、马辰、哧仔、暹罗、柔佛、六昆、宋居唠、丁家卢、宿务、苏禄、柬埔(寨)、安南、吕宋诸国”,(注...

头门港涨潮退潮时间表_百度问一问
16、每个农历月的十五、三十的早上六点和下午18:00潮位降到最低,中午12:00和凌晨0:00涨到最高。然后每天涨潮落潮时间往后拖延48分钟 。【摘要】头门港涨潮退潮时间表【提问】1、(初一、十六)早潮:0:48;晚潮:13:12。2、(初二、十七)早潮:1:36;晚潮:14:00。3、(初三、十八)早潮...

你好请问临海杜桥头门港几点退潮
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4点48分2)2001\/10\/28:农历日期是十二,因此涨潮时间是12*0.8=9.6,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晚上9点363) 2002\/01\/01:农历是十八,涨潮时间是(18-15)*0.8=2.4,也就是说涨潮时间是早上和下午2点24分4) 2014\/07\/17:农历是廿一,涨潮时间是(21-15...

邢台市阳光水岸属于哪个社区?
西北街:1-59号单号&2-70号双号;5、大河门街:1-107号单号&2-132号双号;6、小巷子:1-79号单号&2-78号双号;7、大巷子:1-27号单号&2-40号双号;8、朱家塘:1-105号单号&2-96号双号;9、桥子头:1-95号单号&2-36号双号;10、东门路:53-107号单号&2-100号双号;11、...

可门港码头
规划中,港区自西向东,计划建设25个码头,具体分布如下:1号到3号为恒联和恒发散货码头,4号和5号是可门物流散货码头,6号和7号属于公用码头。8号到11号是华电储运码头,其中8号和9号泊位预留,12号到14号是可门电厂的码头泊位。而15号到19号则是兴博通用码头的泊位,最后,20号到25号区域主要...

最吸引人的门窗销售平台广告词
12. 指尖上的门窗港。13. 门窗港,门窗电商领导者!14. 星门窗•E港湾•馨生活。15. 门窗港,保质优,促安全。16. 精选好门,竖立互联。17. e起精选,梦想无限。18. 甄选经典,门窗首选。19.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20. 明价•预赔•精选•门窗港 21. 门窗港—...

黄骅港潮汐表黄骅港潮汐表2022最新表
1、潮汐表的潮汐时间2、2013年黄骅港潮汐表3、黄骅港的月潮间隙和潮龄潮汐表的潮汐时间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

临海头门港位于仙居什么方位
东南方。根据百度地图显示,临海头门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滨海第一大道17号。仙居县,隶属浙江省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台州市西部。两地相距107.6公里,驾车需要1小时30分钟。

福建有哪些港口?
连江港 :福州连江可门港区位于连江县东北部,罗源湾南侧,背山面海,乃天然深水良港。 港区东至古鼎屿,南至官坂镇、坑园镇南侧山脚,西至北营村,北边以大官坂围垦堤坝及可门港区为界,总面积为63平方公里。可门湾纵深约25公里,水道宽度约2公里,湾内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门边至古鼎屿一带岸线的天然水深条件良好,...

可门港的码头
根据规划,可门港区由西向东,规划建设码头25个,即1#——3#为恒联、恒发散货码头,4#、5#为可门物流散货码头,6#、7#为公用码头,8#——11#为华电储运码头泊位(8#、9#为预留泊位),12#——14#为可门电厂码头泊位,15#——19#为兴博通用码头泊位,20#——25#为液体散货码头泊位。

江城区19239411092: 15世纪厦门港对西方各国开放的通商港
宦坚舒弗: 1500年:未开放 1551年:未开放 以此类推,直到1700年

江城区19239411092: 15世纪厦门港对西方各国的通商港
宦坚舒弗: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

江城区19239411092: 新垵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
宦坚舒弗: 新垵村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坐落文圃山下,是海沧古民居较多的地方.海沧古民居是厦门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人文特质.海沧区拥有许多品位高雅、建筑技艺精湛、蕴涵丰厚人文历史的闽南红砖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分别位于海沧街道如莲塘别墅,院前如颜氏大厝,芦塘如棣萼楼等.而海沧的新垵、霞阳则形成了古民居群.它们不但荟萃了建筑艺术精华,还蕴涵了许多人文历史.据记载新垵、霞阳有数百座古民居,分别有燕尾脊、马鞍式等不同风格.

江城区19239411092: 曾厝垵有什么好玩的 -
宦坚舒弗: 曾厝安里面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店,可以逛逛,写几张明信片,从曾厝垵出来,对面就是大海可以玩沙子,骑单车,吹海风..路边的水果也很好吃,对了住宿也可以选择在曾厝垵里头民宿较多,到大部分景点都有公交车方便的哈

江城区19239411092: 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宦坚舒弗: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约25年.这是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初期阶段. 第二次鸦片战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江城区19239411092: 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17 - 18世纪,欧洲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时期中国的君主专制情况如何? (2)17 - 19世纪中期,欧美历史发展的基本特... -
宦坚舒弗:[答案] 答案: 解析: (1)欧洲的王权被削弱(或推翻)(2分),中国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 (2)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不断兴起,资产阶级统治逐步建立(2分) 工业革命(2分)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也可...

江城区19239411092: 哪位地理好的帮帮忙(初一的),告诉我一些异国风情!急!!!! -
宦坚舒弗: 法国风土人情交际习俗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

江城区19239411092: 中国发展较好的港口有哪几个? -
宦坚舒弗: 2011年1月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01.上海港 270.00 20.4% 02.深圳港 206.20 16.1% 03.宁波-舟山港 131.03 34.6% 04.青岛港 112.66 20.5% 05.广州港 102.80 -6.5% 06.天津港 92.70 21.5% 07.厦门港 54.71 16.5% 08.大连港 48.00 13....

江城区19239411092: 怎么知道17.18.19.世纪是多少年到多少年学的文科 历史里面的中外史经常会说例如:18世纪70年代 是几几年 这些都是怎么算的 -
宦坚舒弗:[答案] 多少世纪的数字减一年就是年份的前两位,几十年代就是零到九.每个世纪的前十年就是世纪初,最后十年就是世纪末. 例如:十八世纪七十年代 :1700到1779年; 十八世纪初:1700到1709年; 十八世纪末 :1790到1799年; 以此类推就是.忘能学...

江城区19239411092: 18,19世纪近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体现在哪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上? -
宦坚舒弗:[答案] 18--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把广大亚非拉国家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来. 殖民扩张: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