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学写作常识~~

作者&投稿:磨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挺拔向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来赞美北方的农民,采用的是象征的写作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4)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8)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9)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修辞手法:
  一、比喻
  不直接说被描写的对象甲,而用与它有相似性的乙来描写它,以使被描写的甲在形象、功能等特点上更加富有可接受性。比喻一般形式上需要有三个要素:本体(甲)、喻体(乙)和连接两者的喻词。根据这三个方面出现情况,将比喻分为:
  (一)明喻 用“像、如、仿佛”等喻词通俗明白地打比方。如:
  (1)共产党像太阳。
  当然,如果前后句子叫长,且意义明白,明喻也可以省略喻词。如:
  (2)铁不用就会生锈,水不流就会发臭,人的头脑不用,功能就会萎缩。
  (二)暗喻 用“是、成为”等喻词直接将本体当做喻体的方法。如:
  (3)大王庄这个阵地成为一颗锐利的铁钉,牢牢地钉进了黄维兵团的脑门心。
  (4)困难是弹簧,你软它就强。
  (三)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指本体的方法。如:
  (5)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里“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二、比拟
  直接将乙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属性加在甲事物对甲进行跨类式描写的修辞格。有本体、拟体两个部分组成,本体一般为名词性事物,拟体则多为谓词性成分。从语义特征上说,拟体本不能与本体构成陈述关系。根据本体与拟体的关系,一般将比拟分为:
  (一)拟人 将非人类的事物当做人来写。如:
  (1)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2) 硬币正悄然“退休”。
  (二)拟物 将人直接当做物,或将此物当彼物来写。如:
  (3)打得日本鬼子夹着尾巴逃跑了。
  (4)月亮一露脸,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三、借代 直接用与本体甲有相关关系的乙代替甲的修辞格。如:
  (1)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2)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许拿人家一草一木。
  (3)搞好菜园子,丰富菜篮子。

  四、拈连 在用乙对甲进行陈述或描述后,再将甲转移与本不能陈述或描述的丙进行组合的修辞手法,可用格式表述为:甲+乙→甲+丙。例如:
  (1)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2)这一锤没敲在钟上,却敲在俺的心上。

  五、夸张 对事物或行为作超越事实的描述的修辞格。例如:
  (1)毛色格外发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2)莫夸财主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六、双关 让词句具有表面上一个意义实则表达另外一个意义的修辞方式。比如:
  (1)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2)旗杆上插鸡毛,好的掸子(胆子)!
  注意:双关与歧义不同。双关是一种表达技巧,是有意地在表面上表达一种意思的时候,暗地里还有另外一种意思,而后者才是表达者的真正用意。不过不能理解后一层意思的人,不影响理解这句话的字面意义。但歧义不同,它是表达者无意产生的一种消极现象,它所表达的两种意义存在于话语表面,而且这两个意义会让接受者无所适从。如果不是有特殊的目的(如欺骗等)的话,歧义是应该避免的。

  七、映衬 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使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例如: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八、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直接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格的最常见形式是体词性偏正短语,如(1)、(2)
  (1)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2)甜甜的声音让奶奶心里乐开了花。
  另外一种形式是谓词性结构,如:
  (3)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4)建筑也是新式,简截不罗嗦,痛快之至。

  九、对偶 用字数相同、意义相关、形式整齐的两个句子并列表达所形成的修辞格。根据两句之间的语义关系,将它分为三类:
  (一)正对 上下句从不同的侧面说明同一事理,意义上互相补充。
  (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反对 上下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叙述,意义上相反相成。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
  (二)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等关系。如:
  (3)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十、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手法。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圆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2)理想是石,敲出了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十一、仿词 更换现成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的词,以表达风趣、幽默等效果的修辞手法。如:
  (1)都江堰市拍卖超标“官宅”。
  (2)搞四个现代化,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表达方式:有五种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1)记叙: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记叙顺序: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肖像描写:文艺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它能让读者直观地认识作品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外在的特征。
  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文学创作中通过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它能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它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的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动作描写:文学作品中用人物自己的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它可以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性格及其发展。

  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除要抓住景物的形状、颜色、动态外,还要把各部分景物的方位交待清楚,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可以衬托当时人物的心情。

  感情描写:可以写出文学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发生的事做伏笔。

  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文章的描写手法之一,与“侧面描写”相对。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

  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
  故事情节(我觉得应该是记叙文6要素吧):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不就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好一点的网站:
  http://mypage.zhyww.cn/page2.asp?pgid=61139&pid=55843

1.>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克已复礼.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选自>.是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是一部战国时期分国记事的史料汇编.属国别体杂史,是散文集.是汉代刘向整理编订.>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
3.>选自>,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文.
孟子:名轲,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色彩与充沛的气势.
4.>选自>.这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说理的论说文.
庄子:名周,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的黑暗现实.庄子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辞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5.>是李斯的代表作,载于>中,是一篇议论文.
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又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其文章长于说理,散见于>及>中,其它文.>>.
书指上书,奏章,是古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
6.>是一篇后叙,即写在文章后面的跋文,议论与叙事并重.
>是一篇书信体的议论文.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文章特点: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成就斐然,著有>.
7.>选自>,是一篇史论.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自称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散文有说理畅达,抒情委婉的风格,作品有> >和>(与宋祁合撰)
8.>选自>.本文属于书信体驳论文.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独特地成就,他的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严谨,笔力雄健著称,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作品有>
9.>,是一篇寓言性传记文.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作品>>,属山水游记.
10.>是一篇题画记,也可看做文艺随笔,兼具悼念性记人散文.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属小令,是悼忘之作.
苏轼是唐宋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豪放一派,有>>.
>是一篇文赋,即散文化的赋,文赋的主要形式特征:主客对答,抑客伸主,散句与骈句交错使用,押韵.
11.>选自>.是一篇记叙文,属历史散文.>又称>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着重记叙春秋时期列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善于叙事.描写战争尤为精彩.
12.>选自>.是一篇人物传记.
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13.>是一篇书信体记叙文.
宗臣:字子相,著有>,其创作较少摹拟堆砌习气,散文成就在后七子中较为突出.后七子: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14.>是人物传记,属记叙文.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其部分作品反映了明末清初的现实生活,明末参加复社,对魏忠贤及阮大铖进行过斗争.作品有>>
15.>选自>.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诗歌305篇.
>分为风(十五国风,共160篇),雅(有>>,产生于王都附近).颂.(有>>>,共40篇,是用于宗庙祭祀用的诗)
>是一首四言古诗中的叙事诗,>以四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民歌则常有重章叠句,多用比兴手法.
16.>选自>,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主要作品有>>>>>等.屈原的诗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17.>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爱情诗,选自>.大都由宋人郭茂倩所编.这些民歌,是汉乐府思想,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汉乐府民歌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8.>是乐府旧题诗.曹操: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大都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曹操诗歌的基本风格是苍凉悲壮.有>
19.>是乐府旧题诗中的七言绝句.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擅长七言绝句,基本风格: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20.>是乐府旧题,多写世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
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感情豪迈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诗集是>
21.>是乐府旧题,是七言歌行体.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现存诗九千三百多首,数量之多,为中国文学史上所罕见,风格雄浑悲壮,有>>
22.>是五言古诗中的田园诗.陶渊明:名潜,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田园诗的著名诗人.风格:情意真切,格调清新,简洁含蓄,富有韵味.有>> >是他的代表作.
23.>是五言律诗中的山水诗.
王维:盛唐著名诗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其诗融诗情画于一体,有诗中有画的特点.作品集>
24.>是一首新题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基本风格:沉郁顿挫,继承了>和汉乐府的传统,又有自己的开拓和艺术创造.是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的先声.有>.
>是七言律诗.
25.>是一首白雪歌,也是一首送别诗.
岑参: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基本风格: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高昂,与高适并称为岑高,诗集是>
26.>是一首新乐府诗中的叙事诗.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诗坛中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词合为事而作.在诗坛上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有 >
27.>是一首七律爱情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七律,七绝,情致婉曲,构思精巧,文采富丽.以无题诗尤为著名.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作品集 >>
28.>是词调.是一首抒情词.李煜:史称李后主,南唐著名词人,李煜的优秀词作真率天然,擅长白描,形象鲜明,对后代颇有影响,李煜与其父亲李璟之词合辑为>
29.>又名>,是词调,是一首慢词.其主旨:抒写羁旅行役之苦.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他大量制作慢词,对我国词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
30.>是词调,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是首慢词.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女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婉转,后期词风沉哀凄苦.作品为>
31.>词调,属于长词,是一首抒情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以苏辛并称,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也有不少清丽明快,缠绵妩媚之作.作品集是>. >是豪放词.
32.>是一首散曲,属小令,被尊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杂剧>,散曲>
33.>.王实甫: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剧本内容多写儿女风情,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特点:风韵优美,曲词清丽.>是他的代表作.
34.>是一支散曲,属小令.
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他的散文集名>
35.>选自>.是一篇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
刘义庆写作特点:文笔朴素,简练,生动,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有>
37.李大钊:字守常,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著述结集出版的有> >
38.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4月开始用鲁迅这一笔名,在>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小说集有>>>.散文集>>
39.朱光潜: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学述成就主要在美学领域.重要著作有 >>>>,对奠定我国美学研究的基础有重要作用.
40.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家,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他的 >是一本世界性的名著.
4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是五四以来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多采用自叙传的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写法,曾和郭沫若,成仿吾组织了创造社.代表作有小说> >>>>.散文集> >>
42.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重要组织者.他与郑振铎,叶圣陶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瞿秋白等致力于推动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处女作:>三部曲和长篇小说>,散文名篇:>>
43.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作家,处女作>小说有>>(>>>)>(>>>)以及>>.散文集>>>
44.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长乐.是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早期作品小说集>.诗集>和>.散文集>和>.解放后有散文集>>>.其作品以散文见长.早期作品除表达爱国思想之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4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其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腻,感情真挚,有浓厚的诗情画意.抒情长诗>.诗文集>,散文集>>>>.
代表名篇>>>
46.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文化战士.原名郭开贞.五四运动前后,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成新文学团体创造社.诗集>.抗日战争时期写下了>>等历史剧和 >>>以及>>.建国后写了诗集 >>>.历史剧>>等
47.闻一多:原名家骅,又名亦多,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1923年出版了诗集>,1928年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杂志.同年出版诗集>.>是一首现代新格律诗,选自>.有>
48.戴望舒: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是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词人.诗集有> >>等,有>
49.屠格涅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著名,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戏剧家.短篇故事集>是他的成名之作.六部长篇小说:>>> >>>.被称为俄国19世纪40至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
50.高尔基:俄罗斯革命作家.苏联文学创始人.>>是最早的两部长篇小说.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列宁对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被称为自传体三部曲.
51.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5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戏剧有>>
53.孙犁:原名孙树勋.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和散文集>,长篇小说>.中篇小说>>
54.莫泊桑:法国19世纪的著名小说家.以短篇小说>一鸣惊人.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
55.契诃夫:俄国小说家,戏剧家,重要作品有>>> >>>>.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与莫泊桑齐名.戏剧有>>
56.欧/享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其小说诙谐默,寓悲于喜,形成了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学写作小常识——记叙文写作常识

一、记叙文及其种类、特点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通过叙述和描写,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觉到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或物或景,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达到鼓舞和教育人们的目的。

记叙文的种类比较多,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和抒情两大类。

从记叙的对象看分三大类:以记人为主的主要是对人物进行描写,或从外貌、言语、行动、心理等方面直接描写人物,或用侧面烘托,环境描写等手段间接描写人物。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特点是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文章的着眼点放在事情的过程上,而不着力于刻画人物。当然,写事也离不开人。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特点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边写景边抒情,做到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记叙文的写作范围很广泛。它写人,可以写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写一个人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还可以写一群人。它记事,可以记一件事,也可以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两个场景;它写景状物,可以转换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写,也可以归类分组,依次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记叙文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写历史的,外国的人和事。可以写重大题材,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叙文是以写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如家史、通讯、特写、新闻报导、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日记、解说词等。有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写成的,但艺术加工也必须符合实际,不允许凭空虚构,如报告文学、游记等。

二、记叙文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文不管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它总要把记叙的内容说清楚。因此,一般来说,记叙文所记的人和叙的事,所写的景和状的物,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前因和后果。因此,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空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文章中缺少这些要素,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不完整,眉目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想。因为文章虽然取材于生活的某一方面,但必须通过反映生活的文体或是一个完整的部分,使读者完整的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说明的道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要使文章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结构完整,也必须在文章中恰当地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否则,读者就很难把握作品的主题,很难找出文章的脉络和事物的因果关系。

记叙文并不是每篇都必须具有“六要素”。如果读者对所写事情比较熟悉,不会发生疑问,其中某些要不比也可以省略,不一定都要写出。在记叙文中,写什么,不写什么,哪儿该详,哪儿该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要来确定。不过,写记叙文一般总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的,而且在一篇记叙文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及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必须统一,不能在写此时此地时又去写彼时彼地的人和事,人物、事件必须与时、地的特点吻合。时、地、人、事的记叙如有变化,一定要将其转换说清楚,才不致造成表达上的混乱。

记叙文的人称一般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这得看主题与内容的需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鲜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

三、记叙文的结构形式

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叫纵式结构。

按空间的转移或事件性质分类来组织材料的叫横式结构。

介于上述两种结构之间的是纵横交错式结构。

1、纵式结构

可以使读者原原本本的了解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掌握人物成长或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给人以深刻完整的印象。但写作时要注意确定起止,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

按时间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叙述的方法叫顺叙。在纵式结构中除了顺叙的方法外,还有倒叙、插叙和补叙三种叙述方法。

所谓倒叙,就是不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先写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某件事情,再写事情的原因,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情况,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所谓补叙,就是在有的记叙文中,往往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人或事件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与插叙的区别是:插叙是情节发展的补充,能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插叙部分的前后往往要有起过渡作用的话,前者是把话题过渡到插叙部分来,后者是把话题再过渡回去。补叙大都没有什么情节,前后也往往没有什么过渡的话,如果去掉补叙的话,前后内容仍可连接。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没有呆板的格式,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灵活运用。

2、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按空间的转移或事件性质的分类来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的。它的好处是:不受时间限制,按问题性质来写,能够突出几个主要问题,或几个主要事物或事件。

3、纵横交错式结构

把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互相结合起来的结构。

四、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写作,除了要注意记叙的种类和特点,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结构形式等以外,还应注意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过渡和照应、剪裁和表达方式等问题。

写好记叙文,确定线索至关重要。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如果说教材是一颗颗的珍珠,那么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把记叙的人物和事件联系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显得井井有序。

记叙的线索多种多样:可以是某一事件,可以是某个人物,可以用时间为线索,可以用空间为线索,可以用某句话,可以用作线索的事物虽多,但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行,必须根据不同的题材,选取既能表现中心思想又能贯串全文始终的事物作线索。

一般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更多的线索。在有复线的文章里,必须有一条主线,其他的为副线,这样主次才分明,条理才清楚。
在写作时,要注意线索的连续性,即线索要从头到尾,不能中断,否则文章的结构就会杂乱。

五、记叙的顺序

要把文章的内容记叙清楚,还必须注意记叙的顺序。所谓记叙的顺序,是指记叙人物的先后次序。顺序是文章条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安排好文章的顺序,可以使记叙的内容有条不紊,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鲜明表达。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时间为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它又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发生的,所以记叙性的文章大多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顺叙、倒叙和插叙都是从时间的顺序上来说的。倒叙、插叙是为了使文章产生波澜曲折以吸引读者而采用的变通手法,还是以顺序为基础。

2、以空间为序。写景要注意远中近、高中低,写物要注意里外旁、上中下,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由外到里,或与此相反。

总之要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和视线移动的规律。切忌忽远忽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让人看不出头绪。参观记、游记,常以人的行踪为序,行踪变化也就是空间转移。

3、以事物性质为序。按事物几方面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引为顺序,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放在同一部分,各部分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表现共同的中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复杂的记叙文中,由于头绪多,内容丰富,按一种顺序来写,难以安排结构,因此,就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顾其他顺序的写法。

在写作时,或采用一种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而兼用其他顺序,不能几种顺序齐头并进,更不能随意改变顺序或几种顺序混杂不清,否则造成文章结构上的混乱。

六、过渡和照应

过渡与照应是使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脉络畅通,线索分明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也就是语言上的承上启下。

文章的过渡有几种情况:一是意思发生转折的地方。二是表示事件或场面转换的地方。三是在顺叙与倒叙、插叙相衔接的地方。其他在内容进展幅度较大的地方,在叙述与议论抒情相接的地方,也常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式,有时用过渡段,有时用过渡句。在意思转折不大或不必着力显示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过渡词语,如“既然、那么、因为、所以、尽管、其实”等,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照应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二是行文和标题相照应。三是行文中关键性词句的反复照应。其他还有细节的前后照应,伏笔和应笔的前后照应等。

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过渡的照应,否则文章就会松驰无力,难于聚拢成篇。在运用过渡时,与上下文的勾联要自然结合,切不要生拚硬凑;在运用照应时,要做到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的前面要有交代,不能照而不应。

七、剪裁

所谓剪裁,就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凡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就详写,次要一些的就略写,与此无关的就不写。

有时候,许多材料都有意义,都能表达中心思想,那就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所谓点,就是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所谓面,就是某方面的一般材料。前者可作具体描写怕者可概括或只作简单交代。

在写作时,精心选择和安排材料,不能不分主次巨细,平均使用力量,似记流水帐一般面面俱到,那样就会繁简失当,本末倒置。不注意取舍,随意堆砌材料,是不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八、表达方式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间或还有说明。但是,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情况并不是篇篇相同,而不同的文章在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时是有所侧重的。每篇文章除了采用叙述和描写这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外,有的议论与抒情成分多一些,有的说明万分多一些。抒情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是作者在叙述之后站出来直接抒情。有的抒情是与记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的是通过描写来抒情。

我们要根据题材特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愉当地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应该尽力做到记叙要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所选用的材料新鲜;描写要生动形象;说明要准确;抒情要抒真情,不到感受人之处不抒情,抒情要为形成文章感情上的高潮服务;议论力求精辟,画龙点睛。

以上的几个方面,共同的要求是要紧密地围绕中心思想,要为更好的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写作基础知识—杂文的写作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它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 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形象化的方法,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 ,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

  杂文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杂感、随笔、短评、札记、书信、日记 、编后、序跋、演讲等,都可以成为一篇好的杂文。

  杂文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杂文通常在三、五百字到一千字左右,几千字的很少。它笔墨不多,言简意赅。� 杂文篇幅虽然短小,取材却广泛多样。点滴的感受,片断的思想,鳞爪的观察,大至宇宙, 小到微尘,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新闻时事,奇谈趣闻,皆可入文。作者评人、议事、说理 、录言、记闻均可。

  二、敏锐迅速,泼辣犀利

  杂文对生活的反映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正如鲁迅所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 是攻守的手足”(《且介亭杂文•序言》),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自 下而上的血路来的东西。”(《小品文的危机》)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报刊 上发表了大量针对社会现实和公众思想而写作的杂文,更使杂文成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体。

  三、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杂文常常运用讽刺和幽默的写法。即通过轻松风趣的语言,采用影射、讽喻、双关、夸张、 反语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或无情嘲讽中,揭露生活中的假、恶、丑。� 应注意的是:一,以歌颂为主的正面说理的杂文,不一定要用讽刺。二,不能滥用讽刺,也 不能不看对象乱用讽刺。

  四、说理形象,议论生动

  杂文评人议事应该形象、生动。它要求通过具体事物的描绘,把“理”寓于形象之中,使读 者通过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

  杂文的形象性与小说、戏剧的形象性不同。小说、戏剧的形象性要求通过一系列完整的故事 情节、矛盾冲突和多方面的人物描写,来塑造完整的形象,而杂文只是对形象作“一鼻一嘴 一毛”的勾画,显出生动的“活态”来即可。如鲁迅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 以“落水狗”比喻失败的敌人,以“叭儿狗”比喻专事谄媚的奴才。所以说,杂文是形象与 说理、诗与政治的有机结合。

  以上这四个特点,使得杂文成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第二节 杂文的写作

  杂文应怎样写作呢?

  一、大题小作

  就是要求从重大的社会问题中,抓住最尖锐最能反映本质的一点,或从一个侧面去做文章。 这是一种“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写作方法。写作者要从一粒沙看世界,从一朵浪花见大海 ,也就是要“大中取小,小中见大”。具体地说,可以从一个人、一桩事、一句话、一首诗 、一篇小说、一条谚语、一个典故、一则笑话、一段历史传说等等,作为发挥议论的依据。 通过对照、联想、借喻、类比,生发开去,提示隐藏在具体现象后的意义,发掘深刻的主题 。

  例如,有一篇《从拨火棍想起的》杂文,从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中选择了杨家宿将焦赞为 解主帅杨宗保边关之围,回府求援,在天波府烧火丫头的拨火棍“教训”之下,终于承认杨 排风的非凡将才,并自甘居下,请佘太君让杨排风领兵马驰援的小故事作为题材,生动而深 刻地表现了反对压制、摧残人才、渴望起用贤能之士为四化建设出力的主题思想。

  二、勾勒形象

  鲁迅说:“我的杂文,所写的常是一鼻、一嘴、一毛,但合起来,已几乎是或一形象的全体 。”(《准风月谈》后记)这正是对“勾勒形象”的最好说明。

  鲁迅说他“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取类型”就是勾勒形象,使这形象代表 某一类型的人。� 写杂文,就应如此勾勒形象,创造典型。

  三、多方取譬

  写杂文常常要通过贴切的比喻,或者类比、讲故事、成语典故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以便于读者接受。例如,鲁迅在《做杂文也不易》中,将杂文比喻 为“也照秽水,也看浓汁,有时研究淋菌,有时解剖苍蝇”的“小小的显微镜”。这个比喻 是何等的深刻形象!它生动地显示出杂文精悍的特点和战斗的作用。又如,鲁迅写《论雷峰 塔的倒掉》,巧用法海逃到蟹壳里避难的故事,显示作恶多端者在世界上无容身之地的道理 。整篇文章表现了打破旧中国封建思想束缚的愿望,和对被压迫者“白蛇娘娘”的同情。

  四、杂文要“杂”

  杂文要“杂”,指的是:

  第一、题材上广采博取,多方涉猎

  。
  目的是为了从不同的角度深刻地表现主 题,丰富思想内容。

  第二、内容上知识丰富,寓理于文

  杂文的“杂”体现在内容的丰富性和知 识性。邓拓有一 篇杂文叫《一块瓦片》。在不长的篇幅里,作者像一位饱经阅历的长者,带领我们追溯烧瓦 的历史,让我们了解了瓦的过去。这里有北京故宫色彩斑澜的“琉璃瓦”,有明代庐山天池 寺的“铁瓦”,有西域泥婆罗宫的“铜瓦”,以及古代统治阶级用来显示他们奢侈生活的“ 银瓦”、“金瓦”。作者又由历代统治阶级的豪华建筑联想到我国劳动人民居住的简陋,让 我们看到了我国北方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旧社会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悲惨生活情景。读 这样的文章,既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无穷的乐趣,又可在作者娓娓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地 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这样就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寓理于文,寓理于趣。

  第三、手法上善于用典,点石成金

  典故运用得好,能大大增加杂文的知识 性、趣味性、生 动性。例如鲁迅写杂文,对古今中外历史掌故、文人逸事,无不信手拈来,点石成金,妙趣 横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他在《言论自由的界限》一文中,用《红楼梦》里焦大醉后骂主 子的故事讽刺新月派:

  看《红楼梦》,觉得贾府上是言论颇不自由的地方。焦大以奴才的身份,仗着酒醉 ,从主子 骂起,直到别的一切奴才,说只有两个石狮子干净。结果怎么样呢?结果是主人深恶、奴才 痛嫉,给了他一嘴巴粪。三年前的新月社诸君子,不幸和焦大有了相类的境遇。

  在杂文写作中,初学写作者常常苦于“杂”不起来,缺乏形象性,没有一点杂文的味道。出 现这种窘境的原因,除了对所写的问题想得不深不透以外,还与作者生活经验的贫乏和知识 面狭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平时必须注重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与开拓,不断扩大生活视 野和知识面。

学写作小常识——记叙文写作常识

一、记叙文及其种类、特点
记叙文是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它通过叙述和描写,把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觉到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或物或景,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达到鼓舞和教育人们的目的。

记叙文的种类比较多,从表达方式看,可分为叙事和抒情两大类。

从记叙的对象看分三大类:以记人为主的主要是对人物进行描写,或从外貌、言语、行动、心理等方面直接描写人物,或用侧面烘托,环境描写等手段间接描写人物。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其特点是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文章的着眼点放在事情的过程上,而不着力于刻画人物。当然,写事也离不开人。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其特点是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边写景边抒情,做到情由景生,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记叙文的写作范围很广泛。它写人,可以写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写一个人生活中的几个片断,还可以写一群人。它记事,可以记一件事,也可以记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两个场景;它写景状物,可以转换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写,也可以归类分组,依次序写,可以写静态,也可以写动态。记叙文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写历史的,外国的人和事。可以写重大题材,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叙文是以写真人真事为基础的,如家史、通讯、特写、新闻报导、人物传记、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日记、解说词等。有的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写成的,但艺术加工也必须符合实际,不允许凭空虚构,如报告文学、游记等。

二、记叙文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文不管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它总要把记叙的内容说清楚。因此,一般来说,记叙文所记的人和叙的事,所写的景和状的物,就一定有它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前因和后果。因此,记叙文中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空间)、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就是记叙文的六要素。如果文章中缺少这些要素,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不完整,眉目不清晰,也就不能很好的表达中心思想。因为文章虽然取材于生活的某一方面,但必须通过反映生活的文体或是一个完整的部分,使读者完整的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说明的道理。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要使文章眉目清楚,脉络分明,结构完整,也必须在文章中恰当地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否则,读者就很难把握作品的主题,很难找出文章的脉络和事物的因果关系。

记叙文并不是每篇都必须具有“六要素”。如果读者对所写事情比较熟悉,不会发生疑问,其中某些要不比也可以省略,不一定都要写出。在记叙文中,写什么,不写什么,哪儿该详,哪儿该略,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写作需要要来确定。不过,写记叙文一般总要考虑这几个要素的,而且在一篇记叙文中,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及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必须统一,不能在写此时此地时又去写彼时彼地的人和事,人物、事件必须与时、地的特点吻合。时、地、人、事的记叙如有变化,一定要将其转换说清楚,才不致造成表达上的混乱。

记叙文的人称一般常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这得看主题与内容的需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鲜明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使读者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

三、记叙文的结构形式

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发展顺序来组织材料的叫纵式结构。

按空间的转移或事件性质分类来组织材料的叫横式结构。

介于上述两种结构之间的是纵横交错式结构。

1、纵式结构

可以使读者原原本本的了解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掌握人物成长或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比较容易突出中心,给人以深刻完整的印象。但写作时要注意确定起止,有详有略,突出重点,切忌平铺直叙,记流水帐。

按时间先后或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序来组织材料,进行叙述的方法叫顺叙。在纵式结构中除了顺叙的方法外,还有倒叙、插叙和补叙三种叙述方法。

所谓倒叙,就是不完全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先写事情的结果或后发生的某件事情,再写事情的原因,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相关的情况,以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所谓补叙,就是在有的记叙文中,往往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与主要内容有关的人或事件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补叙与插叙的区别是:插叙是情节发展的补充,能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插叙部分的前后往往要有起过渡作用的话,前者是把话题过渡到插叙部分来,后者是把话题再过渡回去。补叙大都没有什么情节,前后也往往没有什么过渡的话,如果去掉补叙的话,前后内容仍可连接。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没有呆板的格式,写作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灵活运用。

2、横式结构

横式结构是按空间的转移或事件性质的分类来组织材料,进行记叙的。它的好处是:不受时间限制,按问题性质来写,能够突出几个主要问题,或几个主要事物或事件。

3、纵横交错式结构

把纵式结构和横式结构互相结合起来的结构。

四、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写作,除了要注意记叙的种类和特点,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结构形式等以外,还应注意记叙的线索、记叙的顺序、过渡和照应、剪裁和表达方式等问题。

写好记叙文,确定线索至关重要。所谓线索,就是贯穿在文章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如果说教材是一颗颗的珍珠,那么线索便是将这些珍珠连成串的一根线。线索的作用在于把记叙的人物和事件联系成一个整体,使文章显得井井有序。

记叙的线索多种多样:可以是某一事件,可以是某个人物,可以用时间为线索,可以用空间为线索,可以用某句话,可以用作线索的事物虽多,但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行,必须根据不同的题材,选取既能表现中心思想又能贯串全文始终的事物作线索。

一般的记叙文只有一条线索,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更多的线索。在有复线的文章里,必须有一条主线,其他的为副线,这样主次才分明,条理才清楚。
在写作时,要注意线索的连续性,即线索要从头到尾,不能中断,否则文章的结构就会杂乱。

五、记叙的顺序

要把文章的内容记叙清楚,还必须注意记叙的顺序。所谓记叙的顺序,是指记叙人物的先后次序。顺序是文章条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安排好文章的顺序,可以使记叙的内容有条不紊,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鲜明表达。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以时间为序。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它又是在一定的时间里发生的,所以记叙性的文章大多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来记叙的。顺叙、倒叙和插叙都是从时间的顺序上来说的。倒叙、插叙是为了使文章产生波澜曲折以吸引读者而采用的变通手法,还是以顺序为基础。

2、以空间为序。写景要注意远中近、高中低,写物要注意里外旁、上中下,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由外到里,或与此相反。

总之要符合人们的观察习惯和视线移动的规律。切忌忽远忽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让人看不出头绪。参观记、游记,常以人的行踪为序,行踪变化也就是空间转移。

3、以事物性质为序。按事物几方面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引为顺序,把表现同一思想内容的材料放在同一部分,各部分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整体表现共同的中心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在复杂的记叙文中,由于头绪多,内容丰富,按一种顺序来写,难以安排结构,因此,就出现以一种顺序为主,兼顾其他顺序的写法。

在写作时,或采用一种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而兼用其他顺序,不能几种顺序齐头并进,更不能随意改变顺序或几种顺序混杂不清,否则造成文章结构上的混乱。

六、过渡和照应

过渡与照应是使文章各部分衔接紧密、脉络畅通,线索分明的一种重要方法。

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也就是语言上的承上启下。

文章的过渡有几种情况:一是意思发生转折的地方。二是表示事件或场面转换的地方。三是在顺叙与倒叙、插叙相衔接的地方。其他在内容进展幅度较大的地方,在叙述与议论抒情相接的地方,也常需要过渡。
过渡的方式,有时用过渡段,有时用过渡句。在意思转折不大或不必着力显示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过渡词语,如“既然、那么、因为、所以、尽管、其实”等,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

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

照应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二是行文和标题相照应。三是行文中关键性词句的反复照应。其他还有细节的前后照应,伏笔和应笔的前后照应等。

在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过渡的照应,否则文章就会松驰无力,难于聚拢成篇。在运用过渡时,与上下文的勾联要自然结合,切不要生拚硬凑;在运用照应时,要做到前面说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说的前面要有交代,不能照而不应。

七、剪裁

所谓剪裁,就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和详略。凡是最能表达中心思想的就详写,次要一些的就略写,与此无关的就不写。

有时候,许多材料都有意义,都能表达中心思想,那就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所谓点,就是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所谓面,就是某方面的一般材料。前者可作具体描写怕者可概括或只作简单交代。

在写作时,精心选择和安排材料,不能不分主次巨细,平均使用力量,似记流水帐一般面面俱到,那样就会繁简失当,本末倒置。不注意取舍,随意堆砌材料,是不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八、表达方式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间或还有说明。但是,这几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情况并不是篇篇相同,而不同的文章在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时是有所侧重的。每篇文章除了采用叙述和描写这两种主要表达方式外,有的议论与抒情成分多一些,有的说明万分多一些。抒情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有的是作者在叙述之后站出来直接抒情。有的抒情是与记叙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的是通过描写来抒情。

我们要根据题材特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愉当地运用这几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应该尽力做到记叙要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所选用的材料新鲜;描写要生动形象;说明要准确;抒情要抒真情,不到感受人之处不抒情,抒情要为形成文章感情上的高潮服务;议论力求精辟,画龙点睛。

以上的几个方面,共同的要求是要紧密地围绕中心思想,要为更好的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你还可以订购语文报,上面有许多实用的写作常识.

我们知道,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古人科举应试“一篇文章定终身”有其片面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小学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方面基础打得如何,将影响学生一生。

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

2、重视激发习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从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要激发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望,一种冲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这样,写话、习作成为一种乐事,而不再是负担。各年段教师,都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并想方设法将习作兴趣长久地保持。这是教师要花心思的经常要做的工作。

3、明确求真、立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求真,就是习作要“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成人话;立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这既是作文的问题,又是做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作文教学,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既不断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又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对小学生来说,作文要做到求真、立诚,就要有作文内容。作文的源头活水是充实的、鲜活的生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习作不胡编乱造,不搞“五子登科”——动辄就是推车子、抱孩子、领瞎子、捡票子、让位子,就得有生活,投入现实生活,开源活流,就得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有所发现——世界上不缺少美好的事物,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

4、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形成靠训练。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因此,教师要把习惯培养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各个年级的教师根据年段要求,注重落实以下习惯的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书写的习惯。

5、确立“写作基于阅读”的思想。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是说,“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就写论写,往往捉襟见肘,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二是说,“厚积才能薄发”。既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大量阅读,必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要体现快乐作文、放胆作文、生活作文、个性化作文等理念。

二、作文训练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低年级最重要的是“对写话有兴趣”,乐于通过写话,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既要依据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愿望,就要积极引导(有的实验区一年级学生,入学一个多月就开始写话;二年级就坚持写日记)。

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写片段的练习以外,素描、童话、书信的习作,应当引起重视。素描是写记实作文的基本功,可以培养观察事物和用语言文字描摹事物的能力。低中年级学生天真烂漫、富于想象,喜欢读童话,也有编童话、讲童话的兴趣。在培养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编童话、讲童话,中年级可以进一步练习写童话。在应用文方面,中年级适宜学写书信,并鼓励学生以书信交友,用书信和他人沟通与交流。

高年级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中,还提出了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要求。

三、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首先要有内容,很多习作内容源于生活之中,需要在观察中发现;有了内容,要想写好作文,还要靠精心地安排、组织材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都要想清楚;心里有了“谱”,要想最终写成一篇好作文,还要看语言表达的功夫。因此,平时进行作文教学,观察、思维、表达都不能忽视,三者要结合起来进行训练。正如叶老所说,“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的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养成推理、判断都有条理的习惯,又是一种功夫。”“还有一种功夫是养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叶老在这里强调,要想写好文章,就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先说培养观察能力。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一要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小学生精细观察的能力不强,要悉心培养。二要培养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三要培养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四要养成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写观察日记(可定点观察,可移步观察,可连续观察)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办法。有个小学生,学了课文《小壁虎借尾巴》,就捉了一只壁虎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天天观察。过了几天,他发现壁虎在吃自己的尾巴。这个同学根据观察中的发现,写成了观察日记。

再说培养思维能力。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想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熟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往往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想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

最后说培养表达能力。这里主要指语言的表现力。这要靠两个积累:一个是语言材料的积累,一个是语言范式的积累。一定要多读多背,还要在课内外阅读中给学生“点化”。厚积必能薄发。多读多背多练笔,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四、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先说作文指导。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作文指导,如果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中指导,比较有效。

在作文指导课上,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围绕本次习作内容,都写些什么。最好有新的内容,新的角度,新的认识。比如,很多同学都写过《介绍自己》一类的习作,我们可不可以换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的不同表现,写写双重人格的《两个我》,触及自己的内心世界,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促使自己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再比如,写《我的父亲》《我的母亲》一类的作文,我国小学生往往想想便写,搜肠刮肚,闭门造车。我们可不可以学学外国,让学生采访与父母关系密切的人:他们的父母、亲人、同事,获得第一手材料再动笔习作。这样写出的作文,内容更具体、更真实。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大讲写法或用范文、例文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有趣、有益的、最熟悉的内容来写。正如扶学步的小孩走路,立足于他自己走,“虽小心扶持,但时时不忘放手”。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在作中、在交流草稿的过程中指导,不外乎习作目的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具体、顺序是否清楚、选词用语是否合适、是否表达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文学写作的技巧研究

[内容摘要] 写作需要生活,需要思想,需要知识,也需要技巧。所谓技巧,就是写文学作品时,除了运用必要的表现手法外,为了把人物写得鲜明,情节编得生动,结构安排得严密,就要讲究技法。“才之能通,先必晓术”,文学写作要获得成功,就需懂得它的技巧。描写人物,有“烘云托月”、“同中见异”、“抑扬的技巧”;情节编织,有“弯弓不发”、“突转”、“安排情节”;结构安排,有“前呼后应”、“草蛇灰线”、“链形结构”等等。

[关键词] 文学写作 人物 情节 结构 技巧

一篇文学作品,离不开人物形象,离不开情节线索,更离不开结构安排,要写出一篇好的作品,除了写作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外,掌握一定的技巧规律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于人物,写作的关键是把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活灵活现,也就是形象鲜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烘云托月

所谓“烘云托月”,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侧面描写”,较之正面的直接描写,“烘云托月”有其特殊的功能,正面描写所表现不了的,它却能表现出来;正面描写能表现出来的,它可以表现得更鲜明、更生动、更含蓄。凡是两种关系密切,而又能写此及彼,相得益彰的事物,我们均可用来相互烘托。例如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写女主角小芹的美就是用这种人物间的烘托技巧:“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好看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同时,若能用它与侧面描写交替使用,相互相成地完成人物形象塑造,效果会更佳。

二:同中见异

在文学作品里,写人,就要实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性格雷同是创作之大忌,在描写人物时往往不可避免人物性格中共同的东西,因此就要做到努力去表现性格中特殊的东西,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例如《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多粗鲁,而作者却能做到,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李逵的粗鲁是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束。摆脱“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雷同,是“同中见异”的关键。

三:抑扬的技巧

以抑扬来描写人物,技巧有四: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扬,欲抑先抑。最有效最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两种。欲扬先抑是用于肯定人物,而欲抑先扬则相反,是一种虚虚实实的技巧,先前只是虚张声势,撩人眼目,至后才是真情所寄,实指所归。由虚到实地揭开“谜底”,能产出出奇制胜,出乎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效果。例如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我们有佳作《雷雨》,周仆园在误认为鲁侍萍已死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真诚的忏悔”的“好丈夫”形象与当鲁侍萍重现在他眼前时他的虚伪,冷酷的本相的对比,收到了很好的揭开真相之效。欲抑先扬,又有扬朔的佳作《荔枝蜜》,开篇作者写他被蛰过而对蜜蜂不喜欢,但后来喝了荔枝蜜后却由衷的赞美小蜜蜂,感情的变化产生的曲折动人的效果,加大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欲抑先扬,必得在未“抑”之前,于“扬”中埋好“抑”的理由;欲扬先抑,也得在未“扬”之前,于“抑”中早找好“扬”的根据,这样,才能有出人意料之效果,无悖于情理之流弊。

情节的生动与否,关乎文学作品是否引人入胜,情节编织的技巧,我们也可以从几方面去入手。

一:弯弓不发

弯弓不发的特点是不急于说破主题,道破结果,而故意摇曳之,擒纵之,等到时机成熟,火候已到,再点破主题,叙述结果,以造成情节发展的变幻莫测。《西厢记》中“闹简”一出,红娘带着莺莺的回书找张生回话,但红娘并未将回书立即交出,只回说“不济事了,先生休傻”。当张生责怪红娘“不用心”,红娘一气之下,就要转身回去,搅得张生焦急万状,恸哭流涕地下跪求援,红娘才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把莺莺的回书交给张生。张生看完书简,却在破涕为笑,由满腹痛苦化为满脸喜悦——原来是莺莺要与张生约会西厢下。这段戏写红娘迟迟不拿出回书,即是“弯弓不发”法的具体运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弯弓不发”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以合理性为基础的。《西厢记》写红娘迟迟不交出回书,是因为她不知道书信的内容,从她受莺莺的训斥中,她还以为这是一封对于张生凶多吉少的信。

二;突转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情节的反常转折,愈是使读者感到意外,愈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兴趣。突转,是在着意渲染的基础上,笔锋一转,造成情节的曲折,引起读者的惊奇感觉;突转,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人物突然从顺境转入逆境。如短篇小说《最后的一支香烟》,就是情节突转运用的佳作:写一个知青因种种原因,招工都没有他的份。有一天,他听说公社干部要讨论招工名额的人头,他本来不吸烟,但为了“需要”,他节衣缩食,买了一包高级烟,预先等候在会议室外。这个会呀,一开就是几个小时,他等得焦急不安,打起瞌睡来了。此时,为了提神,便抽出一支香烟解闷。哪知一上嘴,咳嗽不停。再好的香烟,到了他的嘴里,也是一剂苦药,于是,他马上灭了香烟,又将刚点燃的烟放进了烟盒。又过了一会儿,散会了。只见倒挂眉,高鼻梁,三角眼的人出来了。人家眼角也没有瞟他一眼,可知青谦恭之至,抽出烟一支一支恭敬地递给出来的人们。当然,还热情地帮他们一一点上;可烟一上嘴,人们便扬长而去。正在这时,会议室里最后走出来了一个挟着公文包的“大人物”,胖脸腆肚。知青一看,心想:这可是个“决策人物”!马上递过去一支烟。刚一递去,大人物的脸立刻从横的拉成了长的。情节此处突转:原来这最后一支烟是知青点燃过的!此外,突转还能深刻地揭示人物关系变化,深刻地揭示典型环境,造成文势变化,深化立意等作用。

三:安排情节

安排情节的首要课题是从主题和人物出发理出头绪,布置线索,以便把人物活动的各种场面象链条一样贯穿起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因为头绪紊乱、线索不清,结构松散,必然影响主题的鲜明突出。例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一书中,就曾说到理清头绪的一段话:荣府一宅中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到下,也有三百余口。事虽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竟如乱麻一般,没有个头绪可作纲领。正思从哪一件事,哪一个人写起方妙,却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瓜葛,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这一家(按:指刘姥姥)说起,倒还是个头绪。

在结构安排上,结构是否严密,也能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结构安排的技法不胜枚举,下面又从几个方面去谈结构技法。

一:前呼后应

写作需要关注照应手法,忽视照应手法,往往会造成上下文之间脱节,全文结构会显得支离破碎。前呼后应指的是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有交待。常见的“前呼后应”手法有以下几种:1)首尾照应,即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把开头描写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法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2)前后呼应,冰心的散文《小橘灯》,前面写“我”来到朋友家看到外屋有一张桌子和几个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初看似闲笔,但后面写到小姑娘“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时,读者才明白竹凳、电话是为了情节发展需要有意交待的,前后照应很自然,做到了天衣无。3)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手法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需加一定的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4)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5)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6)关键词语照应,即主题的关键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7)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越来越浓厚。8)处处照应,无论在首尾之间,行文之间,题文之间或层次段落之间,都能做到互相照应。

二:草蛇灰线

“草蛇灰线”是用于情节结构的一种方法,它的比喻义是:如同草中之蛇,灰里之线,似断似续,形断实续。文章断而不断,连而不连,起伏照应。在行文中巧妙地处理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微妙关系,而用了不易被人发现的各种暗伏、遥应,来作一些暗示,就象草蛇行过留下的痕迹,灰线弹出的印记。在《水浒传》中,“草蛇灰线”法的应用就不乏其例。例如武松来到紫石街,作者对帘子的描写不下一二十次,这对后文潘金莲弄掉帘子打在西门庆头上这一关键情节作了自然的铺垫。

三:链形结构

作品沿着一条主线,把情节与情节之间,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发展安排得象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称之谓链形结构。如《水浒传》就是一个人物接一个人物,一个情节连一个情节向前发展的。链形结构的写作技巧是:1)情节以单线发展为主。2)纵式排列,一环连一环,显得线索清楚整齐,故事性强。3)每个主要人物或情节分段描述,每段既有相对独立性,又与前后互相勾联。4)为了结构完整,采用实写、虚写的交叉法,或倒叙、插叙法。

摘自敏思博客:http://www.blogms.com/defaultstatic.html


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10 2020-11-15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顺口溜 12 2014-03-13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3 2014-11-21 古代文学常识知多少? 6 2021-05-20 文学常识是什么? 1 2018-03-17 文学常识大全 16 2009-02-07 中国古典文学常识 37 2014-07-19 文学常识有哪些? 1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文学常识
4、李白,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个浪漫主义 诗人,作品集《李太白集 》。5、柳永,原名三变 ,字耆卿 ,别称 柳七,奉旨填词柳三变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作的词人,他与李清照 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作品集为 《乐章集》,主要作品有《 雨霖铃》、《凤栖梧》、《蝶恋花 》。

摘抄10条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大全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

求文学写作常识~~
注意:不是文学常识,是文学写作常识~恶~~怎么楼下的几位朋友都答的是记叙文写作常识呀!!!什么散文杂文现代诗古诗词小说的写作常识怎么没有!!整点深层次的呀~... 注意:不是文学常识,是文学写作常识~恶~~怎么楼下的几位朋友都答的是记叙文写作常识呀!!!什么散文杂文现代诗古诗词小说的写作常识怎么没有!!整...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归类
1. 小学文学常识30个,急 第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第一部河道水系专著《水经》第一部纪录矿物的文献《山海经》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第一部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论著《天工开物》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茶经》第一部地理著作《禹贡》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编年...

请问:文学常识都有些什么内容?有复习资料吗?
(一):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刘义庆写作特点:文笔朴素,简练,生动,于选用富有典型性的言行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 36.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最早高度...

汉语文学常识
小说的一些知识点和考点新闻两则 人民 ***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新闻知识点)芦花荡(孙犁)(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写作手法,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以及人物形象性格分析;作者的感情态度)背影(朱自清)(写作顺序,人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重点分析父亲...

关于词的文学常识
4.“词”的文学常识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

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评论 收起 更多回答(1) 其他类似问题 2009-02-02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6 2007-11-13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归纳 631 2020-05-24 语文文学常识? 3 2012-09-11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3526 2008-07-10 语文文学常识 39 2012-05-15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224 2017-05-21 ...

文学常识有那些
多读些书,比如 唐诗三百首 三字经 古诗歌鉴赏 等等 文学类的书 读到一定的量,你的言行表现出了文学的气息,就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了,到这个时候,想不知道 文学常识 有哪些 都难了,可是,想达到这个水平,没有长久的坚持阅读是不行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张永超VS马一可...

河南省15719321661: 语文写作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
何应达林: 一、文体知识: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议论文、小说、诗歌.二、写作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设问、衬托、反问

河南省15719321661: 一些简单的文学常识 -
何应达林: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它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扬先抑、衬托(烘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等.像《白杨礼赞》一文借赞美白杨树...

河南省15719321661: 作文常识都有哪些
何应达林: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体裁是文章的性别 所表达的意思是文章的灵魂 主要内容是文章的心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语句是文章的血肉 构思是文章的脉络 每一个字是文章的细胞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脸面 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是文章的神经 所用的修辞是文章的衣衫

河南省15719321661: 文学常识怎么写 -
何应达林: 子美 杜工部、杜少陵诗圣诗史《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河南省15719321661: 文学常识,写作手法 -
何应达林: 对偶 对语文中字数相等、语法相似、词性相同的文句,成双作对地排列,藉以表达相对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方法,是为『对偶』. 满招损,谦受益.(书经‧大禹谟)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李白‧题岳阳楼)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河南省15719321661: 语文文学常识 -
何应达林: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

河南省15719321661: 关于写作方面常识请教 -
何应达林: 议论\叙述\诗歌……表达方式都无所谓,关键是针对顾客和老板的心理.他觉得你真诚的热情,你就过关了.叙述:这是个鸡蛋.议论:这个鸡蛋是公鸡下的还是母鸡下的?抒情:好美丽圆滑的鸡蛋啊……随笔:我亲眼看到这个鸡蛋的产生过程诗歌:啊!鸡蛋!你,是鸡下的!…………关键是,你说清楚了“鸡蛋”这个目的就可以了.譬如去罗马,你走哪条路是无所谓的,目标才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

河南省15719321661: 文学常识包括哪些? -
何应达林: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酒圣 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

河南省15719321661: 记叙文文学常识常识
何应达林: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河南省15719321661: 我想问一个有关文学写作的知识.我现在学公务员的申论,可就是不能通过所给文字表面现象看到文字里边所隐藏的本质问题? -
何应达林:[答案] 多看,多听,多写.实施三多政策~!必然马到成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