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

作者&投稿:柘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黄梅戏等。
1、楚剧
楚剧,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种,1926年改称楚剧。
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黄冈、荆州、成宁、宜昌、黄石七地市四十余县。楚剧腔调分为板腔、小调、高腔三部分,其题材广泛,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厚。
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58。
2、汉剧
汉剧,湖北省武汉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清代中叶形成于湖北境内,民国时期定名汉剧。
汉剧主要流传于湖北省,远及湘、豫、川、陕、湘、粤、皖、赣、闽、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传统剧目有660余个,唱腔优美,对白雅致,文本大气,对演员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角色共分为十行,腔调除了西皮、二黄外,罗罗腔也用得较多。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鼓板等。
2006年5月20日,汉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30。

3、荆州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荆州花鼓戏曾称沔阳花鼓戏,1954年定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荆州花鼓戏主要流行于湖北及与湖北毗邻的河南、湖南周边,重点在仙桃(原沔阳)、潜江、天门、荆州、监利、洪湖、荆门、京山、钟祥、石首等江汉平原一带。目前荆州花鼓戏专业演出团体总数8个,含国办团体6个,改制转企团体2个 。
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4、江汉平原皮影戏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是指流行在湖北中南部沔阳(今仙桃市)、天门、潜江、监利、洪湖、京山、公安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江汉人自己的“土电影”,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江汉皮影尤以沔阳皮影戏最为著名,它融传统绘画、雕刻、美术于一体,集电影、电视动画于一身,具有浓郁民族气息,是中国艺术菀里的一朵奇葩。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表演的形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表演是先自制一块类似电影银幕的白色布幕,然后在幕后面加以灯光照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事先按剧情雕刻并安装好活动的影人,把幕上的影子展现给幕前的观众,在配以音乐锣鼓及说唱,进行故事表演。
5、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
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汉平原皮影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荆州花鼓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楚剧

荆州花鼓戏十三款是根据沔阳清末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创作的。解放前《十三款》就以口头文学、韵文唱本的形式在沔阳民间流传。五十年代中期,张启栋将其改写为花鼓戏剧本作出了第一次尝试,接着胡德明、戴宗等人对该剧作了几次改编。从五八年至零年,由徐岚、金民倜二同志执笔,先后对《十三款》进行了十五次近四十个稿本的再创作,经过原沔阳县花鼓剧团集体反复加工,使之成为湖北省沔阳花鼓剧的保留剧目之一。

剧目过 去多为民间生活小戏,解放后从楚剧、汉剧移植了一些剧目。70年代末以来,新编的大型历 史剧《十三款》,小型现代戏《小坚决》、《买摇窝》、《家庭公案》、《站花墙》等均已拍成电影播映。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闩》、《掐菜薹》、《告老爷》等;移植或艺人创作的,如《贺端阳》、《打补钉》等;文人编写的,如《江汉图》,就是出自清同治年间沔阳的一个落魄官吏郑东华笔下引,还包括诸如《站花墙》、《双撇笋》、《打莲湘》、《戏蟾》、《三官堂》、《辞店》、《阴审》、《告经承》等。著名演员有鲁美姣、杜金庭〈活喜头)、刘义保(翠金花)、赵德新〈赛云霞)、萧作君(活观音)、吴鹤显〈盖三县)、程兰亭(一朵云〉、陈尧山(金疙蚤)、张守山〈活商林)、胡顺新(胡蝴蝶)、刘伏香(大措毛)、杨笃清、黄楚香等。




随州花鼓戏传统剧目
“奤调”剧目则有23个,比如《打蛮船》、《站花墙》等,充满了动感和戏剧冲突。而“梁山调”有32个,如《刘海砍樵》、《吴广大拜年》等,展现了英勇与智谋。彩调剧目多达38个,如《大观灯》、《卖杂货》等,富有生活气息和民间风情。随州花鼓戏的基本剧目包括“四奤”、“四蛮”等,这些经典剧目奠定...

永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哪些
其代表性的剧目有《云南寻夫》《打安徽》《赶子牧羊》《萝卜劝夫》《三看亲》《假报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编创了40余出现代戏,改编整理的传统戏有近20个。其中《云南寻夫》《红娃》《月明心亮》《响姑》等,曾先后参加省里的戏曲汇演、调演,获得好评。另外,还移植演出了现代戏100余...

荆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闩》、《掐菜薹》、《告老爷》等;移植或艺人创作的,如《贺端阳》、《打补钉》等;文人编写的,如《江汉图》,就是出自清同治年间沔阳的一个落魄官吏郑东华笔下引,还包括诸如《站花墙》、《双撇笋》、《打莲湘...

随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
一是整理编演了《吴三保游春》、《贾士道游西湖》、《赵五娘吃糠》等十余个传统剧目;二是移植上演了《秦香莲》、《借亲配》

永州花鼓戏传统剧目
其中,一些代表作如《云南寻夫》、《打安徽》、《赶子牧羊》等,都是川调类的佳作。新中国成立后,永州花鼓戏创作了40多部现代剧目,并对近20个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整理。《云南寻夫》、《红娃》等剧目在省级戏曲汇演中屡获好评,展现了其艺术魅力。此外,现代戏和历史戏的移植演出也不乏精彩,数量分别...

花鼓戏的经典剧目
1、《刘海砍樵》花鼓戏经典剧目排名第一的无疑是这部《刘海砍樵》,这是一出经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叙述青年农民刘海与村姑胡秀英恋爱成婚的故事,剧情生动感人,风格清新真切。几十年来《刘海砍樵》久唱不衰,流播全国,并多次到省外和国外演出,以致家喻户晓,在长沙几乎人人能唱能演。2、《补锅》著...

花鼓戏经典曲目
花鼓戏传统剧目《送表妹》中德姑娘久住姑妈家,爱上表哥田伢子。一日德姑娘回家,定要姑妈派田伢子相送。途中德姑娘多方向田表示爱情,田伢子老实,憨厚,初则不解,继则无奈,再则责怪,从而产生一连串的喜剧情节。该剧目是邵阳花鼓戏早期剧目。过去老旦无专行,姑妈由丑行兼演。故此剧包括旦、丑、小生...

你知道的经典花鼓戏剧目有哪些?
花戏传统曲目:《刘海砍樵》《思夫》《补背褡》《芦林记》《双盗花》《双卖酒》《牛郎织女》《刘海戏金蟾》《盘夫》《讨学钱》《山伯访友》《装疯吵嫁》《打鸟扯萝卜菜》《菜园会》《假报喜》《小姑贤》等。花戏剧种声调,花鼓戏音乐曲调约300余首,基本为曲牌连接结构体,辅助板式变化。 根据...

湖南花鼓戏经典剧目
1、《刘海砍樵》《刘海砍樵》的第一个词义就是湖南一种花鼓戏。因为非常好听而且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文艺生活很有限,因此它在湖南城乡各演出队曾很盛行。2、《打鸟》《打鸟》是著名的湖南花鼓小戏剧目,由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演唱。3、《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花鼓戏中的经典剧目之一,其故事背景源自...

衡州花鼓戏是怎样的
衡州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165出之多,小型剧目有104出,中型剧目有35出,大型剧目26出,各种剧本通俗易懂,杂用土语乡音,生活气息相当浓郁。因地制宜,各县专业剧团的舞台语言一般采用地方官话,丑行仍以衡阳官话为主。演出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在“三小”行当中尤以“丑行”为首。花鼓戏,是全国...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荆州花鼓戏里的那些好笑的戏都有什么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民歌小调改写而来,如《抽门闩》、《掐菜薹》、《告老爷》等;移植或艺人创作的,如《贺端阳》、《打补钉》等;文人编写的,如《江汉图》,就是出自清同治年间沔阳的一个落魄官吏郑东华笔下[6].另外还包括诸如《站花墙》、《双撇笋》、《打莲湘》、《戏蟾》、《三官堂》、《辞店》、《阴审》、《告经承》等[1].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湖北的花鼓戏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它是明末以后在江汉平原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上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乡土戏曲,流行于原荆州所辖各地区,波及邻...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湖北省的传统戏剧有哪些? -
薛仪他巴: 湖北素有“戏曲大省”的美誉,现有22个地方剧种,有属于皮黄系统的汉剧,南剧和湖北越调;属于花鼓系统的东路花鼓,天沔花鼓,襄阳花鼓,远安花鼓,黄梅采茶戏,梁山调,提琴戏和文曲;还有属于高腔系统的清戏,以来外省传入的高台...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适合老年人看的荆州花鼓戏有哪些? -
薛仪他巴: 十二月等郎 蛮好看滴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荆州花鼓戏《双撇笋》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戏,因它生根于天门、沔阳一带,故曾经又名“天沔花鼓戏”.清道光年间在江汉平原的民间歌舞说唱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剧目、声腔和表演逐渐发展起来. 荆州花鼓戏的剧目,据统计有一百九十七出.其中,有的是从...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湖北省地方剧种有哪些 -
薛仪他巴: 湖北省: 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汉剧为之最有名气. 其代表作主要有《英雄志》、《祭风台》、《李密降唐》等.汉剧还有很多杂腔小调和丰富的曲牌.专唱曲牌的剧目有《大赐福》、《草场会》、《五才子》等. 参考资料: http://www.hsm.com.cn/node2/node116/node1486/node1495/node1514/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有关荆州的民俗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 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荆州花鼓戏词作者是谁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剧种(即楚剧、汉剧、花鼓戏)之一,形成于沔阳(今仙桃)、天门一带,流行于江汉平原.旧称“花鼓子”、沔阳花鼓、天沔花鼓.它的表演形式是民间歌舞和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艺术形式也在艺人们实践...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湖北什么戏曲出名
薛仪他巴: 楚剧、汉剧、荆州花鼓戏为主要的三大剧种.另外发源于湖北的黄梅县的黄梅戏应该也算汉剧:汉剧是湖北主要地方戏曲,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

南涧彝族自治县15345865302: 荆州花鼓戏的剧种起源 -
薛仪他巴: 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三大剧种(与楚剧、汉剧齐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沔阳东荆河一带,形闹年的花鼓、采莲船、莲花落、敲碟子等民间歌舞与“一人唱,众人和”的薅草歌为主流的田歌和三棒鼓、渔鼓、道情等民间说唱,共同构成了荆州花鼓戏的源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