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卷与哪一制度有关?创于哪一朝代

作者&投稿:微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试卷(状元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1)科举制度。(1分) 隋炀帝。(1分)(2)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世族、门第影响;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 (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1分,满分2分)(3)清末(1分)(4)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1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状元的产生及科举制度诞生的史实。材料一中的图片“状元卷”与科举制度有关,我国古代第一位状元产生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号,科举制度首创于隋炀帝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认识。从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看,科举制是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体现任人唯才、唯贤,淡化世族、门第影响;中国的文化精华得到传承。(3)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主要因为当时,科举考试已经跟不上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了,由于清代科举考试仍然考八股文,使得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清政府被迫于1905年被迫宣布废除科举制度。(4)本题主要封建统治者实施科举制度的实质。我国封建统治实施科举制度的目的主要有:让有真才实学的人到中央和地方做官;将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其实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历史发展与演变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据史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598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
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这个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时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常科考试最初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称“权知贡举”.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曰状元或状头.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常科登第后,还要经吏部考试,叫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唐代大家柳宗元进士及第后,以博学宏词,被即刻授予“集贤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争取得到国家正式委任的官职.韩愈在考中进士后,三次选试都未通过,不得不去担任节度使的幕僚,才踏进官场.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因此,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到了明清就变味

状元卷与科举制度有关,创于隋朝。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状元卷与科举制相关,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附科举制度创立的资料

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品评士人、选拔官吏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加之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存在“官多民少,十羊九牧”,“清干良才,百分无一”的现象,使荐举制积弊暴露无遗。隋朝立国后果断进行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创建科举考试。
隋朝科举考试属初创阶段,为地方荐举与中央考试相结合。开皇七年(587)定制,每年各州荐举贡士3人入京考试,成绩优异者称秀才。十八年(598)分科考试,当时仅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由京官五品以上和地方总管、刺史荐举考生。隋炀帝即位后,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由文武五品官以上荐举,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用诗赋、试策进行考试。这是科举制确立的重要标志。

科举制,始于隋朝

科举制,隋朝。


状元卷与哪一制度有关?创于哪一朝代
状元卷与科举制度有关,创于隋朝。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四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极大...

状元卷与哪一制度有关?创于哪一朝代
状元卷与科举制相关,科举制创立于隋朝!附科举制度创立的资料 在隋朝以前,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各代不同,但荐举任官制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乡举里选,垄断仕途。品评士人、选拔官吏时,强调士庶之分和门第高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加之机...

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试卷(状元卷)于2013年5...
材料一中的图片“状元卷”与科举制度有关,我国古代第一位状元产生于唐太宗统治时期,状元是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号,科举制度首创于隋炀帝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本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的认识。从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看,科举制是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

《元史》中对元朝哪些方面的典章制度作了详细记述?
元顺帝的《顺帝本纪》也有十卷之多,同样反映出其统治时期的丰富记载。元史编纂者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材料充足就详尽记录,如蒙古建国前后资料匮乏,仅成吉思汗和蒙哥的本纪各有一卷。志书部分,元朝的典章制度在《天文》、《历志》、《地理》、《河渠》四志中得到详尽记述,尤其是《天文志》汲取了...

明清科举制度
清代则不再分经单科取元,但人们仍习惯地把解元以后的第二至第四名称为"经元"、"亚魁",也把所有乡试中举者都称"文魁"。 为了让后学之士能有所借鉴,清代各省常把乡试、会试中式卷汇集成册,刊印发行,供应试秀才们作为范文参阅。如第一室中的《顺天乡试墨卷》(光绪壬午科);《江南闱墨》(光绪丁酉科)。第二室...

林春涛的文物盗窃犯
1983年6月,青州市博物馆立即组织国内外文物专家鉴定,状元卷是原件真品,它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填补了明朝宫廷档案和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状元卷的空白。殿试状元卷的发现,一时间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港台报刊称之为“海内孤本”、“稀世珍品”,日本文物专家惊叹为“了不起的发现”。赵焕彬老人献宝有功,国家除了给予他荣誉表彰...

古代科举制度常识图解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 统称进士。 7. 求我国古代的科举的详细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大约滥觞于隋代,历经唐 宋、元各朝发展,乃成为国家取士用人的正途。 到了明代,制度愈形缜密,并创出一套以羁糜牢笼儒生的八股制义文体,清代又因袭前明遗规,办理更为严苛。有人形容科举是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

赵秉忠与“状元卷”(齐鲁状元系列之十九)
试卷顶端万历皇帝朱批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说明它的主人是本科状元得主。这份卷子,就是著名的“状元卷”。科举制度在中国存续一千三百多年,状元文化深入人心。但是状元在考场上亲手书写、皇帝亲笔御批的“状元卷”,世人却是首次得以一睹真容。这份“状元卷”,当属中国唯一,世间仅存,堪称无价之宝。因而,这...

老农一张纸祖传了13代,全国仅此一份,为何专家登门24次劝其上交?_百度...
自从隋朝的隋炀帝开科举制先河以来到1905年科举制废除中间已有1300年的历史。虽说中间有些朝代因为民族关系没有沿用科举制度,但是沿用科举制的这些朝代细致的加起来也有千年历史。在这些朝代中根据史料统计,这些年我们一共诞生了500多个文状元,200多个武状元。虽然在对于这些状元在史料中有不少的描述,但是...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都有哪些?
客观来讲,这两种制度即使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极难挑出毛病,它们皆是符合时代背景的产物,为日后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开拓了一个新方向。4、察举制 待到秦汉建立后,便在荐举制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了察举制度。《文献通考 卷二十八 选举考一》记载:“孝武元光元年冬,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

镶黄旗13822209686: ...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 -
宏杨枸橼:[答案] (1)科举制度.(1分) 隋炀帝.(1分)(2)它是当时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自由竞争,公平公正;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增强...

镶黄旗13822209686: 状元是从哪个朝代开始创立的? -
宏杨枸橼: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 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以清朝情况而定,会试中举的贡士,在太和殿举行进士考试,头名由皇帝点定,即是状元,其次是榜眼和探花.这头三名合称“一甲进士”,可以得到“进士出身”头衔.只有这“一甲进士”,在金殿唱名后立即按规定封授官职.状元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是个六品官,榜眼和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是地道的芝麻官儿.

镶黄旗13822209686: 请问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状元"这一称号的?好象唐代科举制度殿试第一
宏杨枸橼: 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 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

镶黄旗13822209686: 古代科举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具体情形. -
宏杨枸橼: 科举制 隋唐之际新兴起来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魏晋以后,封建政权利用九品中正制品第人才,录用官员,清要官职被门阀世族垄断.南北朝时期,寒门庶族政治势力逐渐扩大.北周时,“选无清浊”.隋朝建立后,九品中正制废...

镶黄旗13822209686: 中国最早出现状元卷应该在什么时期?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宏杨枸橼: 隋朝. 因为这个的科举制度起始于隋朝.

镶黄旗13822209686: 中国古代科考的状元、榜眼、探花有什么出处? -
宏杨枸橼: 状元(状元)1.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 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谢恩》:“状元已下,到主司宅门下马,缀行而立,敛名纸通呈.”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

镶黄旗13822209686: “状元”一词始于是开始于哪个朝代 -
宏杨枸橼: 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开始施行,直到清末废止,其间除了蒙元初期的几十年停止了一段,无论是历时长久的统一王朝,还是不断更迭的五代十国

镶黄旗13822209686: 状元考试那个朝代取消 -
宏杨枸橼: 状元考试专业名词是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最后一次进士考试是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镶黄旗13822209686: 中国《状元卷》
宏杨枸橼: 《状元卷》出自名叫赵秉忠的一位状元,家住青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