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论中弟子法相具慧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钭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独具慧眼是什么意思??~


慧:
上面的"彗"字,意思是"扫帚"。整个字形是扫帚放在心上,亦即把心田常常打扫,扫除嗜欲、贪着、成见、固有思维模式等等,智慧自然现前。
简介:
原宗教学名词,后多用于姓名,宗教中指智慧才能出众的人出自《古今图书集成》中"常闻慧远辈,王母谊瑶池。黍离缘底事,不是爱芳树。"的句子。姓名用此字在古代认为和五行相关系阴阳学秘法之一,女为阴用 昱珀 男为阳佩 羼提 。添"木灵御币,集古兵要,故实除蝗"三个押契,古人认为可除难,求财。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日本还有此种阴阳五行的风俗。佛教名词[Prajna (般若)]。意译为慧,智慧。如:慧目(指智慧的眼目能洞察世间的一切现象);慧光(智慧的光,能了彻一切);慧寂(佛教谓智慧和禅定);慧业(指智慧的业缘)

若依出离远离所生善法,于诸法相,能简择,极简择;广说乃至内观。是名为慧。由成就如是慧故;于诸法相,能行胜行,进趣证会。
这是唯识观点,现在能研究唯识的修行人很稀有啊。一个唯识对于现代人不契机,另一个念佛求生极乐净土,省心省力,来的快,很合众生心。


什么是“法相唯识”
佛学中并无“法相唯识”的名相。这是法相、唯识两个名相的杂糅。法相:诸法所具本质之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之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唯识:识,即心之本体,离识变现之外无任何实在,称为唯识。即认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诸现象皆由八识自体所变现之主观...

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有何贡献
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

句义宝藏论广讲:金刚处第八 如何修习之次第
总的来说,上师应精通诸乘之窍要,具大慈大悲之心;善巧密咒,已得圆满灌顶;信守誓句,严持戒律,修近修四支已获得证验;特别是,对本性大圆满之密义已经掌握,并护持他人亦得自在,且获得证悟,精于见地,得法性现前之暖相,善巧修习,修行中恒常不违越于法性,于无二之行也很精炼,对于所取境和能取心以及分别心...

玄奘和鉴真为佛教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以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

佛教有几宗?各个的侧重点是什么
六、三论宗: 龙树菩萨造中论和十门论,后了他的弟子又作百论,故合称三论。鸠摩罗什译此三论而加以宏扬,遂成为宗,在隋唐时很兴盛,后来受到曹溪宗风的影响,因此就进入了低潮。 此宗是依诸般若经中‘无所得,缘起性空’的义理而立宗的,故不立一法,有无俱破,直显中道。虽然如此,但对如来所说的教言,也不否...

佛教!有几大法门
‘信’终于成为道品的内容,在精进、念、定、慧之上,加‘信’而名为‘五根’、‘五力’。起先,这是对佛的信心,如说∶‘圣弟子于如来所,起信心,根本坚固,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诸世间法所不能坏,是名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中略)‘信’有一般宗教的...

明心见性的禅宗的智慧成就
并且,佛法的修学,不论任何宗派,都一定是从‘知、解、行、证’一步一步,次第往上修。(因为佛法的最大特征是:它是‘知性’的,是求智慧的;相对于大部份世间法及外道法,泰半诉诸感性,以为最大诉求)。因此,为佛弟子若欲于所修所学不走错路,即应对所修学的法门或课题,有相当程度的‘知’、‘解’,而且必须是...

印度佛教佛教时期中观和唯识这两个时期的历史重点是怎样的?包括人物...
有部七论是佛弟子大阿罗汉所造,但出世是很晚的。阿毗达磨论译曰对法论。其体裁有的是契经式的,内容是解释阿含经的各种教理的(注六)。这些论与唯识学关系较多,同时对于当时佛学思想和法相名词的组?织,也相当有系统了。唯识学不过采其说,而加以严密的组织而已。如唯识五?蕴百法,就是根据法蕴足论、五事毗...

有谁能提供《成唯识论》。先谢谢了
十大论师的名字是亲胜、火辨、德慧、安慧、难陀、净月、护法、胜友、胜子、智月等人。我国的唯识宗,创始自唐代玄奘、窥基二位大师。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三藏西渡流沙,周游五印度十有七年,于中印度那烂陀寺,依护法论师的弟子戒贤,学《瑜伽师地论》及十支论奥义,复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论》等论典二年。

玄奘与丝绸之路的故事,记住是故事
玄奘应唐太宗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游历,写下了《大唐西域记》,是记录当时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珍贵典籍。他的平生事迹,则记录在他弟子慧立、彦悰所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玄奘取经历尽艰险,他的毅力和精神深深感动著后人,特别是根据他取经的故事写成的《西游记》更令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急!!!!!!!!!! -
管馥谷苏: 1、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说话遮遮掩掩的人,大多是寡廉鲜耻的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身;为他人谋划时有没有不忠诚;和朋友交往有没有...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应身说、报身说、法身说这些的区别和内容是什么? -
管馥谷苏: 法身:人的"真如自性",笼统地说就是除去肉体这具臭皮囊后的本体,人的"本质". 报身:由修行的功德、智慧所积聚而成的业.所谓的"功德圆满"就是报身的一种. 应身:又叫应化身,得度者为了度众而随缘随机应化的形象.一般学...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什么是传承? -
管馥谷苏: 一、传承的意义 传承是传递教法的一种传统形式.传是传授、传递,承是继承、领纳.由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把清净的佛法传授给有缘弟子,弟子领纳继承,获得传承的加持力量.正是这样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传承,才使得佛法灯灯相续、源...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是什么意思? -
管馥谷苏: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他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一刻也未曾与我们分开,他便是我们那个圆满、旷达的本体.他没有固定的色彩、形象、和音声,如果非要追求一个形象、音声就会失去他的本体,因此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他深广而宁静,单纯而不复杂,纯净灿烂光明,超越思议的心;这是诸佛的心.其中无一物应消除,无一物应增添,他只是自然洁净地看着自己.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文心雕龙 声律》的翻译 -
管馥谷苏: 夫音律所始,本于人声者也.声含宫商1,肇自血气2,先王因之,以制乐歌.故知器写人声,声非学器者也3.故言语者,文章神明枢机4,吐纳律吕5,唇吻而已6.古之教歌,先揆以法7,使疾呼中宫8,徐呼中徵9.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10;...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弟子规全文及意思 -
管馥谷苏: 弟子规原文及解释〈总叙〉原文: 弟(dì)子(zǐ)规(guī) 圣(shèng)人(rén)训(xùn) 首(shǒu)孝(xiào)悌(tì) 次(cì)谨(jǐn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法性宗 、法相宗、天台宗 、贤首宗 的主要经典分别是什么 -
管馥谷苏: 释迦世尊住世之时,说法四十九年,皆随众生根机,方便立说,初无所谓宗派.大法东来,我国后世学者,见佛法如汪洋大海,为便利修习计,各择一条道路,以求专精.于是乃有各种宗派之形成.宗派的命名,有取法,有取人,有取地,各不...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亦不观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智而近愚,亦不抛迷而求悟. -- 达摩 -
管馥谷苏: 当我们读到了四祖道信对牛头法融说:"快乐无忧,故名为佛."真是令人深深的感动,对于我们修行佛道的人是无与伦比的教化,像我们在生活里还有许多的烦恼、不安、忧伤,心灵中充满了喧闹、哀愁、骚动的人,哪进而配谈什么是佛呢? ...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经文中舍利是什么意思 -
管馥谷苏:舍利是印度语音译,意思是坚固子.真正的舍利,非常坚固!用铁锤砸,铁锤出现凹陷,但是舍利毫发无损.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

本溪满族自治县13854826607: 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凡迷者,迷于悟;什么意思 -
管馥谷苏: 这是《悟性论》中的一段,是讲究竟见性之法. 是知将心学法,则心法俱迷.是说修行人当知,是诸法空相,本不可得,佛法亦复如是,不能以执着心去修学,若执着有一法可得,不但不能见性,连所学的佛法也成了修行障碍,迷而不觉了. 不将心学法,则心法俱悟.若修行人离相修行,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而如教修行,那么就会得证清净菩提,破迷开悟. 凡迷者,迷于悟.很多修行人长久修行,而不得证,就是因为执迷于有一物可证,有一物可悟.然诸佛本妙觉心,离一切法相,本自清净,何曾有一法可得.不可得心即是佛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