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有什么特点及临床意义

作者&投稿:连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意义~

药物吸收入血,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称为结合型药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结合型药物一般无药理活性:不能跨膜转运,是药物在血液中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
(2)结合是可逆性的,当血浆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随着分布、消除而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可释出游离型药物,发挥其作用,故结合型药物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即结合率越高,药物作用时间相应越长。

(3)这种结合是非特异性的,有一定限量,受到体内血浆蛋白含量和其他药物的影响。若同时应用两个血浆蛋白结合率都很高的药物,可发生竞争性置换的相互作用。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并“储存”于血液中,起到药库的作用。对于药物作用及其维持时间长短有重要意义,一般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作用维持时间长。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可逆性
1、结合后药理活性暂时消失:结合物分子变大不能通过毛细管壁暂时“储存”于血液中,不进行分布和消除。
2、可发生竞争置换: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而血浆蛋白结合点有限,两个药物可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

扩展资料: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体(又称结合型药物)不能穿过血管内皮细胞,不能发挥药效,因此这种结合成为药物在血液中的一种暂时贮存形式。
又因为这种结合是可逆的,当血浆中游离型的药物因扩散、清除而浓度降低时,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就会游离出来,扩散入组织中发挥药效。
又因为这种结合没有特异性,当两种药物存在于血液中时,两者可因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位置,提高药物在血浆中的游离浓度,加速其扩散,提高其药效,同时加重其副作用。

这个对药物动力学很重要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
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没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候才有效.
有些药物结合率高有些结合率低,因此作用不同.
比如:A药结合率为10%,B药结合率为99%,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是药物结合率都下降1%,那么A药游离的量增加1%,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11%,只增加了十分之一;
而B药游离的量也增加1%,结果就导致B药游离的量变成了2%,也就是原来的2倍.像这样就容易引起B药的中毒等不良现象.
所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临床上需要仔细研究.

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的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不同,主要是能和血浆蛋白形成可逆的复合体,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当游离态的药物的浓度下降的时候就会由结合态向游离态转化。达到动态平衡。

1.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分离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2.结合后因相对分子质量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3.具有饱和性,血浆蛋白减少,则游离型药物增多,故营养不良的患者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
4.同时应用两种能与同一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可发生竞争置换现象。


乳汁中药物的浓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1)脂溶性高的药物易分布到乳汁中,但母乳中分布的药量不会超过母体摄取量的1%~2%。如地西泮的脂溶性较强,可分布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2)由于乳汁的pH比母体血浆的pH低,碱性药物如红霉素易于分布到乳汁中,而酸性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则不易进入乳汁中。(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分子变...

药物肾排泄的三个机制各有什么特点,各有哪些影响因素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球是动静脉交汇的毛细血管团,其血压较身体其他部位高,管壁上又有较大的微孔(直径约 7~10nm )故除血球和血浆蛋白以外的一般物质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过,滤过率较高。但药物如与血浆蛋白结合,则不能滤过。因此药物血浆蛋白结 合率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

老年人药动学和药效学有哪些变化
c .体液ph 值。青年人与老年人体液ph 值差别微小,不致影响药物的分布。d .血浆蛋白含量。随年龄增长而有所降低,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变化不大。③ 排泄。‘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为成年人的50 % , 有功能的肾小球数减少,肾小球与肾小管的功能减退,因而肾小球的...

血药达到峰值是什么意思
血药浓度(Plasma Concentration)系指药物吸收后在血浆内的总浓度,包括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或在血浆游离的药物,有时也可泛指药物在全血中的浓度。药物作用的强度与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成正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随着时间而变化。一般药物要达到一定浓度,才能有效 达峰值——即药物在血液中到达最大的值,即又...

血浆蛋白的金属结合
是一种血浆糖蛋白,分子量约为90.000。能与红细胞外血红蛋白(Hb)结合形成紧密的非共价复合物Hb-Hp。每100ml血浆中具有足以结合40?80mg血红蛋白的Hp。每天降解的Hb约有10%释入血循环中,成为红细胞外游离的Hb,Hb与Hp结合成Hb-Hp复合物后分子量可达155.000,不能透过肾小球,从而防止游离血红蛋白...

药理学笔记:第三章——药动学
1)两个药物能竞争与同一蛋白结合而发生置换现象,使游离型(有活性)药浓度增加,导致中毒; 2)与内源性代谢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如磺胺药置换胆红素与血浆蛋白结合,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症。 3)注射白蛋白可与药物结合而影响疗效;血浆蛋白过少(如肝硬化)或变质(如尿毒症)时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易发生毒性反应。 假平...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物质有哪些
脂溶性物质、O2、CO2和某些麻醉药等易于通过,而对水溶性物质则通透性有很大差别,如对葡萄糖、氨基酸通透性较高,而对甘露醇、蔗糖和某些离子则通透性很低、甚至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可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对脑、脊髓起到保护...

麻醉专业知识历年试题(26)-2020天津医疗卫生
1.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 B.药物吸收后在机体细胞分布变化的规律 C.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的过程 D.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离子障是指:A.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细胞膜,而非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 B.非离子型药物不可以...

调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体内过程】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数小时即达血药浓度高峰,水解后放出有活性的酸基,能与血浆蛋白结合。部分有肝肠循环,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从肾脏排出。【临床应用】本类药物以降TG、VLDL及IDL为主,所以临床应用于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尤其对家族性Ⅲ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也可用于消退...

什么是反义药物
核酸酶降解的作用。寡核苷酸的修饰方法有多种,常用硫代寡核苷酸,因为该反义药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大量合成,能满足临床所需。采 用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方法给药,除脑组织外,可分布于各器官和组 织中,能与血浆蛋白结合,但亲和力较低,主要从尿中排出。17例健康志愿试验者,静注硫代寡核苷酸0...

夏河县1348956572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江以中孚:[答案] 这个对药物动力学很重要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没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候才有效....

夏河县1348956572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江以中孚: 这个对药物动力学很重要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 药物只有在游离状态(没与血浆蛋白结合)时候才有效. 有些药物结合率高有些结合率低,因此作用不同. 比如:A药结合率为10%,B药结合率为99%, 在相同的条件下若是药物结合率都下降1%,那么A药游离的量增加1%,在原来的基础上变成11%,只增加了十分之一; 而B药游离的量也增加1%,结果就导致B药游离的量变成了2%,也就是原来的2倍.像这样就容易引起B药的中毒等不良现象. 所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临床上需要仔细研究.

夏河县13489565723: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基本特征 -
江以中孚: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活性暂消失,呈可逆性结合,是药物的暂时“储存”,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可发生两种以上药物竞争结合位点,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中毒. 你是在校的医学生吧?这看起来有点像考题,O(∩_∩)O哈!

夏河县13489565723: 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血浆半衰期的概念和临床意义?谢谢了 -
江以中孚: 血浆蛋白结合率 一、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 二、临床意义: 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同的药物结合率不相同. 血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