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侯马盟书出土五十周年书法作品,哪个朋友有消息

作者&投稿:班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侯马盟书的具体内容~

《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秦村以西战国初年盟誓遗址,一共出土玉质圭形盟书五千余片,是有关三家分晋的重要出土文献材料。盟书写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70年之间,主盟者是赵鞅(即赵简子),参加盟誓者包括赵氏宗族与其族人和依附者。盟书内容主要有发誓效忠宗主,盟誓纪律,表示不纳室、不夺他人资产等等,反映了晋国赵氏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侯马盟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侯马盟书”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已成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研究侯马盟书可以使今人获得多种新知,若把盟书所体现的丰富内容,放到东周晋国晚期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旁通融汇考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与思想意识形态三大方面,帮助我们深刻而生动地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一是盟书反映了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突显了“恶”的历史作用,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通观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晋国赵氏等六卿内争演化为四卿并立直至三家分晋,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浪花,但就是在这一暂短历史环节上,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在政治斗争领域就出现了波谲云诡、变诈迭出的惊世场面。赵鞅作为晋国新兴势力代表之一,是一代枭雄。他为赵氏崛起,扩张宗族势力维护和巩固自身权势,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为了索要卫贡500家,他根本无视晋君受命就擅杀亦是赵姓支族的邯郸午,激起邯郸赵氏的武装反抗。采用暴力成为他惟一凭恃的手段,反映出其贵族权要的凶残本性。为了增强实力,他广事结纳,联络本宗,招降纳叛。为凝聚内部形成合力,他召集同宗与投靠他的异姓,反复“寻盟”(多次举盟),以聚拢人心。在暴力高压下,参盟者一个个胆战心惊,向神明起誓,以包括本人在内的身家性命为担保,对赵鞅表示忠心;倘有违反盟誓者,就要全族诛灭。他们还表示决不与敌方勾结,防范敌方复入晋国。盟誓中还可笑地诅咒敌方使之受祸害,以求精神上的强势,平衡内心。在赵鞅(当然他的对手也一样)之流的当权者看来同阵营之人的生命财产都等同鸿毛,下层百姓奴隶更视如草芥,故这些人的一切都应为其政治权利的夺取做出牺牲和奉献。这不仅在当时上有周天子,下有晋君的传统权利下是大逆不道、专权擅政的事,亦说明“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礼崩乐坏到何等程度,而且在我们看来完全是拿人不当人,毫无人道可言牎难怪稍后的孟子慨叹“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激愤地呼吁“善战者服上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提倡“王道”、“仁者爱人”等仁政思想,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是具有现实针对性而且是多么有进步意义了。事实上,不管赵鞅及其同党如何反复举盟,信誓旦旦,但利益的血腥争夺是统治阶级的本性使然,一到面临利害权衡时,他们从私利出发就会背信弃义,反目成仇。赵氏等四卿消灭范氏、中行氏二家后,四卿内部再起纷争,拼杀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就是显例。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步,就是在这样的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中实现的,中国人民以所经历的深重灾难为社会文明发展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这是我们今天重温历史不可忘却的。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斗争服务于经济利益,政治斗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经济实力。赵鞅所在的晋国,平公时就“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瑾相望而女富溢尤”,弄得“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叔向语)晋公室由此大衰,三年后“六卿强,公室卑”。顷公时“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强,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大夫。”(《史记·魏世家》等),可见六卿对祁氏、羊舌氏的田邑在所必夺。赵鞅为六卿之强族发起诛讨邯郸赵氏,导因便是索要卫贡500家。这500家同盟书“纳室类”所言之室皆为经济计量单位,文献或称田、田邑、田里,统指劳动人手、土地、财产之总和,是卿大夫剥削收入所支出,战时就可能化为军队和装备。是故,文献多有上层斗争中胜方对败方“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的记载,而所谓贵族之家臣、邑宰,就是他们派遣管理、控制这些家室田邑的头目。在盟书誓约中赵鞅强调同盟者不准私自纳室,如知道其宗族兄弟有纳室行为不加拘捕或不上缴其室,就要受神明诛灭的制裁,这鲜明地见出赵鞅在政治争斗中维护本族经济利益,贪婪占有、搜刮民众财富的胃口之大,而这正是为确保其取胜的基本经济实力。联系到赵鞅在决胜的铁之战时颁布对“克敌者”赏赐财产等的誓言,可以明白地反映出,经济利益的争夺贯穿了始终。正是由于赵鞅采取了经济赏赐和对民众人身解放等的手段,才大大激励了同盟者的斗志,从而消灭范氏、中行氏,形成晋四卿(赵、魏、韩、智)并立的局面。盟书中所谓委质类内容,即参盟人将自身及其家族性命向盟主做抵押来表其忠诚,自然也包括其家庭占有的全部财产(如劳动人手、土地、财物),也就是用其全族身家性命和物质财富为本钱参与赵鞅集团的斗争。总之,从根本上说,经济利益的多少、经济实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斗争双方的兴亡,这是从侯马盟书研究中可以洞若观火的事实。

从侯马盟书的内容也可以考察其产生时代的意识形态观念上的变化。在春秋末,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孔子早就明言过的。孔子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告诫正针对其时“诚信”扫地,欺诈百姓的现实状况,帛书《老子》云:“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贞臣。”在盟书诅辞中就载有一个叫“无恤”的人因“不虔奉”主君韩子,暗中与中行寅勾结而受到诅咒的事例,可见其时统治者内部毫无信义可言。正是由于道德沦丧,出现了大量背信弃义的言行,才需要盟誓之类来约束结盟之人,以凝聚人心,巩固内部,古人云“世道交丧,盟诅滋影,非可以经世轨训”(《谷梁传·隐公八年》)这就不难理解侯马盟书何以出土有5000件之多,据统计参盟人有152人之众这样大的规模,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很明显,这种道德观念上的沦落裂变,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反映。大量侯马盟书就是这一时代剧烈变革的确凿实证材料。

从盟书中反映参盟人表白诚信要请已故先君及神明鉴察,还说明其时尚存有远古遗留的普遍性的鬼神观念占据人们的头脑。不过在赵鞅的时代,鬼神观念只是一种敬畏的心理因素,是软约束。盟书中强调参盟人要以身家性命担保,才是最强有力的保证,是硬约束。这又说明鬼神观念服务于现实利益的需要,这已同殷商时代动辄卜筮,凡事遵从神意的状况大不同,是故产生有郑国子产所言“国之兴,听于民;国之亡,听于神”的信念。在赵鞅时代,鬼神观念开始动摇,这与社会意识由“以德配天”向“重民轻天”观念转化的大趋势相一致。从侯马盟书现有材料分析,其中宗盟类的有514件、委质类的75件、纳室类58件、诅咒类仅4件、卜筮类3件,鲜明地,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这类与超现实鬼神观念有关的东西,可见,“轻神重人”已成为参盟人的主体意识,这反映了社会意识随着经济政治发展有了相应的进步。





另外,对侯马盟书还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研究。盟书提供了晋国末期规范的官方文献盟书文体的写法文本,是古代官方文体源流发展的一个环节,是古代文学、文体学研究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从文字学、书法艺术、历法、社会学、风俗习惯等多侧面进一步探讨。侯马盟书遗址面积很大,未发掘出土的资料一定还有很多,相信日后将会有更丰富的珍贵材料发现。进一步对之进行科学研究,便会对已有的成果有新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故而可以说对这里大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今日研究晋文化者倘舍此而不谈,将是很大的缺憾。期其更新的创获,尚有待于同行及后人。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盟书笔锋清丽,为毛笔所写,多为朱书,少为墨书。其书法犀利简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韵律。它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政治斗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侯马盟书》1965-1966年出土于山西侯马秦村以西战国初年盟誓遗址,一共出土玉质圭形盟书五千余片,是有关三家分晋的重要出土文献材料。盟书写于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70年之间,主盟者是赵鞅(即赵简子),参加盟誓者包括赵氏宗族与其族人和依附者。盟书内容主要有发誓效忠宗主,盟誓纪律,表示不纳室、不夺他人资产等等,反映了晋国赵氏家族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侯马盟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侯马盟书”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十项重大考古成果之一,已成为国宝级的文物。这批文物对研究中国先秦时期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特别是晋国末期的历史增添了新鲜材料。研究侯马盟书可以使今人获得多种新知,若把盟书所体现的丰富内容,放到东周晋国晚期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旁通融汇考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其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笔者以为,至少可以从政治斗争、经济活动与思想意识形态三大方面,帮助我们深刻而生动地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

一是盟书反映了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突显了“恶”的历史作用,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并由此折射出中华民族发展的艰难曲折历程。通观春秋战国之交的历史,晋国赵氏等六卿内争演化为四卿并立直至三家分晋,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浪花,但就是在这一暂短历史环节上,由于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在政治斗争领域就出现了波谲云诡、变诈迭出的惊世场面。赵鞅作为晋国新兴势力代表之一,是一代枭雄。他为赵氏崛起,扩张宗族势力维护和巩固自身权势,可谓费尽心机,竭尽全力。为了索要卫贡500家,他根本无视晋君受命就擅杀亦是赵姓支族的邯郸午,激起邯郸赵氏的武装反抗。采用暴力成为他惟一凭恃的手段,反映出其贵族权要的凶残本性。为了增强实力,他广事结纳,联络本宗,招降纳叛。为凝聚内部形成合力,他召集同宗与投靠他的异姓,反复“寻盟”(多次举盟),以聚拢人心。在暴力高压下,参盟者一个个胆战心惊,向神明起誓,以包括本人在内的身家性命为担保,对赵鞅表示忠心;倘有违反盟誓者,就要全族诛灭。他们还表示决不与敌方勾结,防范敌方复入晋国。盟誓中还可笑地诅咒敌方使之受祸害,以求精神上的强势,平衡内心。在赵鞅(当然他的对手也一样)之流的当权者看来同阵营之人的生命财产都等同鸿毛,下层百姓奴隶更视如草芥,故这些人的一切都应为其政治权利的夺取做出牺牲和奉献。这不仅在当时上有周天子,下有晋君的传统权利下是大逆不道、专权擅政的事,亦说明“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礼崩乐坏到何等程度,而且在我们看来完全是拿人不当人,毫无人道可言牎难怪稍后的孟子慨叹“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激愤地呼吁“善战者服上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孔子提倡“王道”、“仁者爱人”等仁政思想,重新发现“人”的价值,是具有现实针对性而且是多么有进步意义了。事实上,不管赵鞅及其同党如何反复举盟,信誓旦旦,但利益的血腥争夺是统治阶级的本性使然,一到面临利害权衡时,他们从私利出发就会背信弃义,反目成仇。赵氏等四卿消灭范氏、中行氏二家后,四卿内部再起纷争,拼杀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就是显例。而中国社会的历史进步,就是在这样的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中实现的,中国人民以所经历的深重灾难为社会文明发展付出了何等巨大的代价,这是我们今天重温历史不可忘却的。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斗争服务于经济利益,政治斗争的胜利往往取决于经济实力。赵鞅所在的晋国,平公时就“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道瑾相望而女富溢尤”,弄得“民闻公命,如逃寇仇”(《左传·昭公三年》叔向语)晋公室由此大衰,三年后“六卿强,公室卑”。顷公时“晋宗室祁氏、羊舌氏相恶,六卿强,诛之,尽取其邑为十县,六卿各令其子为大夫。”(《史记·魏世家》等),可见六卿对祁氏、羊舌氏的田邑在所必夺。赵鞅为六卿之强族发起诛讨邯郸赵氏,导因便是索要卫贡500家。这500家同盟书“纳室类”所言之室皆为经济计量单位,文献或称田、田邑、田里,统指劳动人手、土地、财产之总和,是卿大夫剥削收入所支出,战时就可能化为军队和装备。是故,文献多有上层斗争中胜方对败方“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的记载,而所谓贵族之家臣、邑宰,就是他们派遣管理、控制这些家室田邑的头目。在盟书誓约中赵鞅强调同盟者不准私自纳室,如知道其宗族兄弟有纳室行为不加拘捕或不上缴其室,就要受神明诛灭的制裁,这鲜明地见出赵鞅在政治争斗中维护本族经济利益,贪婪占有、搜刮民众财富的胃口之大,而这正是为确保其取胜的基本经济实力。联系到赵鞅在决胜的铁之战时颁布对“克敌者”赏赐财产等的誓言,可以明白地反映出,经济利益的争夺贯穿了始终。正是由于赵鞅采取了经济赏赐和对民众人身解放等的手段,才大大激励了同盟者的斗志,从而消灭范氏、中行氏,形成晋四卿(赵、魏、韩、智)并立的局面。盟书中所谓委质类内容,即参盟人将自身及其家族性命向盟主做抵押来表其忠诚,自然也包括其家庭占有的全部财产(如劳动人手、土地、财物),也就是用其全族身家性命和物质财富为本钱参与赵鞅集团的斗争。总之,从根本上说,经济利益的多少、经济实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斗争双方的兴亡,这是从侯马盟书研究中可以洞若观火的事实。

从侯马盟书的内容也可以考察其产生时代的意识形态观念上的变化。在春秋末,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是孔子早就明言过的。孔子所谓“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的告诫正针对其时“诚信”扫地,欺诈百姓的现实状况,帛书《老子》云:“故大道废,安有仁义;智慧出,安有(大伪):六亲不和,安有孝慈;国家昏乱,安有贞臣。”在盟书诅辞中就载有一个叫“无恤”的人因“不虔奉”主君韩子,暗中与中行寅勾结而受到诅咒的事例,可见其时统治者内部毫无信义可言。正是由于道德沦丧,出现了大量背信弃义的言行,才需要盟誓之类来约束结盟之人,以凝聚人心,巩固内部,古人云“世道交丧,盟诅滋影,非可以经世轨训”(《谷梁传·隐公八年》)这就不难理解侯马盟书何以出土有5000件之多,据统计参盟人有152人之众这样大的规模,且有许多“寻盟”(反复举盟)的现象。很明显,这种道德观念上的沦落裂变,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反映。大量侯马盟书就是这一时代剧烈变革的确凿实证材料。

从盟书中反映参盟人表白诚信要请已故先君及神明鉴察,还说明其时尚存有远古遗留的普遍性的鬼神观念占据人们的头脑。不过在赵鞅的时代,鬼神观念只是一种敬畏的心理因素,是软约束。盟书中强调参盟人要以身家性命担保,才是最强有力的保证,是硬约束。这又说明鬼神观念服务于现实利益的需要,这已同殷商时代动辄卜筮,凡事遵从神意的状况大不同,是故产生有郑国子产所言“国之兴,听于民;国之亡,听于神”的信念。在赵鞅时代,鬼神观念开始动摇,这与社会意识由“以德配天”向“重民轻天”观念转化的大趋势相一致。从侯马盟书现有材料分析,其中宗盟类的有514件、委质类的75件、纳室类58件、诅咒类仅4件、卜筮类3件,鲜明地,人事方面的内容大大超过诅咒、卜筮这类与超现实鬼神观念有关的东西,可见,“轻神重人”已成为参盟人的主体意识,这反映了社会意识随着经济政治发展有了相应的进步。

另外,对侯马盟书还可以从多层次、多角度深入研究。盟书提供了晋国末期规范的官方文献盟书文体的写法文本,是古代官方文体源流发展的一个环节,是古代文学、文体学研究的实物材料;还可以从文字学、书法艺术、历法、社会学、风俗习惯等多侧面进一步探讨。侯马盟书遗址面积很大,未发掘出土的资料一定还有很多,相信日后将会有更丰富的珍贵材料发现。进一步对之进行科学研究,便会对已有的成果有新的补充、丰富和完善,故而可以说对这里大批珍贵文物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今日研究晋文化者倘舍此而不谈,将是很大的缺憾。期其更新的创获,尚有待于同行及后人。

可以去看一下国家宝藏
里面提到过这些东西的,
在手机中下载个qq浏览器,
在qq浏览器主页面下拉可以看到这个专题,
通过识你所见功能去识别查看详情


晋国的古遗址,古遗迹在哪儿
五、铸铜遗址:该遗址的铸铜区域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包括100多块铜锭、铅锭、铸铜生产工具及3万余件陶范。六、其他发现:在城址南部,考古学家们发现了400余个土坑,这些坑内葬有牛、马、羊等动物以及玉币等物品。其中,41个坑内出土了著名的"侯马盟书"。

侯马旅游景点有哪些
4、庙寝遗址公园 晋国晚期的宗庙建筑群遗址。庙寝遗址公园占地42亩,为了充分展示晋文化的内容,在公园的绿地和硬铺装间点缀着侯马出土的晋国文物图案。如:“空首布”、“盟书”、“铜器”等。在公园大型建筑基址上,修建了一周展示晋文化典故的石刻围栏。庙寝遗址公园已成为人民浅识晋国历史,领略晋...

《国家宝藏》第二季:李白草书等27件亮相国宝揭晓
1。侯马董氏金墓戏俑 金代戏曲文物。1959年出土。墓在山西省侯马市西郊。据墓葬买地券砖文字记载,为金大安二年(1210)董坚墓。墓为砖砌仿木构建筑。墓室后壁上部,有砖制舞台一座。舞台上排列着5个彩绘砖俑,均作表演状,面部有化妆。 2。侯马盟书 1965~1966年山西侯马市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

当今考古届有哪些发现证明了史书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这种实物资料和史书相互印证的情况成为中国历史的独特性之一。侯马盟书作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时代特征,一直被记录在《春秋》与《左传》当中。侯马盟书指的便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们喜欢用盟誓作为两国交好的手段之一。这种情况几乎只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日后的历史中很少出现。在河北等地出土的5千...

山西省临汾市侯马市位于哪里
侯马“晋国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马盟书”已出土的5000多件写有毛笔字迹的玉片石片,记载了晋侯盟誓及当时政治、军事和社会情况,1995年被评为建国以来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侯马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从古到今英才辈出。晋国十三公六卿上演一幕幕历史大剧,唐代中书令裴泰,五代后晋...

河北省有哪些文字渊源
也让大家更加了解我国的古汉字文化。“传统文化不能断线,虽然我已进入暮年,但还是不愿休息。等忙完侯马盟书出土周年庆后,我就要沉下心来,做河南温县盟书的相关工作。”他开心地告诉记者,这批盟书与侯马盟书相似,但数量是其一倍还多,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为后人多做一些事情。

侯马的历史及其历史名人
百年霸业,其势如虹。晋国长期的鼎盛与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新田文明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考古发掘,发掘出由9处古城遗址、11处作坊遗址、6处墓地和11个祭祀点组成的侯马晋国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侯马盟书等大量珍贵文物。时光荏苒,...

温县盟书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1980~1982年间在河南温县武德镇西张计村的晋国遗址上出土了4580余片盟书,这是继侯马盟书后又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年代与侯马盟书相近,为晋定公十五年(前497),主盟者为晋国六卿之一的韩简子。温县盟书均为墨书,也是出自多人之手。与侯马盟书同为古文蝌蚪体,但风致略有不同。这批盟书所用的圭...

侯马的历史及其历史名人是什么?
所以后人把山西称为“晋”或“三晋”。悠久的文明史为侯马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已发掘的有:古城遗址、祭祀遗址、墓葬遗址、铸铜遗址、庙寝遗址和数十万件珍贵的出土文物。侯马“晋国遗址”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马盟书”已出土的5000多件写有毛笔字迹的玉片石片,...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文献分类
文书是指古代盟约、公文、契约、书札、案牍以及诏诰、奏议、文告、诉状等,如侯马盟书、敦煌文书、吐鲁番文书、徽州文书。档案经过立卷归档集中保管起来的,具有查考、使用价值的各种文件材料,称为档案。中国档案起源很早,清末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卜辞,就“属于王室的文书记录,是殷代的王家档案”(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松滋市18651095926: 侯马盟书的介绍 -
郜宣青霉: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因为该玉片上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西元前550年.书写于玉石的这些文字不但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字,也因运笔娴熟流畅,字形活泼多变,有其艺术价值.侯马盟书”是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也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国宝之一.

松滋市18651095926: 唐兰《中国文字学》 -
郜宣青霉: 唐兰在学术领域中涉及的方面较广,对中国文字学,特别是古文字学和商周铜器,作了将近50年的精心探讨.主张突破传统的《说文》体系,在充分掌握出土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古文字研究.在释字方面,总结和发展前人(尤其是孙诒让)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偏旁分析为中心的一套方法,并藉以辨识了甲骨文中“兕”、“秋”、“?”等难字.在青铜器研究中,订正了某些器名,对一系列重要器铭作了考释和断代,同样取得重要的成绩.例如将宗周钟的年代确定为周厉王时期,早已被学术界广泛接受;还认定西周金文中的“康宫”为康王之庙;并结合其他论据,从事建立新的西周铜器断代体系的工作.晚年参加马王堆帛书的整理,对侯马盟书主盟者的研究,也有可贵的贡献.

松滋市18651095926: 战国帛书是什么? -
郜宣青霉: 在战国时期,有一种用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书体——帛书,帛是白色的丝织品,汉代总称丝织品为帛或缯,或合称缯帛,所以帛书也叫缯书.中国目前现存最早的帛画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的楚墓中发现的.近些年又出土了大批的竹木简.如...

松滋市18651095926: 书法理论考试复习题!!!急!!!! -
郜宣青霉: 1.什么是“书法”?为什么说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2.如何理解“书法的自觉化”?“书法的自觉化”是何时才发生的?3.书法艺术的萌生是早于汉字的产生还是晚于汉字的产生?为什么?4.原始社会的先民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属于文字吗?...

松滋市18651095926: 山西侯马市为什么叫叫侯马呢? -
郜宣青霉: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前一天慈禧太后连夜逃跑,经过侯马的时候马匹都累坏了,慈禧不得不在这里等候着下人给她换马,所以就叫侯马了

松滋市18651095926: 历史上的猴马盟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叫猴马盟书?不… -
郜宣青霉: 一九六五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侯马盟书,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前489) 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盟书又称“载书”.《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

松滋市18651095926: 下列书写笔画有误的一项是() - 上学吧
郜宣青霉: 1965年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了数百件盟誓辞文玉石片,称为“侯马盟书”,又称“载书”,是春秋晚期晋国赵鞅与卿大夫订立的文字条约.玉片大小不一,绝大多数为圭形,少数呈璋形,长度在18〜22厘米,宽度在2〜4厘米,每件磨琢精致,用毛笔书写,字迹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相似,多用朱红色颜料书写,也有小部分为黑色,比较清晰.因为玉片大小不一,字数也有多有少,多的达200左右,少的只有十余字,书法犀利简率,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祭祀用玉情况提供了宝贵材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