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败屡战的孟明视,最后有没有帮助秦国战胜晋国?

作者&投稿:城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了,秦穆公觉得此长彼消,时机已到,就想趁机攻打晋国,建立霸业。想要打仗,正好就来了个机会,郑国有人向秦国密报,说他掌握着郑国的城门,秦军去偷袭,他可以作为内应,打开城门。秦穆公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百里奚和蹇叔,两个人都觉得这个事情不太靠谱,千里行军去偷袭别人,很容易走漏风声,再说,郑国有人可以向我们透露秘密,难保我们也有人会向郑国泄密啊。

这个时候的秦穆公有点等不住了,当年我帮助晋国平定内乱,他们几任国君都是我立的,我早就该是诸侯盟主了,只是晋国打败了楚国,我才没和重耳争,现在重耳也死了,我该实施称霸天下的计划了,二位不要劝了。然后就任命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为主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为副将,大军直奔郑国。

就在秦国大军路过晋国边境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弦(音同贤)高的牛贩子,看着秦军的气势,行军路线,估计就是奔郑国去的。这弦高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牛贩子,他是一个胆大包天牛贩子,还是一个爱国的胆大包天的牛贩子,弦高想回郑国报信,可自己的牛哪能跑得过秦国的马,急中生智,弦高赶着十二头肥牛就去闯秦军的大营。

孟明视听说有郑国的使者来了,大吃一惊,难道真的走漏了风声,弦高一见秦军主将,上前就拜,郑国国君听说秦军来征讨,特地派我前来劳军,孟明视只好打马虎眼,你们听错了,我们不是来打郑国的,回去好好过日子吧。

这样一来,秦军就觉得郑国已经有了准备,偷袭计划,也就流产了。孟明视吩咐属下,出去打探一下,这里是什么地方。一会功夫有人来报,这里是晋国的滑邑,想想大王本来也是想要和晋国开战的,干脆,在这里打个秋风算了。

事情办的很顺利,孟明视大军很快就攻下了滑邑,抢了一些财物就要班师回国,很快秦军攻打滑邑的消息,就传到了晋国。当时晋文公还未曾安葬,新继位的晋襄公是勃然大怒,秦国趁我父亲刚刚去世,就来攻打我的滑邑,这个仇,我马上就要报。

再说秦军,没打成郑国,从滑邑捞了好处就往回走,来到了渑池,白乙丙向孟明视提了个建议,主帅,这里靠近崤山,地势复杂,容易有伏兵,我们可要小心。孟世明根本没当回事,我们这么一只强大的军队,谁会拿自己性命开玩笑啊,诸位不要担心,继续前进。

走着走着,就出现了状况,排头兵来报,前面被乱木挡住了去路,孟明视近前一看,一堆木头横七竖八的堆在路上,中间夹着一根旗杆,旗杆之上一面大旗,大旗之上是一个斗大的晋字。很明显了,晋国人知道了我们打了滑邑,这是在警告我们,退回去吧,太没有面子了,继续走吧,还真不知道前面是什么。

滚球子,要是他们有伏兵,还会在这里提示我们吗?这只是吓唬我们而已。好,搬开障碍,继续前进。前锋部队打通了路障,大部队继续前进,刚走没多远,就听见周围山谷炮声四起,四面八方杀出了伏兵。

秦军一阵大乱,压不住阵脚,只好反身出山谷,刚来到之前乱木附近,一阵火箭射了过来,乱木刹那间变成了一条火龙,原来乱木之中早有易燃之物,一点就着。后面是追兵,前面是大火,秦军乱作一团,死伤不计其数,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都被生擒活捉。

自己刚继位,就打了个大胜仗,晋襄公心里这个美啊,马上就要祭祖,让祖先们知道,我已经把我爹的事业继承下来了,祭祖总要隆重点,就拿这三个秦国俘虏开刀吧。当年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重耳,也就是现在晋襄公的后妈,听说晋襄公要杀秦国大将,赶忙过来劝阻,秦晋两国本是亲戚,关系一直不错,你杀了他们大将,会伤了和气的,再说他们打了败仗,回去肯定会受到责罚的,何不如把他们放回去,让秦君处罚他们好了,免得你落得个杀人的恶名。晋襄公觉得后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就把三人放了。

把人放走之后,晋襄公越想越不是滋味,是他们先攻打我滑邑的,还是趁着我老子尸骨未寒就动手了,他们错在先,再说,这次我把他们给捉了,他们受了屈辱,以后肯定会想报复的。不好,刚才冲动了,马上派人去追,等追兵追到黄河岸边,三人刚刚上了船,偏巧,那天岸边就那么一艘船,追兵无船可用,只好眼睁睁看着他们远去。

再说秦军三位将领,一路有惊无险的回到了秦国,秦穆公已经在城外恭候他们多时了,三人一见秦穆公,扑通跪倒在地,请主公处置。秦穆公亲自把他们扶起,三人才发现,秦穆公今天身着丧服,神色凝重。

三位将军,我们有此惨败,罪在我不该不听你们父亲之言,与你等无关。你们已经看到了,我今天这身打扮,就是为秦国死去的将士们戴孝,这一仗是整个秦国的耻辱,三位将军放宽心,今日起,尔等仍旧担任原职,但愿不忘今日之耻,让晋国他日加倍偿还。

老大这番话,深深的走进了三人的心,三人回国之后,马上招兵买马,训练军队,一年之后,孟明视向秦穆公请战,要兵发晋国,秦穆公点头同意。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率领人马,走上了复仇之路。秦军上次兵败之后,做了充足的准备,这次重新出兵,就是要去报仇雪恨的。可是,晋国早就料到秦军会来报复,也足足做了一年的准备。

既然都准备好了,也不要多扯淡了,打吧,秦军又败了。

虽然这次兵败和秦穆公没有半毛钱关系,可他还是没有责怪孟明视,让他继续掌握兵权,继续带兵。正所谓,事不过三,孟世明也不想连输三次,他反复琢磨,仔细研究,士兵训练的也够啊,我对他们的刺激也可以啊,武器也是最精良的,粮食准备也是足足的呀,那到底出在哪里?

思前想后,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可总不能自己把自己拉出去斩首吧,还是要原谅自己,只好找出自己的问题,一一对应改正。孟明视展开了自我批评:第一,自己指挥才能不够,不能和士兵同甘共苦;第二,训练军队的方法有问题,练的还是不够严,不够狠。

针对以上问题,孟明视变卖了家产(反正打胜了有的是,打败了自己也不想回来了),把钱用来抚恤阵亡士兵家属,自己亲自上阵操练军队,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很快,士气上来了,军队的战斗力也上来了。

就在孟明视紧张备战之时,晋国的大军攻过来了,还不是晋国自己,是晋宋陈郑,四国联军,声势十分浩大,气焰极其嚣张。面对强大的敌军,孟明视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他明白,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最好的反击就是,紧闭城池,加紧操练。

看人家欺负到家门口了,自己的将军就知道关上门练自己,许多秦国人都觉得太丢人了,都主张秦穆公撤掉孟明视的兵权。秦穆公安抚国民,大家不要担心,我对孟明视有信心,你们再等等吧。

孟明视没有让秦国人久等,公元前624年,孟明视向秦穆公讨令,讨伐晋军。这次出征做足了准备,除了粮草兵器充足之外,还拨给了出征士兵家属一大批粮草财物,解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出征之前,孟明视向全国宣布,此次出战,若不能胜,我绝不生还。秦军一路就杀到黄河边,过了黄河之后,孟明视下令,烧掉船只,要是赢了,我们就坐晋国的船回家。孟明视自己作为先锋,带领秦军是一路冲杀,势如破竹,没几天功夫,就收复了几年来被晋国占领的土地,消息传到晋国,举国上下,一片惊慌,都不敢与秦军交战。晋襄公也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当务之急是坚守城池,不要与秦军交战。秦军就在晋国的土地上往来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晋军只有躲在瞭望台后观看表演。

秦穆公见失地已经收复,晋国也没有了威风,几年来的恶气也算撒出来了,就率领大军赶到崤山,在当年秦军将士阵亡之地,亲自祭奠。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跪在地上 ,仰天长啸。

秦国之名,威震天下!




屡败屡战的孟明视,最后有没有帮助秦国战胜晋国?
就在孟明视紧张备战之时,晋国的大军攻过来了,还不是晋国自己,是晋宋陈郑,四国联军,声势十分浩大,气焰极其嚣张。面对强大的敌军,孟明视表现出了极大的冷静,他明白,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现在最好的反击就是,紧闭城池,加紧操练。 看人家欺负到家门口了,自己的将军就知道关上门练自己,许多秦国人都觉得太丢人了,都主张...

春秋时的传奇名将孟明视屡败屡战为什还受到秦穆公独宠?
在他指挥的秦晋之间三次著名的战役中,他在前两次的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均以惨败告终,而在第三次的王官之战中,秦穆公力排很多大臣提议换帅的建议,依然坚定不移地任用孟明视作为三军统帅,最终大获全胜,令当时的周王赐予了秦穆公12只铜鼓,承认了秦国西方霸主的地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秦穆公...

百里视屡战屡败一生之中只赢过一次,如何让秦国赢得天下?
这个历史人物就是战国时期的孟明视,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胜战成功地打败了中原之中最强大的国家晋国,这同时也为秦国奇赢得天下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孟明视是战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名的将军,因为这一层关系他成为了秦穆公手下的一位将领。孟明视一生之中总是屡战屡败,不是因为他没...

孟明视一连打了几个败仗?孟明视的典故介绍
秦穆公十分重用孟明视,虽然孟明视领军和晋国交战总是屡战屡败,但秦穆公依然没有将他弃用。最后孟明视通过背水一战终于打败了晋军一次,给晋国造成重创,也让秦国上下为之振奋。毕竟晋国在当时牢牢占据了中原霸主地位。可能还有不少朋友不太了解孟明视,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还有关于孟明视的典...

历史上孟明视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孟明视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常败将军,可以称得上是屡战屡败,甚至还曾经沦落为战俘。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也有闪光的地方,在他的一生之中曾经打过一场胜仗,并因此而改变了中国历史。孟明视原名为百里视,此人是百里奚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出去谋官,家中只剩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

孟明视再败于晋军
约在公元前625年,孟明视向秦穆公提出请求,希望能率领军队报复崤山之耻。秦穆公同意了,派遣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军,以及四百辆战车,目标直指晋国。晋襄公对此早有防备,派中军大将先且居迎战。在彭衙的战场上,秦军再次遭遇败绩,晋军士兵讽刺道:“这就是秦国所谓的‘恩赐’之师。”尽管...

百折不挠的孟明视:三战三败终于击败晋国
埋伏于隘道两侧。晋军为主力,击秦军前部;以姜戎断其退路。秦军因东出途中未遇任何抵抗而傲慢松懈,孟明视等不作防范,率军径入崤山。四月十三,晋军见秦军全部进入设伏地域>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着丧服督战,全歼秦军,俘孟明视等三将。>这场战役史称:...

春秋秦国武将孟明视简介,孟明视怎么死的?
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他曾率领秦军与晋国决战,屡战屡败,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晋军。秦穆公见晋国屈服了,就率领军队转到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这里阵亡的将士的骨骸,祭祀了三日才回国。秦国打败了中原的霸主晋国,威震西戎,有二十来个小国和部族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了秦国,使...

在秦朝时,秦国拥有哪些历史上的名将?
孟明视屡战屡败,一生中只打了一次胜仗,就这一次胜仗,使秦穆公在西戎称霸,扩张秦国领土。第二个就是司马错,司马错自己本人牛叉,他的后代也牛叉,被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作者司马迁,就是司马错的后代。司马错是个高瞻远瞩的人,曾和秦相张仪在朝堂上争议,主张灭巴蜀、...

百里视率领的秦军三战三败,为何秦穆公从不怪罪他?
从“崤之战”开始,四年之间,秦军除了“王官之战”是由秦穆公亲自率领之外,其余的战役均是由孟明视担任主帅。然而,除了“王官之战”秦国不战而胜之外,其余的战役秦国均败于晋国。也就是说,秦穆公一再重用的孟明视,竟然是一位从未打过胜仗、屡战屡败的将军...

广阳区15180434512: 中国古代屡败屡战的英雄人物 有详细的事例 -
夔申同铭:[答案] 孟明视,春秋时期虞国人,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儿子.秦穆公的主要将领.他曾率领秦军与晋国决战,屡战屡败,但最终他还是战胜了晋军.秦穆公见晋国屈服了,就率领军队转到崤山,掩埋了三年前在这里阵亡的将士的骨骸,祭...

广阳区15180434512: 勾践人物形象分析 -
夔申同铭: 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守宗庙,故建立越国...

广阳区15180434512: 读《荆轲刺秦王》有感 -
夔申同铭: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侠客荆轲在刺行秦王的路途上吟出来的一首悲壮的诗.公元前230年,秦国破灭了韩国,大军向燕国前进.为了挽救燕国,燕太子丹,就让田光仿求一名侠客去刺杀秦王.田光说他有个朋友叫荆轲,...

广阳区15180434512: 百里奚举于市问题 -
夔申同铭: 1,百里奚在作为奴隶随穆姬到秦国时,出逃到楚国放养牛.秦穆国听说他很贤良,就用了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买了回来,并且重用他,因此被称为“五羖大夫”,这就是“百里奚举于市”的典故.2,本段讲述...

广阳区15180434512: 烛之武退秦师给我们的启示? -
夔申同铭: 第一篇:《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烛之武何许人矣?“烛”姓至今有后吗?不得而知,但《烛之武退秦师》足以使其英名永标史册.秦晋联合围攻郑国,临战之际,郑国公顾不得体面,向一个没...

广阳区15180434512: 骆驼祥子20章的读后感
夔申同铭: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车夫在三十年代谋生的故事.祥子十几岁就从乡下来到农... 纯真向上的新,闪烁着光芒.抱负使人不断斗争,屡败屡战,路战屡败!这一刻,这...

广阳区15180434512: 历史中什么兔失败后毫不气馁 -
夔申同铭: 失败之后毫不气馁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有些人失败了还能站起来,有些人却是垮了.比如曾国藩,在与太平天国作战时“屡败屡战”最后终于拿下了南京.比如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的前期,基本上只有挨打的份,但是他一直在努力,招纳人才,而项羽却人心渐失,最后刘邦打败项羽,夺得天下.再比如说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虽然每次都失败,但是他都会再来,虽然最后死在了北伐途中也没有能够成功,而且北伐也给蜀国带来了沉重负担,但是诸葛亮这种执着,屡败而不馁的精神还是值得敬佩的.

广阳区15180434512: 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能出些什么攻辩辩题呢 -
夔申同铭:[答案] 观点阐述 我方认为,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是基于三个理由.第一,我方认为,逆境增长人的理念与知识,当我们发现,... 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屡战屡败,然屡败屡战,最终反败为胜,开创大汉王朝;俄国大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出生在北极圈内...

广阳区15180434512: 青春,是一场远行 作文 -
夔申同铭:[答案] 青春,是一场远行,一旦出发就回不了头.在这场青春的旅行中,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而我们每个人的终点也不一样.有些人总在前进中徘徊,在徘徊中等待,最后他们的终点还是开始的起点.有些人从不做无谓的祈祷,更倾向于华丽的跌倒...

广阳区15180434512: 求一篇关于战争的英雄事迹或成语故事... -
夔申同铭: 战无不克: 攻战没有不取胜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出处: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来数郡.”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