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气的治病特点是什么?

作者&投稿:汪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医的特点是什么?~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

中医主要特点有:
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人体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1.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由若干脏器和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
2.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

二、辩证论治
1.概念: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能够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辩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所谓“论治”又叫施治,则是根据辩证分析的结果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所以辩证论治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
2.辨病与辨证的关系
疾病是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的,而证则是疾病过程中典型的反应状态。中医临床认识和治疗疾病是既辩病又辩证,并通过辩证而进一步认识疾病。
例如感冒可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症状,病属在表。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不同的证。只有辨别清楚是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选用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方法,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而不是单纯的“见热退热”“头痛医头”的局部对症方法。
三、相似观念=现代分形观----中医的三个哲学观
是取象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
分形是上个世纪美国人创立的,但分形即--相似的观念中国几千年前就有,如著名的阴阳,五行就是最古老的分形观,上个世纪邓宇等的新发现。是取象比类、象数学、取数比类的现代化科学化,即通过类比、象征方式把握对象世界联系的思维方法,运用带有感性、形象、直观的概念、符号表达对象世界的抽象意义。

凡致病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外感风邪为病称为外风病,风邪往往从皮毛,口鼻入侵身体,具有升发开泄,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善动不居,变化无常,动摇不定。

主要有三个含义:
1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和沟通,将各个脏腑之间以及脏腑与组织之间联结成一个统一整体,彼此相关,相互影响。在生理上机体各组织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在病例情况下,机体各组织相互影响,形成疾病的扩散、发展,加重或恢复与痊愈。
2 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大自然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天时气候、地理位置、居住条件、生活习惯……都直接影响着人的身体。比如说,东南方易受湿热,西北方易受干燥;冬天易受风寒,夏天易受暑热。这是'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之常'的正常规律气候和不同地理位置对人体的影响。至于非常气候对人的影响就更明显了,一旦自然环境的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适应能力降低,不能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时就会产生疾病。如,冬天应冷而反温就容易出现温疫,夏天应热而反寒也容易胃肠道传染病。所以中医强调诊治疾病一定要考虑大自然的因素。这叫'天人相应'。
中医讲究'至而不至'和'不至而至',前一句的意思是季节已经到了,但气候还没有转变过来,如春天来了,但气候仍然是冬天的寒冷气候;后一句的意思是季节还没有到来,但气候提前来到了,如尚未到春季气候就提前暖和了;这都属于非正常现象,最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当然'至而太过'或'至而不及'也是非正常的。
3 人与社会环境也密切相关
人的心理活动直接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适应心理和适应心理的活动方式。当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人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时,就势必造成心理机能的紊乱而形成疾病。
上述三点就是中医治病注重整体调理的基本理论,中医就是根据这个理论在治病时注重多方位综合调理,所以疾病一旦治愈,大多是'根治',很少再发。


疠气与六淫邪气的主要区别是:
疠气的致病特点包括主要包括起病急、病情重且传染性强,属于是一类外感病邪。疠气是一个中医病症名词,又被称作疫气、疫疠之气或者乖戾之气,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入侵治病以及蚊虫叮咬、虫兽咬伤或皮肤接触等途径传染发病,所以疠气通常涵盖了现代临床许多传染病和烈性传染病。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每日一练-2020天津医考(2019.10.25)_百度...
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 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 E.以上均非 4、下列哪一项是疠气的致病特点 A.发病缓慢、病情较轻 B.传染性不强、不易于流行 C.一气一病、症状不相似 D.病程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E.发病急骤、病情较重 5、其性粘滞者为 A.风邪 B.寒邪...

疠气容易引起哪些眼病?致病特点是什么?
疠气致病力强,比温邪、火热邪气致病作用更为剧烈、险恶,具有发病急骤,来势迅猛,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的临床特点。此外,还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体感受疠气,可以从自然界直接感受或从患者传染而来,通过口鼻等多种途径侵犯人体而在人群传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疠气致病,可以散在发生,...

简述五气致病的特点
1、指五种气味 2、指五运之气3、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 4、五色之气5、土气 6、指五味所化之气7、指五脏之气 8、中医谓寒、暑、燥、湿、风五气9、即战国时人所称的“五行之气” 10、天地五气1、指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

中医怎样认识 人体发病的原因
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其发生和流行多与气候因素,环境和饮食,没有做好预防隔离工作及社会影响有关。七情内伤,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致病,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伤...

从中医来说,致病因素都有哪些?
暑是夏季主要气候,发生在夏至以后,立秋以前,由火热所化生。暑邪性质及致病特点:1、暑属阳邪,性质炎热,侵犯人体后多出现一系列大热、大汗出、面红等阳热症状。2、暑使汗孔开张,如果汗出过多,损失津液,同时又会导致气虚;故说暑邪易耗气伤津。3、夏季除了天气炎热外,还多雨潮湿,故暑邪致病...

医过的形成和致病特点是怎样的?
医过的形成主要包括言行不当、处方草率、诊治失误等。医过的致病特点包括易致情志异常波动、加重病情、变生他疾等。

疫病简介
戾气又名疠气、疫疠之气、毒气、异气、杂气等。戾有乖张,不正常之意。因此,戾气致病具有一般致病因子不同的特性,《温疫论》论述详细。认为戾气是有物质基础的,如《温疫论·论气所伤不同》篇说:“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气即是物,物即是气。”戾气有多种,某一特异的戾气,可...

以下哪些是中医的致病因素
该医学致病因素包括气候的异常(六淫)、精神刺激(七情)、饮食劳倦。1、六淫。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天气反常,或变化太快,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六气就变成侵犯人体的六淫邪气,故又称六邪。2、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

气滞不通是什么意思
中医里面的“气滞不通”是指在人体里面运行的全身之气调息不畅,而导致的血液的运行受阻,郁结不通,从而产生胸闷,痛,或者呼吸不适等一些常见症状,这是中医里面情志疾病的范畴。至于治疗的话,除了药物,更多的是你要缓解心理压力,多想想高兴的事情,早上可以打一下二十四式太极拳,晚上工作完了以...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上“气”的作用 -
荡郝肝精: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均可以用气的运动变化来解释. 1.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即饮食...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上的'气'是什么?什么是'气' -
荡郝肝精: 中医的气是什么? “气”一直是中医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出现了“气”的概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阴阳等哲学流派,都曾对“气”的本质和特性进行过探讨和论述,可以说“气”的观念和思想是中华民族所共有的....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里何为正气何为邪气? -
荡郝肝精: 气存内 邪不可干 正气”、“邪气”的解释为:“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由此使人们在意识中认为:只要体内正气强盛.致病邪气就不会侵入人体引发疾病.这种认识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影响很大.诚然,正气在抵御外邪入侵.防止疾病的发生,病后恢复或自愈上有很好的作用,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人体对自然气侯、环境的适应有一个程度和范围,既不能忍受过冷,又不能承受过热;既不可太过潮湿,又不可太过干燥.这是几千年上万年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超过了适应程度,此时的六气就变成了具有致病作用的六因,人感染就会引发疾病.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请问什么是“气”,以及“经络学说” -
荡郝肝精: 气 qì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怒...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常识中气虚和气陷有何内在联系和临床特点?
荡郝肝精: 气虚证、气陷证都属于虚证.一般来说,气陷,是气虚病变的一种,是以气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病理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脾气虚陷,脏腑机能衰退,脏器维系...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学里的"气"、“血”是指什么?何谓“虚”、何谓“实”? -
荡郝肝精: 中医学气是指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此概念的形成受古代哲学气学说的渗透和影响. 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气滞血淤则为实,表现为胀、痛(多为实通、刺通),病程短发病急 气血亏虚,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无华,亦可有痛(多为绵绵作痛,隐痛),病程长发病慢 气血两虚,病在心肝脾,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都可治此症.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中的六气与六淫指什么?
荡郝肝精: 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邪气的总称.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本来是自然界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其太过或不及均会导致人体发生外感性...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中医里的正气指什摸么 -
荡郝肝精: 中医将一切致病因素论为“邪气”,而“邪气”在一年四季当中无时无刻地陪伴着我们 ,人体之所以保持健康是因为防卫力量强,疾病的过程,从正邪关系上来讲,也就是人体正即中医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不是因为没有 “邪”,而是 “正邪”相 对平衡 ,在“正邪”斗争 中人体仍能维持自身的正常运动和平衡的统一,这是健康的根本. 所以说正气,是指人体对疾病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能力.具体言之,不外乎阴阳之气、脏腑之气.脏腑之气中,尤重脾胃之气,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荣卫化生之源.另外还有心肾之气,因为心为君主之官,肾为先天之本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滞气是什么意思 -
荡郝肝精: 滞气即郁气 ,为正气不行,气机阻滞的内生邪气,临床也常称为气滞、气郁、气结、气聚等.确切地说,滞气是正气中的动气停滞不行滞气的病因、病机气虚不行.动气不足,运行无力,气机停滞不行,而生滞气,即气虚导致气滞. 肝失疏...

景宁畲族自治县19692364410: 甚么是阳性生发 -
荡郝肝精: 这个中医的理论知识,在中医的6淫致病里,介绍6气的特点有这1条,这里的发不是指头发,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量,则耗伤津液,津液亏损,便可出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症.暑热之邪,扰动心神,则心烦闷乱而不宁.在大量汗出的同时,常常气随津泄,而致气虚.所以伤于暑者,常常可见气短乏力,乃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