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何过一千多年仍流传,经典在哪里?

作者&投稿:右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问谁知道有哪位名家写过关于白居易的散文,或者是关于《琵琶行》的散文也可以,拜托大家了啊~

  关于《琵琶行 文/韩兆崎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的琵琶行过了一千多年仍在流传,确实是非常经典的,它主要是在于琵琶行里面利用一个简单的友人分离的故事,来写出了文字里面的音乐美,来对琵琶声进行了一个生动的描写,同时也和白居易在诗歌里面的造诣以及行文上面的安排有很大一部分关系。

相信大家都知道白居易的琵琶行读来也是朗朗上口,而且至今流传一千多年,也是大家觉得非常经典的诗歌,当然,它主要描写的就是白居易和友人分别时,在江上饮酒的场景,忽而听到琵琶声,感叹琵琶女的悲惨经历的同时也就写下了琵琶行,所以相对来说并不是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但是在白居易的精妙绝伦的诗歌行文里面,却展现的淋漓尽致,也让后人读来感触颇深,也就成为了至今的经典。

当然,对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来说,它不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故事,同时也把我们融入于其中,能够让我们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更深的体会,而且所描写的琵琶行以及琵琶女的经历,都是很好的映射了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的一些情感,所以自然也就非常容易勾起人的回忆,这也是它被称之为经典的原因,因为能够让读者更好的情感释放。

所以大家在平常的时候也可以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一定的了解,相对来说都是有非常深的情感在里面,而琵琶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经典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琵琶行》不仅文字造诣高,内容很有意境,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这首琵琶行之所以1000多年仍流传,我觉得还是因为诗句当中流传着一种意境。

白居易的《琵琶行》特别的有意境,所以1000年仍然流传。

不仅仅在于用词上,还有就是文采是非常棒的。


白居易传原文及翻译
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被世人称之为什么
白居易被世人称之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

杜甫关于琵琶的诗句
1、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 王翰 《凉州词》2、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3、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 白居易 《琵琶行》4、十三学得琵琶成 唐 白居易 《琵琶行》5、我闻琵琶已叹息 唐 白居易 《琵琶行》6、今夜闻君琵琶语 唐 白居易 《琵琶行》7、为君翻作琵琶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8、胡琴...

白居易乐观豁达的诗句
(杜甫)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龚自珍) 醉卧疆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

白居易才是真正的诗仙吗?
白居易画像插图 白居易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教科书上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但历史记载上他才是正真的“诗仙”,这“诗仙”的称谓不是李白的吗?这到底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白居易“诗仙”的称谓是如何来的?我们在教科书中...

白居易是什么时期影响最大的诗人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

白居易字什么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

论白居易 琵琶行和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当作何解?有什么含义?
尽管没办法召回白居易,但是希望他去,往九天之上也能随心而行,而你留下的所有诗集将会传送世世代代。在这句诗句中巧妙地嵌入了白居易的名字,表明他的一生价值观和在诗词上所做出来的贡献。其中”浮云不系名居易“说的是白居易的一生尽管长期漂泊,但是悠然自得。同样也暗指了白居易的仕途...

白居易是个怎样的诗人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氏长庆集》,共有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

双辽市18296175974: 《江南烟雨琵琶行》的赏析有谁知道啊?? -
苏到维普: 江南烟雨《琵琶行》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

双辽市18296175974: 琵琶行背景简介 -
苏到维普: 《琵琶行》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

双辽市18296175974: 琵琶行的内容简介 -
苏到维普: 《琵琶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一生中创作的最为优美的作品之一.诗中描述了白居易被贬江州,为朋友送行至江边,正觉得饮酒没有管弦助兴时,悠然听到江面传来铮铮琵琶声……优美的琴声把听者带入幻境般绮丽又飘渺的世界.琴音一落,定睛再看时——唯见江心秋月白.

双辽市18296175974: 白居易写《琵琶行》的用意是什么? -
苏到维普: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开头的几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一般人都认为白居易与他所送之客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舍不得他走,亲自...

双辽市18296175974: 《琵琶行》是我国哪位著名诗人的作品? -
苏到维普: 白居易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该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

双辽市18296175974: 白居意在写〈枇琶行〉当时的历史背景 详细!!! -
苏到维普: 《琵琶行》是白居易贬谪江州期间所作.诗人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白居易在长安担任“左赞善大夫”时,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首先被皇帝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旧唐书》本传).当权者竟说他身非谏官,这...

双辽市18296175974: 江南烟雨《琵琶行》 -
苏到维普: 1.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 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女子弹琴技艺高超 2.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3.不知道哪句是划横线的

双辽市18296175974: 白居易为什么要写琵琶行呢?谁来给我解释一下啊.
苏到维普: 因为白居易被贬后,在浔阳江头遇见琵琶女,觉得琵琶女与他有着相似的命运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双辽市18296175974: 李白,杜甫,白居易谁的成就更高些? -
苏到维普: 话说李白是喝酒写诗两不误,酒越多诗越好,其诗脍炙人口,被尊称为诗仙,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他的诗真实的再现了安史之乱前后的那个动乱的时代,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成为诗史,是唐代...

双辽市18296175974: 白居易在琵琶行的情感中是怎样的! -
苏到维普: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得罪权贵,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满怀抑郁,无处宣泄.于次年秋天送客湓浦口之际,借描写琵琶女的不幸身世,抒发了诗人对自身遭际的无限感伤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愤慨.这首诗叙事曲折,篇幅宏大.与诗人的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