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是个怎样的历史人物?

作者&投稿:匡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萨达特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被成为“民族英雄”~

他曾经是埃及总统。是第一代埃及总统纳赛尔的助手。
因为他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从以色列那里夺回了苏伊士运河和西奈半岛,所以被誉为埃及的民族英雄。

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他的生平事迹,由于史文的残缺,已经难于详考。司马迁《史记》中甚至没有为墨子立传,仅在《孟子荀卿列传》附记了24个字。但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墨家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派。
墨子是个巧匠,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他的木工技术很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削一块三寸的木头做成车闸。相传墨子曾经受过儒者的教育,后来他发现儒家所讲的礼,如厚葬久丧,并不适用于一般的民众。于是离开儒家,创立了墨家学派。墨子的生活俭朴,只要温饱就很满足;他的弟子生活也差不多,吃野菜羹,穿短布衣,和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讲究生活大不相同。墨子的思想反映了平民群众的利益,被很多人瞧不起;楚惠王的使者穆贺当面说他的学说是“贱人之所为”,荀子也批评他的学说是“役夫之道”。
墨子曾经是宋国的大夫。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还游历过齐、卫、楚等国。楚惠王(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年间,巧匠公输般从鲁国来到楚国,为楚国制造舟战的器械钩拒,打败了越人。他又制成攻城的工具云梯,准备去攻打宋国。墨子得到楚欲攻宋的消息,便从鲁国赶来,脚上磨起了老茧也不休息,撕裂衣裳包住脚,走了十天十夜才到达楚都。他同公输般论辩,责备他帮助强大的楚国攻打弱小且毫无罪过的宋国是不义之举,接着又去和楚惠王讲道理。楚王和公输般都无话可说,但因为自己有云梯,仍然有恃无恐,想要攻打宋国。墨子便解下身上的革带做城墙,用木片当武器,在楚王面前较量城池的攻防战术。公输般九次攻城,墨子九次把他挡在城外。最后公输般攻城的器械已经用完,而墨子防守的器械还源源不断,公输般只好认输。他恶念顿起,想要杀死墨子,继续攻打宋国。墨子当面向楚王揭穿了这一图谋,并且说:“我的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已操持着我的防守器械在宋国城上,等着你们楚国的军队。”楚王只好承诺,不会再去攻打宋国。
墨子是一位富有实践精神的思想家,他主张“非攻”,不仅是止楚攻宋,还有许多行动贯彻这一主张。有一次,齐国将要讨伐鲁国。墨子前去游说齐将项子牛以及齐王,使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又一次,楚国想要攻打宋国,也在墨子的劝说下而作罢。孟子虽然诋毁墨子的主张是“无父”、“禽兽”、“邪说”,但也不能不承认“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无私品格。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派,这是一个有组织纪律,具有政治性质而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它的成员生活清苦,首领称为巨子,也叫钜子。每任巨子由上代指定,代代相传,墨者以巨子为圣人,心甘情愿地奉他为主。墨子是第一代巨子,相传为“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另一个巨子孟胜,为楚国阳城君守城战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他生前派了两名弟子到宋国,把巨子传给田襄子。两名弟子完成任务后,没有听田襄子的劝阻,都返回楚国殉难。墨者团体的成员对类似宗教教主的巨子,有以死尽忠和舍命行道的精神。据《吕氏春秋·去私》记载:墨者巨子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说,先生年老,只此一子,我已经赦免了他。腹黄享说:墨者的法律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大王虽有好意,我不能不执行墨者的法度。于是不听秦王的劝说,终于把儿子处死。可见墨家规约之严格。
墨者巨子推荐弟子到各国去做官,他们也必须忠实于墨家的学说。如果不能推行墨家的主张,就要依据“背禄而向义”的精神,自动辞职。墨子的弟子高石子因为卫国君主不采用他的意见,便辞去高官厚禄,得到了墨子的赞扬。在齐国做官的墨者胜绰,随从齐国军队三次侵犯鲁国,遭到墨子责备,并将他斥退。
墨家有经济上的互助义务,做官的墨者,需将俸禄的一部分交到团体中来。墨子的弟子耕柱子在楚国为官,因对过往的墨者招待不够丰厚而遭到非议,不久便“遗十金”于墨子。这种互助不仅限于经济方面,他们标榜“为贤之道”,有力量的人要尽力帮助他人,有财产的人要尽力分给他人,有道德的人要尽力教化他人。“为贤之道”是墨家的主张,也是他们立身处世始终不渝的准则。

司汤达最有名的作品就是《红与黑》。

这位作家原名亨利·贝尔18世纪末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当时在法国,律师并不很有地位,那还是一个惟贵族为贵的社会。但是在司汤达十几岁的时候,法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789年大革命之后,拿破仑上台执政。司汤达觉得社会给他开辟了一条辉煌的路,他可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跟随拿破仑去创一番事业。因此他在16岁时就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两度追随拿破仑一起出去作战。他渴望像拿破仑一样建功立业。但到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遭到惨败,1814年他被囚禁在圣埃伦岛。司汤达说:“1814年,我和拿破仑一块儿垮了台。”

遭受了重大挫折和打击的司汤达开始转向写作。他离开了法国,很长时间住在意大利,参与烧炭党人的革命活动。他是一个无神论者,极度仇恨基督教的教会和黑暗腐朽的政治势力。在法国的浪漫派同新古典主义作战时,司汤达写了一本很重要的著作,叫《拉辛与莎士比》。他抬高莎士比亚,贬低新古典主义的大师拉辛。这部理论著作很重要,但在当时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后来他又写了几部小说,有各位所熟悉的《红与黑》,还有《吕西安·娄万》(又叫《红与白》)、《帕玛修道院》、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司汤达的这些作品都可以在书店里找到中译本。特别是《红与黑》,有若干个中译本,可以互相参照着欣赏。研究。

《红与黑》这本书在我国是非常有名的,很多年轻人都读过。我上大学时,也就是在60年代,《红与黑》被认为是一部黄色小说,因为里面有若干关于爱情的描写。有些学生如果在生活上犯了一些过失,他们在做检查时常常把它归罪于“两红”,即《红楼梦》与《红与黑》。经过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重新来认识这部作品,发现这样的一种认识实在是太错误了。其实,从根本上说,《红与黑》是一部政治小说,它的副标题叫做“1830年纪事”。1830年是波旁王朝复辟和反复辟斗争非常激烈的一年,可以说是阶级斗争白热化的一年。勃兰兑斯在《19世纪文学主流》中说,在这一年里,如果一个人不谈论政治,他就不是一个法国人。所以我们在这部书里看到了很浓烈的政治斗争的气息和对当时政治斗争的描写,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小说写的是法国与瑞士相邻的边境上一个叫做维利叶尔的小城。这个小城风景非常美丽,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河畔有一些工厂,其中最大的是安装了十几个大铁锤来制铁钉的工厂,它是属于德瑞纳市长的。这个工厂每天十几个铁锤利用水的力量运作,震得整个维利叶尔小城都不得安宁。因为是市长的企业,人们也不敢说三道四。这里,也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厂,比如老农民索黑尔开了一个木工厂加工木材。这个工厂比起市长的要小。但是老索黑尔作为一个老农民、一个新生的工厂主,他敢于和德瑞纳市长较劲。有一次,市长要营建一个花园,其中有很小一块土地是属于老索黑尔的。老索黑尔明白,市长必须买下这块土地,因此他把价钱抬高了两倍。德瑞纳市长非常恨索黑尔,但他没办法,因为当时已经是法国大革命之后了,哪怕是波旁王朝复辟了,他也不可能非常随意地处置一个农民的土地,只好忍痛用很高的价钱买下了老索黑尔的这块地。这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以后,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贵族和新兴工厂主之间的矛盾态势。

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小城里的市长和索黑尔也就这样过着平常的生活。但是出现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把两家的矛盾进一步推向了戏剧性的高潮。这个年轻人就是老索黑尔的儿子,叫于连·索黑尔。于连非常聪明,他能把《圣经》倒背如流,但他很瘦弱。老索黑尔很不喜欢这个儿子,而喜欢其他的儿子,因为其他的儿子能帮他干活,而于连不行。于连因此而经常挨打。小说里这样描写于连:

他的两腮红红的,两目低垂着。他是一个18岁到19岁间的少又大又黑。在宁静的时候,眼中射出火一般的光辉,又好像熟思和探寻的样子,但是在一转瞬间,他的眼睛又流露出可怕的仇恨的表情。

我们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于连这个年轻人就是沿着这样一个心理来复线在往前走。比如说,他第一天去做家庭教师时,夹着一个小布包,小布包里包着两件衣服,走到德瑞纳市长的住宅门前,看到那扇大铁门非常华丽,他一下子就感到自己非常渺小,以至于怯懦得不敢用手去摁那个门铃。恰好这时,德瑞纳市长的夫人走出来给他开了门。但是于连心里非常恨自己,觉得自己当时畏缩的样子让市长夫人看到了。他实在是恨自己恨得不得了,下决心要扭转自己在德瑞纳夫人心目中的可鄙形象,以至于他想:我是追求德瑞纳市长夫人呢,还是追求她的一个女伴(德维夫人)?他在作选择时,曾经有过这样的考虑:“可能是追求德维夫人好一点,因为她没有看到我夹着一个小布包站在门口不敢接门铃的那副畏缩的样子。”但是自尊又要求他:既然在德瑞纳夫人面前表现了自卑,就要在她面前表现出自尊,要能够征服她,让她崇拜自己。于是他就下了决心要征服德瑞纳夫人。德瑞纳夫人事实上这时候已经倾心于于连。作为一个贞洁的贵妇人,她自己也没有想到为什么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但是她发现这个年轻人非常难接近。有一次在花园里,德瑞纳夫人完全出于好心给了于连两件新衣服,于连把这看作是夫人的一种施舍,他感到受到了侮辱,正言厉色地对德瑞纳夫人讲:“我不能够接受你的衣服”,把德瑞纳夫人吓得够呛。其实当时德瑞纳夫人完全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她那时已经爱上他了。有一次在花园喝茶的时候,傍晚天色有点黑了,于连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纳夫人的手,德瑞纳夫人立刻就把手抽回去。对于一个贵妇人,这是修养使然。但是于连马上产生一个念头:德瑞纳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这样一种自卑的意识变成了自尊的反抗,他想:“无论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经过很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他下了极大的决心,把德瑞纳夫人的手紧紧抓住了。由此开始了两个人的爱情。当天晚上德瑞纳夫人非常兴奋,她觉得自己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甜美的爱情降临了。而于连只是感到一种胜利,感到一种胜利的满足,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那天晚上他睡得很香,跟德瑞纳夫人完全不同。第二天,他来到野外,看到天上的鹰在飞翔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

于连站在最大的岩石上,双目仰望苍穹,……他望着老鹰们在天空中静悄悄地画了无数的大圆圈。于连的眼睛机械地随着鹫鹰转动,这猛禽飞翔起来那种有力的安谧的活动在于连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羡慕这种力量,他羡慕这种孤独,这是拿破仑的命运,难道有一天这也会是他自己的命运吗?

征服德瑞纳夫人,对他来讲,最重要的意义不在于得到了爱情,而在于证明了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那种拿破仑式的信心。

他的这样一种从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胜利,又从自卑到自尊的反抗到胜利的心理来复线,在他和德拉木尔侯爵的女儿玛特尔的关系中表现得更突出。

他从德瑞纳夫人家里出来,经过了一段修道院的生活,然后被聘到德拉木尔侯爵家里,在那儿他遇见了玛特尔小姐。这位玛特尔小姐是个追求刺激的女人。她四周的那些油头粉面的纨绔子弟已经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她对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兴趣了。她渴望像法国历史上的玛嘉锐特皇后一样,能够有一个情人,这个情人上了断头台,被处以绞刑后,她能够抱着他的头颅把他送往墓地。她觉得这是最有刺激的生活,跟那些油头粉面的纨绔子弟周旋一点意思都没有。她这时候发现了于连,于连和那些纨绔子弟多少有点不同,一是他出身低微,二是他对玛特尔小姐很冷淡。这种冷淡对于连来讲,是由于地位上的悬殊而产生的自卑以及自尊的反抗。但是对玛特尔小姐来讲,和这样一个地位低微但很漂亮的年轻人搞一场恋爱,也许是有一点新的味道。她主动地投书给于连,约于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来幽会。于连收到情书后,首先的反应就是玛特尔要戏耍自己,她不可能真诚地爱自己.那怎么办呢?在这个约会面前,如果自己表现沉默,就不是一个拿破仑式的斗士,必须要勇敢地赴约。但是要准备着,玛特尔设的是一个陷阱。他去赴约之前,把玛特尔的信交给自己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如果他落人陷阶,就公布玛特尔的信。安排好了,他就在深夜爬进玛特尔的窗户。玛特尔所表现出来的极度热情使于连受宠若惊,以为玛特尔爱上自己了。但是在热情过后,玛特尔马上又变得冷漠没有兴趣了。于连感到自己受到了巨大的羞辱,下决心要报复。怎么办呢?友人告诉他,让他从各种书中抄录情书,然后把这些情书寄给玛特尔周围的那些将军的夫人、元帅的小姐。当时法国的风俗,一个贵妇人收到别人的情书,她是很得意的,就会给别人看。于是那些将军的夫人、元帅的女儿就把信拿来给玛特尔看,玛特尔几乎天天都看到她周围的女伴收到了于连给她们的情书,妒忌得发疯,最后她终于跪倒在于连的面前。于连当时的感觉是什么呢?是“自己又成功了”。他心里想:使她恐惧!因为她是一个魔鬼,所以必须要降服,我降服了一个魔鬼。他就这样和玛特尔结了婚,得到了领地,得到了贵族的头衔,得到了作为一个青年贵族所应有的一切。他通往官场的路打开了。德拉木尔侯爵不能不接受这样的女婿,但是他和玛特尔小姐的婚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作者打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个驯虎的人,他哪怕把一只老虎驯得非常听自己的话,他也不会忘记在自己身边放一支手枪。

于连的自卑→自尊的反抗→胜利的心理路线,如果要碰到了谁对他非常器重,而这个人的地位又是比较高的,那就会变成另外一个来复线:他刚来到德拉木尔家里时,看到富丽堂皇的客厅,马上感到自卑,他心里想,有钱人真是快乐啊!这时候我们感觉到老索黑尔的影子,其实还寄寓在于连的身上。如果这时候有人看不起他,他马上就会激起自尊的反抗。但是没有想到,德拉木尔侯爵把他认错了,以为他是某一个老贵族的私生子。于连看到德拉木尔侯爵把自己看成了老贵族的私生子,不禁受宠若惊。私生子也是贵族血统啊!于连一下子对德拉木尔侯爵就有了好感。后来,他给德拉木尔侯爵充当复辟阴谋活动的鹰犬。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华,接受德拉木尔侯爵的指示,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传达反革命的密令。他不带一张纸,把全部要传达的内容统统记在自己脑子里,到了那个地方一字不差地把它传达出来。他这时候的聪明才智已经完全地服务于复辟了的波旁王朝。由此看出,于连虽很崇拜拿破仑,他有拿破仑的野心,但是他没有拿破仑的政治理想。他想到的是怎样给自己开辟一条飞黄腾达的道路。谁如果器重他,给他开这条道路,他就觉得谁好。人们常常意想不到地走上一条歧路。革命与反革命只在方寸之间。其实,隐蔽的支配力量在于贪欲,人们很少能够战胜贪欲,而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就在这个时候,德瑞纳夫人受到神父的诱逼,坦白了自己和于连之间的罪恶关系。这就给于连带来了极大的不利。于连恼羞成怒,跑到教堂里,对着自己心爱的情人连开三枪。德瑞纳夫人没有被打死,受了一些轻伤。而于连就把自己置于一个更不利的境地。德拉木尔侯爵对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利用,却从未相信过他,这时找到了一个口实正好置他于死地。于连下了监狱以后,德瑞纳夫人跪在皇帝的面前请求赦免这个年轻人。玛特尔以妻子的身份四处奔走,希望能给于连找到一条赦免的出路。住在监狱里的于连,变成了一个让我们同情甚至敬佩的英雄。他拒绝了一切有可能赦兔的机会,重新昂起了不屈的头颅。他说:你们没有资格审判我,你们实际上比我要肮脏得多。于连就这样勇敢地走上了断头台,玛特尔也有机会做了玛加锐特皇后第二。在于连的头被斩下来之后,玛特尔用一块布把它包起来,坐在马车上,抱着自己丈夫的头颅把它送到了墓地。德瑞纳夫人虽然答应于连她不会自杀,但是在于连死后的第二天,她也死去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的悲剧,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的确确像司汤达所说,它像一根竹竿,爬到上面的人绝对要把下面的人踢下去,而下面的人竭力要把上面的人给拽下来,社会就是如此。作为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于连没有能够爬上去,反而被德拉木尔侯爵、德瑞纳市长、哇列诺这样的吸血者联合绞杀了。

司汤达首先是一个作家,代表作是红与黑,是一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非常有价值,写作风格注重心理描写,对于自然环境甚至是忽视的,是从民法典学习的写作风格。
其次,对于历史有独到见解。是一个对意大利非常有好感的法国人。


我要以“拼搏”为主题的6则素材?
”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拼搏轨迹,这就是一个成功人士呼喊的心声,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适用话题】 “谦虚与成就”、“持恒与成功”。 【精彩素材2】 曹又芳用写作挑战癌症病魔 台湾作家曹又芳晚年诊断出的癌症,但是并没有将她击垮。相反,她的生活却因为生病而变得更为精彩和...

于连的形象特征
1830年这一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份,复辟王朝的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反抗强权,要求取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呼声空前高涨。法国两位著名的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分别写出了他们的传世之作《红与黑》、《高老头》、二部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世界文学名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

如何理解《红与黑》中于连和拉斯蒂涅的形象?
1830年这一法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份,复辟王朝的统治使社会矛盾尖锐。小资产阶级和平民反抗强权,要求取得更高社会地位的呼声空前高涨。法国两位著名的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分别写出了他们的传世之作《红与黑》、《高老头》、二部作品以鲜明的艺术形象在世界文学名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和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3、斯汤达 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 ,代表作《红与黑》小说发表后,当时的社会流传"不读《红与黑》,就无法在政界混"的谚语,而本书则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

红与黑讲的是什么?
其中的“红”指法国士兵的红色军服,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黑”指复辟时期僧侣的黑衣,代表封建教会势力,这一书名本身暗示了两大对立阵营的尖锐冲突;斯汤达把“1830年历史纪实”作为小说的副标题,意在突出小说的时代精神。小说围绕着于连短暂的一生,从外省小城到首都巴黎,从神学院到保王党集团,从爱情生活到秘密政治...

斯汤达《红与黑》讲述了哪些内容?
斯汤达《红与黑》主人公于连生活在复辟王朝时期。他是外省小城维立叶尔市一个小锯木厂主的儿子,由于小于连生来体弱,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被父亲所嫌弃。但于连才智超群,喜欢读书,一心想出人头地。有一位拿破仑的军医非常喜爱他,教他学习了拉丁文与拿破仑的辉煌历史。于连对于拿破仑非常崇拜,但是拿破仑...

近年来的历史教学中,还有哪些观点有值得质疑的地方
真切,才动人。尼采说:“历史最重要的是鼓励人诚实。”斯汤达亦谓:“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试想,历史教师何尝不以此为第一要务?由此联想,深感虚拟教学法的偏向(我并不反对虚拟教学法),是值得注意和警惕的。历史教学中,为准确地建构或理解概念(定义)知识,可以借助...

欧亨利,契柯夫,莫泊桑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是喜剧类短篇小说著名作家。他们的小说精致凝练,妙趣横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不同点:作品风格不同、写作手法不同 一、作品风格不同 欧亨利更多讽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可笑。契诃夫讽刺的是农奴社会的落后。莫泊桑讽刺的是封建贵族、大商人的伪善。与契诃夫相比,欧亨利的小说更...

鲁迅的外貌
★鲁迅的外貌 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但精神很好;再写头发,精神抖擞地直竖着;最后写隶体一字似的胡须,这也是先生的特征。这一次的描写是形神兼备的。第三次,作者已经意识到站在眼前的是鲁迅先生,由于意外,所以惊异,满怀感情地注视他,仔细看了先生的面孔、头发、长衫和烟嘴,这一次的描写...

莫泊桑的颁奖词
莫泊桑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在写作中他正视现实、尊重历史,特别是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

蔚县14759936217: 司汤达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
戈莉曲必: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1830年)、《巴马修道院》(1839年).

蔚县14759936217: 文学巨匠是什么概念司汤达是属于什么呢、
戈莉曲必: 文学巨匠是对在文学上有杰出成就的作家的赞称.世界上的作家很多,但是能够被称... 也许还有很多人物是出色的,因为本人的学识有限,不能够对他们有所认识,所以在...

蔚县14759936217: 有《红与黑》的简介吗?
戈莉曲必: 作者简介: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

蔚县14759936217: 五十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
戈莉曲必: 名著读书笔记==一千零一夜 读书笔记《一千零一夜》是世界各国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大型舞剧《一千零一夜》便向观众讲述了这部杰作充满梦幻的诞生过程,而关于这个过程的故事在全世界已经是妇孺皆知:古时候,萨桑王国的...

蔚县14759936217: 文学常识 -
戈莉曲必: 红与黑是象征赌盘上的黑点红点,而轮盘则象征人生的游戏等.红色象征着于连的追求人生意义,而黑色就代表社会中形形色色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却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义的生存状态. 司汤达起了这样个性鲜...

蔚县14759936217: 永别了武器里的好词好句及主要内容. -
戈莉曲必: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

蔚县14759936217: 司汤达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确立做出的贡献 -
戈莉曲必: 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对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怀有巨大的兴趣和自觉性.不论他的创作侧重于生活的那一个侧面,选取什么题材,他的注意力都不限于个别的人物或事件,而是力图通过主人公们曲折坎坷的命运概括时代的面貌,描绘它的“风俗”...

蔚县14759936217: 外国文学常识 -
戈莉曲必: 1、 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 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

蔚县14759936217: 红与黑的红代表什么;黑代表什么? -
戈莉曲必: 红与黑 司汤达1783—184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红与黑》标志着以当代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虽然他活着的时候并未引起广泛的注意,他曾宣称到1880年才会有人读他的作品,到1935年才会被...

蔚县14759936217: 19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戈莉曲必: 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司汤达、巴尔扎克.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欧洲第一部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