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峡书院的楹联来历

作者&投稿:博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楹联的来历~

对联又叫春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要谈起这个春联,要追溯到很远,它的根源就从对对子说起。
春节前讲春联,不仅合时令,而且有必要。因为现在春联很普及,但春联知识却很不普及。我的思路是:由对对子论及联语,再由联语论及春联,因为春联是从属于联语的,而对对子则是春联的基础,所以本文从基础说起,以期使大家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对对子”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联语、春联都理解成对对子,比如旧时蒙学读本中,就有一本叫做《笠翁对韵》,它是为写诗词做准备的,讲的就是对对子:“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全世界所有的语言当中,汉语是最适合对对子的,因为它一字一音,又没有词尾变化,加上声调丰富,天生就有一种整齐的结构美和多变的节奏感,这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要把英语的“天”与“地”相对,就变成了sky对land,是很难做到结构上的整齐的。

对对子在我国童蒙教育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由此想到一则郭沫若对对子的故事,郭氏六岁时,私塾老师出了一道对对子题:钓鱼。同学们对以射鸟、养虫、拍蝇等等,唯郭以打虎对,老师大惊喜,说是看出了这个孩子今后必成大器。

其实岂但童蒙教育,对对子是旧时文人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交往和游戏的重要手段,留下的佳话不胜枚举。由此又想到一则当年陈寅恪先生用对对子考学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但又可能是语焉不详,“版本”多多。据比较可靠的说法,那是在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招收新生,当时的系主任刘文典先生请陈寅恪出试题,陈先生在出了一道命题作文《梦游清华园记》之后,雅兴未尽,又出了一道对对子题:“孙行者”。陈寅恪先生心中自拟的答案是“胡适之”。两者实属佳配:就人物言,一虚一实,一古一今,一武一文,已是十分精当。而胡适倡导白话,反对文言,抡起大棒打向所谓的旧文化,亦是“大闹天宫”之举;就语辞言,胡、孙二字加个反犬为“猢狲”,至于“行”对“适”,“者”对“之”,其意自明也。令陈先生十分欣喜的是,还真有两位考生以“胡适之”对之,这两位考生后来也是鼎鼎大名,一位是语言学家周祖谟,一位是历史学家张政烺。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对对子是可以发现人才的。



上面所举两个掌故归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正如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中所说:“对对子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的多个方面,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以及测验思想条理。”

然细考之,对对子和联语还是有所区别的,用来对对子的可以是字,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词组或者句子;而联语只能是句子。

“联语”的类别

如果把春联说成是联语的一种,那是犯了个小小的逻辑错误的,因为春联只是联语的三大类下面的一种。从逻辑上说,联语主要包括对偶、对联、对仗三大类,而这三者的共同点是:其一,均为两两相对的句式;其二,均需要讲究平仄。这就是联语最基本的特点。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三者的不同之处。

先说对偶。对偶是行文中的一种修辞方法,在骈体文中的应用尤其广泛。比如庾信《哀江南赋》中的“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骆宾王《讨武曌文》中的“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相对而言,对偶在规则的要求上稍许宽松,比如上述三例,下句都是以仄声煞尾,这在对联和对仗中是不允许的。再比如苏轼《前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欧阳修《秋声赋》中的“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上下两句都有相同的字(之、而),这在对联和对仗中也是不允许的。

再说对仗。对仗是格律诗的组成部分,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八句当中,要求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两组句子对仗。与对偶和对联相比,对仗在规则上要求最严,在词性、结构、平仄诸方面都有近于苛刻的规定。



五律试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第五第六句为例: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先看每个字的词性,“远”和“晴”,都是形容词;“芳”和“翠”,原本也是形容词,在这里名词化了,“芳”是芳香,“翠”是翠色;“侵”和“接”都是动词,“古”和“荒”都是形容词,“道”和“城”都是名词。再看句子的结构,远芳、晴翠,都是偏正结构做主语;侵、接,都是动词作谓语;古道、荒城,又都是偏正结构做宾语。最后看平仄,按规则,五言的重点是看第二和第四两个字,如果上句第二字是平声,那么这一句的第四字就要仄声;下句反过来,第二字要仄声,第四字要平声。如果上句第二字是仄声,那么这一句的第四字就要平声;下句也要反过来,第二字要平声,第四字要仄声。最末一个字,上句必须仄,下句必须平。看白居易的这副对仗,上句:“芳”是平声,“古”是仄声;下句:“翠”是仄声,“荒”是平声。最末一个字,“道”是仄声,“城”是平声。以上所说是最基本的规则,具体运用时情况还要更复杂些。

七律则以杜甫《登高》中的第三第四句为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性与结构因篇幅关系从略,只讲平仄。按规则,七言要看二、四、六三个字,要么平仄平,要么仄平仄。如果上句平仄平,下句就要仄平仄。总之上下正好相反。杜甫这两句的二四六处,上句是边、木、萧,平仄平,下句是尽、江、滚,仄平仄。再看末字,上句的“下”是仄,下句的“来”是平。

最后说对联。对联是独立的文学样式,规则上应该也是照此办理的,但由于对联的字数没有限制,所以除了五七言之外,其他长句的平仄是可以适当放宽的。



说到对联,种类很多。比如迎春用的春联,喜庆用的喜联,祝寿用的寿联,悼亡用的挽联,还有游戏用的游戏联,行业用的行业联,围绕某个主题写的主题联,等等等等。上面这些对联都是供一时之用,不是长久悬挂的,有的甚至从来不挂。唯有楹联,是镌刻或者书写在壁柱上的,它的长久性决定了它的地位,所以楹联也就成了对联的通名。

讲了对偶、对仗和对联,它们三者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大家知道,汽车的驾照是分ABC的,A照可以开B照C照规定的车型,B照可以开C照规定的车型,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要类比的话,对仗如同A照,对联如同B照,对偶只能算是C照了。所以,好的对仗是可以直接悬挂在墙壁上或者镌刻在柱子上的。比如我曾亲见柳亚子先生手书的一副对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便是出自龚自珍的七律《咏史》。

对联的前世今生

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始于何时,是有争议的,影响最大的是“始于五代蜀主孟昶”说。《宋史》云:“孟昶每岁除(除夕),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内室之门)左右。末年(降宋的前一年),辛寅逊(学士名)撰词,昶以其非工(不工整),自命笔(自己写)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说后来被涂上了迷信色彩,说新年后孟昶降宋之日,正是赵匡胤的诞辰“嘉节”,而来受降的宋将,又正好名叫吕余庆。这个说法其实是帮了倒忙,使这副号称最早的对联变得不可信起来。我的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应该不会产生在唐以前。因为对联是从律诗的对仗里分离独立出来的,律诗成熟于盛唐,而分离独立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对联的诞生起码也要到中晚唐了。说它始于五代,在道理上还是说得通的。

对联的诞生并不算早,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王安石的《元日》诗,写的正是当时家家贴春联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讲到对联,是不能不讲苏东坡的。关于他与对联的佳话特别多,尽管其中掺入了不少“小说家言”,并不足采信,但是用他的名义得以流传的佳联还是值得欣赏的。比如他与王安石的一副游戏联:此墙东坡斜矣,(王安石撰)是置安石过也。(苏东坡撰)充满着智慧和谐趣;再如他帮助秦少游完成下联的“闭门推出窗前月,投石冲开水底天。”格律严谨,气魄宏大;而讽刺势利小人的那副“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又令人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文人墨客留下的佳联实在太多,多到比比皆是,没有必要列举了。但是有三副对联是一定要提的,它们分别挂在旧时的小店门口。

第一副是理发店:挥舞双拳,打遍天下英雄,莫敢回手;运动寸铁,削平宇内豪杰,谁不低头?

第二副是洗染店:洗洗染染,胜似西施浣纱;缝缝织织,赛过晴雯补裘。

第三副是弹棉花店:三尺冰弦弹夜月,一天飞絮舞春风。

这三副行业联写得绝妙,反映的是传统文化曾经的辉煌和普及程度。回过头来看当下,更能使人体会到恢复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当下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用“不忍卒睹”四个字恐怕并不为过。一位高知朋友在自家客厅里赫然挂着一副著名书法家写的“对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他和那位书法家大概还停留在“字数相同就是对联”的水平上。

有位同事为自己老家的新房写了一副对联:“双水抱秀,桃源汇小溪、连四海、财水旺;福山环青,天马接大吕、望百岩、丁山兴。”征求我的意见,我说不合规则,而且挂在家门口,字也嫌多,又不是挂在寺庙道观。于是他改成:“双水抱秀通四海,福山环青连五洲。”我回答说:“不说平仄格律,通四海、连五洲之类,是套语,太俗,口气也太大,不好。”一个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尚且如此,其他则又何说!



还有一件令我胸闷不已的事情,好几年前,我应约为闵行的召稼楼撰联,其中一副是写上海城隍秦裕伯的:

生不为臣,三诏辞官归故里;

死当卫土,四朝尽职佑申城。

“生不为臣,死当卫土”,为朱元璋闻秦裕伯死讯时所说,意思是你活着不肯做官,死了也要为我守卫国土。遂封其为上海城隍。前不久,接到朋友发来的微信,说他正与几位朋友在召稼楼玩,又说在“欣赏”我所撰写的楹联。蒙他热情,发来了照片。我一看而厥倒,不知哪位大书法家把“死当卫土”写成了“死当卫士”。一字之差,意思大变,使好端端的对联变得文理不通。再想想署了我的名字的这副楹联已经在著名景点挂了好几年,能不胸闷?

去年在西安参观小雁塔,在荐福寺大雄宝殿原址的正门两侧,镌刻着一副烫金的楹联:千年古刹自女皇开基走过风雨夏春秋,百代皇寺从盛唐立业跨越唐宋元明清。一看便知是今人所撰所书,因为古人绝对不会写出这种对联的。一副对联至少有三大错误,其一,上下联末字均为平声;其二,上下联均出现一个“皇”字;其三,“风雨夏春秋”怎么能对“唐宋元明清”呢?我想,倘若义净法师(唐代高僧,荐福寺首任方丈)回来,一定会对联痛哭,怒斥那位撰联“秀才”糟蹋门楣的。

最近看到一副网上被追捧的“神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意思尚佳,但上联末字“飞”是平声,终究是错联。其实只要把上联改成“鸟在笼中,恨张飞只得关羽”就可以了。

春联“六要”

终于讲到春联了,其实明白了春联的基础是对对子,它是属于联语的分支对联之一种,那么上面所说的种种规则,比如两句的字数要相等,词性要一致,句式要重合,平仄要相对,等等,就同样适用于春联了。现在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关于春联鉴赏与写作中的问题。而要讨论这些问题的前提,就是必须粗通上面已经说过的那些规则,否则,一切都是无从谈起的。

我想对当下的春联鉴赏与写作提出一些看法,归纳起来是“六要”。



第一“要正面”,也就是要使写作的春联富有“正能量”,必须明白,那个“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第二“要适时”,也就是要有时代的特征。与过去相比,如今过节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现在许多地方禁燃爆竹,你还在写“爆竹声声辞旧岁”,显然是不合时宜了。

第三“要避俗”,这是当下春联鉴赏与写作中的一个大问题。春联固然是属于民间习俗,但此“俗”绝非彼“俗”,不要一到鸡年就想到“金鸡报晓”,一到马年就是“万马奔腾”,一到羊年不说也知道,就是“三阳开泰”了。现在马上就要到狗年,网上狗年春联已经铺天盖地,一片“狗叫声”,加上送走的又是鸡年,真是闹得“鸡犬不宁”:

金鸡歌国泰,义犬报民安;金鸡操胜券,玉犬报佳音;金鸡交好卷,黄犬送佳音;金鸡辞禹甸,玉犬乐尧天;鸡携竹叶去,犬踏梅香来;鸡舞司晨早,犬蹲守夜勤……

第四“要规范”,也就是在形式上要遵循前人留下来的规矩。春联为什么会历千年而不衰,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宝贝?就是因为它在内容上健康喜庆,形式上赏心悦目,而这些都是需要用“规矩”来保证的。

第五“要出新”,这与讲规范并不矛盾,处理得好反而会产生相得益彰的效果。但必须说明的是,我所说的“出新”,是指内容而不是形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旧瓶装新酒”。

第六“要特色”,所谓特色就是个性。我们要反对那种到处可贴的空洞无物的“泛联”,有的春联去年贴到今年,今年贴到明年,还可以一直贴下去,最多换个“鼠牛虎兔”便可。这样的春联不贴也罢。我在去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春联:百万人游国门外,无穷味在手机中。自认为是写出一些当下的年味来的。

行文至此,我觉得还要重申的是,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而认识春联,了解春联,写好春联,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http://vgudao.cn/dl/gj.htm 古今巧对以及典故。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相传清康熙年间,某年春节将近,康熙命大学士李光地写春联百副,以替换宫中原有的旧联。光地正为此事犯愁的时候,其弟光坡恰好来京,表示愿意代作。除夕之日,光坡以让如下一联呈与皇上:
地下七十二大贤,贤贤易色;
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康熙见后,大为赞赏。
七十二加二十八,正好一百,是以一副代百副也,可谓巧于用数。“贤,贤”与“宿,宿”为连珠。“贤贤”、“宿宿”为叠词。七十二大贤,指孔子特别优秀的弟子。易色,有多解,按颜师古的说法为不重容貌。

千载龙潭蒸琥珀
深宵牛渚下丝纶
《名联谈趣》言,河南名酒“状元红”之代理商中庆公司和香港《商报》联合为状元红酒举行过一次征联。状元红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此言“千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龙潭,在河南蔡县卧龙岗,状元红即以此泉水酿成。状元红色泽红润晶莹,形似树脂化石琥珀,故此以“琥珀”喻代之。
下联“深”虽不是数词,但有深必有浅,其中隐含有数。牛渚。地名,在安徽当涂采石矶。丝纶,既可解作钓丝,亦可解作皇帝的诏旨,此处喻指一种志向,即太公钓鱼,不在鱼而在社稷也。此对句堪为姣姣者。

淳安县古为文献名邦,特别是隋唐以来,人才辈出。一直以来,就有多处讲学的地方。在千岛湖龙山岛的半山腰,一处纪念古名人讲学的石峡书院在这里坐落,“石峡书院”由邵华泽先生题写。门的两侧有一幅楹联:“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在南宋淳安年间,淳安人方梦魁进京赶考,在542名进士中独占鳌头,被宋理宗御笔钦批为头名状元,赐名方逢辰。同年,方逢辰的弟弟方逢振也进士及第,再加上前几年方逢辰的同窗黄蜕点了二名榜眼,学友何梦桂得了三名探花,使宋理宗龙颜大悦,于是便亲笔书写了这副对联赐给石峡书院。从此书院名声大振,成了浙西著名的书院之一。




中国书院对联赏析(11)天门书院
藩臬迟迦半此生。”下联劝勉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谱写令人称誉的新曲。此联以鹤顶格嵌“紫阳”书院名,寄寓了美好的愿望,情调高昂,催人向上。到南渡后,谁知孔圣人尚存,即今日仰庙貌于黄鹤楼前,无非是秋阳江汉;便北朝中,也问朱先生安在,想当年学规寄于白鹿洞口,何处寻汴水钱塘。

城南书院书院楹联
清代吕南村题于城南书院的楹联写道:"人只此人,不入圣,便作狂,中间难站脚;学须就学,昨既过,今又待,何日始回头。" 同样,浙江敷文书院的此联也出自杨昌浚之手,以"句里乾坤随指顾;斗南钟鼓闹清秋"展现了深邃的学识与清秋的氛围。张栻的题词则为:"燕柳最相思,身别修门二十载;楚材必...

...道学心什么心!谁知道完整的对联啊!急急急!请教高人!
濂溪书院的正大门,门头匾额上刻有“濂溪书院”四个大字,门口有一对荷花石鼓,两旁镌刻的对联是: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大门两边墙上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儒家文化的发展和升华,也是宋明理学的精髓,出自南宋大学士朱熹之手迹。

“唯楚有才,与斯为盛”是哪里的楹联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门前的楹联,这句楹联撰写自嘉庆年间,当时书院的山长袁名曜出的上联,当年的贡生张中阶对出的下联,全句的意思是楚国是一个专门盛产人才的地方,而岳麓书院则是英才齐聚的场所,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唯楚有才,与斯为盛是什么地方的楹联 岳麓...

丰湖书院的对联题诗
书院在丰湖之中,“三面皆水,蟠踞一山”。书院面南,正门是宋湘亲笔题书的石刻门额“丰湖书院”四个大字以及两旁石刻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大门内是“乐群堂”,可容数百人,是讲学的大课堂。伊秉绶亲为题额。在正面壁上题书“敦重”二字。两旁悬挂宋湘撰书的木刻对联:“万间...

中国书院对联赏析(7)两湖书院
两湖书院在湖北省武昌。清光绪十六年总督张之洞建于营坊口左老天符庙都士湖,并将火星堂原经心书院并入,规模宏敞。书院前后有两湖,“风廊月榭,荷红藻荇,雅擅一城之胜”,加之生徒以调取湖南、湖北“两湖”高才生为主,故名。先后任教者皆为硕名家。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下设置的课程...

三湖书院的三湖书院对联
春尽花魂犹恋石;雨余山气欲吞湖。清代梁启超题三湖书院医用奇方芳百世;补天壮志志三湖。当代刘逸生、关山月题三湖书院维新救国长索笔;弘道宣经景宜心。当代曾景充题三湖书院另: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

书院大门楹联
书院大门楹联【三】 41、追梦当如蜂课蜜;读书宛若露滋花。横批:文化天长 42、几丛梅影横窗瘦;万卷书香拂槛来。横批:雅韵清风 43、水月斜轩梅骨瘦;山风绕案锦笺香。横批:淡泊襟怀 44、院中雪霁梅花瘦;窗外风来芸帙香。横批:源头活水 45、仰宣鼎而来,一枝梅骨瘦;入儒门以读,满院草根肥。横批:春风化雨...

岳麓书院对联
岳麓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横批:岳麓书院 注:此联大意是:楚地有人才,且在此地会聚。上联是清代嘉庆年间任岳麓书院院长的袁名曜(岘冈)所出,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惟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是当时书院的一位学生张中阶所对,语出《论语•泰伯》:孔子曰:“才...

有关对联的起源,特点,作用和著名的对联,急啊!
所以要准确定论对联起源的具体时间是相当困难的。 学者大多认为对联(更确切说应该是春联)起源与桃符。特点继续保持对句的灵活形式,并更多地付诸于文字,对联的种类开始增多。五代春联无疑是重要品种。此外,宋代出现了挽联、题赠联、书院联、名胜联、喜庆联、谐趣联以及灯联等。 (2)、继续保持从律诗...

弥勒县15525557668: 古代石峡书院是怎么沉的
泰熊秘诀: 坐落在原淳安县城北门外龙山背后的石峡山岙里.书院建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至1959年新安江水电站蓄水才淹没.状元方逢辰、榜眼黄、探花何梦桂等都在这里就谈.书院名气挺大,宋度宗皇帝曾赐《石峡书院》的匾额.

弥勒县15525557668: 千岛湖的历史遗产有哪些 -
泰熊秘诀: 千岛湖现已发现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等多处,五龙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小塘坞的西周至春秋文化遗址,水碓的春秋战国至晋的文化遗址;还有蜜山岛的骨塔、蜜山庵、尹山庵等古代寺庙建筑,以及叶公墓、郑允中墓等古墓葬,还有水下古城遗址(贺城和狮城). 千岛湖景区古建筑众多.瀛山书院、石峡书院、蜀阜书院等,海瑞祠、贺齐庙、魁星楼、龙门塔、琅官塔、小金銮殿等,瑶山和芹川的风雨古桥,节孝坊,还有广泛分布在山乡农村的明清民居建筑、宗祠、家庙等.

弥勒县15525557668: 龙山在那里
泰熊秘诀: 龙山古为浙西名胜,淳安民间素有“桐桥铁井小金山,石峡书院活龙山”之誉.龙山景点距县城5公里,面积3.5公顷,海拔208米.岛上建有海瑞词、石峡书院、半亩方塘、钟楼等景点.龙山是千岛湖旅游的标志性人文景点.

弥勒县15525557668: 古代永定高陂 -
泰熊秘诀: 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位于永定北部,东、北毗邻龙岩市新罗区,西与永定区虎岗镇相接,南同永定区坎市镇、堂堡乡相连,面积116平方公里.在高陂镇和兴村附近的险石峡,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的单拱石桥——“高陂桥”....

弥勒县15525557668: 宜兴有好玩的地方吗? -
泰熊秘诀: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级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

弥勒县15525557668: 国庆节期间北京周边有哪些好玩?
泰熊秘诀: 密云 黑龙潭风景区 简介 位于密云县石城乡境内,距市区100公里,地处万里长城重... 其中古代名人撰写的碑文、楹联突出了文化、文物特点.大部分景点均建在山上,掩映...

弥勒县15525557668: 岭南地区的石峡文化有多久的历史?
泰熊秘诀: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得名于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其时代在距今4000〜5000年.石峡文化发现大量石制工具和作为武器的石钺和石镞,最具特色的是薄体利刃的长身亚腰式及双肩式的石钺.其遗址还发现有琮、 瑗、璧等贵重玉器.其陶器盛行三足器、圈足器和圜底器.

弥勒县15525557668: 某学习小组为了弄清一个不规则的物体体积,进行了如下操作;:小名准备了一个长方体玻璃钢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小蓝往玻璃钢到入2分米的水.小红把这个物体放入玻璃钢中,发现水正好能淹没这个物体.小强测出水面上升了2厘米, -
泰熊秘诀: 将这个不规则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可知水面不管升高多少分米,玻璃缸的底面积是不变的;根据题意可知水面上升了0.2分米,再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求出升高了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即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6*4*0.2,=24*0.2,=4.8(立方分米);答: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4.8立方分米.此题是考查长方体体积公式的运用,解决此题关键是把求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变成求水位升高了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也即转变为求长方体的体积.望采纳!

弥勒县15525557668: 对联出自哪里? -
泰熊秘诀: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在东林书院的门口贴着的

弥勒县15525557668: 龙山哪里最美 -
泰熊秘诀: 里耶古城最美,苗市男儿最帅 ·洛塔地质公园 ·太平山 ·乌龙山大峡谷 ·洗车河古镇 鳞龙山西南与昌平交界,西北与延庆相接.山内关隘重重,岩林耸立,崖壁陡峭,直刺青天,是攀岩活动之上佳场所. 鳞龙山胜景迭出,山口的鳞龙石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