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论语·阳货》,《论语·子张》、《论语·微子》的全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刘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50句论语翻译~

孔子《论语》名言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5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译文】(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5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60、(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6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 6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素质高的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6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6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6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6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6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 7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人能够把道(规律)光大,而不是道来支配人、左右人。” 7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7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73、(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译文】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75、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译文】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孔子《论语》名言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9、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1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51、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译文】(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5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孔子的弟子)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53、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仲弓问政时)说:“(一个当政者,应该)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带头,不计较人家的小错误,提拔优秀人才。”



54、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在与弟子子路议论卫国政事时)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



5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一个当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行为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5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夏在莒父县当地方官后,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时)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有时候,你不踏实工作)只图快捷,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57、(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问怎样才可以称之为“士”时,孔子)回答说:“言语一定信实,行为一定坚决……”



5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些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随声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60、(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时,孔子)回答:“……看见利益首先想想该不该得,遇到危险便肯付出生命,经过长久穷困的日子都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说是个完美无缺的人。”



61、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事为耻。”



62、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在回答弟子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君子时)说:“(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自己,来严肃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使上层人得到安乐……修养自己,使下层百姓得到安乐……”



6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有志向愿干一番事业、素质高的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却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保全仁德。”



64、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贡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65、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6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避免别人对你的怨恨了。”



67、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当政的君子不因为人家说上几句好话便提拔他,也不因为他不是好人而鄙弃他的好话。”



6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道德。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6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人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



70、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把道(规律)光大,而不是道来支配人、左右人。”



71、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7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时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温和,自己的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出的语言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73、(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张向孔子问仁时,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恭敬就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74、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译文】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75、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论语·微子》)
【译文】孔子说:“(遇到困难或不顺利的事时)不动摇自己的意志,不辱没自己的身份,恐怕是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吧?”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 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出自《论语·公冶长》。
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求问而羞耻,因此称为‘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翻译:出自:《论语·为政第二》
意思是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通俗的理解就是,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出自《论语·述而》
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出自《论语·子罕》
孔子立于河边说:“时间犹如流水一般,不论昼夜时刻流逝。”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翻译:出自《论语·卫灵公》
这两句话很明白清楚,就是说个人的修养。巧言的内涵,也可以说包括了吹牛,喜欢说大话,乱恭维,说空话。巧言是很好听的,使人听得进去,听的人中了毒、上了圈套还不知道,这种巧言是最会搅乱正规的道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由于小地方搞坏的。一个意思是,作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很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这个“忍”可以作这两面的解释。

这两句话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一个思想言论,如果认为是小小的事情,无所谓,滥慈悲,滥仁爱,往往误了大事。我们看孔子自己的作为就知道,他在鲁国当司寇的时候,虽只干了三个月,但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杀少正卯,就是因为他言伪而辩,可以乱正。现在有一派反孔子的人说,孔子杀少正卯是为了自私,因为少正卯思想、学问比他好,学生比他多,他吃醋了,把少正卯杀掉。这些论调,初听似乎很有趣,事实上少正卯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孔子的学生也常常跑去听他讲,当时被他诱惑去了的也很多,所以指孔子为了报复而杀少正卯。这一点我们要注意的,天下写歪文章的人,笔锋都很厉害,很吸引人,有煽动性;而正派的文章,不易吸引人,好东西写成文章不吸引人;但那些歪才对于正派的东西却写不出来,这也是怪事情。写煽动性文章的,都是少正卯这一类的人,这类人不一定站得起来,可是他的文章会鼓动社会风气,乃至影响整个社会。所以人的讲话、文章,如本身没有道德基本修养,便成为巧言乱德。对于这种事,孔子认为一定要处理,否则成为姑息养奸,也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

我们对“小不忍,则乱大谋”作了这两种解释,姑且可以这样分开来运用:处事的时候,“忍”字可作“决断”用;对人的时候,“忍”应该作“忍耐”、“包容”的意思来用。
参考资料:论语别裁(南怀瑾著)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翻译:出自《论语·颜渊》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小人则相反。”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 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
孔子说:“君子讲究协调而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而不讲究协调。”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 出自《论语·泰伯第八》
孔子说:“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翻译:出自《论语�6�1宪问》
曾子说:“好人总是想自己怎么不搏出位。”
孔子说:“君子以说过的话超过自己所做的事为耻。”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出自《论语·子罕》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翻译:出自《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翻译: 出自《论语·季氏》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翻译:出自《论语·子张》
“学而优则仕”——学习成绩优良就可以去做官,这样的古语今译并不符合原意。
问题出在一个“优”字上。优良、优秀、优胜是“优”字的现代常用义,但不是它的本义。《说文·人部》:“优,饶也。”可知“优”的本义是丰富、充足、宽裕,后来才引申指优良,与“劣”相反。当然这个引申义并不是现代才有的,但最早也不会早于汉朝,而《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所说的“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则是“优劣”对举的一个实例。
“学而优则仕”出自《论语·子张》篇:“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从古到今,《论语》注本成百上千,这里只介绍两家最具权威性的:
“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则所以资其事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宋·朱熹《论语集注》)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翻译:出自《论语·阳货》
孔子说:“人生来性情非常接近,人的差别是后天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翻译:出自《论语·阳货》
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翻译: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了困难人不知道去改进,学习克服困难。像这样不思进取的家伙是最差的一等了!”
阳货想要孔子去拜会他,孔子不去。他就送给孔子一只蒸熟了的小猪。孔子打听他外出了,去拜谢他。结果两人在路上碰到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同你说话。”又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却听任国家混乱,可以叫做仁吗?”孔子不作声。阳货说:“不可以。”他又说:“喜爱参与政事却屡次错过时机,可以叫做聪明吗? ”孔子不作声。阳货说:“不可以。”他又说:“时间过去了,岁月是不等人的。”
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做官了。”
【原文】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是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诚实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成绩,慈惠就能很好的使唤别人。”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译文】
公山弗扰盘踞在费邑图谋叛乱,召孔子,孔子准备去。子路不高兴,说道:“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去公山氏那里呢?”
【原文】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下移。”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译文】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聪明人和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 孔子到武城,听到有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道:“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本来相近,由于习惯不同,就相差渐远。”
【原文】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道理,就会爱人,百姓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就容易听从使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跟他开玩笑罢了。”
【原文】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对着墙壁站立一样。”
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指玉帛等礼器说的吗?乐呀乐呀, 只是指钟鼓等乐器说的吗?”
【原文】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译文】
孔子说:“颜色严厉而内心软弱,如果用坏人作比喻,大概像个挖洞爬墙的小偷吧。” 孔子说:“乡里中言行不一致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败坏者。”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传播,是对道德的背弃。
【原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培养联想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的说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远的说可以用来服侍君主;还可以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或许没有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放荡不羁;古代自己矜持的人还有不可触犯之处,现在自己矜持的人却一味恼羞成怒,无理取闹;古代的愚人还直率,现在的愚人却只是欺诈罢了。”

可以用金山词霸在线翻译。


孔子说:损友有三友,益友有三友。请问损友有哪三友?益友有哪三友!求学...
损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选自《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其原文为: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是什么意思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使他们来归附。 故:承接前面“夫如是”,译为“仍”。 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附。 全句是: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什么意思啊
意思为: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草率;话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这叫有话不说;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叫做盲目。出自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的《论语·季氏篇》。原文如下: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有关孔子的资料
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论语·季氏》) 《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故孔子不仕,退而修 《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阳虎劝孔子出仕, 孔子没有明确表态。此事当在鲁...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所说的三段话的驳论论点分别是什么?
第一段,认为他们应义不容辞地制止季氏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并对季氏将伐颛臾表示坚决反对。然后从三个方面充分说明理由。第二段,引用周任的话,如果臣子不能尽职,宁可辞去职务,也不应尸居其位,徒得俸禄。季氏将伐颛臾的僭越行为是孔子所不能容忍的,是看守人员的失职。第三段,他先批评冉有...

孔子说的"陪臣执国命'是什么意思?
译文: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论语》的《季氏篇》。原文: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是啥意思?_百度...
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德高的王公大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知道上天的意志,因而他不惧畏。他轻慢德高的王公大人,蔑视圣人的言论。”出处:《论语·季氏》——战国·孔子 ...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交朋友,与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出处:《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是什么意思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原文: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译文 孔子说...

既来之则安之是什么意思?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封丘县18071493175: 《论语·阳货》阳货说服孔子做的是什么官?阳货(1)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2).孔子时其亡(3)也,而往拜之,遇诸涂(4).谓孔子曰:“来... -
房颜福天:[答案] 孔子的仕途 孔子一生志向远大,一心想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为朝政出力.但事与愿违,他从20岁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初涉... 西元前504年,孔子48岁,鲁国大夫季氏家臣阳货劝孔子出来做官.因当时鲁国政权把持在季氏手中,季氏又受制于家臣阳货....

封丘县18071493175: 孟子和孔子的思想区别 -
房颜福天:[答案]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 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论语·阳货》)孔子是从维护“礼”的目的出发,来教育学生...

封丘县18071493175: 请理解《论语》里的语句,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4分) 示例: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祸起萧墙) (1)其... -
房颜福天:[答案] (1)患得患失(2)众星拱月(3)文过饰非(4)待价而沽(一题1分,共4分) 分 析: 本题考查概括《论语》中的成语,这要熟悉和理解文本,又要在自己的成语库中提取相关成语.此题出处的原文都有部分词语提示了成语信息.按照这些信息在词库中提取...

封丘县18071493175: 论语高中必背的名句 -
房颜福天: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封丘县18071493175: 谁最早提出“知情意行”的说法 -
房颜福天: 最早出自孔子. 孔子言论常常涉及“知情意行”:重“知”.学习最首先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感知的过程要通过知道、了解.孔子主张好学,极力倡导多闻、多见、多问.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治氏》)、“多见阙疑”...

封丘县18071493175: 从“遇诸途”看孔子对待阳货的态度 -
房颜福天: 孔子不喜欢阳货,这是读《论语》就可以知道的——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一个不愿见的人,偏偏躲都躲不开,此所谓尴尬人...

封丘县18071493175: 孔子认为《诗经》是一部思想纯洁的书,他说了些什么? -
房颜福天: 孔子非常重视诗的作用.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意思是说,诗歌启发人的心智,礼制使人言行规范,“立”得起来,音乐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 他关于诗歌的作用,还有一个最著名的论断:“小子何莫学夫诗...

封丘县18071493175: 古汉语中的疑问词有哪些? -
房颜福天:[答案] 古汉语中,疑问词包括①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②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③疑问副... (论语·季氏)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在上古汉语里...

封丘县18071493175: 《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请注意:是流传至今的成语论语》中
房颜福天: 1、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

封丘县18071493175: 有关孔子的资料 -
房颜福天: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