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文言文整理

作者&投稿:蓝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整理~

初 二 年 级 语文导学练讲学稿《岳阳楼记》(师)
课 题 27《岳阳楼记》 课 型 :讲读 主备人 封毅
审核;初二年级组 姓名: 2008 年 5月 6 日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课时安排:四课时
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热身。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 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恰 宠辱偕志 浩浩汤汤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 宝元三年,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滴,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霪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6、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优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呼: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无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四、积累文言现象: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⑵通: 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⑷空: 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⑸一: 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⑹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⑵ 微斯人(微 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⑴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⑶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⑷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⑸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
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
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四题。
2、预习《醉翁亭记》。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对本文段理解不正确的是( B )。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2、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C )。
A.浩浩汤汤( shāng )
宠辱偕忘( jiē ) xié
B.岸芷汀兰( dīng ) tīng
谪守巴陵郡( zhé )
C.一碧万顷( qǐng )
霪雨霏霏( yín )
D.心旷神怡( yí )
阴风怒号( hào ) háo
⒉对下列画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C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
朝晖夕阴(日光)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
百废具兴(兴办)
C.南极潇湘(尽)
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⒊下列画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去国怀乡
敌国外患
C.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⒋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D )。
A.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河曲智叟亡以应。
D.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⒌下列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C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
⒎《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
”的远大政治抱负。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⒏选出对加点字“或”、“为”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 因为 B.或者 心情
C.也许 心情 D.或者 因为
⒐请给下面一句话划分节奏。
居 / 庙 堂 / 之 高 / 则 忧 / 其 民
⒑选出对“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悲苦两种情况。
B.指“唐贤”与“今人”这两种不同的人。
C.指“迁客骚人”中览物而喜与览物而悲的两种情况。
D.指“忧谗畏讥者”和“心旷神怡者”.
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正确意思是:
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⒓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
13、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石潭记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 心乐之。 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 近岸, 卷石底以出, 为坻, 为屿, 为嵁, 为岩。 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 龚古, 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 曰奉壹。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第26课 小石潭记
一、重点字词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huáng竹 心乐lè之 清冽liè卷quán石 坻chí 屿yǔ
嵁kān 翠蔓màn 蒙络摇缀zhuì 参差cēn cī披拂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寂寥liáo 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龚gōng 古 隶lì
(二)、解释下列词语
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 .篁(huáng)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带上的玉质装饰物。鸣:发出声响。 4.心乐之 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也可翻译成“喜欢”之:代词,指佩环发出的声音。5.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6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7.见:看见。 8.水尤清洌: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洌 :水清澈寒冷。洌:清凉。 9.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0.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1.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2.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3.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蔽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络:缠绕。差:长短不一。14.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上下,左右,光景 15.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空:在空中 。依:依托。1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布:照映,分布。 澈:透射。17.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8.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 19.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0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1潭西南而望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 2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蛇:像蛇一样。斗:像北斗星一样。见:看见。 23.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2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静悄悄的。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使动用法)使……寒冷。 25.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 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景象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27.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28.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而:表修饰。 隶:随从。从:跟随,动词。 29.二小生:两个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三)、古今异义
1、崔氏二小生 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名称,扮演青年男子。
2、乃记之而去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与“来”相对。
3、闻水声 闻: 古义:听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不可久居 居: 古义:停留。 今义:住。
5、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古义:大约。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影布石上 布:古义:映照,分布。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四)、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
3、清:(1)清澈。(水尤清洌);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6、乐:(1)以…为乐,喜欢。(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而。(卷石底以出); (3) 用,把。(全石以为底。)
8、游:(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9、环:(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0、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五)、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0、心乐之。乐: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1、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随从,跟着。
(六)、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我”)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二、重点句子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幽静深远,到处都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题字离去。
9、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灵活。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字子厚,因其出生于河东,故又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和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七人并称“唐宋八大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多篇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是第四篇。其作品有《江雪》《捕蛇者说》《黔之驴》等。
四、阅读练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间接(侧面)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文中 隔篁竹,伐竹取道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4、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6、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⑴ 鱼静态的句子: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7、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闻水声,如鸣佩环。
8、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9、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11、第一段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
(二)、回答问题。
1.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 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3.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 主旨:本文通过写景,把景物与心情(寓情于景)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透露出了自己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5.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侧面写水)。
6、“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
7、寄情山水,排遣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带来的悲凉、抑郁的心情。
8、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本段用侧面描写来写水。运用动静结合,用鱼儿的清晰可见,“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来突出了水的清澈。
9、潭上有什么景物? 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1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他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1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辞格:比喻。)
1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竹树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1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5.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左右,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6.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17.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平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18.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19、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从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三个角度写小石潭,写水时,文中运用了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20、以本文内容对对联:上句:桃花源和平安宁 下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2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鱼的?在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绘出生动的画面,并用上了拟人化的手法,突出了鱼儿的活泼可爱。也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境。
22、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答:因为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2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何作用?答:这是揭示全文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澈。洌:清凉。 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 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 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磐石。 16.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17.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 18.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 19.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彻:透过。 20.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21.俶尔远逝: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 22.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 23.乐:逗乐。 24.潭西南而望:在潭上向西南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 2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身)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蛇:像蛇一样 26.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 其:那。 27.不可知:不能够知道。 2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静悄悄的。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2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清:凄清。 30.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景象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 31.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 32.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 33.龚古:作者朋友。 34.宗玄:作者的堂弟 35.隶而从者:我带着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 36.二小生:两个年轻人。生,对读书人的尊称。

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 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 今义:住。 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6、布:古义:映。 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5、见:(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而。卷石底以出; (3) 把。全石以为底。 8、而 (1)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并列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作停顿词。潭西南而望。 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10、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11、为 (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彻。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而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名词作状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在空中 4、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蛇:像蛇爬行那样 5、潭西南而望 西南:向西南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虚词的用法
而:1.谭溪南而望 (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 乃: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 (因为)

主旨
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zhuì),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yī)。

2020.03.07.21.34.13




小石潭记是文言文还是古诗
《小石潭记》的题材是文言文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唐代〕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 通:佩)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文言文小石潭记文章结构
1.线索:发现石潭——潭中风物——潭水来源——潭上氛围,即游览的线索.结构: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特写镜头)→小潭源流(形象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2.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

小石潭记中的文言现象
6、而 (1)记之而去 (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的词)(2)隶而从者 (不译,表并列关系)(3)潭西南而望 (不译,作停顿词)7、差 (1)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2)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8、见 (1)下见小潭 (发现)(2)明灭可见 (看见)9、游 (1)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

文言文小石潭记赏析
读着《小石潭记》,总是感觉是在听一首凄冷幽怨的古筝曲。自从我看到这篇课文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它,如果让我选 一篇最喜欢的文言文,那就一定是它...可这么一个小小的石潭,有些石头却“为坻,为屿。”说明作者把小石潭看成了一个大湖,也说明了小石潭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后面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小石潭记文言文
2017-05-25 小石潭记文言文 1 2015-05-31 文言文小石潭记文章结构 50 2017-12-08 谁有《小石潭记》文言文和翻译 2 2013-12-14 文言文 小石潭记 的翻译 131 2011-03-05 小石潭记文言文整理 34 2013-07-05 有哪些文言文与《小石潭记》相类似啊? 16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

游览后写文记存用文言文怎么说
参考: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

小石潭记特殊文言文现象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3. 小石潭记的句子特殊结构及作用 文中的特殊句主要是省略句和倒装句。省略句,使得句子简洁...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的原文及翻译
初中文言文《小石潭记》是一篇描绘山水美景与作者内心情感的佳作。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发现过程,以及对潭水、石底、鱼群和周围环境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潭水的清澈、石景的奇特和自然的静谧。文章中,潭水如佩环撞击的乐音,鱼儿的空游和嬉戏,以及曲折的溪流,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作者在游赏过程中...

文言文小石潭记翻译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游信州玉山小岩记文言文
3. 游双溪记文言文翻译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⑵,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同人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舍⑶,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人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文言文整理 -
晁枝雷立: 注释; 1从:自,由 .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玉佩、玉环,都是系在腰带上的...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整理包括古今异义、重点字音、重点解释、一词多义等
晁枝雷立: (1)隔篁(huánɡ)竹 水尤清冽(liè) 卷石底以出(quán) 为坻(chí) OA然不动(yí... 课文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不...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中的文言文知识点 -
晁枝雷立: 一、词语: 水尤清冽:格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为坻,为屿,为嵁: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隶而从者:跟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简短 -
晁枝雷立: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

铅山县18491811953: 文言文阅读(共8分)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
晁枝雷立:[答案]小题1:呆呆的样子 砍伐竹子(共2分,每题1分) 小题2:(1)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不可以长时间的停留,于是就记下这里的景色离开了.(共4分.每小题2分) 小题3:因为小石潭被树木所包围,罕有人...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 -
晁枝雷立:[答案] (1)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字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方面归类,解答此类题目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全文 -
晁枝雷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

铅山县18491811953: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关的文言常识、文学常识、阅读笔记一定要详细,摆脱,全面,一定是要相关的谢谢老 -
晁枝雷立:[答案] 小石潭记 原文: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
晁枝雷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

铅山县18491811953: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
晁枝雷立: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