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怎样封王,封爵的?

作者&投稿:资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的官位和爵位是怎样划分的?~

西汉初分封了八个异性诸侯王,不久大多扫除,又分封了一批同性诸侯王于关东,镇土抚民。初期诸侯王国一般较大,常有几郡,国内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平七国乱后削减,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光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损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到后来的王国不过相当一郡,且王死后诸子皆可分其地,越来越小。东汉略如西汉制,以皇子封王,其郡为国,置傅、相、中尉等。 侯(即二十等爵中的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侯国建制相当于县,有国相,相当县令,受所在郡守节制。列侯另有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数官。朝廷京师设主爵中尉管理列侯,景帝时改由大鸿胪管理。东汉时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 汉仍承秦二十等爵(武帝时改彻侯称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后其爵渐轻,武帝时在此之外,又特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规定立功受爵的将士可以补吏,可以赎罪,功劳超等者,大者封侯,小者补郎,使受爵者得到实际利益。但是,由于规定了武功爵可以买卖,所以也就无法避免爵位朝轻、滥方向发展。东汉时期,由于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度基本上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其余的后来几乎名存实亡。东汉末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又设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侯十五级,皆为不食租的虚封。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封爵1、曹魏的封爵自曹魏起正式废除了秦汉以来的二十等爵,实行公侯伯子男五等制度,以后为历朝所沿行。魏文帝黄初年间,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最初在乡侯之下还有亭侯,后省)、关内侯。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封诸王皆为县王,以县为国;明帝太和六年再调整,改封诸侯王,以郡为国。王国置相、都尉(以上五品)、傅、保、友(以上六品)、郎中令、中尉、大农、司马(以上七品)、家令(八品)各一人;公国职员如王国;侯国置相(八品,相当县令)一人以及家令、家丞、傅等家臣。 除以上九等爵外,也有对庶民、士兵的赐爵,即曹操时在关内侯以下创立的名号侯、关中侯、关外侯、五大夫侯,皆为不食租的虚封。2、两晋的封爵 晋武帝咸宁三年(275年)定制,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 、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关内侯。非皇子不得封王,宗室封爵有公、侯、伯、子、男(其中又有郡公、县公、郡侯、县侯之别);功臣有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子、开国男、乡亭侯(乡侯和亭侯)、关内侯、关外侯等。五等爵上加“开国”二字西晋时较少,东晋多以此酬异性功臣,其建制不久,常与原五等爵混称,沿用至后世。从官品上看,开国郡公、县公为一品,开国县侯、伯、子、男为二品,县侯三品,乡侯四品,亭侯五品,关内名号侯六品 ,关外侯七品。 晋武帝时对王国制度有具体规定:大国二万户,兵五千(置三军,中军二千,上下军各千五百);次国一万户,兵三千(置上下两军,各千五百);下国五千户,兵一千五百(置一军)。公之制同王之下国。侯不满五千户,亦置一军,兵千人。诸王子除嗣王外,依次按公、侯、伯、子、男递降。王、公、侯国均以中尉领兵。王国置相(后改称内史),王官除傅、保、友、郎中令、中尉、大农、常侍、侍郎外,职官略同郡,以上均由朝廷任命 。租调由王“三分食一”(东晋改为“九分食一”)

燕王卢馆
梁王彭越

长沙王吴芮楚王韩信

  简单地说只封同姓王,汉朝,沿用秦二十等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另增设王爵。【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临战,斩敌首一级(颗),即赐爵一级。】

  将军封王,在大汉开国初期还是有的,刘邦与项羽相争时,先后分封七个异姓王,楚王韩信、赵王张敖、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后为卢绾)、长沙王吴芮。【称帝后,又分封同姓子弟九王,诛杀异姓王,汉高帝五年(前202)七月,燕王臧荼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镇压。九月,俘臧荼,随即封卢绾为燕王。六年十月,有人上书密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计,以巡游云梦为名,通知诸侯在陈聚会,乘机囚韩信回长安,取消其楚王称号,贬为“淮阴侯”。十一年阳夏侯陈豨与投降匈奴的韩王信勾结叛乱,刘邦亲率军队平叛。吕后以韩信在长安图变之罪,将其诛杀。不久,刘邦又以梁太仆告发彭越为由,逮捕彭越,废处蜀地。吕后为除后患,将彭越诱至长安,诬以谋反罪,随即处死。淮南王英布得知韩信、彭越先后被除,惶恐不安,遂起兵叛乱,被刘邦平定,兵败被杀。同年燕王卢绾因与陈豨有谋事泄,刘邦又派樊哙、周勃将兵击之,卢绾带几千人逃入匈奴。另外,赵王张敖(张耳之子)也因赵相贯高谋反受连,被贬为宣平侯。至此,7个异姓王中就只剩下长沙王吴芮,因地少力弱,忠于汉朝中央而得以保留王位。】自此非刘姓不王。所谓万里觅封侯,将军们的梦想也就是万户侯了。

  将军的职位就多了,大体如下:大将军,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以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前将军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横江将军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护军将军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安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平南将军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后将军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武卫将军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建威将军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军祭酒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建武将军曹魏置,第五品。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虎威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安远将军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折冲将军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破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平东将军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北将军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奋威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督军校尉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儒林校尉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军议校尉参议军事的官位。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汉八校尉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中垒校尉,屯骑校尉。

  西园八校尉典军、上军、中军、下军、左军、右军、助军左、右校尉

汉代初分封的诸侯国国王既有同宗,也有异姓功臣,比如有淮南王英布,齐王韩信,梁王彭越,这几位都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因此刘邦开创西汉成为皇帝后,他们也被封为了王。但后来英布,彭越等人的叛乱,韩信也被贬为淮阴侯后被吕后诛杀,自此就没有在西汉出现异性诸侯王。
最初的诸侯王一般是皇帝的兄弟和儿子,当他们死了之后由他们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就是正妻生的长子),若犯了罪会被削除王位,原有封地会被中央收回。直到汉武帝,发布推恩令,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表面看是恩泽,但实际上是在借此机会使原有的诸侯国自己瓦解,因为诸侯国会变得越来越小,诸侯王的权利也越来越少,以此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至于封爵,就没这么多讲究了,一般有功的文臣武将,甚至是望族的子弟皆可封侯。
至于将军,汉制的将军等级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再往下就是前、后、左、右将军以及杂号将军(比如贰师将军等)。大将军掌握全国兵马,是领兵之最高统帅。车骑将军是典京师兵卫,掌宫卫,是战车部队的统帅。右将军的职务或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这一般都是按照能力来授予任命,但一些立有大功的高级军官或者重臣也会获得将军的封号,但不一定掌兵。
除了汉初的韩信等人,西汉后来再没有异姓的诸侯王,异姓的将军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肯能被封王。西汉名将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并且做官做到了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全国政治以及军事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算是这样他也没有被封王,而仅仅是被封为长平侯。

按照姓氏,功劳。


中国爵制的魏晋南北朝
北朝取消列侯,王、五等封爵成为主要的封爵爵称。①诸王封爵。西晋设国王、郡王(分大、次、小)、县王,各有多少不等的食邑户数。东晋南朝,仅禅代前期的异姓篡代者封国王。一般情况下,皇子才能封郡王(亦分大、次、小3级)。北魏前期,异姓多封王,但袭爵者即降为公。孝文改制,唯宗室封王,并...

古代封王的等级,比如亲王,郡王
魏晋南北朝时期,赐爵制遂废弃。魏晋南北朝魏晋之际,设置五等封爵,东汉以来的王、列侯二等封爵,变为王、五等封爵、列侯三大层次封爵。北朝取消列侯,王、五等封爵成为主要的封爵爵称。诸王封爵。西晋设国王、郡王(分大、次、小)、县王,各有多少不等的食邑户数。东晋南朝,仅禅代前期的异姓篡代者封国王,如刘裕...

封爵制度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封爵
王为皇室宗亲独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宗室、功臣都有,均有封地;县侯、乡侯、关内侯为功臣及子弟起家封爵,无封国,食租税。王至男视官一品,县侯视三品,乡侯视四品,亭侯视五品,关内侯视六品。黄初三年始封皇子为王,并封王之庶子为乡公,嗣王之庶子为乡侯,公之庶子为亭伯;黄初五年改...

中国古代朝廷贵族封号有哪些?
魏制: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西晋爵位非常繁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南北朝王爵非皇子不封;公(郡公、县...

中国古代公爵侯爵伯爵的封号
1、汉代 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 窦婴 魏其侯 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东)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氏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wèi jī hóu】。武帝初,任丞相。元光三年,窦婴至交灌夫因在酒席中对...

宋朝的时候王爷的封号是根据什么命名的?
南朝梁、陈封爵有亲王。隋炀帝定制,以皇帝伯、叔、兄弟及皇子为亲王,唐以皇帝兄弟及皇子为亲王。清朝的王公贵族们。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

明朝的皇室等级,各种详细资料:特别是关于分封的。
皇帝的嫡长子被封为太子(能不能当皇帝另说),其他的儿子会被封为王爷,通常都是一字王,如太祖分封了秦王、晋王、燕王(后来造反当了皇帝),他们被称为皇子。一般成年后受封后,去封地,无故不得离开。这些这些王爷的嫡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王爷其他的儿子被封为郡王,也就是二字王,封地在其父亲...

蜀汉的封爵制度是怎样的,怎样才能被封王?
在蜀汉时期主要分为乡候、县候、亭侯,在刘备刚刚登基称帝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全部分封王,后来又立长子刘禅为太子,这种做法其实和之前的东汉是一模一样的,基本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动。在称帝以后,刘备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巩固自己的政权,所以说这个时候封王封爵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够显示自己...

中国爵位的各朝
南朝封爵沿袭东晋,唯封君对封国再失治权。陈朝增郡王爵、藩王爵。北魏道武帝皇始元年始封五等爵,天赐元年废伯爵、男爵,后复之。除皇子外,功臣也得封王。景明元年定制:置王、开国郡公、散公、侯、散侯、伯、散伯、子、散子、男、散男,凡十一等。封国租税取率:王食半,公三分食一,侯伯四分食一,子男五分...

清朝是怎样封王的?
(上面四等爵位每一种又细分为三等,如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仅俸银和禄米有差别)清代异姓封王的列表 清朝对王爵(含亲王、郡王)册封非常谨慎,除宗室的世袭王爵外,只有功勋卓著的皇子或宗室,蒙古及外藩首领可获封王。1、异姓封王者 吴三桂(顺治元年五月,平西,康熙元年...

延安市15125593812: 关于汉朝王爷的问题!急! -
尘钩碘海: 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皇帝的子、弟封王;异姓的功臣封候,统称列候.封了王、候,就有封地,但与周朝按封地的大小区分者不同,汉代受封爵者既没有在封地内统治的权利,食禄也该为以征收封地内居民的赋税拨充,按民户多少计算.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代有王爷吗? -
尘钩碘海: 有 汉代是分封制,所有皇室子弟都封国到外地,成为封国王,他们的妻子称王后、王妃,其实这些藩王的妻子等级和皇帝后妃的等级一样. 汉代因秦朝的暴政,对郡县制产生恐惧,为了巩固汉家天下,将除太子外的所有皇子分封藩国,称某国王,其嫡妻称王后,其他妃子按等级称王妃、夫人等.藩王在封国内权力如同皇帝,封国的赋税由藩王征收、使用,皇帝无权过问,这一点清朝的王爷不如他们. 藩王和皇帝的亲疏,决定封国土地的大小、富庶,同时还决定封国王及他的妻子们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封国,其王后、王妃、夫人的等级也不同,同时封国每年接受朝廷的赏赐也是根据等级来的.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朝列侯有哪些 -
尘钩碘海: 汉初十八列侯酂侯 萧何 、 平阳侯 曹参 、 宣平侯 张敖 绛侯 周勃 、 舞阳侯 樊哙 、 曲周侯 郦商 鲁侯 奚涓 、 汝阴侯 夏侯婴 、 颍阴侯 灌婴 阳陵侯 傅宽 、 信武侯 靳歙 、 安国侯 王陵 棘浦侯 陈武 、 清河侯 王吸 、 广平侯 薛欧 汾阴侯 周昌 、 阳都侯 丁复 、 曲成侯 虫达至于韩信等人已经成为诸侯王了,不在此列吧 .后面的也不怎么出名……实在没办法找了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代除了王爷还有什么 -
尘钩碘海: 一、古代王爷的封号 1、最普遍的做法是根据封地来定封号,最大的是以地区或州的名称来命名,如:齐王、蜀王、魏王等;其次是以郡县来命名,如:淮南王、颍川王、陈留王等,汉朝、唐朝、明朝大都使用此种方法来命名,并且主要用于...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代的封侯制度是什么? -
尘钩碘海: 白马盟誓是说非刘不王,非功不得封侯,虽然之后被吕后等政治集团给破了几次戒,可是在西汉一朝还是执行的比较好的 原来的封侯封王制度是政治与经济特权结合的,但是在武帝削番后政治特权受到了特别的削弱...

延安市15125593812: 谁能告诉我汉朝的爵位等级啊? -
尘钩碘海: 爵禄制度 汉沿秦制,设爵以赏功.禄,既指官员的等级,也是官员官俸的数额. 爵 高祖未称帝时,杂用六国旧制对有功将士封爵,名目不一.汉朝建立之后,沿用秦二十等爵.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朝皇帝的直系子孙不是都会封王封侯吗?为何《汉书》中会有史皇孙 皇曾孙这样的称呼而不称呼他们的爵位 -
尘钩碘海: 并不是直系皇族一生下来就有爵位的.一般,汉代是到14岁时行加冠礼,之后皇帝会赐予爵位或者举行承袭爵位的大礼.但自汉武帝元狩二年,汉代颁布推恩令和后来酹金夺爵政策的实施,使得一部分王变成侯,侯被削去.也可能是因为这些人被削去爵位或者还没有被授予爵位,所以不称呼吧.我感觉这个不重要,但是你看书真细心.

延安市15125593812: 急求古代王爷的封号和品阶,最好是架空历史和汉朝的,清朝的不要.宫斗要用的,只要满意一定采纳 -
尘钩碘海: 汉朝 一般是王爵和侯爵 汉朝常用王爵 赵王燕王 河间王 中山王 常山王 江都王 广陵王 鲁王 楚王 济南王 济北王 齐王 定陶王 淮阳王 淮南王

延安市15125593812: 汉朝的王爷为什么有的是一字王有的是两字王? -
尘钩碘海: 汉朝的王爷是根据封地命名,比如封在代国,就是代王,封在济南,就是济南王

延安市15125593812: 请问我国古代封爵的有关情况比如公侯伯子男五爵位的待遇各是什么?
尘钩碘海: 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