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耳23岁时创作了国歌,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作者&投稿:宓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聂耳的一生,可以用“天才”两个字概括:少年天才,天妒英才。因为游泳溺水,他在这世界只停留了短短的23年,而且真正做音乐只有不足三年多时间,却留下了至少37部作品(有人考证认为多达42部)。除了每一个中国人熟知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卖报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金蛇狂舞》、《茶山情歌》等,影响力绵延至今,更被赞誉为“人民音乐家”。

  • 因为耳朵“特异”,成为名字的由来

聂耳的本名是聂守信,字子义,所以他17岁考广东戏剧研究所时,用了个“聂紫艺”的化名。

聂守信天生对音乐敏感,很多人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同时他的耳朵还能一前一后地动,实在很特异,因此很多人都叫他“耳朵先生”,于是他索性把名字正式改成了聂耳。

  • 命运多舛,穷且益坚

聂耳出生于距今109年前的云南昆明甬道街,四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为了家计开始学医,并通过了医生鉴定考试,通过挂牌看病维持生活。

聂耳7岁时进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天资好,学习好,但是家境贫寒,无礼缴纳服装费用,不得不转入私立的求实小学——那时的私立和今天的私立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使他得以继续学业

聂耳极有音乐天赋,自幼跟家人和邻居竹笛、二胡、三弦,小学时担任过学生音乐团指挥;上中学后开始尝试学习钢琴弹奏,并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活动;16岁被云南第一师范学校录取后,又学习了小提琴。这些都为他以后的音乐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 生逢乱世,热血当歌

聂耳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的乱世之一,战乱频繁,民不聊生。1928年末,还是师范学校学生的聂耳加入了军阀的“学生军”,并随军到了广州,后来部队解散,他流落街头,之后凭着音乐才能被广东戏剧研究所录用,不久回到昆明。

1930年,因为参加革命活动,随时有被捕可能,聂耳离开昆明到了上海,加入了“明月歌剧社”。两年后,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抗战运动,掀开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在此期间,聂耳结识了戏剧家田汉,两人一个作词一个作曲,完成了许多鼓舞民族信心和勇气的作品,也结下了高山流水般的友谊。

  • 《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经过

1934年秋末冬初,田汉创作完成《凤凰涅槃图》(拍成电影后定名《风云儿女》)的初稿,并在最后一页写下了主题歌歌词,也就是后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当时的歌名叫《军歌》,数月后由孙师毅转交给聂耳谱曲。

此时田汉等左翼文艺工作者先后被捕,年轻的聂耳满腔怒火,两天时间内就谱出了初稿,并改名为《进行曲》,随后他也面临被捕风险,只能撤离上海,准备取道日本赴苏联学习。

在日本期间,聂耳完成了作曲定稿,寄送回国。作为电影投资人的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之前加了“义勇军”三个字。随着电影的上映,《义勇军进行曲》被广为传唱,铿锵有力、不屈不挠的旋律从此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向前。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与田汉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绝响,1935年7月17日,23岁的聂耳游泳时不幸溺亡于日本海。天妒英才,英魂不朽。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每当这些熟悉的旋律响起,每名中华儿女都会心有感触,都会想到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伟大音乐家——聂耳。

1912年2月14日,云南昆明甬道街的小房子里,聂耳出生了,父母给他取名聂守信。聂耳的童年经历是非常坎坷的,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了,l家庭失去了经济支柱,生活逐渐开始穷困潦倒。

面对生活困境,聂耳母亲努力学习医学,不久后,顺利通过了医生鉴定考试,取得了挂牌看病的资格,家庭情况稍微好转,但也只是勉强维持。

聂耳7岁时,开始就读于昆明师范附属小学,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后来,生活更加艰难,因无力缴纳服装费用,被迫转学。1922年初,聂耳就读于私立求实小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他的学杂费获得了减免。

聂耳自幼就非常喜爱音乐,经常向家人和左邻右舍邻居请教,学习了竹笛、二胡、三弦等民族乐器的吹奏技巧。读小学时,更是积极参加学校的课余音乐活动,曾担任过学生音乐团指挥。

1925年,13岁的聂耳,被云南第一联合中学录取。在这里,他经常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读了很多进步书刊。另外,聂耳开始学习音乐专业知识,尝试学习钢琴弹奏,并经常参与校内外的音乐活动。

1928年深秋,聂耳被云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录取。在这里,聂耳开始了对小提琴的学习,并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11月底,聂耳瞒着母亲加入了军阀的“学生军”,开始了新兵训练。1929年3月,他随军到了广州,因为部队解散,他开始流落广州街头。

1929年4月中旬,聂耳化名聂紫艺,凭借着优秀的音乐才能,被广东戏剧研究所录用。但是,当年5月份,他又返回了老家昆明。1930年7月,因参与革命活动,有被捕的可能,在其家庭的帮助下,离开了昆明,来到上海。

1931年4月,聂耳加入“明月歌剧社”,他的录取用人黎锦晖给他取名新的名字“聂耳”。

1932年,一二八抗战运动在上海全面爆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此起彼伏。这个时候,聂耳认识了戏剧家田汉。同年,聂耳组建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从此以后,聂耳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认真思考、积极创作,很多知名作品相继出世。




聂耳23岁时创作了国歌,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与田汉合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绝响,1935年7月17日,23岁的聂耳游泳时不幸溺亡于日本海中。天妒英才,英魂不朽。

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2009年9月10日...

聂耳生平简介
20岁那年,聂耳更是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贵人——“中国近代歌舞之父”黎锦晖,黎锦晖当时就被聂耳的音乐天赋给震惊了,破格将他收入明月歌舞团,而“聂耳”这个名字,也是在这里诞生的,当时大家都说聂守信的耳朵特别灵,简直是“耳朵先生”,久而久之,便有了“聂耳”这个名字,他也索性将此改为自己的...

聂耳的一生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中乐家聂耳死时多少岁?
■只有23岁的短暂生命,却做过学生、士兵、店员、演员 ■到上海后,他为生活所迫去烟店当店员;19岁才正式开始艺术生活。因耳朵非常敏锐,别人起了个绰号叫“耳朵先生”,他索性改名聂耳 ■吹响抗日号角的音乐家不幸死于敌国,郭沫若认为致溺原因不明 聂耳,原名聂守信,号子义,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市,...

现在20多岁了,才开始学乐器晚不晚
聂耳18岁时来到上海寻梦,19岁开始学琴,20岁开始作曲,23岁时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除了国歌之外,他还有多首作品传世,如《卖报歌》、《毕业歌》、《梅娘曲》等,都是中国人耳闻能详的歌曲。他改编的《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晓》,被国际音乐界视为中国民乐...

聂耳是怎么死的?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

聂耳的代表作是什么?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聂耳为什么只活了23岁?
聂耳是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的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轶事典故: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

聂耳在日本有什么事迹
因为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是聂耳逝世的地方。1935年3月,鉴于当时国内形势严峻,聂耳到日本投奔自己的兄长,但不幸在7月17日到海边游泳时溺水身亡,时年23岁。聂耳的遗体后在藤泽市火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藤泽市民得知聂耳所作《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新中国的国歌后,发起纪念聂耳的运动,并在聂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