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作者&投稿:营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

  文言文:用文言写成的文章。而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
  甲骨文:殷朝和周朝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有实物可证的最早的汉字。
  隶变:文字学上指篆书改写成隶书的经过。
  词义缩小:指一个词的意义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如“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秽气。
  词义扩大:指一个词的意义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包括肉、禽、蛋等主食以外的食物。
  【说明:不同的教材,概念的定义不同。这些名词解释可供参考,不属于指定教材的定义。】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1、六书:是汉代人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造字法。
3、指事: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现词所概括的客观事物或抽象概念造字法。
4、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表意符号以表达新义的造字法。
5、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读音、形符表示词义范畴的造字法。
6、假借:是利用字的同音关系,借用别的词的书写形式以记录新词的用字法。
7、古用今废词:是指词汇在新陈代谢中被历史抛弃了的词。
8、古今通用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的、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语里的词。
9、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是指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10、词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引伸出来的意义。
11、假借义:是从音同音近字的假借而产生的意义。
12、单音词:是一个音节代表一个词,在书面语里是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13、复音词:具有两个或几个音节的词就是复音词。
14、同义复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素构成,其意义是一个词素的意义为主,另一个词素起辅助作用。
15、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词素组合而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意义成为该复合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起陪衬作用。
16、单纯复音词:从音节上说,它属于复音,而就结构上说,它又是具有一个词素的单纯词。
17、合成复音词:由两个或几个词素按照一定的构词方式组合而成的复音词。
18、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9、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20、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1、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22、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23、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
2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5、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名词活用为动词后,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古汉语分为 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人民的 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 古代汉语只指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 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我们通常学习和研究的古代汉语指的是文言文。文言文的范围很广,先秦两汉的 典籍,是正统的文言文。而六朝以后模仿先秦两汉的作品写成的古文也是文言文,如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的文章, 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龚自珍的《 病梅馆记》等都是文言文,都是古代汉语学习、研究的内容。至于古白话,它不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的差异不大。如 佛经, 唐宋传奇, 宋元话本,明清 白话小说等,它们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很小。即使其中保留着一些文言的 词语和语法规则,只要我们学会文言,古白话也能理解。因而古白话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而学习文言文这一部分,又偏重于散文而不重学诗。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是汉族的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汉语方言中有遗留。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重点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中国 社会 科学院语言 研究 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78年出版。以记录 普通 话语汇为主,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约五万六千余条,二百七十余万字。 * 出版补编,收字、词约二万条。1996年出版修订本,收字、词六万余条,三百余万字。 词语分解 现代的解释 ...

古代汉语 名词解释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汉族的古代语言。从广义上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1]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在部分汉语方言中有遗留。中文名 古代汉语 外文名 Classical Chinese 使用年代 五四运动前 使用地区 古中国 文字 甲...

古代汉语的名词解释
3.摘要本文就北京大学郭锡良先生等编写的《古代汉语》教材(北京出版社1990年4月版)文选部分的某些注解,或作补充解释,或作订正。4.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地认识到,只有体现古今沟通的精神,才能使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使现代汉语学习与对外汉语教学进一步丰富起来。5.摘要古代汉语中形容...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五音 传注体 古今字 本义
五个不同的发音部位将中古的36字母(即36个声母)分为五类,故称五音,如果再细分一些,从舌音中分出半舌音“来”(L)母,从齿音中分出半齿音“日‘(R)母,就分成七组,则称七音.中国古代儒家典籍有"经"和"传"之分."经"指古书原文,"传"是后人作的,又叫"传注",是对经书的解释.传注体指...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1][2]《诗经》的...

古代汉语常考名词解释是什么?
古代汉语常考名词解释:1、汉语字典的 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四声”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ān)子(zǐ)圣(shèng)哲(zhé)”;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

字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

古代汉语六书名词解释
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急求!!!! -
常荀抗痨: 1.五经 指的是、、、、这五部典籍.2.春秋三传 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3.双宾语由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组成.直接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间接宾语表示谓语动作的方向(对谁做)或动作的目标(为谁做),间接宾语紧接在谓语动词后,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它和直接宾语组成双宾语.

福山区15999209947: 请教几个古代汉语的解释 -
常荀抗痨: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急迫 2.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 赠送3.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城:城池大小 国:诸侯国 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 侵:侵犯 5.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伐 :征伐6.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郑伯克段于鄢》) 袭 :偷袭7.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触龙说赵太后》)攻:攻打 8.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 存 :生存9.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食:吃 10.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居:住

福山区15999209947: 名词解释(关于古代汉语)要有例子有分析.1.古代汉语2.同音词3.偏义副词4.联绵词5.词的本义6.词的引申义7.六书8.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希望学中文的前辈们可以帮帮我,很急…谢谢! -
常荀抗痨: 古代汉语:古代汉族人所用的语言.联绵词:写出来是2个字,读出来是两个音,连个字不能分开来讲.异体字:是指在某一个历史时期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一样的字.通假字:就是借以词,以音同音近为前提,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常荀抗痨: .“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 “辈” 读 双唇音,说明 的 上面 的 声旁 “非” 在 古代 读 双唇音.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起)”、“孵(鸡崽叽)”、“(黄)蜂” 的 声母 分别 读 “袍”、“抱”、“烹”.湖南 东安 的 “冯,逢,缝” 等 读 “彭”.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
常荀抗痨: 1幼年丧父的孩子2孤独3王侯对自己的谦称4辜负

福山区15999209947: 中国古代汉语——名词解释:如字 -
常荀抗痨:[答案] 一种注音法.同一个字形因义不同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法的时候,按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法叫读如字,例如“美好”的“好”读上声(区别于“喜好”的“好”读去声).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古读 声训 -
常荀抗痨:[答案] 古读,顾名思义就是指一个字在古代的读法. 声训即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声音线索探求和贯通语义的训诂方法.它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取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字词.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五音 传注体 古今字 本义 -
常荀抗痨:[答案] 汉语五音是指唇、齿、牙、舌、喉五音,是按照声母发音部位不同划分的.五个不同的发音部位将中古的36字母(即36个声母)分为五类,故称五音,如果再细分一些,从舌音中分出半舌音“来”(L)母,从齿音中分出半齿...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专题名词解释古无舌上音 -
常荀抗痨:[答案] 这是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

福山区15999209947: 古代汉语中统言、析言、章句、因声求义这四个名词的解释是什么啊? -
常荀抗痨:[答案] 统言——也叫浑言、通言、散言.同析言相对.训诂学中分析同义词的术语,用以说明词的共同意义,而不计较其细微差别.析言--又称“别言”,“分别言”、“分析言”等,就是分析的说,分别的说,是就两词(或多词)各自的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