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 含答案

作者&投稿:代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 的答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1、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5、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 氧气(O2) 氢气(H2) 二氧化碳(CO2)
药品 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 2KMnO4 == K2MnO4+MnO2+O2↑
或2H2O2==== 2H2O+O2↑ 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 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 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 P36 图2-17(如14的A)
或P111. 图6-10(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P111. 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 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①排水法(难溶于水) 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 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 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 正放 倒放 正放
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6、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 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 化学性质 用途
氧气
(O2)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 + 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 供呼吸
2、 炼钢
3、 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 + O2 ==SO2 (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 + 5O2 == 2P2O5 (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 + 2O2 ==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 可燃性:
2H2 + O2 ==== 2H2O
H2 + Cl2 ==== 2HCl 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 还原性:
H2 + CuO === Cu + H2O
3H2 + WO3 === W + 3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二氧化碳(CO2)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 CO2 + H2O ==H2CO3(酸性)
(H2CO3 === H2O + 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 + Ca(OH)2 ==CaCO3↓+H2O(鉴别CO2)
CO2 +2NaOH==Na2CO3 + H2O
*氧化性:CO2 + C == 2CO
CaCO3 == CaO + 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 作燃料
2、 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 + O2 == 2CO2
②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3CO + WO3 === W + 3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血液输氧的能力)
解题技巧和说明:
一、 推断题解题技巧:看其颜色,观其状态,察其变化,初代验之,验而得之。
1、 常见物质的颜色: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2、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亚铁)
蓝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 溶液、
液态固态O2(淡蓝色)
红色:Cu(亮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含Fe3+ 的溶液(棕黄色)
绿色:FeSO4•7H2O、含Fe2+ 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pH试纸变蓝色)、SO2
有臭鸡蛋气味:H2S
3、 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
① 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4、AgCl(就这两种物质)
② 蓝色沉淀:Cu(OH)2、CuCO3
③ 红褐色沉淀:Fe(OH)3
Fe(OH)2为白色絮状沉淀,但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灰绿色沉淀,再变成Fe(OH)3红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4、 酸和对应的酸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O2 + 2NaOH == Na2CO3 + H2O(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SO2 + 2KOH == K2SO3 + H2O
H2SO3 + 2KOH == K2SO3 + 2H2O
SO3 + 2NaOH == Na2SO4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② 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O2 + H20 == H2CO3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N205 + H2O == 2HNO3
(说明这些酸性氧化物气体都能使湿润pH试纸变红色)
5、 碱和对应的碱性氧化物的联系:
① 碱性氧化物和碱都可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uO + 2HCl == CuCl2 + H2O
Cu(OH)2 + 2HCl == CuCl2 + 2H2O
CaO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②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生成的碱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则不能发生此反应)
K2O + H2O == 2KOH Na2O +H2O == 2NaOH
BaO + H2O == Ba(OH)2 CaO + H2O == Ca(OH)2
③不溶性碱加热会分解出对应的氧化物和水:
Mg(OH)2 == MgO + H2O Cu(OH)2 == CuO + H2O
2Fe(OH)3 == Fe2O3 + 3H2O 2Al(OH)3 == Al2O3 + 3H2O
二、 解实验题: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
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
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
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
[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六)、自设计实验
1、 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 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如图),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三、解计算题:
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五)、解题技巧
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初中化学知识小辑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你上课那里去了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 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 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物质的结构: ?这些问题全在课本上

序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 物理 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 变化。
3:物质在 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4、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凑到 瓶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如果不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用1-2毫升,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即可。(3):用剩的药品既不能 放回原瓶 ,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 指定的回收容器内。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镊子 ,用过后要立即用的纸擦干净。粉状固体取用的方法是使试管 倾斜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送至试管 底部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块状固体取用方法是先把容器横放-,将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时,通常使用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筒内_凹液面最低处 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 上,不要__平放____或 倒放 在实验台面上,以免_沾污试剂___滴管和腐蚀_橡胶胶帽_____。用完的胶头滴管应立即用__清水____,以备下次使用。
4:托盘天平的使用: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 0.1克 。 (1):使用托盘天平称取物质时,应__右_盘放砝码左 盘放被称物。调整托盘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左边,应将右边的螺丝帽向右 旋转。
(3)称量前,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 大小相同 的纸片,然后将药品放在纸上称量。
5:捡查气密性: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两手掌 握住容器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物质的加热: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最少不低于其容积的1/4。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得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_酒精,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洒在台面上的酒精着火应立即用湿的抹布或沙土去扑盖。火焰分为内焰、外焰、焰心 。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给试管中的液体药品加热时,应使用外焰,并注意液体的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自己和他人,试管要倾斜与桌面约成45度角,并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以免试管里的液体沸腾喷出伤人。用试管给药品加热,都应选擦干试管外壁的__水____。用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_受热,而后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跟灯芯接触。
7:过滤:一贴二低三接触(理解)
8、洗涤仪器(1)洗涤方法:先到废液 后注水,振荡倒掉再注水,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宜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上下 或 旋转 移动试管刷,用力不能过猛。
(2)洗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即不聚成水珠,也不 成股留下。
9、仪器的连接:一般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
1:在钟罩中燃烧红磷的现象是:a:钟罩内水面上升约1/5体积,而不是全部 b:燃烧匙中有剩余的红磷 c:有大量白烟生成. 这个实验说明了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
2: 如果是用右图的方法进行实验,A瓶中水位上升 至 1/5 处,在此实验中,如果橡皮塞漏气,会造成结果偏小 。
3: 拉瓦锡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4:空气的成份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 0.03%、 稀有气体.94%、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稀有气体包括 氦、氖等。
5: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分为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气体污染物有: SO2 NO2 CO 。
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1)使用清洁能源 (2)积极植树造林 (3)废气处理后再排放(4)禁止焚烧树叶、野草(5)使用无铅汽油。
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臭氧层、造成酸雨等
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6: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是: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略大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蓝色。工业用的氧气,一般存放在 蓝 色的钢瓶中。
7:氧气的化学性质
C + O2 CO2(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2C + O2 2CO(化合) 3Fe + 2O2 Fe3O4(在空气中发红,不燃烧,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S + O2 SO2(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刺激性气体,放热 )4P + 5O2 2P2O5(在空气中,苍白色火焰,大量白烟,放热)
2Mg + O2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8:铁在氧气中燃烧时,在瓶底装水或铺沙的原因: 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会区分基本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两种变两种,一单一化(4)复分解反应:两化变两化,互相交换成分
10: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例2CO+O2 2CO2
还原反应:物质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例2Fe2O3+3C高温4Fe+3CO2↑
11: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 医疗、登山、潜水、航空、宇航(2):支持燃烧.(3):氧气易跟其他物质反应,放出热量,因此用于炼钢、焊接、切割金属,也可作火箭燃料的氧化剂 三:氧气的制法
12:催化剂:(1)“改变”—包括催化剂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化学反应速率两种情况。(2)“没有改变”—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包括物理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包括反应进行时)都没有改变。(3)不能说某物质是催化剂。要讲明某物质在某具体化学反应中是催化剂。 催化作用包括加快和减慢两种情况。
1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主要分以下8步,(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3)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片倒立在水槽内;(5)给试管加热;(6)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7)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14、比较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
固体+固体→气体 Zn+H2SO4=ZnSO4+H2↑
固体+液体→气体 CaCO3+2HCl=CaCl2+H2O+CO2↑
固体+液体→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该气体是氧气 点燃如发出爆鸣声,并发出淡蓝色火焰只生成水一种物质该气体是H2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方法 带火星木条放到瓶口,是否复燃 无 用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是否熄灭
15. KClO3(白色)KMnO4 (紫黑色) 2KMnO4 K2MnO4 + MnO2+O2↑(分解)
如用H2O2(双氧水)制取氧气:用制取氢气或二氧化碳的装置 2H2O2 2H2O + O2↑(分解)
16、氧气的工业制法:(1)空气加压降温使之液化,再蒸发,氮气先蒸发出来 (2)膜分离技术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记住水的物理性质。4度时水的密度最大。 水结冰时体积膨胀的原因 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
2:电解水:正氧负氢直流电,气体体积一比二 2H2O 2H2↑ + O2 ↑(条件:通直流电)
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通电分解的实质是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可见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 分 而原子则不可再 分
二:分子
1: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 性质 不同。
2:分子、原子的性质:(1)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 不停地运动
(3) 有间隙 (4)分子由原值构成
3:由分子物质呈三态的主要原因是 分子间的间隙发生了变化
4: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原子、 离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氧气、水
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例氯化钠。
混合物 单质 金属单质
物质 非金属单质
纯净物 无机物 氧化物 金属~
化 酸 非金属~
合 碱
物 有机物 盐
5:物质的分类
二:原子
1: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 分 ,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 不可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4.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6.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7: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
8.水资源:总量丰富,占地球表面积的 71 %,可利用的淡水极少,不到1%,我国水资源整体短缺,我省属于 极度 缺水。
9.保护水资源:(1)节约水资源(喷灌、滴灌等,循环用水等)。(2)防治水污染(水的污染主要有 工业 污染、 农业 污染、 生活污染等):使用无磷洗涤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3) 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氢、氯、钠、镁(前五位)
10.水的净化:(1)自来水的净化:(明矾吸附)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杀菌)
(2)制取纯水:蒸馏 矿泉水、海水、河水、糖水和盐水属于混合物
(3)过滤:适于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接触
11.硬水:含较多的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少量钙和镁的化合物的水
1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分别加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
13.硬水的危害:浪费肥皂,影响锅炉的使用,危害人的健康
14.最轻的气体(氢气):(1)物理性质:标准状况下, 无 色 无 味的 气 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小 ,变成液态和固态为 无 色。
(2)化学性质:a.可燃性:纯净的氢气可安静的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水;不纯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气体点燃时要要检验纯度 b.还原性:冶炼金属等
(3)氢气是理想的能源:a.燃烧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b.来源广(分解水)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结构
1: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电量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不带电。 不同类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所带的 正电荷数不同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但不一定等于核内中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
原子 质子 +
原子核 中子0
4: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电子的质量非常非常小,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5:原子的结构
二: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世界上的物质虽然有千千万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100多种.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2:元素、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即讲种类,有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的最小粒子
元素=================================原子
一类原子的总称
3: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7:元素符号:用 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或加上第二个字母(小写) 来表示。
8、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三: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用 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式子 叫做化学式。
(1)物质的化学式,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
(2)一种物质(纯净物)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3)化学式的意义:a.表示这种物质。b.表示这种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c.有的化学式,还能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和一个分子的构成)d.表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各元素的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固体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如:Mn K Fe C S P 等 例外:碘I2
(2):非金属液体单质及气体单质:一般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加数字“2”
如:O2 N2 H2 F2 Cl2、Br2 等这类分子称为双原子分子。O3也是 单质 叫 臭氧
(3)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He Ne Ar Kr等.
3: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1) 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必须预知:(1)该化合物有哪几种元素组成.(2)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2)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正价的元素在前,负价的元素在后,右下角写由化合价求出的原子个数,如果是“1”,必须省去不写。
4:读法:从后向前读作“某化某”或“几某化几某”
5: 相对分子质量: 化学式中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6、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核外电子排布:(1)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〇表示 原子核 ,〇中的“+”表示 带正电 ,
〇中的数字表示 核电荷数 ,〇 外的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层上的电子数 。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3)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特点:a..金属元素的原子 <4 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
b.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4 (H 1 ,B 3)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电子数变成稳定结构
c.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8(He =2)稳定结构
8: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9: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10.化合价:(1)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3)金属常显正价,非金属常显负价,和氧时结合显正价
11.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12.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另一元素的原子的相对质量×原子个数)
1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表示方法:Xm+ 或Yn-(m、n=1时必须省去不写)
1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Xm 或 +Yn-(m、n=1时不能省去不写)
15.元素周期表:(1)横7竖18,7个周期,16个族
(2)按顺序记住1-20号元素符号H .He .Li.Be B , C N O F Ne ,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16.原子团化合价:一价铵(根)硝(酸根)氢氧根( NH4+ NO3- OH- ),二价硫(酸根)和碳酸根(SO42- CO32- ),三价常见磷酸根( PO43- ),通常为负除铵根( NH4+ )。
17.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1:
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锌钡正二价;氟氯溴(Br)碘(I)负一价,通常氧是负二价;
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铁有正二和正三;碳有正二和正四,硫有负二正四和正六。
18.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韵语2:
一价氟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锌钡;三五氮磷三价铝,碳硫二、四硫有六(S-2),
铜汞一、二 铁二、三;锰有二、四、六、七价,氯是五七正负一,硅有正四单质0。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2、遵守二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便臆造化学反应和化学式; 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的各种原子数目必须相等
3: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相等的原因:
(1) 反应的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过程。
(2)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各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必然相等。
3.元素的种类、质量一定不变。物质、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不一定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①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是什么;②反应的条件;③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数的关系。
3: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含义:“+” 和 ,“=” 生成 ,“↑” 气体 ,“△” 加热 ,“↓” 沉淀 。
4: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化学式写正确,方程式要配平,条件箭头要标明。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铁在氧气中燃烧: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铝和稀硫酸反应: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加热高锰酸钾: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
三: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在反应“C + O2点燃CO2” 中,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是指每反应12份质量的碳,同时就有 32 份质量的氧气参加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用28克铁跟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g?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和石墨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
2: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等,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小微粒吸附在其表面。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C60 :碳的一种单质,稳定,在材料科学、超导体有应用。
4、金刚石、石墨由于原子排列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碳跟氧气的反应:1. (1)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CO2
(2):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2CO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C + 2CuO 2Cu + CO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黑色的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炽热的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 CO2+C高温2CO (吸收热量)
木炭还原氧化铁: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可升华。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紫变红)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成紫色, H2CO3==H2O+CO2↑ (红变紫)
(3):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清变浊)
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4).植物光合作用。(5)气体肥料
4、碳-氧平衡: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等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维持相对的平衡。
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的现象
6:盛石灰水的细口瓶的瓶壁上常附有白色固体,这种白色固体是CaCO3,形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若要除去瓶壁上的白色固体应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 CaCl2+H2O+CO2↑。
四: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参第二单元比较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2、反应原理:碳酸盐跟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aCO3+2HCl= CaCl2+H2O+CO2↑
(1):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固体不断溶解,产生大量气泡。(石灰石跟稀硫酸反应,开始有气体产生,过一会儿气泡逐渐减少,以至反应停止。)
(2):碳酸钠跟稀盐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是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覆盖在块状石灰石表面,阻止碳酸钙跟硫酸接触。而碳酸钠跟盐酸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容易收集。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1):长颈漏斗为什么要插入液面?防止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从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否用别的仪器代替?
锥形瓶可以用大试管、广口瓶等玻璃仪器代替。
(3):能否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浓盐酸具有较强的挥发性,使得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而不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发生如下反应:CaCO3+H2SO4=CaSO4+H2O+CO2↑其中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未能溶解的硫酸钙覆盖在碳酸钙表面,使得反应不能很好进行甚至中止,故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五: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氢气相似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能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CO+O2点燃2CO2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现象:黑色固体(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 (Fe2O3+3CO高温2Fe+3CO2)
在一定条件下CO2和CO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如:2CO+O2点燃2CO2 CO2+C 2CO
3:一氧化碳的毒性:中毒的原理:极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送氧的能力,造成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4: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性质比较:参右表
5. H2和C、CO的性质的比较
比较 氢气 一氧化碳 碳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难溶于水。 大多是黑色固体,难溶于水,其中金刚石坚硬,石墨可导电,活性炭有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 可燃性 2H2+O2 2H2O,
淡蓝色火焰 2CO+O2 2CO2;
产生蓝色火焰 C + O2 CO2(O2充足)
2C + O2 2CO(O2不充足)
空气中红热,氧气中白光
与氧气或空气混和,达到一定体积分数,点燃会爆炸,点燃前要验纯。
还原性 H2+CuO Cu+H2O
还原剂,置换反应 CO+CuO Cu+CO2
还原剂,非置换反应 C+2CuO 2Cu+CO2↑
还原剂,置换反应
毒性 无 有剧毒 无
稳定性 常温,稳定 常温下,不活泼, 常温较稳定,但可和血红蛋白结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1、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2、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例:食物的腐败
3、 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 泡沫灭火器中的反应原理:Na2CO3+2HCl 2NaCl+CO2↑+H2O
5、 灭火器有: 泡沫 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火灾)、 干粉 火器(一般火灾、油、气等)
二氧化碳 灭火器(扑灭档案、图书、贵重仪器等)
6、 爆炸:1)急速的燃烧 2)有限的空间 有的爆炸不是化学变化:锅炉的爆炸
7、 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8、 认识课本P.129有关图标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1、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想要学好化学,那么在课后就要认真的进行复习,并且认真对待老师交代的化学作业,这对于提高初三化学成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初三学生在复习化学的时候可以采用课下复习或者是类似于单元小结的方法,这样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 2、初三化学的课本中有很多个概念和原理等基础知识,并且要求掌握的内容也很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 超详细值得收藏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 盖满试管底部 ,液体取 1—2mL .(2)注意事项:“三不”: 不闻 、 不尝 、 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 胶头滴管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 量筒 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 放平 ,视线与 液体...

化学期末复习资料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有助于系统复习,以下是重点内容概述:实验部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如"茶庄定点收离息"步骤,以及氧气验满、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强调安全操作和注意事项。气体制取与收集: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方法,电解水实验现象,元素组成,以及气体的收集原则。原子结构与化学价:原子最外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九年级上册化学人教版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人教版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知识点 ★ 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九年级化学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上册化学必背知识点 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求九年级上册的化学前三个单元的复习提纲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

怎么样进行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⑴金刚石、石墨:C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安全原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 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复习提纲 含答案 20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得了狂犬病会有什么症状?匿名用户 2011-01-31 展开全部 序言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组成 、 性质 、 结构 以及 变化规律 的基础自然科学。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联系是:在化学...

延寿县13114059327: 跪求化学九年级上册的复习提纲,抓紧啊,的 -
穰钧小金:[答案]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应掌握的知识点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穰钧小金: 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

延寿县1311405932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 -
穰钧小金: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产生蓝色沉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分解反应: 硫化铁+硫酸→硫化氢+硫酸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硫酸铝+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铝 ____________...

延寿县13114059327: 谁有九年级上册的化学复习提纲 -
穰钧小金: 其他回答 共 1 条 化学总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延寿县13114059327: 人教版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穰钧小金: 粗略整理了一下,大概已经包含了全部了,你看看吧: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5、纯净物 6、混合物 7、元素 8、分子 9、原子 10、单质 11、化合物 12、氧化物 13、化学式 14、...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化学上册复习提纲2
穰钧小金: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提纲 -
穰钧小金: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和碱 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HAc,乙酸、醋酸) :工业三大强酸 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 二、酸的组成和分...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化学的复习提纲 -
穰钧小金:[答案] 化学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N; 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O,最多的金属元素Ca钙; 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碳C. 2、净化水的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馏. 区分硬水、软水用...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
穰钧小金: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1--7单元) 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2O2点燃Fe3O4 3、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3O2点燃2Al2O3 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O 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5O...

延寿县13114059327: 九年级化学复习题纲
穰钧小金: 一、化合价---必须要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氢一氧二为标准,单质价态总为零.二、氧气的性质和制取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