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课件【三篇】

作者&投稿:彭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 篇一

  一、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和米,1厘米有多长呢?请你用手比一比。

  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伸开两臂比一比。

  (学生站起来比划,教师拿着米尺到学生中巡视,发现误差大的进行纠正。)

  二、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1.想不想知道我们每天使用的课桌有多高?

  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们的桌子大约有多长?把估计的结果告诉同桌,然后你们俩一起量一量,看谁估得准?(学生活动)

  2.活动结束后,请学生汇报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3.请估计准确的同学把估计的方法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估计的方法进行评价)

  4.你们测量的课桌的高度是多少?

  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5.活动后集体汇报。

  (对于测量同样物体长度的小组进行比较,检验测量是否准确。)

  三、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同学们,其实我们身上也有很多尺子,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1.请同学们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

  (1)身高是指什么?(从脚底到头顶的高度)

  (2)先估计,再测量。可以自己测量,也可以同桌合作。

  (3)说说测量的方法。

  2.测量自己的步长。

  (1)步长是指什么?(脚尖到脚尖或脚后跟到脚后跟的距离。)

  强调:步长是平时走一步的长度,不要刻意迈大步。

  (2)先估计一步有多长,再测量。可以小组合作。

  (3)谁估计的最准,请给同学们介绍一下方法。

  (4)你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

  4.利用身体上的尺子进行估计活动。

  刚才同学们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其实这都是很好的尺子。下面老师要检验一下你的尺子管不管用。

  (1)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请同学估计他的身高,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2)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

  ①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②请估计一下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③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位同学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3)利用步长进行估计活动。

  ①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②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③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5.介绍人体各部分长度关系小常识。

  四、练习。

  1.P18第2题。

  (1)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请学生估计一下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引导学生注意记录的方法。

  2.P19第3题。

  (1)看图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二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

  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长度单位:米(m)、厘米(㎝)

  ②1米=100厘米1m=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

  二、互动解疑

  1.黑板的长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

  2.完成试一试

  ①先估测

  ②再量一量

  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5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

  ③5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

  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

  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米

  ③13厘米+8厘米=()厘米

  ④2米+45厘米=()米()厘米

  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

  先估计再测量

  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m3cm,1m30cm,1.3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m3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m10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本北师大版
迄今为止,每年有数千万中国中小学生使用北师大版的各科教材,基础教育教材已经成为北师大出版社的知名品牌。北师大社的经典教辅《同步单元练习》开创了国内同步教辅的先河,并以其鲜明的助学特色,伴随着一届届莘莘学子,走过12年的基础教育求学路,成为教辅图书的知名品牌。在25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师大社还...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① 52和60之间的数是:53、54、55、56、57、58、59 ;(即大于52小于60的所有数)② 52前面的五个数是:51、50、49、48、47;后面的五个数是:53、54、55、56、57。③ 52前面的第五个数是:47;后面的第五个数是:57。一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知识点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二)一、图形可分为(...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加减法与有趣的图形》知识点归纳 ★ 2021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北师大小学一年级数学试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上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_百度...
1、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0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三篇】
【篇一】 一、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一)知识与技能...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从什么数算起包含这个数吗
从几起数是不包含这个数的。举个例子说明一下:8-2+1=7,减法的话,是差值,不包括2,是2以后的数的个数的相加。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

2022年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全套课本介绍+教材目录+学习指南
卓越的教育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倾力打造,2022年最新版小学数学全套教材,为孩子的学习旅程点亮明灯。这套教材经教育部严格审定,于2012\/2013年推出,持续引领教育新风尚。版本辨识的艺术 确认课本版本无需复杂,只需一眼。只需留意封面和书名,若两者一致,九成可能是你需要的版本。但若追求100%确定...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跳绳》教案三篇
一 教学内容分析 《跳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同时,结合学生一些日常的活动,将解决问题的思想也渗透在计算的学习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加减法计算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加减法计算的动机和兴...

盐都区17066244877: 二年级数学下册. 估一估,下面的数各接近几千? 5870( ) 4012 -
生些安神: 根据四舍五入法计算: 5870( 6000 ) 4012( 4000 ) 4900( 5000 ) 7104( 7000 ) 5003( 5000 ) 2895( 3000 ) 6044( 6000 ) 8002( 8000 )

盐都区17066244877: 估一估= - =......小学 -
生些安神: 书本封面、1500平方厘米[30*50] 黑板、10平方米[5*2] 教室地面、 100平方米 [12*8] 学校操场的面积 10000平方米[120*80]

盐都区17066244877: 小学数学估算 -
生些安神: 这要看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估算分为三种:即大估、小估、中估.大估:通常用于极致问题中“至少......”这类问题的回答.因为此时如果将量估小,就不能满足“至少”,如:围成一个边长是7的正方形,需要多长的绳子?7*4=28.此时如将28估成≈25,就不能满足题意.据上理由,小估适用于“最多”......而中估适用于同时估计两个量,将一个量进行大估,一个量进行小估,这样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关于“估算”的详尽知识,请参阅 http://baike.baidu.com/view/697770.htm

盐都区17066244877: 二年级数学下册. 5、估一估,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十”“百”或“千”) 育 -
生些安神: 二年级数学下册.5、估一估,填上合适的单位.(填“十”“百”或“千”) 育英小学大约有二( 千 )名学生,有四( 十 )个班级,有二( 十 )名教师.

盐都区17066244877: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物品名称 估计的周长 实际测量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 客厅门的面 -
生些安神: 物品名称 估计的周长 实际测量的周长 数学课本封面 (20+15)*2=70(厘米) (21+11)*2=74(厘米) 客厅门的面 (2+1)*2=6(米) (2+1.5)*2=7(米) 我家的餐桌面 1*4=4(米) 0.8*4=3.2(米) 我的鞋底 (23+5)*2=56(厘米) (23+8)=62(厘米) 故答案为:(20+15)*2=70(厘米),(21+11)*2=74(厘米);(2+1)*2=6(米),(2+1.5)*2=7(米);1*4=4(米),0.8*4=3.2(米);(23+5)*2=56(厘米),(23+8)=62(厘米).

盐都区17066244877: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估计 测量 数学作业本封面的周长 - ---- - ------ -
生些安神: 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的周长估计 测量数学作业本封面的周长 60厘米 70厘米课桌桌面的周长 220厘米 240厘米你的鞋底的周长 40厘米 45厘米 故答案为:60厘米,70厘米,220厘米,240厘米,40厘米,45厘米.

盐都区17066244877: 一年级下册数学估算17+25得于多少 -
生些安神: 一年级下册数学估算17+25得于多少 17+25 =(20-3)+25 =20+25-3 =45-3 =42.

盐都区17066244877: 小学生一年级数学题 估计下面的得数:21+49( ▁多)▁应该填60多还是70多... -
生些安神: 填60多 原因:20多+40多= 60多

盐都区17066244877: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
生些安神: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

盐都区17066244877: 小学三年级数学中的估一估到底怎样算 -
生些安神: 1x2x3x4二9999999999444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