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诲子路 的译文

作者&投稿:傅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诲子路的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孔子不能决也。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仲由听了这些话很生气——仲由,就是孔子的一个弟子,字子路。
子路说:“小子们,你们怎么敢轻视我的老师呢?”
孔子不高兴了,对仲由说:“仲由,我现在告诉你什么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对待知识的正确态度啊!”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子路也,姓仲名由,字子路,也有称季路的。子路是孔门弟子中最血气方刚、最有性格的一个。孔子评价他,一句是“野哉由也!”,一句是“由也喭”,“喭”也是“野”的意思,总体说来,是个好勇斗狠的主。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路刚见孔子的时候,头上插着公鸡毛,腰里佩带公猪牙,一副街头二混混打扮,“陵暴孔子”,估计是连打带骂的。孔子一文弱书生,好不容易开了一所学校,地痞流氓黑社会隔三岔五上门收“保护费”,估计也受了不少委屈,看到子路这么孔武有力的后生,岂能轻易放过?于是“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就从了,拜了师。你看,秀才遇到兵,还是有办法的嘛!

从此,子路就做了孔子的贴身保镖,出生入死,忠心护主。孔子曾洋洋得意地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有这么个五大三粗的家伙站在旁边,谁还敢对孔子恶语相向?

有了子路,听不到别人的恶言了,可孔子受子路的恶气却也不少。子路这人,是个直肠子,而且嫉恶如仇。颜回在孔子面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子路可没那么多心眼,经常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让老师下不来台。孔子为了施展抱负,连几个叛臣也准备去投靠,被子路骂了一顿,作罢了;为了在卫国捞个一官半职,孔子偷偷去见南子,准备走老婆路线,让她给卫灵公吹吹枕头风,结果被子路抢白了一通,害得孔子对天发誓赌咒。子路敢跟孔子顶嘴,一个是性格使然,再一个就是年龄,他只比孔子小九岁,是同辈人;而颜回小孔子四十多岁,都快成孙子辈了,当然要听话一些。

颜回虽然对老师言听计从,但在孔子心目中,最忠心耿耿的,却是这个一再和自己过不去的子路。以至于孔子在<论语/公冶长第五>中感叹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哉!”

孔子为什么要教子路“知之”,那也是有原因的。

在<论语/子路十三>里,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让你来管理,你先从什么地方着手?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子路说:“有这么干的嘛?你也太迂腐了,那个破名怎么正?”(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把个孔子给气的,说:“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对你不知道的东西,最好不要乱发议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些大道理,你子路知道个屁?竟敢在此大放厥词!

颜回太听话,子路又太有主意,真是过犹不及啊!

在孔门弟子中,子路以“政事”见长,和冉有列政事前两名。孔子做大司寇以后,开始在关键部门安插自己的人,子路就在这时候做了“季氏宰”。孔子“坠三都”,子路是急先锋。后来孔子在鲁国失意,周游列国跑官,没人愿意用他,但他的弟子却颇受欢迎。子路就是跟孔子到卫国,被卫国任命为蒲邑宰的,治蒲三年,孔子三称其善。

由于有治蒲三善的政绩,子路被卫国权臣孔悝用为邑宰。子路之死,就是由于此人。话说卫国太子蒯聩,由于得罪了老爸卫灵公的宠妃南子,出国避难,寻求政治庇护去了。蒯聩之子辄被立,是为卫出公。小毛孩不管事,实权都掌握在表哥孔悝手里。后来蒯聩和孔悝勾结,发动政变。子路听到消息,马上往回赶。在城门口正好碰到孔门另一个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羔,子羔说,师哥,出公已经逃了,你回去不是白送死吗?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结果寡不敌众,被人剁为肉泥。临死之前,他的帽缨被击断了。子路说:“君子死,冠不免。”于是把缨系好,从容就死。

孔子听说卫国发生了内乱,马上说:“嗟乎,由死矣!”孔子太了解子路了,早就知道他这个既勇且忠的学生会不得善终。所以才会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样的话。

对了,还有一点,子路是个大孝子。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里有子路百里为亲负米的故事。其实想想也没什么,我们在海外,相隔万里,不是也给家寄钱吗?区区百里,何足挂齿!


潼关县15157134744: 子诲子路的翻译 -
姚敬高舒: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

潼关县15157134744: 孔子诲子路学 原文 译文 如果一天之内没有出来那就不用了!一定要每一个字都翻译出来.谢谢,急哟!! -
姚敬高舒: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本章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潼关县15157134744: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姚敬高舒: 【原文】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注释】 汝(如):你. 【译文】 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潼关县15157134744: 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姚敬高舒: 这句话翻译为: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是出自《论语·为政》篇,由是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字子路;汝即你的意思;知:通智,智慧的意思.后世用来提醒人们...

潼关县15157134744: 论语五十则短一点带翻译 -
姚敬高舒: 论语精选五十则 附译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 : 孔子说 : “不断学习和复习 , 不是非常愉快的事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非常乐...

潼关县15157134744: 孔子诲子路学里顺成的注释 -
姚敬高舒: 子路于卫国家内乱,当时子路在城外,发生内乱后没有逃离卫国,君子忠人所事,子路为就出孔俚,与蒯聩二武士战斗,打斗中被打落了冠缨,子路自语:「君子,冠不免.」将帽带系好,武士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将子路砍为肉酱 附:子路武艺高强,的时候已近60高龄.附:孔子听说子路的讯后,大哭道:天祝我,天祝我(祝是诅咒的意思)

潼关县1515713474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翻译)(翻译) -
姚敬高舒: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赏析: 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

潼关县15157134744: 子路受教的译文 -
姚敬高舒: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请以子之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御狂马者不得释...

潼关县15157134744: 在《子诲子路》中,孔子为什么要批评子路? -
姚敬高舒: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潼关县15157134744: 孔子是怎样因势利导说服子路的 文言文《孔子诲子路学 -
姚敬高舒: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比喻说理,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意义.由此可想到与《为学》中的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与此观点一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