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西域不感兴趣,为什么清朝却如此重视呢?

作者&投稿:凭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疆古代称西域,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汉朝时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新疆就成为了中国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蒙古人崛起后,在亚洲刮起了一阵旋风,蒙古人不仅消灭了大宋统一了中原,还通过西征控制了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成吉思汗更是将所占地区分封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但是明朝建立后,却并没有控制西域,直到清朝入主中原后,通过消灭准噶尔汗国,才再一次统治了新疆,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明朝之所以没有经略西域是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大明再去花大力气去开拓这块地盘,纯属得不偿失。

但我们客观地说,难道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陆上丝绸又取代了海上贸易吗?否则的话,清朝为什么历经70年的时间也要消灭准噶尔汗国呢?

所以我们不能说没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但绝对不是唯一因素。

首先我们说,明朝在建国初期,陆续设置了关西七卫,将明朝东部的吐鲁番地区纳入了版图,这也是明朝最西边了。到了嘉靖年间,明朝撤销哈密卫,势力退回嘉峪关。


朱元璋赶跑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但并没有消灭蒙古人,北元退守老家后,仍然在和明朝对峙,更没有完全继承蒙古人所建立的版图。朱元璋父子数次北伐,但仍然没有消灭,尽管蒙古人没有了让日的锐气,就算分裂了也一直是明朝的巨大隐患。

朱棣迁都北京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之一肯定是天子守国门,可见,其战略重点在北方。

到了明朝中期,明英宗还被瓦剌的也先给俘虏了,这也是大明的耻辱。

可以说大明一朝,北方始终是重点。尤其是从朱棣之后,大明开始战略收缩,变得比较保守了,能够连朱棣打下的越南北部都可以放弃,再让大明去开拓西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明朝之所以没有控制西域,向西北扩张,实在是鞭长莫及,没有这个实力,就算打下来,也没有能力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

况且经过蒙古人的西征,西域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天下,虽然他们之间也是互相征伐,内讧不止,但西域仍然是察合台汗国等的地盘。如果长途跋涉的去征伐,引来双方的联合就得不偿失了。

就在明清交替之际,西北崛起了一个准噶尔汗国。这个准噶尔就是和明朝曾经对峙的瓦剌部,只不过瓦剌再向西迁移的过程中分裂了,准噶尔部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一个那就是乾隆时期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准噶尔仗着实力强劲,野心非常巨大,尤其是噶尔丹大有一统蒙古的趋势,这对于大清来说,是挑战底线的。

对于大清来说,中部和东部的蒙古部族必须保证安定。尤其是北方出现了俄国侵略者,如果北地不稳的话,那么对于大清来说是如鲠在喉。

所以大清历经70年,三代帝王一定要解决准噶尔问题,其实根源在于安全问题。当然了,我们说的是清朝前期,这个时候的大清处于康乾盛世,也有这个能力维持边疆的稳定,至于后期,其实晚明和晚清一个样,根本没有能力继续维持庞大的帝国。尤其是晚清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这是工业强国对农业强国,胜负已定。



先说答案:明朝对西域不感兴趣,是因为西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价值不大,而且力不能及;清朝重视西域,是因为西域直接和清朝对蒙古的控制有关,一旦西域有失,就有可能失去蒙古,紧接着京师将会直接受到威胁。

接下来,津城沐雨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

其一:西域对明朝的价值和明朝对西域的控制能力。

在中国古代史上,自从汉武帝时期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后,西域地区就成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枢纽,从此之后凡是强盛的大一统王朝,基本上都在想在这块地方。

但是,明朝在取得政权后,也曾有过朱棣的五次北伐,但为什么对西域地区兴趣并不大呢?

其实,主要还是西域对明朝的价值并不大。

在明朝以前,经略西域的主要是两汉魏晋时期和唐朝时期,因为西域对他们的价值很大。

不管是汉朝还是唐朝,经略西域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西域是和西方文明交流的平台;

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和打击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控制了西域地区,北方游牧民族就只能是游牧民族,无法借助西域绿洲农耕地区解决天灾年份出现的补给问题。

而且,唐朝以及之前的王朝都城大多在关中或中原的洛阳地区,离西域比较近,方便出兵,控制西域也可以增加外族政权到京城的防御纵深,增加都城的安全性。

明朝则不同了,航海的发展让明朝与外邦有了新的连接通道,这比陆路交通更加便利,西域的对外连接作用下降。

明朝定都北京,离西域比较远,不方便控制,对于明朝来说,头顶上的蒙古各部才是国门之患,外来威胁在主要在正北方向和后期的东北方向,西北的威胁则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明朝对西域不感兴趣主要是西域价值下降和新的威胁让明朝顾不上。

其二:西域对于清王朝的重要性。

清王朝虽然也定都于北京,但清朝和明朝的情况不同。明朝和蒙古各部基本上是对手,而清朝则选择联蒙的政策。

西域地区当时也属于蒙古的地方,如果西域丢失,那么西域的蒙古政权就会向东联络和吞并东部蒙古各部,东部蒙古也有可能逐渐丢失,准噶尔部的崛起和葛尔丹东犯就是很好的例子。

清朝如果丢失西域,东部蒙古就会陷入威胁,进而直接威胁京师。

在清朝晚期同样如此,如果新疆不保,外蒙就会处于三面包围,外蒙丢失则京城就会受到直接威胁。

所以,对于清朝来说,西域地区的国防价值很大,这也是康雍乾三代帝王持续经营西域的主要原因之一。

顺便说一下,清朝对准噶尔部的战争属于平叛战争,不是开疆拓土,因为准噶尔在清朝初期曾宣布归顺大清,之后实力强大后反叛。

另外,清王朝统治者对西域蒙古之外并没有开疆拓土的意愿,在乾隆年间彻底平定准噶尔部后,如今中亚的部分政权要求归顺大清,乾隆并没有同意,让他们同朝鲜、琉球一样,以藩属国的形式存在。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清朝重视西域应有其历史原因,这是从血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清朝女真族的先祖曾创建了金国,而金国的主攻方向一直是南向宋朝,却对西北部地区重视不够,最后被此地兴起的蒙古国所灭。另一方面清朝建立后,西域及中亚地区也同样建起了强大的蒙古汗国,蒙古铁骑不断地向东扩张,严重威胁了清朝的安全,为避免金国被灭的悲剧重演,必须消除这一安全威胁,消灭蒙古汗国,控制好西域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唯一的选择。

满清统治者有天下情怀,四海一家都视野,与之对应的汉族的统治阶层,特别是江浙一带知识分子是大夫官僚地主阶层,都市侩的很,他们掌权国家都会动乱,格局很小。也不能说都无视西域,对于古代的中国来说,一统江山只得是统一中原。中原的概念与现在不一样,那会的中原不仅指黄河流域,连带江南都算在其中。古代的西域之所以不受重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西域在当时还处在荒凉不毛的时期,人口稀少,文化与中原迥异,语言不通。很难让中原王朝产生兴趣。

疆域的形成,与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不是说你有能力,国力强大就一定能幅员辽阔。因为任何国家的形成,它所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国际背景之下,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宋元明三代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然令当权者应接不暇,实在无暇西顾,扩大版图(元朝除了蒙古本部,也基本上是羁糜)。

比如五代时代以来所形成的藩镇问题,完善科举所应对的士族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宋朝国家都保不住哪里还有精力顾及西域。而元明时期的货币白银化问题,早就令当权者焦头烂额,元朝灭亡很大程度就是无法解决白银化的经济,所以明朝面对白银问题一直采用保守的传统姿态,以不变应万变。清朝是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巅峰时期,很多帝制时代的问题都已经解决了七七八八,所以清朝有更多的经济炫耀武功。但是一旦国际环境的骤变,它也会手足无措,君不见西方民主浪潮对清朝社会的影响!

此外,交通不便也是一个因素,依靠人力和畜力的年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触手很难伸到西域,征服不难,关键是征服之后的治理问题。西域注定与中原不同,不可能像治理中原一样派官吏,置行省。最后只能加封当地统治者,依靠他们治理当地人,但这种治理实际上就是建立一个藩属国。

最后,征服的成本太高,军队长途奔袭,所耗费的粮草军械都是数量庞大的,对中原王朝来说是沉重的财政负担。花大笔的银子去征服一些荒凉之地,很不划算。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自从秦汉开始,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便步入正规,历朝历代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将西域纳入统治范围。然而,到了封建王朝后期,明王朝却对西域兴趣缺缺,仅在西面设置哈密卫,并未进一步扩展。而与明王朝不同,之后的清王朝则全力经营西域,恢复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统治。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有几下几个原因:

首先,与明王朝不同,清朝受到来自西域的威胁

明代建立之后,一直承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当时元王朝虽然结束了对中原的统治,但其残余势力退居北方草原,实力不容小觑。为此,明王朝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应对北方的威胁,与北方相比,当时的西域势力弱小、散乱,无力对明王朝形成威胁。

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明王朝帝王对于西域也就没太大想法,只要没威胁到西部边疆的安稳,便听之任之。而清王朝则不同,当清王朝定鼎中原之后,历代中原王朝面临的北方威胁随之消散。然而,此时噶尔丹却在西域崛起,一个整合西域力量的庞大汗国,必然会威胁清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宁。

为此,自康熙开始,清王朝便不得不在西域投入巨大的精力来消弭威胁。自康熙开始,历时近七十年,到乾隆时期才最终平定。期间,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

其次,清王朝充实的财政收入使得帝王有能力对西域用兵

与明王朝不同,清王朝的财政收入相当的高。主要是因为在雍正时代,为了解决康熙后期王朝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雍正皇帝不惜得罪整个官僚阶层也要推行赋税变革,比如“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等。

其中,最有效的是“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举将封建王朝收入最高的阶层纳入到了王朝赋税体系之中,为清王朝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赋税。整个雍正一朝,从雍正刚登基国库存银700万两,到末期增长到了5000万两,为康熙以后的对外用兵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本。

与工业社会不会,农业社会时代,对西域用兵极其耗费钱财。要知道,西域远离农业区,前线数万、乃至十数万大军的粮草供应只能由中原提供,其损耗非常巨大。若无充实的王朝财政收入,必然无法长久作战。

再次,清王朝帝王需要做点什么以体现自己的正统性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最看重的就是王朝正统。而对于以游牧部落入主中原的清王朝来说,本身就受到儒学的排斥,尽管自康熙继位之后,清王朝统治者和士绅和解。但,对于清王朝皇帝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依然十分敏感,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而对于中原王朝来说,实现汉唐的豪迈是士人的理想。因此,清王朝帝王有足够的动力,响应士绅的诉求,用兵西域。

最后,皇帝雄才大略,愿意对外用兵

清王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尤其是乾隆,希望能成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因此,在他在位期间,曾四面出击,实现了赫赫有名的“十全武功”,而作为西北边陲异常重要的西域,是乾隆经营的征战方向。

最终,一扫明王朝时,对西域的听之任之的态度,将西域纳入清王朝统治范围。

综上所述,是关于清王朝重视西域的一些个人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朝对于西域不感兴趣,是因为西域对于农耕文明的中原王朝来说是属于徒弟贫瘠之地,没什么作用?而清朝也不是因为对西域这块地方有多么重视,而是因为新疆一代的大国准噶尔的崛起入侵之路直逼大清王朝,他不重视不行,但是打下来也不容易,从康熙开始到乾隆时期结束经理了整个清王朝向上发展时期六七十年的时间三代帝王才平定了准噶尔也就是西域,而清朝也开始进入了下坡路,乾隆时期的盛世本来就只是浮于表面,百姓已经因为各种灾荒贪官污吏等生活在了水深火热之中,到了嘉庆年间已经开始公开卖官了,后面更不用说了,所以说终有清一朝三百年时间,老百姓就没有休养生息过,疆土再大对老百姓来说有什么用?不过是以添加百姓的负担为代价增加了官僚阶级的资本罢了,乾隆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案件叫什么名字我不记得了,说的是一个退休的官员见证了湖南等地的天灾灾害和官员的不作为后跨江过省的拦下了巡幸江南的乾隆皇帝的御驾禀报此事,经查却为事实,结果当地的满清官员没事,只是象征性的罚了一些俸禄官复原职,而那个退休的官员和两个作证的灾民却进了大狱,而且满门抄斩,理由就是他们扰乱了大清乾隆盛世的局面和民告官大逆不道,很可笑吧?这是一个很著名的事件,但我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名字了,这就是乾隆的好大喜功,看不到民生疾苦也假装看不到,喜欢做表面文章


明朝对西域不感兴趣,为什么清朝却如此重视呢?
所以明朝之所以没有控制西域,向西北扩张,实在是鞭长莫及,没有这个实力,就算打下来,也没有能力进行行之有效的统治。况且经过蒙古人的西征,西域几乎成了蒙古人的天下,虽然他们之间也是互相征伐,内讧不止,但西域仍然是察合台汗国等的地盘。如果长途跋涉的去征伐,引来双方的联合就得不偿失了。就在...

明朝为何没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
但是基本上没有人认为明朝实际上控制过这两个地方的(有说法认为明朝在西域设立了哈密卫,将其视为明朝对西域的实际统治,但是,西域并不是仅仅只有哈密这一个地方)。其实客观来说,明朝确实没有将西域纳入版图,并且,主权这个概念,其实是近代国际秩序的产物,明朝时期世界上尚处于中世纪,因此,主权说...

明朝276年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明朝276年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呢?
明朝276年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

明朝276年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是没实力还是不感兴趣?
当然,这也不是说明朝没有实力,而是说明朝在西域实力不足。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和明朝的内外环境密不可分:1、明朝的保守国策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在《亮剑》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

古代中国为何要拼命拿下西域?西域有那么重要吗?
不过被匈奴打怕的大月氏对汉朝的“邀请”不感兴趣,汉朝只得继续自南向北反击匈奴。不过随着反击匈奴战争的展开,汉朝在收复河西走廊后,加入到和匈奴争夺西域的过程中。对于汉朝而言,抢夺西域,可最大限度削弱匈奴势力。同时因为西域地处亚欧大陆温带草原的中央地带,是匈奴西遁的必经之路,所以...

张骞是谁??
西汉 张骞(?~前114)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他体魄健壮,性格开朗,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诸国方与汉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并打通前往西域的...

张骞通西域的典故讲了什么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只好...

三国:曹操击败马超后,西域诸国闻风丧胆,竟派人给曹操送葡萄干,是不是...
西域诸国地处偏远,曹操对该地方是不感兴趣的,他要的不是那块土地而是那块土地上的人对中原的俯首称臣,而“送葡萄”这正说明了西域诸国向曹操表示了服从,从而也保证了西域诸首领继续的通知该地方。

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典故
月氏被匈奴打败了以后,迁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国,不想再跟匈奴作战。大月氏国王听了张骞的'话,不感兴趣,但是因为张骞是个汉朝的使者,也很有礼貌地接待他。张骞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还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许多从未见到过的东西。但是他们没能说服大月氏国共同对付匈奴,...

中站区15514647209: 为什么明朝不收复西域,而清朝一定收复西域 -
殳邵参芪: 因为清朝拖了明朝的后腿啊,明朝都来收复辽东了,怎么去收复西域啊.

中站区15514647209: 为什么强大的明朝没有把西域纳入版图 -
殳邵参芪: 第一,明朝时期经济重心已由中原秦陇转到江南,陆地丝绸之路早已被海上丝绸之路取代.明自郑和下西洋后,虽然官方停止出洋活动,但开启了海外朝贡体系,打通海上丝绸之路,西域就成为鸡肋,所以大明根本没必要费钱费力的经营地瘠民贫的西域.第二,西域曾是蒙古察合台汗国领地,**的绝大部分一直在蒙古察合台后裔诸王控制之下,而且当地伊斯兰化严重,没有汉人基础,加上地广人稀、物产贫瘠,占领成本太高,就是占领了也不容易守住.所以明朝不愿意背这个包袱,搞不好还要倒贴钱.

中站区15514647209: 清朝疆域比明朝疆域大!这是为何? -
殳邵参芪: 清朝时西北新疆都是我国疆域,明朝时由于西北屯田效果差,明朝政府在西北设立卫所困难,因而退守嘉峪关,广阔西域并不属于明朝版图之内,所以清朝版图更大.明朝自朱元璋立国至崇祯上吊自杀,这几百年来,领土面积相对比较稳定....

中站区15514647209: 明朝一朝为什么不收复西域 -
殳邵参芪: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唐朝就是例子,西域其实是唐朝沉重的负担.

中站区15514647209: 明朝政府为何放弃了在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统治权?是不是因为漠西蒙
殳邵参芪: 有很多原因,明朝对西域的价值观不高,虽然明朝皇帝一直想恢复这一地区的统治,但是这一时期正好是畏兀儿强大的时期,明朝最西的卫所-哈密卫被占据,使明朝难以向西出兵.再加上后期明朝实力的削弱,尤其是文官集团畏惧对外用兵,明军战斗力也大大缩水.至于你说 的蒙古问题反倒不是大问题,其实终明一朝,西蒙古的实力基本没能超过东蒙古,西蒙古自也先死后就一蹶不振

中站区15514647209: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疆域主要扩大在哪里?与清朝统治政策有何关系
殳邵参芪: 明朝和清朝相比,西域一带(新jiang)不在版图内,现在的蒙古地区也不在,青藏高原,东北的吉林,黑龙江等都不在.清朝全盛时期,不仅包括现在的中国版图,而且包含外兴安岭,外蒙古,中亚的部分地区,缅甸部分地区等等,总之清朝的疆域比明朝要大的多. 清朝的的满族贵族,面对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民族,一般是采取歧视防范、怀柔安抚并重的统治策略,其目的是确保本民族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中站区15514647209: 请问,明朝的九边有大同边,嘉峪关,山海关,那明朝放弃了对新疆的经略吗? -
殳邵参芪: 实在谈不上收复,即使元帝国时期,那里也不属于元帝国的管辖范围.更谈不上是明朝的故土,何来收复?那是想都没有想到的土地,明朝甚至连汉唐时代对西域地区的“经营”都没有考虑过.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时期才成为我国领土.

中站区15514647209: 历史话题:朱元璋在全国各地都封自己的儿子为“王”,那么明朝已经占据新疆东部,那么新疆为什么没封王? -
殳邵参芪: 说是占据其实也只是名义上的,新疆真正被中央有效统治还是在乾隆时期,像汉朝时的都护府也不过是在西域诸国之间玩平衡,不能有效节制地方势力的.明朝时,远在马来西亚菲律宾还设有政府机构,从名义上讲它们还算是大明的国土呢,可实际上中央是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统治的.所以朱元璋不可能封王新疆.

中站区15514647209: 明朝的历史真的被清朝抹黑了吗 -
殳邵参芪: 他们要推崇清朝“功德”,把明朝有显著成绩的地方一笔抹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是从史籍中压缩或者削减明朝的武功和疆域,例如明朝曾在东北设立一百八十多个卫所,出使过西域和中亚细亚;明永乐时在北海湾库页岛上建立过“永宁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