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在陈绝粮文言文主旨

作者&投稿:仲孙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在陈绝粮的译文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慈之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出自《论语·卫灵公》

后面子路又问: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人们不信任我们,恐怕是我们还不够明智吧?”

孔子说:“仲由啊,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哪里还会出现伯夷、叔齐的遭遇呢?”

颜回说:“弟子看来,夫子的主张最为广大,因此,天下没有哪个地方能容纳。虽说是这样,夫子还是锲而不舍。提不出治国的办法,那是君子的耻辱;提出完备的治国方案,却不受重用,那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能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能容纳然后才能看出君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离开陈国的时候,吴国已开始向陈国发起进攻。由于陈国一向尊楚君为盟友,陈国有难,楚国自然不能袖手旁观 。楚昭王亲自率领军队,驻扎在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帮助陈国迎战吴国。

在孔子眼里,楚昭王是一位仁德的国君,而只有仁德的国君,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强大。孔子很想去楚国去。而楚昭王听说孔子想来楚国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诚邀孔子前往。

这天,孔子一行来到了陈、蔡边境,陷入一片山谷之中,看看天色已晚,只好住宿了下来。

天色微明时,子路醒来,不免大吃一惊,山谷周围,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军队,雪亮的兵器如树林般排列在四周的山顶。军卒们穿着破衣烂衫,没有可以辨别国籍的旗帜。子路急忙叫醒孔子,焦急的说:“夫子,你看,我们被包围了。”

弟子们也都醒来,说:“他们这是哪国的军队呢?他们要干什么呢?”

原来,当陈、蔡两国听说孔子要投奔楚国时,他们都着了慌。他们担心楚国一旦重用了孔子,就会更强大,而楚国早就有称王天下的野心,像陈、蔡这样的小国第一批就会被吞并掉。

因此,两国紧急决定,要阻止孔子去楚国。陈国的一些奸佞早就对孔子怀恨在心,趁这个机会想把孔子杀掉,而蔡国却不同意,只想把他们困死。

2. 十一篇文言文求主旨(急)

1、写钟毓、钟会兄弟年幼聪慧,语言敏捷,善于应对。

2、歌颂了勇士次非临危不惧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说明大敌当前,灾难临头,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不畏 *** ,敢于斗争才是战胜恶势力、转危为安的唯一途径,畏缩退却、贪生怕死只能坐等灭亡。

3、说明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办事,必然招致失败,这是不以诡辩论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4、说明不能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取之不留余地,而应作长远打算。

5、本篇旨在论述为君之道。说明要达到目的,必须通过正确途径,方法对头了,自然水到渠成,否则徒劳无益,甚至适得其反;从而劝诫君主要重视人心的向背,反映了作者的民本思想。

6、说明信息来源丰富,善于集思广益,(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会受蒙蔽。

7、赞扬孙泰行事不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可贵精神,以及不贪别人财物(也可直接用“拾金不昧”)的高尚品德。

8、赞扬王恭为官清廉,生活俭朴的品质。

9、通过钱若赓断案的故事,说明遇事要善于观察、分析,只要多动脑筋,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10、论述为学的几个层次:要广博地学习,周详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

11、论述君子能够安守穷困,不失节操。仁人志士不惜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杀身成仁”一篇,所见到的原文是《论语》中以下两段的组合: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 求在陈绝粮 译文

是《史记·孔子世家》吧?

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俭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穷困而不动摇,小人穷困就胡作非为了。”

子贡怒气发作。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子路而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知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知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去,子贡进入见面。孔子说:“赐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用法度来规范国家,用道统来治理臣民,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收容。赐,你的志向太不远了!”

子贡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子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尸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

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谢谢!

4. 【在绝陈粮,从者病,莫能兴

卫灵公第十五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②穷,小人穷斯滥矣③。” 【注释】 ①兴:起。

②固:固守,安宁。③穷斯滥矣:斯,就。

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译文】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

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 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 【读解】 君子安贫乐道,达观知命,如孟子所说,虽然“无恒产”,但 “有恒心”,所以能够安守穷困,“贫贱不能移”。

小人既“无恒 产”,又“无恒心”,所以,一旦穷困,就会“被辟邪侈,无不为 已”(《孟子·梁惠王上》)——穷斯滥矣! 本章文字很有文学色彩。 “莫能兴”三字,摹写孔子一行困厄,累累如丧家之犬的情形, 非常生动。

“子路愠见”,一个“愠”字,突现子路性格,使我们 如见其面,如闻其声。“君子亦有穷乎?”的“亦”(也),道出千 般委屈,而孔子答“君子固穷”的‘固”,与“亦”相对,不愧长 者风范。

《史记·孔子世家》在“子路愠见”之前还有“孔子讲诵 弦歌不衰”的记载,刻画出圣人高邈的风情,使我们目睹“君子 固穷”的风度,更是印象深刻。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说孔子“在陈绝粮”,固然指的是经 济穷困,但我们理解这段文字却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穷困方面,举 凡人生挫折,事业坎坷,人到了穷途末路,都可以理解为“穷”的 范围。

而凡是到了这些关头,君子都应该具有“固穷”的胸襟和气度,既来之,则安之,走出困境。而不应该“穷斯滥矣”,胡作 非为,铤而走险或投机取巧,甚至屈态变节,苟且偷生。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人应当如何战胜逆境,走出困境的问题。 自古雄才多磨难,圣人尚有断粮饿饭的时候,我们受一点穷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5. 《论语》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日发售14000册,至今已逾150万册,爆当代书业经济神话热门,洛阳纸贵。

面对《论语》热,不管哪一位华夏族人炎黄子孙都会由衷欣慰和感动,并为之额手称庆。敝博也曾于日前发表〈〈动人的风景〉〉一文对于君表示祝贺,对传统文化文明得到现实弘扬谨致庆幸与欢呼,并瞩望期待未来社会人人说〈〈论语〉〉的河清海晏伟大景观。

不料,近闻天涯论坛有“塞外李悦”发帖《可以乱讲吗?》称于丹曲解《论语》,并在文章中详细指出了书中的14处“谬误”,同时对该书中所提出的“修养内心”等观点进行逐章批驳。

整日事繁,时时繁事牵绊,于先生大作甚至竟未容有暇拜读,仅就于君开讲标题和作者的特定女性视角看,一如李悦先生所言“她的主要感想是:‘《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如果说对一句文字一篇作品一部著作的认知与解读可以因读者的素质、修身、习养、器识等不同而不同,那么对某一个字、词语概念却不应该因人而异。

李文举例于丹将《论语》里的“修己以敬”解释成“好好修炼自己,保持着严肃恭敬的态度”。其实,“敬”在这里不是“恭敬的态度”,而应当是“恭慎做事”,“敬业”的敬。

此解应当说是较为确切的,也较切合孔子儒家“克己复礼”思想及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面对批评,于教授说:“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描述的话,那就是我在讲《论语》时多次提到的一个词:淡定。”

看来,于女士的如前快意阅读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还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真昧的。然而,“淡定”这应当是庄子而非孔子的基本性格、一贯性格,对于孔子来说,这位夫子恰恰是不能“淡定”的,而是嫉恶如仇、忧国忧民、心急如焚、热诚似火,是极不“淡定”的。

先师辗转奔徙\颠沛流离的一生即是明证 --- 孔子幼年,“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昭公初年,孔子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离鲁至齐,年35岁。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51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

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

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

是年孔子已55岁。 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

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

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

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

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60岁。 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

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

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

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68岁。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赍志而殁。

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持之一贯的政治主张也可证明——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法治具有强制性,只能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德治具有感化力,才能影响人们的心灵。治国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

为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恢复社会安定,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并致力于道德教育。人才不能依靠自然成长,必须经由教育培养,为此而创办私学,以造就改良政治需要的“贤才”。

孔子称“贤才”为“君子”(“士”或“成人”),要求“君子”首先必须是道德完善的人,能以身作则;把“修己以安百姓”作为最高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论语》的思想,融政治、道德与教育为一体,而中心主旨在政治。

他强调,道德与刑政不同,单纯依靠刑罚和行政手段,百姓慑于刑罚,不敢做坏事,却不。




上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鱼我所欲也(《孟子》)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论语》书中一共有多少句:“子曰”?
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论语》提供原始故事情节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十个字以内的文言文
从总体上讲,孔子反对用战争的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当然在具体问题上也有例外。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礼让为国,所以他以上面这段话回答了卫灵公,并于次日离开了卫国。 【原文】 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1)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2),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1...

一道语文题
在色之戒 语出《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谓色欲方面的戒忌。 在陈之厄 《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再造之恩 再造:再生。

文言文实词及意思
④受困。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⑤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 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3)形容词。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伯 (...

120个文言实词全解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 ⑤损害。 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 ⑥责备,羞辱。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3)形容词。 ①困苦。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②疲劳。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伯 (1)...

关于文言文实词~~高手请进来`
在陈绝粮,从者病。(《论语》)⑤损害。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史记•货殖列传》)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3)形容词。①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②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9、伯(1)名词。①排行第一的...

一年级到高三所有必备古诗文 文言文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人将至云尔.”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

舍得的文言文
《世说新语》——荀巨伯探友 杀身成仁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处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3. 佛语的“舍得” 舍得一词出自《佛经·了凡四训》。在融合了...

求救:文言文翻译
在燕国都城蓟。④ 《主运》:《索引》按:刘向《别录》云邹子书有《主运篇》。⑤见:被。⑥仲尼菜色陈、蔡:指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挨饿。菜色,饥民的脸色。这里是挨饿的意思。事出《论语·卫灵公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记载尤详。⑦困:困窘。指孟子不见用于齐、梁...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中关于诚实和责任的句子,赏金100,急!!!!!!!!!! -
元凌小儿: 1、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说话遮遮掩掩的人,大多是寡廉鲜耻的呀.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身;为他人谋划时有没有不忠诚;和朋友交往有没有...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书中一共有多少句:“子曰”? -
元凌小儿: 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论语》提供原始故...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三则的原文 翻译
元凌小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正宁县15118215279: 求高三文言文 论语七则 原文~ -
元凌小儿: 第一则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 第二则 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三则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要精确) -
元凌小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弄不明白的程度不要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说不出来的程度不要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给他讲例子了.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 三则 翻译 -
元凌小儿: 初中论语三则(北京版)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三则翻译 -
元凌小儿: 子贡问孔子说:“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孔子回答说:“对疾恶看法多着呢.”“我疾恶在背后专说别人坏话的人,疾恶不满自居下位而诽谤在上位的人,疾恶只讲勇武而不懂礼貌的人,疾恶果敢武断而把事情弄僵以至于断送的人.”孔子接着说:“子贡,你对疾恶有什么看法吗?”子贡回答说:“我疾恶抄袭他人著作却自以为聪明的人,疾恶不知高低而自以为勇武的人,疾恶攻讦人家的阴私而自以为正直君子的人.”孔子接着又说:“唯女子(指)与小人(指意识形态不合道德的人是很难共同相处的人),相近了你就会看不顺眼,即使走远了你还是有满腹怨言啊.”孔子又说:“你都已满四十岁的人了,可越发洞察疾恶的存在,也可以从这里知道你的终身为人了.

正宁县15118215279: 文言文(论语三则解释)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司马牛犹曰:... -
元凌小儿:[答案] 1.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2.司马牛犹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

正宁县15118215279: 论语三则说明了什么问题 -
元凌小儿: 说明人不可无规矩

正宁县15118215279: 四书中关于君子的话 -
元凌小儿:[答案]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以下是这四本著作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1,《论语》中关于君子的句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学而第一14)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第四11) 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